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末世:我获得了最强奴役系统 > 第252章 雕刻

第252章 雕刻


冉灵和高文强约定了晚餐。

下午的时间,高文强选择了在图书馆度过,因为需要在灵台重塑法身雏形,所以,他看了有关雕塑的书籍。

任何东西,当它形成一门技术时,它就必定会形成一种规范的严谨的方法。

也许,历史上那些有名的抽象的画作,在外行眼中,只是信手涂鸦,三岁小孩都能画出来。

但在真正深入这一门技术的人眼中,这些画作里,必然有一套严密的逻辑在驱动。

一个雕塑,并不是简单的物理倒模,他首先代表了雕刻者内心情感和创作理念。

一个成功的雕塑,会向所有理解它的人们表达出某种思想,或者信息。

当雕刻者选择雕塑时,首先要确定雕塑的用途,是用于简单装饰,纪念意义,玩抽象,还是其它。

确定用途很重要,就比如,当要雕刻一座城市广场的大型雕塑时,这尊雕塑,就必须要展现这座城市的文化特色,以及精神风貌。

当雕塑的用途和风格确定,雕刻者就需要在脑海中构思雕塑的整体形态!

每一个结构,每一处细节,都需要仔细思量。

雕刻者还需要从不同角度,在心中完成构图,以便从更高的维度雕刻雕塑的整体外观。

除此之外,雕刻者还需要考虑雕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从而使雕塑能够完美融入环境,让一切显得和谐,就仿佛它一直存在这里。

除了创作理念之外,雕刻者还需要深刻了解雕刻材料的特性!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它们会深刻影响一个雕塑的外观,质感,以及雕刻难度!

就如石头坚固耐用,适合制作大型雕塑。

金属富有光泽和韧性,可塑造出相对复杂的形态。

木头则给人温暖自然的感觉,可用来制作小型雕塑。

明确创作理念,选择了雕塑材料后,还需要有足够的雕刻技巧。

雕刻者,需要掌握正确的刀法和力度。

无论石头,金属,木材,雕刻者都需要深刻了解它们的特性,让它们在自己眼前【活】过来,熟悉它们硬度,掌控它们的每一处纹理和皱褶。

当雕刻者确定要操刀时,首先需要在选定的材料上粗略雕刻出大致形状,之后再进行精细的雕琢。

雕刻是理念和情感的表达,每一处细节都必须早已了然于心。

在雕刻过程中,需要时刻注意保持雕塑的整体和形态的统一。

雕刻者要避免出现局部过度雕刻,或者表达偏离的问题,不然就会雕刻出一个畸形,不伦不类,充满矛盾。

雕刻者的理念和情感可以飘忽于星空之上,可以无限度的拔高,变得崇高,伟大,但,雕刻者的表达,需要克制。

纵使一个人的形态有千百面,但表达的时候,却不能都显现出来,正如菜有酸甜苦辣咸,但一个优秀的厨师,却不能在一盘菜里,炒出这五种味道。

雕刻者既需要理解雕刻这种技术的边界,也需要突破原有规则的束缚,让雕塑本身变得更富有感染力。

高文强认真的看着每一本有关雕塑的书,他曾经以为,这种凡俗的技艺,已经对他没有任何帮助。

因为,他有着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能轻松在脑海里构建三维模型,他也有一双很稳的手,轻易不会出错。

但,当真正了解这门技艺时,他才发现自己想得太简单。

他如今的过目不忘,和一双巧手,某种意义来说,是一种天赋。

他就像一个天生的演员,有灵性,虽然没有学过表演,但可以比很多人演得好看。

但他却不知道这么做的内在逻辑,没有一套具体的理论,只是知道大概该这么做。

而他以这种天赋去施行自己的创作,只能算是一种术,能达到的高度,取决于天赋。

而那些具体的理论,则是道,是一切行动逻辑的准绳,一个平庸者,能够通过践行这种道,不断的进步。

只要这个人能够通过实践,不断的领悟这套理论,那么,他就可能达到天赋者不曾达到的境界。

天赋,是上天赋予天才的专属!而理论,是凡人比肩神明的阶梯。

快速翻阅一本又一本书籍,他对比着有关雕塑的每一种流派特点。

古典主义的庄重典雅。

夸张主义的戏剧性和强烈情感表达,浪漫主义的自由奔放,现实主义的写实。

他对每一种流派的技术都牢记于心,剩下的只有以后的实践。

将最后一本书放入书架,他坐在椅子上开始思考该怎么重塑自身法身雏形。

脑海中有关雕塑的知识,如同一篇篇经文,笼罩他意海的整个天空。

那些文字如同虫豸一般颤动着,散发着光,似有千万萤火,千万颗星。

高文强已经许久没有看过星空,记得上一次看星空,已经是许久许久以前了,此时,他看着这意海的星空,心情变得无比的平静。

龙蛊窍虽仍然关闭,但在他的黄庭之上,灵台旁却有一株虚幻的菩提树显现。

高文强的以眼根藏化神光为虚身,出现在灵台前,虚身没有盘腿打坐,而是手撑着地斜靠着树坐了下来。

虚身的腿随意伸着,眼睛却望着意海的天空。

万千文字如虫豸,如星辰,一闪一闪,虚身相对于单纯的精神看得更清晰,这是眼根藏的作用,它能化虚为实,化假为真。

高文强记得,他儿时就喜欢这样,斜靠着树,看着星空。

虽然,此时的星空是虚假的,但这些文字承载着规则,承载着一种道,所以,它们能如星辰一般闪耀。

高文强的虚身沐浴着漫天星光,感觉到了孩童时的纯真,知识以一种光态被虚身吸收。

链接虚身的心蝉,翅膀颤动的幅度在增大,波纹在意海中荡开。

他对雕塑的个人理解,正在快速提升。

他领悟到雕塑是雕刻者本身情感,文化,人生观的一种传递媒介。

雕塑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同,需要别人认同雕刻者的文化,认同雕刻者的人生观。

而法身雏形的雕刻,则需要自己的认同,想要自己认同自己其实很难,因为,人总是会不自觉的骗自己。


  (https://www.2kshu.com/shu/49104/1284376.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