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 第200章 神奇的话本勾人心

第200章 神奇的话本勾人心


第200章  神奇的话本勾人心

        第二百章神奇的话本勾人心

        对于罗贯中,胡大老爷多少是有点佩服的。

        不仅仅佩服人能写出《三国演义》这等鸿篇巨制。

        而是真把三国时期的历史,说出花儿来了。

        有多少后世人,实际上把《三国演义》当中的戏说当做了真正的历史?

        曹丞相好人妻、刘玄德哭唧唧、诸葛孔明算无遗策……

        这些正史上压根没有,或者说绝对没有这么典型的形象,就这么诶《三国演义》给塑造得栩栩如生。

        关羽在之前不过三国时期蜀国的将军而已,可经过《三国演义》的塑造以后,成了忠义的化身。

        而一句“吾乃常山赵子龙是也”又曾经是多少中年人士儿时的白月光?

        白马银甲钢枪,七进七出无人能当……

        可以说,罗贯中简直完整的给人们建立了一个他想象当中的三国世界。

        那个世界里,有谋士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那个世界里,有武将以一当千忠肝义胆护主。

        那个世界里,有太多太多的精彩了。

        其实如果换个思路想一下的话,若是给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打上几个标签的话,后世人怕是会更加熟悉。

        架空历史、权谋、群像、综武、慢热……

        没错,若是把《三国演义》当做一本网文来看,再结合这些标签,是不是就非常熟悉了。

        除了文笔方面是文言文,超出了号称快餐文学的网文一大截以外,其他的套路是不是基本都能在网文届找到一样的标签?

        没错,如果换个思路,把《三国演义》当做一本顶级的网文来看待的话,那无疑就思路畅通了。

        细细一想,可不就是如此嘛。

        以原本的三国历史为蓝本,进行人设的调整,并根据原本的历史,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构建。

        说白了,就是“大势不改,小势可变”,硬生生弄出了这么一本奇书。

        真是奇书!

        不是这本书,谁特么知道,原来三国时期有那么多谋士,一个个智多近妖?

        不是这本书,谁特么知道,原来三国时期有那么多猛将,一个个无人能敌?

        甚至后世有不少人,时不时的翻阅一下这本书,都已经不是在看故事了。

        而是在其中寻找灵感。

        什么灵感?

        算计人的灵感!

        就特么离谱!

        不过跟罗贯中简单聊了几句以后,胡惟庸大概想通了。

        娘的!

        这小子是施耐庵的徒弟!

        那位何尝不是把大宋时期方腊起义的事儿拧巴拧巴以后,改头换面的变成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故事了呢。

        还是那句话,大势不改,小势可变!

        这一点就很好嘛。

        胡惟庸其实刚看到《水浒传》的时候还怕这玩意犯忌讳来着。

        可仔细一翻,然后再一琢磨……

        哦,宋江他们全部招安了啊。

        那就没事儿了!

        这样的结局,那自然就不存在什么忌讳了。

        若是真给胡大老爷来个脑洞大开的穿越文或者宋江一路带着兄弟造反成功的爽文,那胡大老爷怕是得一口老血吐出来。

        这年头,可还有因言获罪的呢!

        若是这时候摆在胡大老爷面前的,是那本名气更大的《西游记》的话,那胡大老爷怕是会直接有多远扔多远。

        没办法,那本书,里面的隐喻太特么多了。

        而历史上西游记在明朝也确实是禁书。

        <div  class="contentadv">        所以啊,这兜兜转转一圈以后,最终还得是这《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靠谱。

        这两本书,绝对不会出问题。

        原本胡大老爷是打算先刊登《三国演义》的。

        可不曾想,罗贯中居然不乐意。

        这老小子居然死倔死倔的非得要把他老师施耐庵的《水浒传》刊登完毕了,才愿意刊登自己的。

        否则,他宁愿毁了自己的稿子。

        看着那明明跪在那儿都已经瑟瑟发抖了,却还梗着脖子非得要先刊登他老师遗作的罗贯中,胡大老爷喟然长叹了一声。

        “你倒是个尊师重道的!”

        “罢了,依你了!”

        事情谈妥,送走了千恩万谢的罗贯中,胡大老爷第一时间拿起手头的《水浒传》翻阅了起来。

        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

        啧啧,简直不要太熟悉啊!

        上辈子的自己,好像是读初中的时候吧,第一次看到这本书。

        没那个水平,不能全看懂,但至少连蒙带猜的,倒是能摸清楚剧情。

        因此囫囵吞枣的通读了一遍。

        而如今有上辈子难以企及的古文功底之后,再来读此书,那感觉便又完全不同了。

        有种…怎么说呢,真就是如同看网文、看爽文一般的畅快。

        不怪胡大老爷有这样的体会。

        实在是,如今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作品,那真是字斟句酌的存在。

        用典、对仗、通假、隐喻……

        这要是没点底蕴、没点脑子,一般人哪怕识字,实际上也看不懂那些文章内里的意思。

        而《水浒传》就不同了啊。

        这书,放在这个时代,就是实打实的通俗读物,跟平日里众人所说的大白话,其实并没有太多差别。

        这么一看的话,简直不要太舒坦。

        这一看,就是足足半天。

        等到下人过来叫胡惟庸吃午饭的时候,胡大老爷才反应过来。

        自己居然沉迷在这《水浒传》的老书之中了。

        难得啊!

        想到这,胡惟庸干脆先找到了报社里的编辑,直接抽出第一回的一半道。

        “下一期的话本版块,把这个加上!”

        “本官觉着,这本书,能火,能大火!”

        “一回分为上下两部,一期报纸能刊登半部,这是最好不过了。”

        “很长一段时间内,咱们不用担心话本版块没好稿子用了!”

        胡大老爷在报社的威望,那自然是不用说的。

        因此,既然胡大老爷开口了,那自然没有哪个傻子会站出来说把稿子拦下。

        而报社的官员,等胡大老爷放下稿子去吃饭以后,拿起稿子好奇的一看。

        然后…就入迷了!

        这是何等瑰丽的世界啊,大宋明明在史书中是个中原糜烂、异族逞凶但文华、商贸格外繁华的时代。

        可落在这话本里,却出现了神鬼?

        好玩,就冲着这开头,这书,他追定了!


  (https://www.2kshu.com/shu/39494/119054819.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