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卷城
终于,压抑的空气引起了精神崩溃。一名承受不住压力的士卒突然尖叫起来:“秦军至矣!秦军至矣!”跳起来就跑。
一人的精神失常,在一群处于精神崩溃边缘的人中引发连锁反应,接二连三有人尖叫起来,并跑出营地,漫无目的地四下奔逃,终于引起全军的崩溃。两名五大夫各派自己的亲营五百人出击,促使还没有崩溃的魏军营地瓦解。不少发了疯的魏军昏头昏脑地撞进了秦军的营地,被斩下首级。但由于天色太暗,秦军并没有主动出击,只是谨守营栅。
次日天明后,将军摎命令蒙武的洛阳军协助内史军清剿济水一线残余的魏军,命令三川军渡过鸿沟,进攻圃田方面的魏军。
增援圃田的魏军在得到济水沿岸的战况后,不等军令,连夜向中牟方向撤退;三川军到达时,他们已经逃出去三十里以外,追之不及。三川军驱离了长城守军,打开城门,陇西和北地的秦军全都进入长城以内,他们迅速包围了圃田。
经过一天清剿,济水一线的魏军被完全清理干净,而南面包围圃田的部署也接近完成。麃公摎将各军官大夫以上的官员全都请来,让他们报告自己的斩获的首级,并请他们聚餐。
各营官大夫们兴高采烈地来了,相互交流着各自部队的斩获。王翦营一口气攻下了三座营垒,而自己的伤亡还很小,成为众人谈论的对象。他们纷纷向王翦请教战法,王翦只笑不答。
当晚聚餐,次日战果统计出来,全军共斩获魏军校率、营司以下三万余级。麃公摎将捷报上报咸阳,并部署下一阶段围攻长城沿线诸城的工作。
从北到南,现在秦军已经包围了卷城、安城、阳武、圃田四座长城以内的城池,长城以外的衍氏、厘城两座城池也在秦军的打击范围内,但未加包围。卷城和安城已经被围困了两个多月,但坚守不下。当然,主要原因是秦军受到魏军援军的牵制,不能将主要精力用于攻城。阳武和圃田是在击退了魏军之后加以围困的,而衍氏、厘城则一度被围,但随后秦军受到魏军援兵到来的威胁,主动解围。
由于长城守军一万人都是魏室宗亲,魏王遣使向麃公摎求和。这时已经进入正月,马上就是春耕。为了不误农时,麃公摎接受了魏王的媾和请求:魏军长城守军一万人开城返回大梁,四城的一切物资都归秦军所有,魏军保证不加干扰;魏国让出卷城给秦军,安城拆除,双方都不驻军;阳武和圃田仍由魏国管理,但驻军只限一千人。
达成协议后,魏军全部放下武器,打开城门,在秦军的监视下撤离城池,向中牟撤退。这些武士们现在连佩剑都不许带走,每人只许带一天的糇粮。
卷城和安城都是堡垒性质的城池,城中只有士卒,只有守将和副手有家眷。原阳和圃田就不一样了,那里是大军屯驻之处,大部分人都带着家眷在这里居住,不少人在这里积聚了相当程度的家产。这一次,他们也只能各带一天糇粮,返回中牟。但长城守将暗中告诉他们,待秦军撤走后,他们还可以回来,只不过损失一些身外之物。
魏军撤离后,秦军将各城所有值钱之物全都装船,运回各地。麃公摎的分配是:卷城和安城归内史军,原阳归上郡军和洛阳军,圃田归三川、北地、陇西军。卷城和安城的物资经黄河水运,原阳的物资经济水水运,圃田的物资经鸿沟水运。由于卷城被魏国割让给秦军,麃公摎下令各城所有兵器和粮草都集中到卷城,不必运走。
安排已定,各军一面征集船只,一面往船只上运货。三条河流河面的船只每天都绵延数里。
一度岌岌可危衍氏和厘城,这次逃过一劫。但它们的损失也很大:秦军在长城外长期驻军,几乎将这两座城池秋收的粮食全部吃光了。这两座城池还未从前年支持信陵君征战的重负中缓过劲来,就又被秦军收割了一道,实在是欲哭无泪。当然,周围韩国的城邑也全都被秦军搜刮,损失惨重。现在,他们还得眼睁睁看着秦军将长城中多年积聚的财宝劫掠一空,就从自己的眼皮底下运走。
分赃不均以至大打出手的事也偶尔发生,不过战利品数量巨大,上层也不斤斤计较,下面也就不是很认真。
各郡的战利品由各郡派人自行押送。洛阳、三川最近,最方便,很快就运完了。与三川郡一起瓜分圃田财产的陇西和北地就不一样了,他们的战利品除了要运到渭水上游,还要车运很长时间。麃公摎很体贴地让他们运走一些高价值的物品。
几乎费了一个月的时间,秦军才将这几座城池搬空,秦军全军撤退。
在这期间,秦相府传来教令,将卷城划归三川郡,设尉,由三川守麃公摎留兵守御;原卷城、安城以北至黄河,西至荥口均划归卷城尉管辖,任命王翦为卷城尉,冯劫为丞。任由二人从全军选精锐一千人留守。麃公安慰王翦,以他的功劳,不久封赏就会下来,晋爵公乘十拿九稳,甚至可以争取升到五大夫,那时他就可以回咸阳了。王翦对麃公表示了感谢。他只请麃公多给他留一些粮食,如果有好的农具和牛也给他留一些,好让他迅速组织本地恢复生产。
由于王翦可以留下一千人,为此,他还留下了十多名大夫,留下的士卒几乎都是爵士,特别注意挑选那些在三川、洛阳推行秦法的人。他想以粮食和耕牛为奖赏条件,迅速在自己辖区推行秦法。随着秦军陆续离开,王翦开始深入乡邑,劝慰那些留下来的邑民,动员他们将自己的亲戚、子弟吸引到卷城、安城一线耕作。他宣布,以前的田地归属一概无效,他将重新丈量土地,重新分配,春耕之前回来的邑民将会被分配土地。
从卷城到荥口约六十里,但相府并没有规定辖区的南境和东境,那两个方向都与魏国相邻,能扩展到什么程度并无把握,王翦只要将卷城以西的区域治理好,就算完成任务。但王翦、冯劫对此并不满足,他们希望能够在南面扩张到济水一线,往东扩展到酸枣城下。
每天,王翦就命一名大夫率领百人丈量土地,以卷城为中心,向四面扩展。很快王翦就发现,卷城以北区域的黄河岸边区域狭小,春夏黄河水涨起后,河水几乎能到卷城城下,这一带几乎无法耕种。这更加坚定了王翦向南扩张的决心。
长城外的土地要扩展到济水一线,必然与衍氏、厘城两地发生冲突,而长城以内的济水北岸则有阳武在其中做梗。王翦招募流民耕种的策略十分有效,大批失去土地的魏民几乎迅速集中到这里。王翦一面派大夫丈量土地,一面将丈量好的土地分配给前来投靠的流民。他留下的一千人几乎全部投入到分配土地、登记户籍、组织乡里的工作中。济水北岸原有的土地,有一些归衍氏、厘城中的大户所有,王翦不管不顾,宣布一律按秦律重新分配,原有土地的主人如果愿意,可以分配给他一块土地,但要按秦律编成乡邑。由于有济水阻隔,城里的大户们无法组织武力对抗,而且衍氏和厘城距离荥阳不远,如果明目张胆地与魏军对抗,担心被秦军打击。
阳武目前没有魏军。王翦趁着这个真空期迅速丈量、分配了土地,组织起乡邑。
但济水以北区域还有不少韩城。韩城最为麻烦,他们在当地根深蒂固,软抗硬顶,拒不接受秦律。王翦只能妥协。经过与韩城城主们讨价还价,他们允许秦国丈量土地,但最肥沃的土地依然留给原主,周围零散的地界允许王翦招募流民耕种,按秦人的法律组织乡邑。
经过一两个月的努力,卷城附近组织起三千二百余户,分为三十二个里,四个乡。只不过,真正在卷城、安城附近,王翦能完全控制的,不过一千多户,其余的都在其他城邑的范围内,今后能不能保得住,还有许多明争暗斗。
王翦宣布,凡是按秦律编组成乡邑的,可以按秦律租用种子、铁器、耕牛,不会用的,秦人包教包会。战乱刚刚结束,邑中的粮食已经被双方的军队吃得罄尽,几乎没有种子。官府能够租用种子,还有铁器和牛,吸引力自然不小。他们询问租用的费用,租种子只需在缴纳税赋时,多缴纳一笔与租用的种子相当的粮食即可,并不需要增加纳税比例,而租用铁器和牛是免费的,租铁器只需要在使用完毕后原物归还,只要不超过正常磨损,不用多出一钱;如果因使用不当造成铁器损坏,只要将损坏的铁器拿来,就能更换一具新的铁器。租用牛只需要承担使用期间的饲养义务,归还时牛不能掉膘。如果使用期间牛死了,要照价赔偿,但要扣除牛肉、牛皮、牛角等牛身上一切可用之物的价值,补足差价即可。
(https://www.2kshu.com/shu/38820/49714254.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