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离石游记 > 第1126章 替代、渗透计划!

第1126章 替代、渗透计划!


离石悠然自得地坐在大沙发里,右手轻轻一挥,示意公冶长去冲泡茶水。他面带微笑,不紧不慢地向王岳讲述着秦帝国的最高绝密。

自大秦帝国自建国以来,历经了漫长的岁月洗礼,经过大汉帝国,东、西两晋,历经黄巾起义、三国混战、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等等的洗礼,直至大秦七百二十二年,这个庞大的帝国才真正崛起。而在大秦七百二十五年,帝国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彻底驱逐了北方的胡虏,使得北方的统治秩序愈发稳固,只可惜十室九空,北方汉人已经失去了造血功能。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些曾经逃过一劫、未被砍头清算的汉奸们,开始感受到了帝国的强大和不可撼动。他们意识到胡虏卷土重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于是在劳改监狱里,这些人开始了一场狗咬狗的检举揭发运动。

这些被关押劳动改造的汉奸们,为了能够立功赎罪,摆脱繁重的劳役,甚至不惜发疯似的相互检举揭发。其中,河东省的崔氏家族引起了离石的特别关注。

崔氏当代家主崔皓,早已在大秦的强大压力下投降。不仅如此,他的一些子弟还成功地进入了大秦吏员队伍,甚至有好几个人成为了后备培养官员。然而,崔皓本人却未能进入管理阶层,因为其前后言行不一,分别下注没有通过盖世太保的审查,可也审查出崔皓手里有人命血债,这才万放过了崔皓,但也不允许崔皓参加官员培训和考试。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崔皓竟然做出了如此惊人之举!他不仅将族中那些出类拔萃的子弟送进大秦官员培训班接受专业培训,更是别出心裁地在民间开办起了崔家学堂,为广大民众提供教育机会。不仅如此,他还慷慨地向帝国皇家图书馆捐赠了大量珍贵的古籍,这些古籍无疑是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价值难以估量。

这一系列的举动,不仅充分展现了崔皓渊博的学识和卓越的见识,更凸显出他深明大义、善于投机应变的非凡能力。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局势,他能够审时度势,巧妙地采取行动,实在令人钦佩。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崔皓的识趣和明智,盖世太保对他的审查并没有特别严苛。这其中的原因,其实也不难理解。当时的北方地区,统治秩序可谓是混乱不堪,胡虏尚未完全退出北方,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局势异常复杂。胡虏贵族在败逃时,根本无法及时通知所有人,他们的组织形式依然保留着部落制,尽管也曾效仿汉人创立了官员体制,但由于缺乏本族文字,更别提完善的户籍管理体制了,对于牧人部落的控制自然就非常松散。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盖世太保的审查工作自然难以做到全面覆盖、无懈可击。毕竟,要在如此混乱的局面中,对每一个人都进行严格审查,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然而,随着大秦逐渐步入工业化时代,各种跨时代的先进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不仅推动了社会的飞速发展,也使得盖世太保成员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整个帝国的管理阶层也逐渐被一群学习型的新人所占据。那些不思进取、不愿动脑筋的愚笨之人,渐渐被边缘化。

这种变化,反过来促使盖世太保的审查工作变得越来越严密。尤其是当大秦开始在国内推行更为详细、严密的户籍管理体制,并广泛应用照像术之后,身份不明或冒名顶替的情况几乎渐渐绝迹。

除非有人掌握了更为高明的伪装术,否则很难躲过盖世太保的审查。

大秦七百二十五年,北方地区全面启动了人口户籍登记工作,并将范围扩大到了战俘群体。在这一过程中,那些度日如年却依然艰难存活下来的崔姓汉奸,也被纳入了登记审查范围。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崔姓汉奸们逐渐意识到,胡虏已经不可能再重返中原。于是,他们的心态发生了转变,开始变得软弱起来。为了自保,他们毫不犹豫地向管教告发了崔氏家族的家主崔皓,声称他存在问题。

这个指控非同小可,因为此时的崔氏家族已经有许多人进入了帝国的管理层,尽管他们的职位并不高,但处理起来仍然相当棘手。毕竟,世家子弟在当时绝对属于汉民族的精英阶层。

虽然这些世家子弟未曾接触过工业化知识,但他们自幼熟读四书五经,对文化知识有着深厚的积累。而大秦的文字与汉字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这使得世家子弟们在学习和理解能力上,都远远超过了普通人,这才快速成长起来。

此外,崔氏家族还向帝国捐赠了大量的孤本典籍,这一举动不仅彰显了他们对文化传承的重视,更为崔氏家族树立了千金马骨的示范形象。

这件事情实在是太过重大,以至于盖世太保都不敢擅自做主,只能将其上报给离石,等待秦皇的授权之后,才敢继续深入调查下去。

离石在收到上报的资料后,心中不禁涌起诸多思绪。尽管此时的汉人世家仍然保留着“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的传统,但离石深知这其中的缘由。就像诸葛世家一样,诸葛亮投靠蜀汉,官至丞相;诸葛瑾则投靠东吴,官至豫州牧;而诸葛诞则选择了曹魏,最终官至大将军。这种多方下注的做法,在当时的世家豪族中非常普遍,也是他们为了家族能够延续下去而采取的一种策略。

然而,离石并非普通之人,他是一个重生者,脑海中充斥着各种乌七八糟的阴暗思想。在他看来,人才并非仅仅局限于世家子弟,完全可以通过流水线式的培养模式来大量培养。

因此,当崔皓进献了大量孤本典籍时,离石虽然表面上表现得十分高兴,但内心却对这些孤本典籍的来源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毕竟,在那个时代,要想保留如此大量的孤本典籍并非易事。离石不禁开始思考,崔皓究竟是通过何种途径才能够拥有这么多珍贵的文献呢?这其中是否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要知道,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纸张尚未普及,书籍的保存主要依赖于竹简和木牍。然而,这些材料本身就具有易燃的特性,稍有不慎便可能付之一炬。那么,崔皓是如何在战火纷飞的条件下,成功地保存了如此多的孤本典籍呢?

离石越想越觉得其中必有蹊跷。难道说,崔氏家族掌握了某种特殊的保存方法?亦或是他们与其他势力有着某种不为人知的交易?

而且,整个北方只有崔氏能保留大量孤本典籍,这实在是令人费解。其他家族或势力难道就没有同样的需求和能力吗?为何只有崔氏能够做到这一点呢?

更让人疑惑的是,这些孤本典籍中,许多竟然还是竹简木牍。这就更加让人难以理解了,毕竟竹简木牍相较于纸张来说,不仅保存难度更大,而且还容易受到虫蛀和腐朽的影响。难道说,这些竹简木牍具有某种特殊的防火性能不成?

离石的脑海中不断涌现出各种疑问和猜测,他觉得自己仿佛揭开了一个巨大谜团的一角,但这个谜团的全貌究竟如何,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和探究。当看到盖世太保的报告后,离石出于好奇,便授权盖世太保不惜代价,揭开其中隐藏的秘密,不用怕事情闹大,世家子混入帝国管理体制内的人才虽多,可要是与整个帝国数百万人口来说,世家子只是及少数人而已,少到可以基本忽略掉,只要不冤枉他们就行,即使其中有天才,帝国也不需要脚跺两只船的人才,离石的果绝也揭开替代计划的踪影,


  (https://www.2kshu.com/shu/62118/1283502.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