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祖龙赤蛇 > 第13章 建信君

第13章 建信君


  庞煖这时也到了宫外,见了赵偃这副失魂落魄的模样,道:“公子当急集王师,以护王城!廉颇反而王病笃,当速召公卿,,以彰廉颇之罪!”

赵偃道:“吾心乱矣,未可为也。愿公代之。”

庞煖道:“未可。王之生死,社稷存亡,皆任公子一身。公子其勉之!”

赵偃勉强精神了一些,道:“喏!”随着庞煖进了塾房。

随即,一道道命令炎塾房发出:王师立即集结,以护王城;邯郸城卫上城、净道;内侍一一通知诸公子、贵戚、大臣,到寢宫等候;同时,一队王卒出发,前往繁阳,急召廉颇回国;带队的是一位年长望重的赵公子,那一百王卒几乎都是赵室宗亲,赵偃倚仗的那位大舅哥也在队列之中。

有这位赵公子出面,情况果然不一样。他先找到赵军的万人将,通报了邯郸的情况,万人将表示,绝对不敢违逆赵王的意志。随后,他派一名赵公子前往会见廉颇,说明赵王病笃,请廉颇回国主持。廉颇提出,他要见一见为使的公子,这位赵公子道:“必也往见,不敢入军。”廉颇情知不妙,哪里敢回邯郸,找了个机会,带着几名心腹逃离了繁阳,跑到卫国请求庇护。卫国哪里敢收留廉颇,派人将他送往大梁。

廉颇逃亡的消息传回邯郸,赵偃让繁阳的士卒解散,各自归乡;就以赵公子暂领繁阳。赵公子留了几名公子协助他管理繁阳,其他人和赵万人将一起返回邯郸。经此一乱,原定进攻魏国河间各城的企图是无法完成了。那名万人将本来打了胜仗,很有面子的;却无妄地卷入两名执政大臣的纷争之中,两名执政大臣一死一逃,万人将也因此变得灰头土脸,见人处处小心。

赵偃就在塾房接见了这名万人将,庞煖向他询问了事情的经过,万人将回来后,得到家族中高人指点,将自己摘得很干净,全部过错都推给已经逃亡的廉颇;而事件的经过,万人将则一口咬定自己没有亲眼目睹,完全不知情。至于廉颇逃走一事,万人将则承认了自己当时急于控制部队,对廉颇的动向注意不够,让廉颇逃了。

在乐乘被杀当天突然昏迷的赵王,再也没有醒过来。当繁阳的危机解除后,赵王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赵王薨。

执政大臣死的死,逃的逃,立王之事有了些麻烦。不过赵偃目前是惟一执政的公子,地位不可撼动,又有立长不立贤的老规矩,虽然有些意见,但赵偃还是被立为赵王。赵王即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封自己的大舅哥为建信君,召回守雁门、代二郡的李牧回邯郸为相。

众臣议,谥赵王“孝成”。这位赵王虽然屡遭失败,甚至失掉了太原,但于困境之中竭力维持赵国局势的努力,还是打动了各位大臣。丕承先志曰孝,夙夜警戒曰成,赵孝成王虽然未能将赵王的家业发扬光大,但也算继承先志,尽心竭力了。

晋倡后之兄为建信君,虽然为大臣们所不耻,但以建信君赵王宠妾之兄的地位,容貌俊美,能歌善舞,大家不过认为赵王除爱女色外,也爱男色。封男宠为君,虽然不值得夸耀,但也算不得什么恶习,只是一段风流罢了。

但建信君并不只是男宠,他还参与了赵王祭吊、安葬等事,并任相(司仪)。李牧于春末回到邯郸,参加了赵王的葬礼。

李牧久居北边,对中原的事很隔膜,回国执政往往抓不住头绪,赵王和建信君也都对此茫然无措,这时,博学的庞煖就能发挥作用了。

庞煖将秦军在魏长城一线的战事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番,他甚至打探到秦军最终斩首三万级。“援长城者,魏之精锐,十年生养、教训之所得也。失三万精锐,非一时可补。卷城,河济之要也。割与秦,是长城与秦共。魏不足恃若此也。”

李牧对军事极有兴趣,不时向庞煖询问作战的细节,庞煖如数家珍,一一道来,令李牧十分佩服。他问庞煖道:“何公知之详也?”

庞煖道:“见微而知著。力走负担之辈,行车贩水之徒,皆其微也。阶前微绿,固知春之将至,草木复生,道也。得其道,天下其见诸掌!”李牧不知所以,对庞煖产生一种仰之弥高的佩服。

赵王去世后,诸侯皆遣使祭吊,秦人也不例外。为质于邯郸的长安君成蟜陪同秦使谒见赵王,并致赙赗。秦相吕不韦赠送的礼物很重,成蟜在灵前痛哭流涕,令守灵的赵公子十分感动。次日,赵王专门宴请秦使和成蟜,赵王道:“公子哀已甚矣,盖通家之好也!”

成蟜道:“臣父及兄皆与先王及王有旧。小子虽幼,亦得王之惠也。纵言通家,非过言也。”

赵王道:“公子所言,真性情也。”

成蟜到邯郸后,待遇可与他的父亲子楚大不相同。赵王安排他先住在馆驿中,拨出钱来,重新装修子楚留下的秦公子府,在秋收之时,让成蟜搬进秦公子府居住。每月的薪粮按百人定额拨付,还不时赐予酒肉、钱财。赵氏公子、贵戚也时常宴请,现在被封为建信君的倡后的兄长,与成蟜往来密切,成蟜也因此和赵偃拉上了关系。

赵王停灵百日后下葬,解除国丧,全国恢复正常生活。建信君将自己的幼妹嫁给成蟜,还按诸侯礼仪陪嫁了多名少女。倡家出身的建信君送出的女子自然不会是贵族,而是倡家女,但由于建信君目前已经封君,这些女子也就都有了贵戚的身份。虽然身份高贵了,但并无娇贵之气,加之建信君特意挑选,这些姑娘性格温顺、体贴,服侍得成蟜心满意足。

成蟜出质时不过十三岁,勉强行了冠礼,加封长安君,正是初通人事,知慕少艾的年龄。入邯郸未及一年,就得到一堆美女,其结果可想而知。护送成蟜的樊于期多次劝戒,但终抵不过人性的诱惑,无功而返。

这年夏天,赵相李牧亲自出使咸阳,与秦相邦吕不韦盟于黄河之滨。赵国将新得于魏国的河间之地封给吕不韦。秦赵正式、公开结盟,震惊天下。

楚王于即位十年迁都巨阳,至今又过了七年,楚新都寿春还是没修建完毕。七年间,楚国几乎完全置身于中原争夺之外。秦庄襄王在位的三年间(相当于楚王十三、十四、十五年),秦国几乎无年不战,国土迅速扩张,连得三川、河内、上党、太原等多处土地。三晋韩、魏、赵皆受到秦国的打击,损失惨重。三晋先后向楚国求援,春申君总是好言抚慰,最多给予些钱粮方面的支援,绝对不出兵。连信陵君亲自出马,也未能说服楚军出动。不过,信陵君的表现也不太令人满意,他虽然将秦军逼入成皋,却无法再进一步,甚至连关外的荥阳也未能攻取,秦军出关的道路依然通畅。更为重要的是,失去的河内之地并未恢复。信陵君的伐秦之战虎头蛇尾地结束了,还耽误了当年的春耕,惟一的收获是让为质秦国的魏太子增回国。

秦军的报复来得十分迅速。他们只被晋阳反叛拖累了一年,秦军就举全国之力入侵魏国。他们直接以荥阳为基地,沿黄河南岸向东攻击,完全就是信陵君进军的反方向。魏国也举国抵抗,但仍然不是秦军的对手,魏军惨败,被迫割让卷城,并让出长城一线。魏国长城一线,包括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经济区圃田,都成了不设防的区域,任秦军予取予夺。

巨阳虽然距离作战区域达六百里之遥,但春申君依然派出多路暗探,密切关注战事的进展。战况令楚国上下大失所望。春申君以此作为自己没有贸然卷入与秦国作战决策正确的证据,但反对的意见则认为,如果楚国介入,也许结果会有不同。春申君据理力争,企图证明楚国参战,结果也不会有什么不同,但被嘲讽为怯战。

但有一种意见是无法反驳的,如果放任秦国一口口吞噬诸侯的土地,这种厄运早晚会落到楚国身上。楚国不能再采取休养生息的策略,秦国吞并诸侯土地,力量增长得更快;必须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

其实,春申君已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竭力扩张了楚国的势力。现在整个长江以南区域直到大海都是楚国的疆域,整个淮水流域,包括下游的各个支流也大多归入楚国的管辖;楚国势力沿淮、泗而北,已经到达泰山脚下。若论疆域之广大,楚国首屈一指。只可惜,江南的大片区域,人口不多,气候湿热,土地板结,耕种不易;可以依托的只有淮、泗流域的那片区域。就算是那片区域,经济也不是十分发达,春申君认为,如果能把这些区域发展起来,也足以与天下对抗。

但他的意见得不到楚国主流的支持。


  (https://www.2kshu.com/shu/38820/49709201.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