第555章:不受待见的工具人
推荐阅读:官场:美女领导带我青云直上 重生港岛之沈门崛起 上岸提离婚,反手和市长女儿领证 毁童年:开局怒收悍娇虎一血 全球游戏:我开挂无敌 我真没想在大唐搞事情 蛇仙:开局吞噬仙帝 觉醒卡通召唤师,开局六道汤姆猫 镇龙棺,阎王命 轮回之至高位面
二战时期的舰载机按发动机功率来分,差不多是两档:1000~1500马力是一档,打前半场;1800~2000马力的又是一档,打后半场。
从外观上来说,三七式丙型舰载鱼雷攻击机和三七式丁型舰载俯冲轰炸机其实没有太多的变化,除了后者应用了折叠机翼,主要是换装了动力更强劲的发动机,操作性有较大改善,其他性能也有所改善。
三七式丙型舰载鱼雷攻击机武备没有什么变化,三七式丁型舰载俯冲轰炸机则可以携带500公斤航弹,但与之前的情况相同,还是需要占用较长的甲板。
另外,丁型舰轰又把前机枪捡了回来,事实证明前端火力的价值要远大于其重量,还有之前放弃的防护装甲也安装了上去,而相较于无这几样东西的状态,速度不过下降了5~6干米/时。
现在的设计基本算是这架飞机的完整状态了,即便后面再要改进,也无非是在电力系统等方面,但就本国的技术来说,这架飞机也未必能用到那个时候。
除了准备更新换代的舰载机,海军最近还接收了两艘战列舰,但接收了两艘主力舰的海军上下却也都称不上有多高兴,可以说是议论纷纷。
原因倒也简单,因为这型战列舰的状态太过于特殊——
该舰的建造是1937年左念微特批的,标准排水量30800公吨,长239米,宽30.2米,。
动力系统为12座锅炉和4台蒸汽轮机,出力12万匹马力,设计航速29节,海试1小时高速30.92节,3小时全速30.15节,8小时全速29.31节,实际表现要超出预计。
设计上没有什么特色,主要是该舰的舰炮直接使用旧炮,四艘战列舰正好承接三艘老四炮塔战列舰的炮塔。
当然,这种炮塔更替的逻辑跟“前卫”是不一样的,前卫她看上去用了老炮塔,但她的伺服系统是全新的,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人认为“前卫”能跟“衣阿华”掰掰手腕。
但29节型不一样,她承接的整个炮塔系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防护水平有限、液压驱动效率低下、供弹系统落后、电气化水平落后等,因此工作能力要差得多,是正宗的“老太太的假牙”。
指望29节型战列舰跟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碰一碰是不可能的,哪怕不提卡机炮的问题,KGV的主装甲带是15英寸垂直装甲,而且高度十分可观,对于国防军的14英寸舰炮来说,也不可能穿透。
此外,由于没有改变伺服系统,国防军的三联装炮塔依然是不具备单独炮管俯仰的功能的,而散布问题一直到1935年才勉强解决,且只更换了辽宁、吉林二舰,29节型所使用的炮塔都是没有经过更新的。
事实上,三联装炮塔本就不是成熟工具,美国的初期三联装炮塔散布非常糟糕,当然,这更多跟美国人的炮管和炮弹有关,但美国的三联装炮塔的“功劳”还是不小的,而且三联装主炮的投射能力并不能达到双联装主炮的1.5倍,没打算修老舰的美国人干脆弃疗了,意大利的三联装炮塔也同样是样子货,尽管散布略好,但投送量同样糟糕。
至于奥匈帝国的三联装火炮就更是离谱,扬弹机只能装两门炮,实际效率还不如双联装。
而且,更重要的是,中英关系远不如中日关系,和德国的合作可能比英国人还多。
而同样的问题也在国防军这里出现,首先,尽管14英寸舰炮是维克斯的产品,但由于英国人不愿意给全套技术,因此最终并未使用英国的丝紧技术,而是使用了德国的层紧技术,从长远来看自然是有利的,毕竟符合时代进步趋势,但这其中的一系列问题在当年却造成了炮管质量下降的问题。
国防军的14英寸舰炮质量与美军不相上下,同样是最烂的存在,炮塔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因而当年的12门炮的作战效率恐怕还不如8门炮的金刚。
哪怕到现在,就单论火力,即便多一门火炮,29节型的火炮实战表现相较于金刚还是有所不如的。
只能说,必要的时候,拿出来顶一下还是行的,反正绝大多数时候对付的也不是战列舰,把防空伞撑开就够了。
而防空火力自然就没得说了,舰上共装有8座双联装130mm高平两用炮,16座双联装40mm高射炮,8座四联装20mm高射炮,14座单装20mm高射炮,共计有16门130mm高射炮、32门40mm高射炮、46门20mm高射炮。
其中,双联装博福斯的布置都留足了空间,等可靠的四联装底座出来之后,即可换上四联装博福斯高射炮。
除了炮塔,部分次要区域的构件也直接采用老舰的部件,当然,由于早期装甲的质量问题,主装甲带和水平装甲还是用的新装甲。
该舰的作用就是伴随航母舰队提供机动阶段的防御,舰队决战不是首要任务,因此主装甲带采用了19°220mm倾斜装甲的配置。
由于美国那票铁王八大概率不会出动,主装甲带也就看看好了,带嘤传家宝带绿弹轻松打穿,新炮和16英寸炮也不必多说,但对于英美的203mm舰炮来说,那显然是没办法打穿的。
另外,她的水平防御很好,主要部分包括两层防护甲板,总厚度在125mm至175mm之间,轮机舱和弹药库还有一层防护穹甲,如此,核心舱的防护可以达到恐怖的215mm,2000磅穿甲航弹也未必能开的了洞。
同时,这道穹甲也能够保证,万一真的跟战列舰交火了,不至于随便被击破核心区,当场变成烟花。
船体建造中放弃铆接,选择焊接——都这样了,焊接再差也不会被重巡踹开线,铆接再好,还是被敌人的战列舰开壳,所以,只要不散架,焊接在任务需求上有充分的冗余。
由于要伴随舰队在大洋作战,续航能力也十分可观,虽然没有北卡那么变态,但15节巡航下依然可以达到10000海里,完全可以满足需求。
焊接本来就省时间,更换炮塔也很快,只需要50~60天的工期,可以很好的节约时间。
当然,这对于中国来说其实不重要,中国不存在英国那种舰炮难产的问题,也不存在德法等国的船坞数量不足的问题,230m及以上的能够建造战舰的船坞和船台有20座,比英国人还多五座。
但没有必要的投入可以直接放弃,毕竟生产主力舰炮塔依然是相当费时费力的。
虽然战时的货币存在失真,但对于人力和时间的浪费是不可忍受的,工时就是战时货币,是衡量武器装备的第一单位。
以货币为衡量单位,29节型只相当于1.1艘杭州级重型巡洋舰,KGV相当于3.36艘伦敦级,北卡相当于1.92艘巴尔的摩级;而按国民生产总值占比来算,KGV为0.12,北卡为0.058,29节型为0.063。
价格的低廉是多方面的结果,首先是昂贵的炮塔系统被基本省去,只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电气联络改造,并为其配置新的火控系统即可;
其次动力系统也很便宜,12座锅炉和4座蒸汽轮机出力12万匹马力,锅炉采用通用大型锅炉,轮机采用徐州级轻巡洋舰同款轮机,而头两舰还可以直接使用广东级战列巡洋舰拆下来的轮机,只需要提供锅炉即可;
至于船体的建造,对于中国来说显然更便宜,而且还能培养一批焊工,四艘战列舰练出来的焊工技术绝对可以,也是一举两得。
而其上最关键也相对来说最昂贵(现造价:常规造价预算)的是舰上的航电系统——
相比于看起来更强大的“黑龙江”号等二十年代的战列舰,29节型毕竟是三十年代后期的战列舰,设计之初便考虑了舰上的电力系统配置。
29节型战列舰配备有4台1100干瓦发电机和2台250干瓦应急发电机,常态发电能力为4400干瓦,相当于“黑龙江”号和“安徽”号的两倍,这意味着舰上可以安装远比后者更多的电气设备,加装雷达等设备也更加容易。
整体来说,价格优势并不是最重要的,更少的工时和工期才是最关键的,29节型首舰“绥远”号,1938年7月开工,1940年2月下水,1940年12月就完工入役了,全程只用两年多的时间,速度上占据了绝对优势,作为旧物利用的战时应急战列舰无疑是成功的。
另外,开战以来,重型巡洋舰数量太少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国防军,在实战中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比方说,敌人派出了一支由重巡领头的分遣舰队,那么己方至少要派出同等级或更高等级的力量前往应对,否则就存在着相当的风险。
然而,在大战爆发时,国防军仅有10艘重巡,在西起印度、南及澳洲、东达东太平洋的广袤战线上根本就不够用。
而战列舰数量也相当稀少,低速战列舰的出动率悲观,中速战列舰则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局面,如果对面不出动战列舰,效费比过低。
有了这几艘高速战舰后,无论是快速部署主力舰,还是加入航母舰队解放重巡,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吧,这种东西对于实际操作的官兵来说,显然不算是什么好事,恶评如潮早已是左念微预料中的事情了。.
(https://www.2kshu.com/shu/15294/1284069.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