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从卖盒饭到中华名厨 > 第865章 展现足够实力

第865章 展现足够实力


冯正明回到泉城,直接接手了程国胜背后投资人已经做了宣传的比赛。

把比赛方式,和宣扬的东西都重新进行了改变。

甚至就连比赛名字他都给改掉。

但是他做的这一切,获得包括省里在内几乎所有人的支持。

至于程国胜背后投资人,他们也不是没有尝试做过一些据理力争。

想要把比赛的主办权重新拿回自己手上。

为此他们也找过齐鲁的省里,甚至是邀请老师傅们一起给冯正明施压。

只可惜,冯正明早有准备。

没等对方施压,开会的现场,冯正明领着他邀请的赞助商出场。

程国胜背后投资人瞬间就明白他们已经输掉了。

冯正明这边赞助商里,港城和澳城分别来了一位名声在外的大亨。

同时在羊城那边汪老板帮忙牵线搭桥之下。

还有国内好几位企业家出面赞助。

更重要的是,冯正明作为泉城酱园厂的大股东,他自然成为这次比赛的赞助商之一。

这样豪华的赞助商阵容,程国胜背后投资人哪里还有资格争什么?

虽然多少是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是默默交出主办权。

冯正明接手主办权,他既是赞助商又是主办方,自然他一个人可以主导整个比赛的流程。

也因此,冯正明当众表态:“我是主办方,也是赞助商代表,所以我自己参加比赛显得不公平,我还是把机会让给更多年轻厨师,我作为评委,各位应该没有意见吧?”

他这么表态,大家哪里会有什么意见呢?

本来省里和老师傅们也都觉得,冯正明搞了这么大阵势,他继续比赛确实有点胜之不武。

然后冯正明提出他和老师傅们来一场表演赛。

算是给这次国际鲁菜的比赛做个开场。

这事很自然获得省里和赞助商们支持。

至此,冯正明也就彻底完成把自己拉到和老师傅们平级位置上。

程国胜觉得结果非常荒谬和不可思议。

但在其他人看来,这样的一番设计反倒是很合适。

因为在大家的心目中,冯正明早就有资格和老师傅们平起平坐。

毕竟前三届的全国烹饪大赛上。

鲁菜取得的成绩一直不算很好。

在冯正明之前最好成绩,是颜老师傅在第一届上拿下优秀厨师奖。

冯正明用鲁菜最传统的技法,融合了创新的元素,再加上他扎实的基本功,一举拿下了状元的大奖。

很说明他的实力,老师傅们也确实没有什么可指教他的东西。

可能如果不是确实太年轻,早就被奉为鲁菜大师。

因此,冯正明和老师傅们交手的表演赛。

也就成为了这场国际鲁菜比赛最受关注的地方。

很自然,也因为冯正明和老师傅们要上演表演赛。

当这个比赛,真正成为海外都在关注的大赛。

冯正明回到泉城,专程迎接受邀来观赛的科夫曼夫妇。

科夫曼夫妇到来,也引起不小的哄动。

之前冯正明因为是在港城和科夫曼夫妇接触。

虽然有不少传言,但大家还不能确定他和科夫曼这位国际名厨的关系。

现在科夫曼夫妇专程受邀来到泉城。

而且科夫曼夫人还和罗晴亲热拥抱,还送给罗晴了一套专程带来的葡萄酒。

这么一来,也就坐实了之前的传言。

大家都认识到,冯正明和科夫曼关系确实很好。

甚至连科夫曼夫人和罗晴的关系也很好。

程国胜得知了消息,他在面对自己投资人时,都感到自己有点硬气不起来。

之前他一直以为,自己和冯正明的差距不大。

虽然冯正明是全国状元,但他觉得自己手艺上不会比冯正明差。

可是如今看到冯正明的人际关系。

能轻松化解他背后投资人商量出的计划。

光是这份雄厚实力,程国胜明白自己确实不是对手。

难怪人家能和老师傅们平起平坐,可以自己去当评委。

人家请来的赞助和评委,身份上已经超出程国胜和他背后投资人能力范围。

冯正明在汇泉楼接待了科夫曼夫妇。

亲自下厨做了几道,融合中西方的菜品给科夫曼夫妇品尝。

吃到冯正明做的融合菜,让科夫曼感到相当惊喜。

“冯,你,手艺进步。”

听到科夫曼这句很别扭,带着浓重口音的中文。

冯正明微笑:“谢谢科夫曼先生夸奖,我还在摸索中,我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把我们的鲁菜,带出国门,让更多其他国家的人能够喜欢。”

在给科夫曼夫妇的菜品里,冯正明专门做了那道自己师父的拿手菜,温拌腰花。

这道菜是同样把猪腰打上花刀,但是并非是爆炒,而是用温水将腰花慢慢冲熟。

如今在颜家菜馆里,要想吃到这道菜是需要提前预定。

冯正明向科夫曼夫妇推荐了这道菜。

科夫曼夫妇吃的时候感到非常惊奇。

没有想到腰花能做出这样一种滋味来。

尤其是在拌腰花的时候,冯正明用了一些西式口味。

使得这道菜的滋味更符合西方口味。

当然,冯正明也专门分出一小盘,用了最传统的鲁菜口味拌了。

两种口味上,科夫曼夫人还是更喜欢西式口味。

不过科夫曼倒是觉得中式口味也很特别。

“哇,冯你的手艺真是很棒,这道菜你不告诉我,我真的吃不出是猪腰子,竟然是没有一点点的腥臊味,而且你的花刀实在是太漂亮了。”

科夫曼夫人也同意这点:“对啊,这个菜真的很漂亮。”

冯正明笑着介绍:“刀功算是我们中餐厨师的基本功,每个厨师都必须要练好这个。”

科夫曼夫人听了很惊讶:“每个厨师都能切出这样漂亮的?”

冯正明微笑:“这是基础,厨师要想上岗,肯定要能做到这一点。”

为了证明给科夫曼夫妇看,冯正明在饭后邀请他们参观汇泉楼后厨。

让后厨里青年厨师分别向科夫曼夫妇展示了一番。

看到几乎每个青年厨师确实都能轻松办到。

科夫曼夫人是非常惊讶。

科夫曼微笑为每一位厨师鼓掌。

“冯,你这里厨师都很棒。”

冯正明:“是啊,他们都是我们鲁菜厨师里年轻一代,将来他们中可能会有超越我的厨师。”

科夫曼微笑:“超越你是必然,我们应该希望他们超越我们。”

陪同科夫曼夫妇参观过汇泉楼,冯正明亲自开车送他们回酒店。

酒店这边早有安排,让科夫曼夫妇顺利入住。

接下来几天,不少人都来拜访科夫曼夫妇。

对大多数人的拜访,科夫曼夫妇都会见,但都会拒绝赴宴的邀请。

程国胜背后投资人也拜访了科夫曼夫人。

他背后投资人里,还有一位和科夫曼认识的。

科夫曼听了他们的一番介绍。

他很淡然地表示:“我还是更相信冯,他的厨艺,和他对美食的执着,让我觉得他值得信任。

至于你们说他窃取了你们举办比赛的成果,我倒是觉得如果不是他,你们比赛应该不会有这样大的影响力。

我应该也不会来观摩,更不会受邀来当这次比赛的海外评委。”

科夫曼的话已经说的很直白。

让程国胜背后投资人也无可奈何。

科夫曼最后说:“承认冯的优秀并不丢人,你们应该更多跟冯合作,而不是抵触和他交流合作,或者是想要打倒他。”

科夫曼的这话,是说给投资人中跟他认识的那位。

只不过,科夫曼也看出来,自己的话没有获得这些人的认同。

科夫曼很清楚,这些人就是想要击溃冯正明那样一位受到本国民众喜欢的大厨。

然后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标准去定义鲁菜,甚至是定义中餐。

科夫曼对他们的手段很熟悉。

他在不出名前,也被他们用相同的方式打压过。

只是科夫曼的办法是,在他们标准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标准。

让自己成为标准中的标杆,所有人都更加认同他的标准。

最终科夫曼以对自己的严苛要求,无可挑剔的手艺,让这些人无法左右他的餐厅。

现在他们想用相同的方式,只是这次他们的标准要想获得认同。

他们确实遇到了比较大的阻碍。

最大阻碍就是冯正明。

冯正明在他们来之前,已经动用了各种手段,把自己的名气抬到了极高。

他还在齐鲁全省和沪城分别作出推荐指南。

借助他状元名气,现在大多数人都认同了他推荐指南的标准。

人家是正儿八经的全国烹饪状元。

又有着获得全国大多数人认同的手艺在。

而且他的推荐指南上,那些被推荐的餐馆,也多是以大众口味偏好为推荐标准。

这就很自然让冯正明做出推荐指南很容易获得所有人认同。

人家是有名望,也抢占了大众认同。

这段时间,程国胜背后投资人也已经看明白了。

他们和程国胜一样,都高估了国内的发展进程。

因为之前他们看到的是沪城,是东南沿海的深城和羊城,是过去的港城和澳城。

这一切都让他们做出一些错误的判断。

认为泉城也可以搞和沪城一样的高端酒楼。

结果证明,大多数国内的普通人,依然是不会愿意为高溢价的菜买单。

反倒是冯正明更加亲民的一番设计,才是大众更加喜欢的。

便宜、适口,再加上对大众的尊重。

这些就最能收获大多数人支持。

不得不说,程国胜背后这些投资人,他们确实会对市场进行细致调查。

通过调查他们也能够很快发现自己决策上的失误。

而且这些投资人,他们也已经发现了。

如果他们在冯正明之前,先把海外的那套标准引入国内。

现在话语权他们应该是可以轻松拿捏住。

可惜,他们就是晚了那么一小步。

眼下他们找到科夫曼,是希望科夫曼可以帮他们一起,对冯正明进行一些压制,扭转对他们不利的这种局面。

但很明显科夫曼不愿意跟他们合作。

应该说,科夫曼不想跟他们一样,去插手别人地区的美食标准定义。

科夫曼虽然不懂中式文化,但他还是信奉一条道理。

每个地区的人,都有各自餐饮习惯。

这是大家祖祖辈辈积累下来的东西。

不应该去强迫别人改变。

如果想要进入别人的市场,那么就应该去进行一些主动的迎合改良,而不是一味用一些其他手段,让别人接受自己的习惯和标准。

听完了科夫曼说的这番话,这些海外餐饮集团投资人们,意识到自己不可能说服科夫曼。

最终这些人也只能是告别离开。

他们走了之后,科夫曼夫人才走出来。

“你已经受到冯很多的影响。”

科夫曼点头:“对,他确实对我的影响很大,你知道的,过去我也是坚持认为,我的手艺是最棒,应该可以让所有人喜欢。

但是和冯接触后,我发现过去我可能错了,我去迎合了那些制定了标准的人。

我没有像是冯一样,更多关注大众的口味,去迎合不同地区人的口味。

这是我的一些失误。”

科夫曼夫人微笑:“但其实大家很喜欢你的食物不是吗?你也用你的方式,加入了各地区独有的特色。”

科夫曼笑了:“过去我是无意识的,但是和冯接触后,我在有意识做改变,你应该能感受到。”

夫人:“对,我知道,你在做着一些改变。”

科夫曼又问:“还记得我们来这里之前,我们抵达沪城,在那里我们去吃冯的那家,获得很多到沪城人们喜欢的餐馆吗?”

夫人:“哦,对那家餐馆让我太喜欢了,我喜欢那种风格。”

科夫曼微笑:“我也很喜欢,有西方的元素,但更多是很中式的样子,他们竟然还有蛋挞,味道很棒,不是吗?”

夫人:“是的,一家融合了东西方美感的餐馆,让人难忘。”

科夫曼:“所以我选择支持冯,我希望他来主导自己家乡菜的标准。”

夫人同样露出微笑:“这难道不是应该?没有人会比家乡的厨师更了解自己家乡菜的标准。”

冯正明在各方的支持下,很顺利把比赛推进下去。

他为了平衡省内各地,学习之前全国大赛,在省内三地设置了三个比赛场地。

分别放在烟城、岛城和博山。

三个地区分别决出20名优胜厨师,一起到泉城和受邀的40位鲁菜大师傅进行比赛。(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2916/1283763.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