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章 第七十一回 神般存在
推荐阅读:一碗火腿泡面,我竟黄袍加身!? 快穿之疯批反派总被我攻略 傅先生,余生请多指教 时光曾记得 母妃读我心后,全家叛逆了 她囚禁的面首是个白切黑 听说各界大佬都宠着一个小疯批 血染之世 天灾末世我有移动机甲堡垒 穿越之厨娘的恋爱与冒险
刚刚还是干涸清澈像个恬静南方姑娘的大河,忽然间满河黄浆奔腾汹涌而来,如一骑着烈马的虬髯大汉,天地间只剩下黄河在咆哮。
颇超下水后,几个随从毫不犹豫跳下河,奋力接过岸边抛过来的套马绳,套在颇超身上,看着颇超拉回岸上,随从却一浪打的再不见踪影。上岸后的颇超,泥猴般痴痴坐在泥地上。
两岸的人似乎看呆了,有人说:水发的太急,至少冲走二三百人。盖乌斯令各队对人数进行核查。无风看了几个儿子和一众随从,不见墨华身影,拓跋明珠也不见。有眼尖的指着对面喊道:快看,那好像是墨华。
对岸,泥猴边,影影绰绰墨华、拓跋明珠与花几朵站在跟前。
无风叹了口气,也不言语,向对岸挥了挥手,直到对岸也挥了挥手。这才放了只信鸽,转身上了马车,向着大山深处行去。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终究没能留住墨华,随他去吧。
无风想,墨华说先过去,实际已打定主意不走了,瞒天过海而已。至藏锋来后,拓跋明玉和墨华便有些按捺不住,无风能感觉来,想着就是走,也应该打个招呼,也偏偏没打招呼便走了。还是怕自己不让走,可不让能绑住吗?一个人想干一件事的时候,有千种理由、万种办法,连老天都会给你开道。只是作为一个父亲,子女不听话,自己是失败的。
斗败的公鸡哪有不垂头丧气的,坐在马车里的无风大概是那个样子。花几朵看到信鸽带来的信的时候,就是这样想的,忽觉当父亲的有些可怜,就是这样了,还是让她照顾一下墨华,照顾一下兰皋戎部。
花几朵回了句,照顾阿妹吧!
无风明白,说的是阿塔娜。按说,阿塔娜是幸福的,即使自己没有全心全意付出,但有拓跋起爱着。有颇超这个哥哥不管她多大,始终当作小妹妹一样照顾。一天锦衣玉食、无忧无虑生活,应该幸福才对。可恰恰不是这样,正因为如此,即便一个小小困难,便承受不起,何况受了那么大的罪、那么大的打击。事情已经发生,老天也不能改变,只能等待时间来改变一切。对阿塔娜来说,很可能需要一个极漫长、极痛苦的过程,有可能会改变,也有可能会……
无风不敢想,一想便心痛。忽又想到墨华,回去对自己来说是件坏事,但对阿塔娜来说不是坏事,转机极有可能发生在这孩子身上,想到此,无风释然了。
不知过了多久,风陵渡两岸空无一人,只剩下一堆零乱。河上浮桥、铁链终不见了,大河终于平缓起来,黄河依旧向东流去,只余岸边一旧船。风陵渡模样未变,风霜依旧,似乎一切都未发生过。
并州早人心慌慌,要不是新来的太守长孙长平从天而降,来到县衙,给他下了死命令,河东县令早弃了凤凰城“逃荒”去了,因为县令听说30万的灾民,如一群饿狼,只要能吃的全都吃,连人都吃,所过之处寸草不生,河东准备的粮不够了,会不会要了他的命。好在河东是过了河的第一站,人还不甚饿,县令又准备了些粮食,再听说太守与无风先生私交甚好,先头部队在富户里“化缘”些粮食,方圆百里的土匪也被打劫收编,土匪拉去当壮丁运粮,将山寨里抢的粮全都留给后面的队伍。
县令终于见到无风,看不出年龄,只是从夫人婉儿和儿子小珠子上年岁来看,应该不小了,但怎会不显老。个子不高,貌不惊人,但做出的事总会让人咋舌。比如说,有什么人始终拉着婆姨婉儿的手,不管走到哪里,不远不近地总有一个女子痴痴地看着无风,原来传说中无风女人缘好是真的。还有,不管别人汇报啥事,只要儿子小珠子问话,总会先回答儿子的问题。还有,长孙长平见其极其恭敬,竟问了治并州之策,无风竟然不假思索地回答,而且将一些明显是将领的人叫在一块讨论,丝毫不避人,而对并州的熟悉程度、提出的治理之策无不让人叹服。还有,统领30万人的竟是一个金发碧眼、像打了鸡血一样的外国人,怎能管住那么多人,但就是管住了。还有就是一来就拿出皇上的监察文书,一帮人对东河治下开始清算,并且很快就查清了往年的账目,指出贪墨万两银子几乎与自己实数所差无几,自己只能乖乖上缴,否则命不保,要钱有啥用,就这样,辛辛苦苦数年心血一夜之间便归化为乌有。这还不算,如若自己筹粮不力,怕真的命难保了。还有很快定好东河今后五年发展计划,每年人口、收入多少,干些什么事等等,让这些事,自己根本没想到,并让长孙长平派人考核,如若明年完不成,便撤职。还有就是将东河的盐炼成从没有过的精盐,让每个灾民都尽可能地多带一些。据说后来将这些盐换作了打劫富户的等价粮食。最新奇的便是杀了只羊,支起一口大锅,一大群人围着锅涮着吃,还煮了些豆腐、菜之类的吃食。无风竟让自己一块吃,自己尝后觉极是美味简便。种种新奇之事数不胜数。
河东县令堪堪送走无风后,却发现灾民兵分东西两路,西路路远些,体壮些的灾民去路,西路留给老弱病残。但不管谁走,总会一层一层把那个地方的皮剥掉。河东县令认为他是最惨的,剥的最狠的,灾后过后,几乎不留多少粮食。但也是最幸运的,乌纱帽以及项上人头算是保住了,从此后,自己只能像磨道的驴子一样走走走、干干干。
有一处县令听说如此,卷铺盖跑了。无奈,长孙长平只能让贴身侍卫叶向东去当县令,并向朝廷上报了决定,自此,叶向东一边做县令,一边被长孙长平派出监察各县情况,不几年便小有成绩。叶向东便从县令坐起,一步步走爬了上去。叶向东知道这一切是谁给的,为灾民筹粮不遗余力,是并州最多的,而因此换的盐也是最多的,而这些盐,是旁人从来没吃过的精盐,极受富人们欢迎,也因此换取了更多的粮食。
不仅如此,叶向东一路将无风送出并州,一路的相随,所管的县如何发展问题也让无风轻松指点,自此后,做起了长途贩运的差事,走西口、下南路,闯出了极独特的一知致富路,治下百姓无不称赞。
40年后,当站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叶向东想起当初发迹,从县令做到都尉、太守,夏国监察部长,工部、财政部尚书到最后国相,便总会想起跟在那个永远好似没老过的先生,走过来那段极艰难路的两月,在那懵懂的岁月,没有那无风的点拨,拨去心头的那层雾,他大概永远也不会有这么高的成就。而即便是如此成就,包括他的前任李唐,都无非是在实践先生当年说做所说之事。先生并州一别后,再无音讯,可这辈子,包括李唐、乔远山、 徐步前在内的几个人所做的事,无时无刻都有先生的影子。
他看来无法超越的长孙长平与先生比,似乎永远也撵不上,也不是一处撵不上,而是处处撵不上,怎么形容,就是无意间先生说的那句话:碾压。他忽然明白,先生恐怕不是人,而是神。
(https://www.2kshu.com/shu/58384/1284431.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