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华娱:导演只想省钱 > 第846章 只有巡抚受伤的世界完成了

第846章 只有巡抚受伤的世界完成了


当然,这都是背地里需要干的事情。

明面上,太子干了如此“天怒人怨”的事情,皇帝当然要表达自己的态度,在开朝会的时候,安抚群臣,表达对于臣子的爱护。。

只是,官员们也不是好糊弄的。

几经催促,皇帝却“只打雷不下雨”,便选择另一种方式逼迫皇帝采取行动。

一个星期后,就在皇帝处理公文的时候,太监传来消息。

国子监生员聚集于皇宫外,请求皇帝降旨斥责太子。

“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岂能说杀就杀!”

“未经三法司审理,怎么就能直接下令处死二品官员!岂不是视国家律法为无物?”

“太子失德,太子失德!”

“太子没准是要造反,所以才要了调兵的权力,巡抚没准是发现了太子造反的线索,所以才被太子下令处死,巡抚无罪,巡抚无罪!”

“国朝养士数百年,几日舍生取义,敢为天下先!”

国子监生员的动静之大,很快就引起了整个京城的关注。

无论是官员,还是勋贵,亦或是外国来的使臣,都想看看当今圣上准备怎么处理这次突发事件。

少卿,宫内皇帝身边的戴总管出了宫门,冷着脸对着国子监的生员们呵斥:

“太祖有令:不许生员参与议政,尔等不知?还不速速退去!”

戴总管一句话就把话说到了重点上。

国子监这帮生员敢来皇宫门口闹事,归根结底还是抓住了一个规则,二品大员再怎么有罪,也应该经过三法司的审理再做处理,怎么可以一句话就给砍了,太子现在这波操作,朝廷律法不就成废纸了吗?

而戴总管也抓着这个规则:你们这帮生员要说朝廷律法,那有明一朝自从太祖高皇帝就下令,你们这帮读书人不准参与朝政的讨论,你们现在敢在皇宫门口闹事,是不是也是无视朝廷律法。

戴总管说完,就有国子监学生有了退意。

但领头几人,很明显不愿就此罢休。

他们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

巡抚是二品官员,为国尽忠,鞠躬尽瘁,他现在死在了赈灾的路上,好歹应该厚葬吧,朝廷还应该给个谥号,而且是好谥,不然怎么能够安全天下士子的心呢?

戴总管这次甚至连跟他们纠缠的劲头都没有。

直接就对这帮生员的行为做了批判:

“逼迫陛下,无君无父,非议太子,不忠不孝,还敢拿生员士子的身份来大做文章,这个生员的身份你们若是不想要,那干脆就归乡去!”

说完,便甩袖离去。

戴总管离开后,门口的生员们脸色那叫一个难看。

特别是领头的几个,脸色黑得就像煤炭。

他们今天这帮人来,有人是受人指使,有人是盲从跟随,但有一点就是相同的:名。

戴总管一句话,相当于把他们求名的路子给堵死了。

再逼迫就是无君无父,不忠不孝之辈,聚在皇宫门口的意义就没了。

没了统一目标,饶恕生员中的领头几人再三挽留,却依旧无法阻止其他生员的离去。

皇宫里,戴总管看着生员们离去的背影,笑得很轻松。

一群年轻人,什么都没有就敢卖直邀名,真是可笑!

今天这场风波,不过是几十年宫廷生活中的一个小浪花,连一点波澜都没有引起,应付起来完全没有半分难度。

此时,刘施施看了一眼进度条,发现第三集才过了三分之一。

“我本来还以为第三集由于要压制太子,所以会略显沉闷,没想到内容还是这么刺激!”

周墨笑得很开心:“放心吧,这次《朱楼》的剧本由于主角足够多,视角也足够多,所以每一集基本上都会有劲爆点,而且劲爆点的风格比《朕要做皇帝》的丰富许多。”

刘施施完全相信周墨的话,只不过她有一点不太明白。

“这个戴总管的战斗力是不是被设计的太强悍了,居然敢对着国子监的生员们如此强势,而且能把生员们辩驳的无言以对。”

周墨把电视剧暂停,跟刘施施解释道:“其实倒也还好,明朝的太监们自从明宣宗开始,就开始在皇宫内开始学习,所以历史上一些比较知名的大太监,学识水平都还挺不错的,要不然也做不了批红之类的工作。

当然,魏忠贤除外,这个家伙是个文盲。

《朱楼》里的四大太监,从设定上讲都不是平凡之辈,和朝堂上的大臣们相比,这帮家伙或许在文学上的见识还不太够,但是搞斗争的能力和经验是一个比一个足,要不然我也不会在整部戏里加入好几处四大太监勾心斗角的情节了。”

刘施施听到周墨说起“四大太监勾心斗角”的情节,会心一笑。

这些情节的相关剧本她看过,又搞笑又残忍。

众所周知,太监们由于生理情况,基本上不存在什么后代,又因为只能在皇宫里生活,所以就喜欢认一堆干儿子,干孙子,用以在皇宫里培养自己的势力和亲信。

周墨设计的“四大太监勾心斗角”的剧情,用一句话就可以解释:

“xx太监,你敢派人整我儿子,那我就敢派人整你儿子!”

四大太监背后是皇宫里四个站在权力巅峰的人,彼此之间不会轻易开战,就算是开战,也不会直接奔着本人,或是身边的大太监去。

所以,目标通常都是大太监身边的人。

这种整,小到见面给你几个嘴巴子,大到让你整个人直接消失在皇宫里某个干枯了好多年的深井里。

反正皇宫那么大,干枯的井那么多,不往里面扔点东西岂不是可惜。

“能在这种环境下成功活下来,并且登临一方的人,战斗力怎么可能不强悍?”

刘施施听完周墨的解释,暗自点点头。

“这么一看,戴总管还是厉害啊,三言两语就轻易化解了国子监生员们的攻势。”

周墨微微颔首,随后又补充了一句:“不过也就这一次了,下一波攻势就不是他能够瓦解的了。”

下一波攻势?

刘施施看向周墨,后者这次并没有回答,而是恢复了电视剧的播放。

国子监的动静过去之后,朝堂上再次恢复了往日的节奏。

不过所有人都知道,这种节奏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没过几天,京城中冒出一则小道消息。

中原和齐鲁两地的旱灾,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当今天子失德。

天子德行有亏,所以老天降下惩罚,示意天子改正。

如今太子前往受灾区,不仅不好好赈灾,反而擅杀巡抚,更是对上天的大不敬,如若不及时改正,必将会引发更大的灾难……

自汉代儒家的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的理论后,“上天通过灾祸来警示皇帝德行不足”的言论,一直就是朝臣们规范、劝诫皇帝行为的最重要方法之一。

“天人感应”是把双刃剑,皇帝们凭借“天人感应”的学说增加了自己身份的神圣性,自然也会受到一定的钳制。

皇帝看到相关的奏折后,再也不能以一种非常淡定的态度处理群臣们的奏折。

登基十来年,“德行”二字,一直都是他最不愿意接触到的话题。

原因在于,上一任帝位交接,太子本来不是他,是前太子和如今的太上皇战斗到两败俱伤,所以才让他捡了漏。

而他当初在登基前,为了避免出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谣言,特意跟群臣说过“孤德行不足,若是未来做不到xxx…….那就说明我不配当这个皇帝”。

这番话,实际上就是个约定。

朝堂上不要搞这种“渔翁得利”的动静,我当皇帝也会给予你们足够地位和尊重。

如今多年过去,皇帝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多,地位也越来越稳,已经很少有朝臣会拿当初的约定说事,毕竟这种话就跟往皇帝伤口上撒盐差不多,每说一次就意味着得罪一次皇帝。

不过一旦出现,往往代表着朝臣们开始了对皇帝的反击,需要皇帝为此做出一些退让。

朝臣们如此表态,皇帝也确实做出了让步。

太子如今前往受灾区一个多月,除去路上的时间,在受灾区呆的时间也有一个月。

三十天来,受灾区的灾情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流民的数量得到了安抚,屯粮抬价的商人们被充分控制,几股造反的势力也已经被剿灭,朝廷免税三年的旨意也已经下来了。

太子离去后,后续之人只要能够做到萧规曹随,就能让两片受灾区恢复往日的情况。

半个月后,太子回归京城,向朝廷递交了一应材料,包括巡抚本人的罪证,在赈灾中表现出彩的官员们的名单,自己的所作所为,对于受灾区情况的评估和预测……

朝臣们在太子给皇帝汇报工作的时候,一言不发。

巡抚的事情虽然重要,但在赈灾面前,必然要放在后面。

直到太子述职结束,朝臣们这才打开巡抚的话题。

有关巡抚是否该死一事,早在太子巡抚本人罪证的时候,就已经彻底没了辩驳的余地。

太子不是傻子,相反他能力很强,早早就把巡抚的案子给整理得一清二楚。

现在需要辩驳的问题,是太子私自处死巡抚。

东宫属官率先出列,一开口就是情况危急,太子也是无奈之举,没有任何罪责,况且巡抚罪不可赦,杀掉他也是事从权急。

东宫属官说完,反对太子的朝臣也站了出来:

还没到发生战争的情况呢你就事从权急,那以后若是有战事发生,也可以事从权急?

上行下效听说过没,太子这样做,以后其他人是不是都可以这样做了?崇祯时期,袁崇焕的经验还没有吃够吗?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从一开始引经据典,到后来破口大骂,最后竟然差点动手。

皇帝一直默默看着朝臣们互怼,直到大家伙筋疲力尽,他这才递给一旁戴总管一个眼神。

戴总管收到信息,当场挥舞起自己手中的鞭子。

啪啪啪!

三声脆响,整个朝堂为之一静。

皇帝呵斥群臣殿前失仪,成何体统,随后直接离开了朝堂,并且要求太子跟随。

没人知道皇帝和太子离开后两人具体聊了什么,但不多时,就有消息从宫里传出,皇帝和太子议事时,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次日,皇宫里传出了皇帝的旨意。

命太子在东宫闭门学习。

命三、四、五等多名皇子入六部理事。

皇帝的旨意刚传出来没多久,又一条旨意从长宁宫中传出来。

命前太子的遗孤同样入六部学习理事。

以上几条旨意,让整个朝堂迎来一场大地震。

命令太子在东宫闭门学习,不代表什么。

命令几名皇子进入六部理事,也不代表什么。

但是把而这放在一起,就达标一些事情了。

朝臣反复思考以上两条旨意的关系,再结合皇宫里皇帝和太子发生激烈争吵的想法,大家伙心里不约而同冒出一个想法:

皇帝,又想要换太子了?

至此,《朱楼》的第一个篇章,赈灾篇正式结束。

总结几名主要角色的收获:

皇帝靠着太子解决了一场旱灾,并且再一次收拢手中的权力。

几名皇子成功进入六部,夺嫡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太上皇靠着皇帝和太子发生矛盾,重新将手插入朝堂。

“这么看来,只有太子受伤的结果出现了,辛辛苦苦跑一趟,得罪了文官,被皇帝要求闭门学习,来自其他人的竞争难度增大……这太子也太惨了。”

刘施施看完前四集,第一反应就是太子亏大了。

“未必哦。”周墨随口说道。

“嗯?什么意思?”

“太子并非一无所获,他其实也有自己的收获。”周墨伸出两根指头:“第一,他在赈灾的过程中,把手在军队里搅过,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后来皇帝也没有抹去这些痕迹。

第二,太子此次赈灾,还给了不少官员升迁的机会,这些人将来都会为他所用。”

刘施施眉头一挑。

“这么说,岂不是所有人都赚了,没有人亏么?”

“有啊。”

“谁?”

“死掉的巡抚。”

“……”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5858/1283782.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