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 第896章 不如不见

第896章 不如不见


让瓦西里和英法一样虚伪,瓦西里真的做不到。

    同意意大利人的要求,承诺既往不咎,并且承诺一些利益,或许能把意大利留在俄罗斯阵营。

    可代价是什么呢?

    代价是俄罗斯的荣誉,将因为反复无常的意大利人受到损失。

    瓦西里宁愿拉着德国和意大利一块打,也不想看到俄罗斯的荣誉,因意大利受到任何损失。

    乔治肯定支持瓦西里。

    原因很简单:如果意大利保持中立,只需要10个师驻扎在边境上就能震慑住意大利人。

    如果意大利作为敌人,只需要5个师就能将其完全消灭。

    可如果意大利是盟友,那就必须派20个师保护他们。

    隆美尔也是万万没想到,他帮助墨索里尼重新夺回政权,不仅没有得到想要的支持,反而要直接面对南斯拉夫军队的进攻。

    隆美尔在北非虽然很被动,至少立于不败之地,只要隆美尔不主动向英军和法军发动进攻,英军和法军也不敢招惹隆美尔。

    戴高乐和蒙哥马利都不傻,都希望对方首先向隆美尔发动进攻,自己后面捡便宜。

    南斯拉夫军队攻入意大利之后势如破竹,小胡子如果不从本土抽调援军,仅依靠隆美尔的兵力,还真顶不住南斯拉夫军队的进攻。

    更严重的噩耗是,随着尤里耶夫大公国部队的加入,德军在希腊空降的两个师已经彻底被包围,同样亟需援军。

    隆美尔很生气。

    意大利军队既然能在俄罗斯表现出强大的战斗力和旺盛的求生欲,冲出俄军的重重包围。

    为什么在意大利本土却表现的如此不堪?

    “意大利人爱好和平,除非濒临绝境,意大利人才能爆发出所有潜力。”

    墨索里尼大言不惭。

    “呵——”

    隆美尔冷笑。

    南斯拉夫军队已经攻入意大利本土,意大利正面临南斯拉夫王国的入侵,这难道不算绝境?

    意大利是不是已经濒临绝境先不说。

    隆美尔彻底绝望。

    墨索里尼重新执政的同时,华沙战役结束,以德军为首的轴心国部队损失超过47万,只有2万余名意大利军队逃出包围圈。

    安德烈再接再厉,命令俄军乘胜向德军发起进攻。

    承担主要攻击任务的,是之前作为战略预备队的高丽军队和澳大利亚军队,以及新动员的哥萨克第11、12集团军。

    哥萨克一个集团军大约5万人,由两个军组成。

    安德烈也是没想到,俄军的进攻非常顺利,短短一昼夜之内,突入德军防线近20公里。

    为避免被德军包围,安德烈命令俄军停止向波兰腹地进攻,转为向两侧进攻,拓宽突破口。

    布施无奈,被迫和俄军开启消耗战。

    和之前的预料一样,一旦进入消耗战,俄军的损失直线上升。

    这也可以理解。

    德军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守,都是俄军手把手教出来的。

    和俄军一样,德军的防守重视土木作业,以及装甲战车的防御支点作用,应对轻步兵进攻绰绰有余。

    虽然俄军在教导德军军官的时候毫无保留。

    但基于两国之间的实力差距,同样的战术,俄军和德军的效果截然不同。

    布施本以为德军凭借坚固的防御阵地,至少可以和俄军打成平手。

    俄军的火力强度远超德军。

    俄军每一次出动,首先使用轰炸机对德军阵地进行地毯式轰炸。

    轰炸机疯狂出动的同时,俄军战略支援火力全力以赴,大口径炮弹和火箭弹不要钱一样倾泻在德军阵地上,德军修建的防御工事被大量摧毁。

    轰炸和炮击的同时,装甲部队在步兵的伴随下出动,德军的反装甲设施,比如反装甲战壕和雷区,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俄军的装甲部队数量太多了,几乎每一次进攻都是出动一到两个装甲师,向德军阵地发起集团冲锋。

    德军防御部队不得不顶着俄空军和炮兵的狂轰滥炸进入阵地,不能任由俄装甲战车攻入阵地。

    “今天一天,我们损失了至少600辆装甲战车,目前前线的战斗还在进行中,在部分区域,我们已经突破德军阵地。”

    德米特心情沉重,德军的伤亡惨重的同时,也给俄军造成巨大杀伤。

    德军的88毫米战防炮,给俄装甲战车带来严重威胁,连俄军装备的最新装甲战车,也只有在加装反应甲的前提下,才堪堪顶住88战防炮的攻击。

    德新式装甲战车的125毫米战车炮,同样可以给俄装甲战车带来致命威胁。

    为阻止俄军进攻,德军甚至使用集束手榴弹和炸药包,钻入俄装甲战车底部,针对底部薄弱的装甲,对俄装甲战车实施爆破。

    德军的斯图卡,同样是德军的反击利器。

    “以目前的攻击强度,我们可以坚持多久。”

    乔治不怕打消耗战,别看俄军损失大,德军的损失只会比俄军更大。

    “最多不超过半个月。”

    德米特不太乐观。

    半个月的意思是,俄军的装甲战车将在半个月后损失殆尽。

    “那就先打半个月再说。”

    乔治想看看,德军能不能坚持半个月。

    德军能不能坚持先不说。

    俄军开始反攻后,美国人坐不住了。

    到目前为止,美国并没有明确加入任何一方,也没有停止和德国,以及英国的贸易。

    乔治收到的消息表明,美国已经开始动员。

    参考上一次世界大战,美军至少需要一年才能投入作战。

    这个结果并不成立,由于美军的故意拖延,美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并不具备参考价值。

    更何况,由于德军并没有实施无限制潜艇战,美军到底会加入哪一方,还不好说呢。

    现在的情况很明确,一旦俄罗斯赢得最终胜利,美国和英国即便胜利,也将被赶出欧洲,丧失对欧洲的绝大部分影响力。

    但如果和德国联手,小罗斯福首先要考虑的是,美国要付出多大代价,才能迫使俄罗斯停战。

    击败俄罗斯就不用想了。

    即便美国全力以赴,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训练出足够数量的美军。

    小罗斯福不会任由俄罗斯独霸欧洲,所以命令国务卿科德尔·赫尔,以调解名义抵达亚历山大。

    “德国人还没有输掉战争,现在调解有点早哦——”

    瓦西里不客气,当着科德尔·赫尔的面,揭穿美国人的虚伪。

    所谓调解,不过是为德军和美军争取时间而已。

    “战争已经给所有参战国带来沉重损失,如果有机会让和平重新降临欧洲,我们为什么要拒绝呢?”

    科德尔·赫尔义正辞严,面不改色。

    “和平是打出来的,不是谈出来的。”

    瓦西里不是不给小罗斯福面子,如果美国安安分分待在美洲,不要再把手伸到欧洲来,俄罗斯也不介意和美国和平相处。

    两次世界大战,美国都是通过战争大发其财,获利丰厚。

    上一次世界大战成功让美国咸鱼翻身,从债务国一跃成为债权国。

    这一次美国人又故技重施,战争爆发前通过和德国的贸易,彻底摆脱大萧条所造成的经济低迷。

    作为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大萧条给全世界带来的破坏力无与伦比,美国直到法国战役结束后,经济规模才超过大萧条爆发的1929年。

    “作为一个有实力的大国,俄罗斯应该以务实的态度,维护欧洲的和平。”

    科德尔·赫尔务实,脸皮厚度堪比城墙。

    “那你能不能告诉我,什么样的态度才是务实的态度?”

    瓦西里不喜欢科德尔·赫尔口中的“务实”。

    美国人所谓的“务实”,俄罗斯还真不稀罕。

    美国人的务实是一切以利益为核心,其他任何诸如和平、友谊、诚实、信誉之类的东西统统都不重要。

    这样的务实,不要也罢。

    “大公爵,我知道您不喜欢美利坚,但世界本质就是如此,美利坚不得不这样做。”

    科德尔·赫尔终于受不了瓦西里的冷嘲热讽。

    “你说的太对了,美利坚的出发点,肯定应该是美利坚的利益;所以我可以直白的告诉你,现在停战,不利于俄罗斯的利益。”

    瓦西里直白,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道德绑架。

    现在俄军已经打出优势,即便没有美国的调解,俄罗斯在击败彻底德国之后,和平同样会降临欧洲。

    “您为了俄罗斯的利益,居然置整个欧洲的利益于不顾,这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科德尔·赫尔气急败坏。

    “你特么有什么资格对我说出这种话!”

    瓦西里暴怒,破口大骂。

    法国人的确可以指责俄罗斯不仗义。

    甚至英国都可以。

    唯独美国没资格。

    科德尔·赫尔万万没想到,瓦西里居然一点面子都不给。

    不给面子的还有呢。

    科德尔·赫尔和瓦西里沟通无果,于是来找乔治,希望乔治能说句话。

    “我既不是俄罗斯总统,又不是外交大臣,不负责这方面的事务,所以见面就不必了。”

    乔治更过分,连科德尔·赫尔的面都不见。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336/1283733.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