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家父郑墩儒
推荐阅读:农门长姐之把弟妹们养大了 春信已至 不想入赘的我只能御兽成神了 恐怖民宿:我在大理被女鬼缠身 矛少的异能后宫之旅 爽文系统在我手,虐文男主都做狗 携美闯无限 尖刀上的荣誉 年代:拒绝拉帮套,我靠打猎发家 带崽和离!再嫁世子她宠冠全京城
李茂原本在丰宁省西楼书院读书,得知兄长李四被当成贼寇斩杀后,火急火燎赶回秀奉。
临走前,他对同窗说:“我兄长为人我最清楚,他向来老实本分,怎会做出为寇之事?其中定有天大的冤屈。”
“竟有这等事?李兄莫急,我等与你一同前去,倒要看看,是何人敢在这朗朗乾坤之下,颠倒黑白,草菅人命!”
郑经等一众同窗义愤填膺,跟着李茂一起回了秀奉,为李四伸冤。
“这些衣冠禽兽,当我们西楼学子都是纸糊的不成?若真不把咱们读书人放在眼里,那就让他们见识见识,读书人的怒火有多恐怖。”
十几个学子气势汹汹来到县衙门口,李茂将鸣冤鼓敲得震天响。
知县王晋盛正坐在后堂,双手在银子间肆意拨弄,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小曲儿,心情已经到达了巅峰。
一名衙差慌慌张张跑进后衙,朝知县王晋盛禀告道:“老爷,西楼书院的学子前来击鼓喊冤,此刻正在大堂,吵着要见老爷!”
王晋盛一听,眼底抹过一丝异样。
西楼书院是本省最著名的书院,造就了十几个进士,可不好惹。
“他们有何冤屈?”
“老爷,击鼓的是李四的弟弟李茂。”
闻言,王晋盛眼睛一眯。
他之前听李四说过,这个李茂读书用功,是个举人,马上要参加会试,中榜可能性极大。
但等黑风寨的案子定了之后,他的功名怕是保不住了,此时还敢蹦跶,简直岂有此理。
王晋盛整理了一下衣冠,朝着大堂走去。
一进大堂,只见李茂等人满脸怒容,气势汹汹地站在那里。
李茂见到王晋盛,像是被点燃的火药桶,猛地向前一步,手指悬在房顶的牌匾。
“王知县,你身为知县,本应为民做主,却冤杀我兄长,这‘明镜高悬’四个字,在你这儿简直就是对公正廉明的亵渎,就是个彻头彻尾的笑话!”
王晋盛清了清嗓子,一副威严的样子,“你莫要血口喷人,李四与黑风寨贼寇来往密切,证据确凿,本官乃是依法办事。”
李茂悲愤交加,“刘玄策给了你多少银子?能让父母官把屠刀架在良民脖子上?你与他狼狈为奸,草菅人命,今日若不给我一个说法,我定不会善罢甘休!”
王晋盛脸色一沉,怒目圆睁,喝道:“休得胡言,李四本就是黑风寨九当家,这是解佑赫亲口招供的,证据确凿,容不得你抵赖!”
“我兄长不是贼寇,你这是污蔑,他一生光明磊落,怎么可能与贼寇为伍!”
郑经看不下去了,向前走了一步,“我乃郑墩儒之子郑经,也是这秀丰土生土长之人,王知县,你若真的徇私枉法,信不信我郑家的门生故吏,能让你这顶乌纱帽不保?”
王晋盛听到“郑墩儒”三个字,急忙起身朝郑经行礼,声音陡然软了三分,“原来是郑公子,失敬。”
其他学子见了,得意洋洋。
知县怎么了,不就是个七品芝麻官吗,在我们西楼书院学子面前,还不是要乖乖低头。
郑经冷哼一声,语气冰冷,“既然如此,你立即捉拿刘玄策,为李四平反,或许还能饶你一命。否则,后果你自己清楚。”
王晋盛反而露出一道意味深长的笑容,“此事重大,还望郑公子回去问问令尊郑老,若他老人家应允,我自当照办。”
“家父常说,刑狱之事最忌偏听偏信,他最见不得徇私枉法之徒,他若知晓你冤枉了好人,后果会如何,你难道不知道吗?”
让郑经没想到的是,王晋盛神色不变,镇定自若,甚至还挂着一股迷之微笑,有恃无恐。
“郑公子,你还是回去问问郑老的意思吧。”
郑经脸色一寒,眼中闪过一丝怒意,“哼,王晋盛,不管你身边是谁,这次也救不了你,你给我等着,我这就回去告诉我父亲。”
说罢,他带着众人怒气冲冲地离开了县衙,前往大扬水村。
他们路过刘玄策家时,同样在秀奉长大的张琦说道:“李兄,这就是刘玄策的家。”
但见大门紧闭。
张琦愤地冲上前去,用力拍打着大门,大声喊道:“刘玄策,你给我出来,做了亏心事,就想躲起来吗?”
“张兄,门锁了。”有人提醒。
“刘玄策肯定是做贼心虚,跑了!”
众人顿时义愤填膺,在门前破口大骂起来,引来一大群百姓围观,议论纷纷。
李茂问围观人群道:“你们可知刘玄策去了何处?”
“早搬去大凉山住了。”
闻言,李茂面色一沉,眼神阴鸷,“黑风寨就在大凉山,谁是贼寇一目了然,我兄长肯定是被冤枉的。”
这时,一个百姓嘟囔了一句:“刘员外杀了李四,乃是为民除害。李四经常欺负我们平头百姓,本不是一个好东西。”
李茂当场就炸了,冲上前去,紧紧揪住那百姓的衣领,双眼瞪得如同铜铃,“胡说八道,信口雌黄,你莫不是被刘玄策收买了吧,信不信我揍你?!”
说着,情绪激动李茂再也控制不住,竟将那百姓暴揍了一顿。
“你们谁敢再胡言乱语,诬蔑我兄长,我李茂决不轻饶。”
“读书人打人啦!”
不知谁喊了声,又有无数人围了过来。
眼见李茂发疯似的扑向人群,郑经赶紧拉住李茂,“李兄,此时不宜节外生枝,我等速速离开,找我父亲。”
随即,众人在百姓的鄙夷和痛骂声中,坐着马车,火急火燎离开县城,赶往大扬水村。
日落西山。
不远处,就是醉翁亭。
郑经笑道:“前边就是我们大扬水村,这里风景秀丽,家父特意建了一座听泉听亭,品茗品酒。”
“等李兄为兄长平反后,我请诸位前来品茗。”
可走进一看,亭子已改名为醉翁亭。
“咦,什么时候改的,我怎不知?”
其他学子纷纷围过来,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醉翁亭听起来比听泉亭更文雅些,肯定是郑老先生亲自改的。”
郑经虽心中仍有疑惑,但也不再多纠结。
暮色渐浓时,他们来到了郑家。
(https://www.2kshu.com/shu/37154/49746039.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