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三 学校广播里的歌永远比耳机里好听
“你现在的愿望是什么呢?”
镜头前,身着蓝白条纹校服的女生害羞而拘谨,突如其来的即兴采访,让她很难放的开。
“考上政法大学……”
“放平心态,你一定可以的。”
女记者似乎从这个害羞的少女身上看到了曾经的自己,稚嫩又充满朝气。
她们频道想做一档面向高三毕业生的随机采访,记录下这段挣扎又宝贵的回忆。
在征得校方同意后,她们最终选定了淮临一中,不只因为这里学风优良,更重要的是,这座高中有几个名副其实的风云人物……
正值课外活动,整个校园闹轰轰乱作一团,好在还有校园广播的舒缓音乐当背景音,让采访不至于那么嘈杂。
也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能撞上蒲潼他们蹭蹭热度。
当然撞不到也没关系,他们的主要工作还是记录下高三考生的真实生活,留作纪念。
“作为蒲潼的同级生,想问问你们是如何看待这位远近闻名的同龄人的?”
在例行惯例问了几个问题后,记者终于还是问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蒲潼已经走到了这一步,在他的同学眼中,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是少年天才还是高人一等,平易近人亦或是低调行事……
很多人的青春里都会有这样一个人优秀到惊艳岁月,但像这么惊艳的,前所未有。
“只见到过几次,感觉很不一样,怎么说呢……就算不提外貌,他的气质也跟其他人不太一样。”
害羞的女生下意识看向了十三班教室的方向,如果说高中阶段有什么遗憾,那就是没和蒲潼同学成为朋友吧。
“像他这样的人都在好好学习,我也应该更加努力才行。”
女记者认可地点了点头,时至今日,蒲潼在学习上依旧会花很多时间,其实这一点很多人都不理解。
走到他这一步,无论怎么样都会有无比光明的未来吧,为什么还要上学呢……
“你们在聊蒲潼啊!”
似乎是做足了心理建设,拿着羽毛球拍的男生主动挤进了镜头里。
其实主持人刚才就留意到了这个跃跃欲试的小男生,似乎很想接受采访又有点不好意思……
他的身后还跟着两个小伙伴,此刻正在一旁偷笑,不过一旦把镜头移过去,两人便会立刻绷住脸避开。
“是的,同学方便接受采访吗?”
“方便的。”
男生刚想认真接受采访,下一秒却发现两死党不知何时已站在了记者背后,冲着自己挤眉弄眼逗他笑。
该死的,镜头面前不能笑啊!
在问了几个简单问题后,记者再一次把话题绕回了蒲潼身上,询问男生对他的看法。
“蒲潼是我们班的。”
怪不得他听到蒲潼相关的话题那么跃跃欲试,原来是同班同学。
“我觉得他……”
男生本来勉强能忍住,谁料死党A竟趁着死党B逗他时主动在背后偷袭对方,一个千年杀下去世界都安静了。
看到死党B叫骂着转身追上去,男生实在没忍住对着镜头笑出了声。
“没事,等会再继续。”
女记者会心一笑,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妥,应该说,这生动有趣的一幕,才是校园生活最真实的一角。
此刻比那些精心布置的构图与剧情要青春一万倍……
校园广播的音质很一般,但当熟悉旋律在吵吵闹闹的楼道里响起时,记者还是不禁有些恍惚。
“蒲潼刚火的时候,我们都喜欢围着他转,要个签名合个影什么的,他也不会拒绝。”
调整好心情的男生顿了顿,“一开始,蒲潼越走越高,我们也越围着他转,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很少去打扰他了……”
和优秀的人过于亲近,反而容易模糊这份差距,总觉得大家都一样。
一开始的他们就是这样,只把蒲潼当成学校红人,同龄人里的香饽饽。
但蒲潼的一次次脱颖而出,却把他们拉回了现实,当视线从学校这个闭塞的场合脱离出去,他们发现,这份差距大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
当他们沉浸在学校生活时,蒲潼早已成为了世界的焦点。
慢慢的,他们也不好意思再去麻烦人家了,虽然蒲潼为人很好,但当人与人差距过大的时候,反而很难产生谄媚或攀附的心思。
蒲潼现在,反而有种游离在外的感觉,其他人在学校看到他也不敢打扰,只会投去好奇的视线。
就连学校打群架最厉害的那一批,看到他也得绕道走……
从某种意义上说,蒲潼才是真校霸,没人敢惹。
“蒲潼同学现在在哪?”
记者还是想再去碰碰运气,如果能采访到蒲潼本人,这次节目就算是完美了。
“好像在操场,打球时看见的。”
一路来到球场,广播里轻松的音乐附和着篮球的拍打声,竟隐隐让记者有种想停下来听歌的冲动。
为什么校园广播里的歌,永远比耳机里更好听呢?
课外活动操场上学生很多,记者逛了一圈都没能找到蒲潼的人影,只能随机挑了几个路过的高三党。
其中还有一对手拉手绕着跑道散步的小情侣,看到镜头的瞬间就松开了手。
“还是年轻好啊……”
女记者叹了口气,正当她打算离开操场换个地方采访时,却注意到了在角落里打羽毛球的林予夕。
与其说是打球,倒不如说是在玩,因为所在地连球网都没有,两个人只是在面对面虚空过招。
跟她打球的也不是别人,正是把头发扎成个丸子束在脑后的伊织雪乃。
找不到蒲潼,采访一下她们也不错。
“方便接受一下采访吗,面向高三毕业生的。”
正在挥拍的林予夕愣了愣,高三回忆录吗,她倒是刷到过这类视频,没想到也有轮到她的一天。
“方便。”
“对未来有什么心愿吗?”
林予夕还未开口,对面的伊织雪乃已经率先帮她做出了回答,“考上北舞,去维也纳金色大厅跳舞,成为舞蹈之神!”
记者闻言只是笑,看来她们两关系很不错呢。
“你们这是在打球?”
“对啊,她嫌球网太高了,我们就在这打。”林予夕擦了擦鬓角的汗,“虽然她连发球都能打空……”
礼尚往来。
记者有一搭没一搭采访了一下两人对高考的想法,她们都很认真,而且对此充满向往。
这份眼神,记者在刚才采访的很多人眼睛里都看到过。
这一刻的她们,仿佛并不是什么声名鹊起的大明星,只是两个憧憬着未来的普通高中生。
“你说蒲潼啊……”
兜兜转转,话题还是来到了蒲潼身上。
如果是闲聊,两人绝对会统一口径表示蒲潼就是个不正经的老阴比,但毕竟是面对采访,还是得重视影响。
“他应该是我们的良师兼益友,蒲潼教会了我们很多,也是我们重要的朋友……你问有多重要?”
“大概,嗯……最重要的那种。”
林予夕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如果没有蒲潼,他们的人生将会是另一番样子。
有时候看着蒲潼,她总会有种“幸好有他在”的心情,很难说有多重要,大概是不可或缺。
“到我了到我了。”伊织雪乃把玩着手里的羽毛球,“众所周知,蒲潼是顶尖音乐人,知名艺术家,天才编剧,神级游戏制作人,甚至还精通厨艺……”
这么多人吗?
“但在我眼中,他其实他就是我小弟。”
合着夸那么多句,就是想抬高自己?
“真的吗?”
记者都有点接不下去她的话。
“当然,他给我写歌帮我辅导功课,甚至还给我发工资偶尔给我做饭吃,这不是小弟是什么?”
你确定这不是衣食父母?
“那,蒲潼人呢……”
离上晚自习还有段时间,记者显然不打算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他刚才还在,不过觉得我们太菜就回去了。”林予夕顿了顿,“我必须澄清,菜的不是我,我是初中校羽毛球队的!”
“你什么意思?”
“你说我什么意思?”
记者揉了揉眉心迅速离开了操场,按她们的说法,蒲潼应该回教室了,但愿还来得及。
校园广播的声音是流动的,它从操场边的喧闹里滑出来,裹着楼梯间的窃窃私语,撞碎在教室挥动着的拖把上。
记者透过高三13班的后门窗户,依旧没能看到余惟的身影,其实她很想进去问问看,但看着一群还在争分夺秒埋头书写的同学,她选择停下自己的脚步。
只可到此,不可逾越。
知识经不起打扰,青春也是。
“你好。”
温和的声音让正在偷窥的记者不由得一愣,她回头看去,却撞见了静谧而乖巧的余纨纨。
“纨纨你好,方便接受一下……”
“方便的。”
余纨纨主动接上话头,很显然,她就是为此而来。
记者虽然一时间有些摸不着头脑,但还是及时调整好状态,熟练地进入采访节奏。
“我记得纨纨的艺考很顺利啊,最近在忙着文化课吗?”
“是的,感觉自己准备的还是不够好,我应该用更好的面貌去面对高考。”
“纨纨是怎么看待高考的呢?”
这个问题可大可小,余纨纨也不自觉思考了很久。
“我的话……我觉得比起考试,高考乃至备考的经历,应该是人生的第一场淬炼。”
“比起最后的结果,在这段经历中培养出的调节能力,思维方式,认知水平才是最宝贵的经验。”
高考确实很重要,但人生的容错率也永远比想象中更高。
记者听的很仔细,因为纨纨真的成熟了很多,哪怕她有所预料,也被眼前这个如春风般的女孩吓了一跳。
“那,你是怎么看蒲潼的呢?”
“他的话,一个普通人吧。”
余纨纨听到蒲潼的名字还是微微怔了怔,不过回答的依然不假思索。
这个回答倒是出乎记者的预料之外,前面采访的几个人,都把蒲潼说的神乎其神,在最熟悉他的余纨纨这,又突然变成了一个普通人。
普通在哪?
“他跟我,跟我们都一样,上课的时候会打瞌睡,背书的时候会说悄悄话,四十度的天会吐槽垃圾学校没空调……”
余纨纨似是想到了什么好笑的事,“其实他偶尔也挺臭美,长个痘痘会念叨好几天。”
这也不算蒲潼的另一面,因为每个鲜活的人都有这一面。
记者还是不太明白,可能有什么事,必须得让她当面采访蒲潼才能问明白吧。
“所以蒲潼他到底……”
“嘘。”
余纨纨打断了她的追问,反而指了指门口正上方的校园广播。
电流声滋啦一颤,拖着冗长的余韵,在楼间跌宕传递着,仿佛那电子人声带着杂音竭力呼告。
学校众人对此习以为常,老旧的校园广播总是这样,时不时发出尖锐的爆鸣。
但今天似乎没那么简单,因为在短暂的电音后,本该衔接片尾曲的广播却罕见地出现了人声。
“原定点歌环节点的是《明天你好》,广播陆陆续续也放了十多次,承蒙厚爱,今天我亲自唱首歌吧。”
这个声音,他们在网络上,电视上听过很多次,但还是第一次在校园广播里听到。
蒲潼在广播站?
记者眉头紧皱,似乎还有追过去采访的打算,但余纨纨摆了摆手,示意她听着就好。
“这首歌里,有你想要的答案。”
这是蒲潼听说有记者过来后所做的决定,如果要给青春留下印记,那便少不了一首背景音。
没有什么豪情万丈,蒲潼只是想到了那个最普通的下午。
“这一路上走走停停
顺着少年漂流的痕迹。”
其实很多人不怀念成山的试卷和逼得人喘不过气的压力,大多数人怀念的是那时的风景那时的人,那个年纪的风华正茂,一生一次,永不能回头。
“从前初识这世间
万般流连
看着天边似在眼前
也甘愿赴汤蹈火去走它一遍。”
起风了为什么这么火,因为它唱的不是爱情,也不是友情,而是坐在教室里,窗外蝉鸣声声,绿藤爬满梧桐树,放学后窗外的夕阳,以及再也回不去的青春。
这首歌便有千般不好,蒲潼也无法忘记在学校听到这首歌的感觉。
大家一起奋斗,一起加油打气,一起上厕所,一起去小卖部,一起去食堂干饭,一起做题做到抬头看到一片金黄色的晚霞……
说笑声与喧闹,以及独属于校园广播的音质,会让人有种被环境包围的感觉。
为什么广播里的歌永远比耳机里好听?
因为校园广播声音大,而且校园空旷回声和本音混在一起形成混音,增强了氛围感,最重要的是”最好的朋友在身边,最爱的人在对面”。
“从前初识这世间
万般流连
看着天边似在眼前
也甘愿赴汤蹈火去走它一遍。”
跃动的笔尖不知何时被按下了暂停键,争分夺秒的高三学生不知何时已经停下了手里的动作,只是安静地听着这首独属于校园的歌。
即将告别高中生活的重要时刻,这首歌解放了他们心中的惊讶、感动、回忆、不舍……
“我曾将青春翻涌成她
也曾指尖弹出盛夏
心之所动且就随缘去吧。”
最好听的歌莫过于有画面感,能够勾起以往的回忆,或好或坏都是值得珍藏的宝贵的经历。
艺术,音乐,雅俗,翻唱,有无数的理由可以给这首歌打低分,但青春无价。
记者举着话筒在原地愣了很久,甚至连余纨纨何时离开的都未曾察觉……
她的青春太过于安静,以至于到它结束,一时都没反应过来,自己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
但听到这首歌时,她依然想起了小时候幻想的白净少年,想起了没有激情洋溢的校园时光,想起了偷偷藏起的脸红心跳。
她的青春没有恣意而为的潇洒,没有漫画里憧憬的许多美好,只有一些旧旧的回忆,黄昏时站在窗前看树影。
她好像明白蒲潼为什么依然在做一个普通高中生了。
因为他珍惜在这里的每一刻……
为什么广播里的歌永远比耳机里好听?
因为当时,我们就是MV的主角。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32366/118652423.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