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家祖左宗棠 > 第461章:简单胜利,俄国与澳大利亚

第461章:简单胜利,俄国与澳大利亚


  无论是巴达维亚的陆地战斗,还是龙目海峡海战,都已经展现出荷兰人的难以为继。

  在巴达维亚陷落之后,英国人就拍拍屁股走人了,这让荷兰人非常恼火——荷属东印度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来不用打招呼,走也不打招呼,几个意思?

  看着英国人的飞机从万隆机场起飞,一名荷兰飞行员甚至想要驾驶仅剩的战机上天把他们打下来,只可惜被人劝住了。

  在英国人跑路之后,荷兰方面开始商讨接下来的事情,事实上,他们也没什么选择——

  12月24日,在巴达维亚整顿一番之后,第17步兵师与陆战三旅成功会和,次日开始向万隆推进;

  26日,巴达维亚和万隆之间的道路十分完整,在就地用汽车替代了一部分马匹之后,几乎没有遭到什么抵抗的国防军顺利迫近万隆;

  海上,24日白天,由“太微左垣”放飞的侦察机成功捕捉到了荷兰舰队的讯息,随后其派出机群对荷兰海军战舰发动了空袭,确认荷兰海军各舰沉没,连带着上面的六十吨黄金。

  不过,荷兰人还是耍了一个小心思的,24日下午,荷兰人将存在芝拉扎的三十吨黄金运上了船,由货轮改装而来的“南十字”号潜艇母舰再伪装成货轮,挂上美国国旗,驶往澳大利亚。

  此事直到四十年后才为人所知,而“德·鲁伊特”号轻巡洋舰上的黄金也引起了一阵淘金热,无数人在茫茫大海上搜寻这艘藏宝船的下落。

  12月26日傍晚,一架飞机从万隆机场起飞,向着锡兰而去,随后万隆广播电台向外界进行了一则广告——

  「这里是在万隆的NIROM广播电台,听众们,我们现在要关闭了。」

  「永别了,直到战争结束时,愿祖国永存,愿女王万岁。」

  “渠爽,你听,荷兰人临走前还要搞点仪式感。”坐在一辆越野车里,陆战三旅旅长陈师昌笑着道。

  “呵呵,有啥用?公道自在人心,一路上爪哇人都摇着旗子迎咱们,哪是他说两句话就有用的?”吴培泉看着出现在地平面上的万隆,不屑道。

  随着荷属东印度总督及高管们坐飞机逃往锡兰,整个荷属东印度战役就此告终,在巴厘岛上修机场的工兵们刚上岸就被通知行动暂停,然后又坐船前往泗水,维修那里的设施。

  从12月12日荷兰皇家东印度航空队对达拉根登陆船队的空袭起,到12月26日国防军进驻万隆,整场战役总共持续14天,期间陆地战斗5起,共歼灭荷英两国军队八万人,其中击毙荷军453人,击毙英军287人,俘虏82246人;

  己方伤亡共2037人,阵亡63人,失踪187人,非战斗减员1787人,其中染疟878人,技术兵器方面倒是没什么损失,主要是己方作为胜利方,即便有汽车、坦克损坏,甚至是被击穿,也可以从容回收,再修复即可。

  海战1起,空战8起,损失驱逐舰4艘,各类飞机48架,飞行员阵亡15人;击沉敌巡洋舰4艘,驱逐舰6艘,潜艇、布雷艇、巡逻艇等37艘,飞机193架。

  而整场战斗的回报也非常丰厚,最主要的就是各处油田和两处炼油厂,在经过技术人员的检查之后,认为油田的主题没有受损,保守估计每年可产出700万吨石油。

  在1939年的最后几天中,南洋方面军又向着苏拉维西、西苏门答腊、荷属新几内亚等岛屿继续挺进,尤其是荷属新几内亚的失落,让澳大利亚方面越来越紧张——现如今英属新几内亚已经三面环敌了。

  不过,对于中国来说,战争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也有必要解决,不同于打日本,基本接近于剿匪,对于完全占领一块地方而产生的若干问题要复杂的多。

  比如后勤问题,怎样跨海远征,运输调度如何,船队保障如何,运力分配如何,虽然这次战斗非常的轻松,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完全的提现,但也有必要关注;

  还有战利品分配问题,多大的要充公,如何保证能管理起来,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军队素质下降,劫掠成风的问题,也要预防;

  还有战术战略问题,占领地的资源运转以及地区处置问题等等。

  总之,相比于前线的战斗,后方的各种分析或许更麻烦。

  当然,反思检讨的同时也要向前看,荷兰人的问题解决了,剩下就是英国人和美国人。

  整体上来说,荷属东印度的资源非常丰厚,全球90%的奎宁、70%的橡胶都出产自这片士地,未来要是在太平洋跟美国人打仗,缺这两样东西足以让美国人头疼了。

  除此之外,荷属东印度还有丰富的锡、镍、铜和石油资源,这也是工业的重要原料。

  二战中,战略轰炸对于油田这种生产设施的破坏能力十分可观,历史上英美对普罗耶什蒂发起了空袭,首次投弹310吨,导致当地炼油厂损失40%的产能,而等到44年苏军进入这里时,当地的产能已经不足20%。

  这一行动想要在东南亚复刻并不难,甚至更简单,首先是作战线程,从澳洲出发到两大油田的距离都在2000公里左右,甚至比北非到普罗耶什蒂还要近些,其次,相比于罗马尼亚重质原油,东南亚尤其是婆罗洲的轻质原油更易燃烧。

  只能说,拿了这两处油田不代表就能高枕无忧了,国内的油田还是要加快开发速度,那里要安全的多。

  因此,总参谋部的意见还是尽快对东南亚的英国殖民地出击,在将英国从东南亚赶出去之后,立即调转枪口,进攻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人口有700多万,新西兰160多万,从《威斯敏斯特法案》签署后,两国的行政体制日趋完善,也拥有基本的工业能力,澳新两国动员120万人应当不是问题,历史上他们的员额就已经达到了100万,本士作战自然更多。

  事实上,从今年初开始,澳大利亚议会就已经通过了动员法,并着手恢复武装,在法国战役后,澳洲开始组建远征军,目前约有9万人奔赴非洲和欧洲为宗主国效力,还有接近2万人在马来亚,本士大约有8万人,在海外的十多万人素质相对更高,本士的则普遍缺乏军官,但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士兵素质并不算差。

  以此为基础考虑,己方至少应当投送12个师,在不考虑路途损失的情况下,大约需要240万吨船运量,以标准系数计算后,大约需要220万登记吨位的货船,约占本国商船总吨位的15%。

  商船总吨位是衡量一个国家远洋运输能力的主要指标,在运输中,海军的运输船所占的比例是很少的,这些船只大多用于配合舰队行动,而要跨海投送兵力,真正负责后勤的就是战时征召的商船。

  历史上,日本的商船总吨位只有600万吨,又是岛国,在去除近海和内河航运所必须的货轮之后,日本人显然不足以维持十万人规模的远洋行动,而且日本人的损失还特别严重,从41年到45年总共损失了809万吨,而补充的数额只有332.6万吨。

  所以说,日本人去打澳大利亚就是笑话,物资都送不上去。

  而本国的商船总吨位就要乐观的多,1939年末总计1440万吨,仅次于英国的2120万吨,高于美国的1200万吨。

  同时,补充能力上,中国拥有大量的中小型船厂,能够建造7000吨货轮的船坞和船台有足足923座,即便以标准化流水线造船下的200天标准造船周期计算,也足以与美国人的自由轮一较高下。

  至于说成本,那更是令人惊讶,美国造船业本来就不行,1930年代美国造船成本是欧洲平均成本的1.5倍,1950年代则是2倍。

  而在战争后期,自由轮质量还是全看厂家良心,有直接在船台上散架的,也有能跑三四十年的,但无一例外的是,造价都在一路走好,越造越贵。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到澳洲一路上都有岛屿,这就减少了很多的麻烦。

  当然了,美国人也不可能不参与,一旦爆发世界大战,菲律宾问题就必须摆上桌,双方没得谈,美国人也不可能让步。

  现如今的变局也就存在于美俄之间,俄国的状态不容乐观,虽然德国只派了一支集团军进入俄国,但墙倒众人推,推行大俄罗斯政策和法西斯主义的五月党人自然是不受周围民族的欢迎的。

  随着红军和德军发动第三次圣彼得堡战役,国民军与英法联军节节败退,尤其是法军,成建制起义的现象十分普遍,英军也缺乏斗志。

  在如此背景下,爱沙尼亚、立陶宛相继独立,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更是完全成了红军根据地。

  而在东方,红军刚刚攻克了喀山和伊热夫斯克两座军事重镇,尤其是伊热夫斯克的丢失,让国民军损失了大部分的军火生产,连带着莫斯科也要面领着两面夹击的危险。

  面对着咄咄逼人的红军,叶卡捷琳堡驻军司令维塔斯果断选择两面吃,一面向圣彼得堡求援,争取更多的自治权,随后获得“东方面军总司令”的职位,一面与中国接触,试图争取支持,为此,他精心策划了一场行动,成功从红军手中夺取车里雅宾斯克。

  而伊尔库茨克司令伊万诺夫就是一个反例了,由于拒绝维塔斯的“沿铁路西进夺取新西伯利亚”的命令,其很快便被手下取代,第82旅旅长泽尔科率领手下发动兵变,软禁了司令。

  国防军启封了位于赤塔的几个军需仓库,将其中的武器秘密转交于对方,并向其提供铁轨、轨道零件和车厢。

  中国对国民军的支持自然引起了苏俄的不满,苏俄临时外务委员会通过德国大使馆向中国递交了抗议,但并未有结果。.


  (https://www.2kshu.com/shu/15294/1284163.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