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割肉十年还骂我白眼狼?我不干了 > 第118章:西岐的婚礼

第118章:西岐的婚礼


  外面的人,眼红夫人的财富的不止一个两个,这些年关于祝家的传言从未断过。

宴菱站在那深坑边上看了许久,神色沉静,却是摇了摇头,“不对,不是这样的。这坑应该是在火上之前就有的。”

她的话一出,众人皆是一怔。

宴菱继续说道:“被火烧灼过的土壤不是这样的。颜色,层次,密度,都不一样。我一路走来,看得仔细。”

她说着,蹲下身,伸手捻起一撮灰土,在指尖慢慢碾开。

而那些火中的灰烬,如今已化作肥料,滋养着城内的一草一木。那些新生的草叶嫩绿中透着红,是火焰焚尽后留下的生命印记。

但眼前的空地不同——这里,是被掏空的,是被直接掏空的。

几人见到这深坑惊疑不定,转而又去了别的地方瞧了瞧。

他们在其他几处也发现了坑洞,却与主城中心的那一个截然不同。

那些个坑洞能看出人工挖掘过的痕迹,连土壤的颜色都不大一样。新土翻动过后,颜色偏浅,还有些碎石边缘新鲜锐利。而主城的坑洞,边缘却是自然滑落的弧形,像是长年累月风蚀或某种力量直接撕开土地所致。

挖出来的那些坑洞也不如那个大洞平整,倒像是真的在地里挖什么宝藏。

一行人在城中转了半日,只能找到几个这样的坑洞,其余地方皆是荒草没膝,甚至连城墙的裂缝间都长出了杂树。

毕竟是父母埋葬之地,宴菱倒也耐心,在这城中待了几日,试图寻找出一些别的线索。

也有人说,她是想亲手埋葬那无人收殓的尸骨。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五日。

第五日,齐连来了。

他是带着谢三郎一同来的。

重回明鞍城,齐连自然是心绪复杂,满眼沉痛。但复杂之余,他没有忘记此行目的,带着谢三郎直奔那巨坑,让他说说这其中有何蹊跷。

谢三郎不认识宴菱。但在齐连喊她“妹妹”之后,便已隐约猜出她的身份。那眉眼,与祝夫人有几分相像,应当是其女无疑。

站在坑洞前,谢三郎静默片刻,才缓缓开口。

“当初那场大火,我是在城外的。城内烧了两天,火势渐小后,我才与人一同进城。”

“这坑洞,在进城之前就已经出现了。”

他的语调平缓,却带着些微抖意。仿佛眼前这坑洞,不止挖走了土地,还挖去了他记忆中的某些真相。

用谢三郎的话来说,他烧城前一日尚在主城中,拜见了守将秦大人与祝夫人,劝他们早做打算。

他走的时候,这片土地还好好的。

但两日后,当他再踏进这座被烈火焚过的城池时,看到的便是眼前这幅景象——

一个巨大的黑洞,吞噬了整片中轴地带,仿佛这城的心脏被人挖空。

“这坑,只在表面铺了一层灰,应当是火势蔓延后风吹来的。”

这不是人为一夜之间能完成的事。

此后,他们也试过复制类似的工程——想动用人力,日夜不歇地挖掘看看能否复刻出那样的深坑。

但不知是人力不足,还是地力太坚——

就算三十日不停歇,所挖之坑也远不及眼前这一个的深广平整。

“明鞍城的土壤很硬,你们看到那几处浅坑,都是因为工匠们挖不动了,或者挖坏了锄头才罢手的。”

谢三郎叹息着摇头:“所以,就算你再多三十天,也很难挖出这样一个坑。”

更诡异的是,城中原应留下的尸骨数量,与户籍对不上。铁器数目也不对。

“传闻说,祝夫人乃是仙女下凡。当时进城后,有人说这坑是神罚。我不信。”

谢三郎望着宴菱,道:“我更愿相信,祝夫人用了某种手段,救了他们,把他们带走了。”

他顿了顿,又补上一句:“只是不知,为何还不回来。”

也许,是因为天上一日,地下一年。

他们在那边修养不过十几日,而这里……早已过了太多年。

“当然,这只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

说到这,谢三郎低头不语,眼中划过一丝说不清的惋惜与敬畏。

这世上,真的会有仙人吗?

母亲既然是仙人,为什么不救满城的百姓呢?母亲是仙人,为什么不回来找他们呢?

齐连不愿意相信这个答案,甚至觉得这些是无稽之谈。

可对于眼前的怪异,他又说不出什么来。

他不希望谢三郎是骗他的,但是他只能说说,甚至不知道母亲的踪迹。

望着这一地的断壁残垣,齐连在城中待了两日,每天晚上都没睡好。

每晚的梦都很漫长,他总是能梦到小时候跟母亲在一起的事情,接着又会在天亮时分,梦到当年的别离。

然后又猛地惊醒,发现自己睡在明鞍城的残骸中。

废墟之上,只有他一人了。

齐连不是很喜欢这样的日子,但他又舍不得离开。因为这是离母亲最近的地方,这里曾经是他的家。

宴菱在一旁瞧着,有些心疼自己的二哥。

陈镜又给拿来了一封从西岐寄过来的飞鸽传书。

信是写给宴菱给齐连的,秦雁邀请几人去参加她的婚礼。

哪怕没见过这个姐姐,宴菱对自己的亲人总是有几分向往,便要拉着齐连一起去。

小妹的邀请,齐连自然是不会错过的。

离开明鞍城的第五日,宴菱一行人沿官道往西而行,天气已是初春时节,山野开始渐次回暖。

道路两旁,野杏初开,红粉交错,落英随着风飘洒在马蹄与车轮之间,缀了一路如锦的光影。黄莺在树间穿梭啼鸣,野草香气和泥土的清新交织着扑面而来,仿佛连空气也带着温柔的色调。

沿途村落渐多,百姓安居乐业,一派生机盎然,与冰冷混乱的京城似乎两种截然不同的地方。

陈镜抱着刀,虽仍警觉,却不由得松了几分眉眼。她望着那田间耕作的妇人,想起了过去的往事,不由得低声道:“西岐倒是太平。”

一行人初入西岐,走了几日,宴菱似豁然开朗:“你们不觉得……这里女子格外多?”

陈镜闻言打量街市,果然发现街头巷尾,无论是贩卖胭脂的摊贩、执鞭驭马的车夫,甚至连巡街的官差,也多为女子。那些女子衣着各异,却皆神情自若、步履坚定,丝毫不见怯弱。


  (https://www.2kshu.com/shu/37364/49522898.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