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 章 身后站着的人
推荐阅读:快穿之仙帝姬的救赎之旅 核变末世,我有一只寻宝鼠 公主只想苟着活 小道姑一身反骨 穿越红楼:重铸贾府荣光 马甲被爆爆爆爆爆爆爆光了 纳米核心开局搭配最强核心 八零娇娇太诱人,勾的硬汉心痒痒 名柯:我不喜欢波本酒 反派:禁忌女帝师尊,我无敌了!
王秀英又一次在挨打后给儿子李建军打了电话,絮絮叨叨,声音里掺着砂砾般的疲惫与委屈。电话那头,李建军沉默良久,只道:“妈,我这就回去看看。”
李建军在省城安家多年,儿子即将高考,事业也正处在关键期,可母亲的哭诉像一根无形的绳索,勒得他喘不过气。他放下电话,买了次日最早一班回村的车票。
回到老屋,李建军推开那扇沉甸甸的院门,父亲李茂德正佝偻着腰在院子里转圈。他穿着宽大的旧棉袄,裤腰松垮,用一根布带勉强系着。李建军心头一热,喊了一声:“爸!”李茂德浑浊的眼睛抬起来,茫然地在他脸上停留片刻,随即咧开嘴,露出孩童般的笑容:“小芬放学啦?快进屋,爷爷给你留了糖。”小芬是李建军的女儿,李茂德的孙女。李建军喉头一哽,苦涩地咽下那句“我是建军”。
屋子里,母亲王秀英听见动静,赶忙迎出来。她手里还沾着水,腰间的围裙湿了一块,看见儿子,眼圈瞬间红了。她拉着李建军的手,粗糙冰凉的触感直抵心底。“建军啊……”只唤了一声名字,眼泪便扑簌簌滚落,砸在脚下的黄土地上,洇开深色的印记。“你爹他……昨夜又闹了一宿,说窗户外头站着……站着老栓叔!”她声音发颤,带着无法驱散的惊悸。
王秀英口中的“老栓叔”,是村里死去多年的老光棍。李茂德患阿尔茨海默病三年,白天尚能安静,到了夜里,便成了惊扰四邻的魔障,更成了王秀英日夜相对的恐惧源头。他不仅认不得相伴六十年的妻子,还总在深夜对着空荡荡的墙角或窗外,惊恐地指认那些早已不在人世的亡魂。王秀英每每被吓得魂飞魄散,整夜整夜无法合眼。
“妈,别怕,我回来了,今晚我守着爹。”李建军扶着母亲瘦削的肩膀,心里沉甸甸的。王秀英只是摇头,眼泪流得更凶:“守?你守不住的……你大姐、二姐都试过,谁熬得过他那整宿整宿的闹腾?他不要人守,他只要我……折磨我!”她枯瘦的手紧紧攥住儿子的衣袖,像是攥着最后一点指望,又像是徒劳的挣扎。
李建军环顾这间住了几十年的老屋,目光落在门后那把沉重的铁锁上。那是防备父亲跑丢的最后一道枷锁。父亲李茂德一辈子沉默寡言,对母亲缺乏温存,却也从未有过激烈的打骂。母亲王秀英,自幼丧父,跟着寡母在村里艰难过活,嫁进李家后,更是受尽了婆婆——李建军奶奶的刻薄刁难。李建军记忆里,奶奶刻薄的面容清晰如昨。寒冬腊月,天未亮透,奶奶便冷着脸支使王秀英:“懒骨头,还不去河边把衣裳洗了?等着我伺候你?”王秀英瑟缩着,不敢辩驳,默默抱着沉重的木盆走向河边。冰水刺骨,她手上很快裂开一道道血口子。而父亲李茂德,那个沉默的丈夫,总是蹲在灶房冰冷的墙角,闷头抽烟,烟雾缭绕中,他低垂的头颅如同凝固的石雕,对妻子所受的欺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甚至奶奶瘫痪在床的最后三年,端屎倒尿、擦身喂饭的,还是王秀英。李茂德依旧是沉默地蹲在墙角,只是抽烟的姿势愈发佝偻,像背负着无形的重压。王秀英曾对女儿们喃喃:“你们爹……他就像个影子,看着热闹,挨不着,也暖不到人。”
日头西斜,给老屋的土墙抹上一层昏黄。王秀英端着一碗热好的牛奶,小心翼翼地靠近坐在小板凳上发呆的李茂德。她半蹲下身,声音放得极柔:“茂德,喝点牛奶,暖暖身子。”李茂德浑浊的眼珠迟钝地转动了一下,目光落在碗上,又缓缓移到王秀英脸上。那眼神空洞得如同废弃的枯井,没有任何熟悉的温情。突然,他手臂猛地一挥,动作带着一种笨拙却凶狠的决绝。“啪嚓!”瓷碗狠狠砸在地上,滚烫的牛奶四溅开来,在王秀英洗得发白的裤脚和旁边的泥地上泼开一片狼藉的乳白。几滴热奶溅到王秀英的手背上,瞬间烫红了一片。王秀英身体剧烈地一颤,像被无形的鞭子抽中。她没有尖叫,只是触电般缩回手,嘴唇死死抿着,抿成一条苍白的直线。她默默起身,佝偻着背去拿墙角的扫帚和簸箕,肩膀垮塌着,承受着无形的重量。李建军冲上前想扶住母亲,王秀英却轻轻拂开他的手,摇摇头,低哑地说:“不碍事,惯了……你爹他……心里苦。”她蹲下去,用那布满裂口和老茧的手,仔细地将碎瓷片一片片捡起,指尖被碎瓷划破,渗出细小的血珠,她也浑然不觉。
夜幕沉重地落下。李茂德被王秀英艰难地哄上了炕。屋里只点着一盏光线昏蒙的煤油灯,将人影拉扯得摇晃不定。李建军坐在炕沿,看着母亲打来热水,拧了毛巾,动作已熟练到刻板。她解开李茂德的旧棉袄,露出嶙峋的胸膛和肩膀。昏黄的灯光下,李建军的心猛地一揪——那瘦骨嶙峋的皮肤上,赫然交错着几块新鲜的青紫淤痕,像丑陋的烙印,刺目地趴在松弛的皮肉上。旁边还重叠着颜色深浅不一的旧伤。王秀英拧干温热的毛巾,轻轻敷在那些淤青上,动作轻柔得像对待易碎的瓷器。李茂德起初还算安静,浑浊的眼睛茫然地瞪着屋顶黢黑的房梁。王秀英一边擦拭,一边用极低的声音,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说给儿子听:“他手重……裤带系紧了松了,都是一拳过来……夜里起夜八九回,回回都像打仗……”话音未落,李茂德毫无预兆地突然烦躁起来,喉咙里发出困兽般的“嗬嗬”声,双腿开始胡乱踢蹬。王秀英猝不及防,被一脚踹在胸口,“咚”的一声闷响,她整个人向后踉跄,重重撞在冰冷的土炕沿上,疼得她瞬间弯下了腰,脸皱成一团,倒抽着冷气。
“妈!”李建军惊怒交加,一步抢上前扶住母亲,对着炕上暴躁扭动的父亲吼道,“爸!你看清楚!这是妈!”李茂德的动作有瞬间的停滞,浑浊的眼睛在昏暗的灯光下费力地聚焦,看看暴怒的李建军,又看看痛苦捂着胸口的王秀英,脸上只剩下孩童般的懵懂和惊惧。他缩了缩脖子,嘴唇嗫嚅着,含混不清地吐出几个字:“坏人……都走开……我要我儿……我儿建军啥时候回来?”这含混的呼唤像一把钝刀,狠狠剐在李建军心上,满腔的怒火瞬间被浇灭,只剩下冰冷的无力感。他颓然松开了紧握的拳头,将母亲扶到旁边的椅子上坐下。
屋外,死寂的村庄突然被一阵不成调的、嘶哑的歌声撕裂——“东方红,太阳升……”是李茂德在炕上扯着嗓子唱了起来,荒腔走板,带着一种神经质的亢奋。村里的狗被这深夜的噪音惊动,此起彼伏地狂吠起来,远远近近,连成一片不安的声浪,搅动着沉沉的夜幕。王秀英疲惫地闭上眼,蜡黄的脸上毫无波澜,只有一种被耗尽了所有力气的麻木。她低声道:“让他唱吧,唱累了……总能消停一会儿。”李建军坐在母亲身边,听着父亲那喑哑扭曲的革命歌曲在寂静的村庄上空飘荡,狗吠声如同应和,又如同控诉。他感到一种深不见底的疲惫和荒谬,这声音仿佛穿透了土墙,将几十年的沉默、隐忍、无法言说的委屈,都赤裸裸地摊开在这寒凉的夜里。
不知过了多久,嘶哑的歌声终于低下去,变成了模糊不清的呓语。李建军强打精神守着,眼皮却沉重得如同灌了铅。恍惚中,他听见父亲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诡异的清晰和惊恐:“玉兰!玉兰!你看!你看门后头……那不是……不是小栓他爹?他……他咋进来了?他朝你笑呢!朝你笑呢!”玉兰是王秀英的闺名。王秀英猛地一哆嗦,眼睛惊恐地瞪大,身体下意识地向后缩,仿佛真的看到了什么可怕的东西,死死抓住了李建军的手臂,指甲几乎要嵌进他的肉里。李建军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惊叫吓出一身冷汗,顺着父亲颤抖手指的方向望去——老旧的木门紧闭着,门后只有一片被煤油灯拉长的、摇晃的阴影,除此之外,空无一物。可父亲脸上那种真实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惧,却比任何鬼影都更瘆人。
“没有!爸!那儿啥也没有!”李建军提高声音,试图将父亲从幻觉中拉回。李茂德却置若罔闻,只是死死地盯着那片虚无的黑暗,身体筛糠般抖着,嘴里反复念叨着那些早已作古的村邻名字。王秀英把头深深埋在臂弯里,肩膀剧烈地耸动,压抑的、破碎的呜咽声断断续续地传出来。李建军伸手想揽住母亲单薄的肩膀,却在半空中停住了。这无形的恐惧和折磨,他连触碰都觉得沉重。他想起母亲说过,奶奶活着时,就爱装神弄鬼,说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这阴森的“天赋”,竟在父亲破碎的意识里,以如此狰狞的方式还魂了。
李建军在老家熬过了心力交瘁的两天两夜,整个人如同被抽去了筋骨。父亲的狂躁、夜半惊魂的呓语、母亲深不见底的疲惫与恐惧,像粗糙的砂纸反复摩擦着他的神经。省城那边催他回去的电话一个接着一个,儿子的学业,手头紧要的项目,都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大姐二姐在电话里叹气,她们早已轮流陪护过,最终都败下阵来,只留下更深的无奈:“建军,不是心狠,这长年累月的熬,谁也顶不住啊。妈……妈她大概就是这命。”
临行前的清晨,天刚蒙蒙亮,空气里凝着深秋的寒霜。王秀英默默地帮儿子收拾简单的行李,动作迟缓。李建军看着母亲一夜之间似乎又苍老了几分的侧影,那佝偻的脊背仿佛再也无法挺直。他喉头发紧,艰难地开口:“妈,要不……咱请个人?哪怕白天来搭把手?”话一出口,他自己都觉得苍白无力。这偏僻的乡村,哪有什么专业的护工?即便有,那点微薄的退休金,又如何负担得起?
王秀英的手顿了顿,没有抬头,只是更用力地将一件叠好的衣服塞进李建军的背包里。她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幽幽地说:“请谁?谁来伺候他这又打又骂、还尽说胡话的糟老头子?”她终于抬起头,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没有泪,只有一片枯槁的平静,像燃尽的灰烬,“算了,熬着吧。他糊涂了,我不能糊涂。他认不得我,可……可我认得他。”她嘴角扯动了一下,像是想挤出一个笑,却只牵出一个比哭更苦涩的弧度,“他打的是王秀英,骂的也是王秀英。可王秀英……还是他李茂德的婆姨。”这话像一块冰冷的石头,重重砸在李建军心上。他张了张嘴,所有劝慰的话都堵在喉咙里,最终只化为一声沉重的叹息。院门落锁时,那沉重的“咔哒”声仿佛也锁住了母亲残存的岁月。李建军隔着冰冷的铁门栅栏,最后看了一眼母亲。她孤零零地站在清冷的院子里,单薄的身影嵌在破败的老屋前,像一幅褪了色的旧画,凝固在深秋萧瑟的背景中。父亲在屋里又发出含混不清的嘟囔,王秀英身体习惯性地一颤,随即认命般地转过身,步履蹒跚地朝那发出声响的屋子走去。
几个月后,李建军终于又挤出时间,带着妻子风尘仆仆赶回村里。推开虚掩的院门,院子里静悄悄的,弥漫着一股衰败的气息。他心头一紧,快步走进屋内。眼前的景象让他的脚步钉在原地——父亲李茂德蜷缩在炕角,盖着厚厚的旧棉被,似乎陷入了昏睡,脸颊深陷,呼吸微弱得几乎看不见起伏。母亲王秀英则坐在炕沿,背对着门,手里端着一碗水,正用棉签小心地沾湿父亲干裂起皮的嘴唇。阳光从狭小的窗户透进来,落在她花白的头发和佝偻的背上,显出异样的安静。李建军心头那根紧绷的弦骤然断裂,几个月来积压的恐惧排山倒海般涌来。他几步冲到炕边,声音发颤:“妈!我爸他……”
王秀英闻声,缓缓地转过头。看到儿子,她灰暗的眼睛里似乎掠过一丝微弱的光,但随即又黯淡下去。她放下碗,没有回答儿子的问题,只是用枯瘦的手指,轻轻指了指炕角昏睡的李茂德,又指了指自己身后那片被阳光斜照着的、空荡荡的地面。她的声音很轻,像怕惊扰了什么,却带着一种尘埃落定后的奇异平静:“他快走了……这几天,倒是不闹了。昨儿个夜里醒过来一小会儿,就那么看着我身后……”她顿了顿,干瘪的嘴唇微微翕动,吐出的话让李建军浑身发冷,“他说,‘玉兰,你身后……站了好多人啊。有栓他爹,有老七婆……还有……咱娘’。”王秀英浑浊的眼中没有一丝波澜,她甚至轻轻扯动了一下嘴角,那是一个疲惫到极处、看透一切的弧度,“你奶奶也在呢……在冲我笑。”她枯瘦的手下意识地抚上自己的手臂,那里,衣服下掩盖着的,是几十年间新旧叠加的伤痕,来自婆婆,也来自丈夫。她喃喃着,声音低得如同梦呓:“都来了……也好,也好。接他走……也省得他再受罪了。”她的目光越过儿子,投向虚空,仿佛真的看见了那些拥挤在光影里的、沉默的亡灵。
王秀英不再说话,重新拿起碗和棉签,俯下身去,继续那机械而轻柔的动作,沾湿丈夫枯槁的唇。她的动作缓慢而专注,仿佛那是世间唯一重要的事。阳光移动着,将她花白的发丝染上一点微弱的金色,也将她俯身照料的侧影,和她所指认的那片虚无的、挤满了亡魂的空地,一同笼罩在一种奇异而苍凉的寂静里。李建军僵立着,看着母亲在寂静中劳作,阳光里尘埃浮动,无声无息。
李茂德是在当天夜里咽气的。弥留之际,他似乎有过片刻奇异的清醒。浑浊的眼睛费力地睁开一条缝,目光在昏暗的煤油灯光下,艰难地、极其缓慢地聚焦在守在一旁、形容枯槁的王秀英脸上。那眼神里,六十年的混沌风沙仿佛被某种力量短暂地拂去了一瞬,露出一丝极其微弱、难以辨认的微光。他的嘴唇极其轻微地翕动了几下,发出微弱到几乎听不见的气流声。王秀英下意识地将枯槁的耳朵凑近。
“……玉兰……辛苦你了……”
声音轻得像叹息,随即消散在沉寂的空气里。王秀英的身体骤然僵住,仿佛被无形的闪电击中,维持着那个俯身倾听的姿势,凝固成了另一尊影子。过了很久,很久,一滴浑浊的泪,终于挣脱了深陷的眼眶,顺着她沟壑纵横的脸颊,无声地滑落,砸在李茂德已然冰冷的手背上,洇开一小片深色的、再无回响的痕迹。
光影剧烈地摇晃了一下。王秀英抬起颤抖的手,极其缓慢、极其轻柔地,合上了丈夫那双终于不再映照出任何亡魂的眼睛。窗外,沉沉的夜色无边无际,仿佛能吞噬一切声响。
(https://www.2kshu.com/shu/33578/1284026.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