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小族长的奋斗 > 第 72章 空降兵

第 72章 空降兵


安顺城,城主府。

东城门外出现朝廷大军的消息,第一时间被侦知,并汇报给了义军高层。刘通赶忙召集来众人,商议对策。毕竟也才拿下安顺城没几天,虽然眼下义军士气正旺,但要说真的对上成建制的朝廷军队,能打成什么样,老实说还是没有多少底气的。虽然目测之下,眼下只是来了两万兵马,义军在乒力上数倍于对方。但兵力多寡并不等同于战力高低,而既然对方敢于直扑过来,那说明他们对于自己的战力是极有自信的。这自然也是应有之义的,人家又不是傻子,没有点把握的话,会平白无故跑来送死?

毕竟己方如今已然实际掌控着安顺这座城高墙厚的大城了,攻守易形后,变成了朝廷军队不得不来攻克这座坚城了。在这种有利情况下,义军理所当然的应该暂时选择固守城池的策略,而不是放弃自身优势,出城去和对方硬拼。刘通召集大家过来开会,一来是有了新的军情,需要通报给众人;二来是要统一和强调一下思想,让大家都更明确接下来要以防守为主的战略并做到各司其职。

义军还是需要一段时间去好好消化和巩固战果的。安顺城毕竟一直都在朝廷治下,民心所向的还是在朝廷一方的。这种情况,短时间内也是不可能改变过来的。为了更好的掌控这座城市,除了“肃奸”外,严格义军的军纪也是同样重要的。义军中的大部分人都是从流民转变而来的,忽然之间他们就成了统治阶级了,这样子难免会造成某些人心态失衡,让他们趾高气昂、作威作福甚至是对原本就生活在这里的百姓进行欺凌之类的。此类事情的发生,必然是会影响到义军的形象,也会让城中百姓对义军更为的仇视,不利于义军对安顺城的统治。而相比起城外的朝廷大军,城内的这些矛盾,若是不能有效管控的话,或也将是同样致命的。

义军为了能够先好好的整顿内部,同时也是出于对战事的判断及其合理性的考量,选择了固守城中的策略,义军内部对于这一点还是有共识的。而在另一边,李如松在抵达安顺城后,在展开营地建设的同时,还派出了斥候队开始对整个安顺城的外围进行全面侦察。而初步的探查显示,如今安顺城外,尚有数万流民在城外游荡。而据说,之前人数其实还要更多的,然而,随着安顺城陷于叛军之手,他们中的许多人或许是不愿意和这些人掺和在一起,便选择了离开。这也说明了,哪怕这两年朝廷赈灾不力,民怨沸腾,但更多的民众依旧还是愿意去拥护朝廷的,心里面对于叛军也显然是缺乏认同感的。对于朝廷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的。

大致摸清了周围的状况后,李如松便开始派出小股部队前去东城门外叫阵,而不出意外的是,叛军于城墙之上,选择了用弓弩进行回应。之前萧宏用来拒敌的方法,如今全部被叛军照本宣科地复制了过来。而对此,官军暂时也是没有什么好办法的。李如松他们此行,并没有携带什么攻城器械,这显然是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此次平叛竟然需要去攻克一座像安顺这样的坚城的。其实,朝廷方面是有攻城掠地的大杀器的。只不过,这一回,他们并没有动用火器的打算。终究打的是内部战争,这些城市也全都是自己家的,能不用到那些大杀器,就最好不用。把这些城市都打烂了,还不是要自己花钱再建?不能这样随便败家的。只是,这样一来,平叛的难度便要成倍增加了。

张恪是急于想知道周勃等人的消息的,只是叛军严防死守下,城内暂时没有任何相关的消息传递得出来。李如松几次尝试攻击,但是没有任何效果。如今叛军手中已经拥有大量物资了,又是以逸待劳地守城一方,目前来看,形势上对于叛军来说,无疑是相对有利的。知道张恪急于想要知道周勃等人的情况,于是,王大丫自告奋勇,提出了想要潜入城中,去联络周勃的想法。对此,张恪下意识地拒绝了。

“叛军必然是要防止我们的渗透的,此时进城,太过冒险了,一旦暴露行迹……。此事,还是容我再想想吧。”

李如松也道:“安顺城本就城高墙厚,加上叛军又日夜巡视,根本攀不过去的。这两日我们的人也尝试了许多方法,但始终找不到一点儿缝隙。王姑娘虽然身手高明,但想要进城去,难如登天啊。”

王大丫笑了笑,道:“翻墙过去确实是很难,也很危险。但登天嘛,对我来说,倒是不难的。”

“嗯……?”

子时,月黑风高。朝廷军队突然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攻城战。不过,叛军显然并没有放松警惕的,第一时间便进行了有效的应对。东城门外,无数的火把照亮了夜空,锣鼓声,箭啸声、呼喊声,响彻云霄。这是几天来,朝廷军队做出的最大的动作。只不过,虽然动静看起来、听起来都很大,只是这一切却显然对安顺城的城防,构成不了太大的威胁。虽然刘千斤等一众义军高层都紧张地登上了城楼督战,不过在看了一段时间后,便也都心情放松了下来。不得不说,当初执意要来拼下安顺这座大城的决定,还是非常之英明的。而刘长子设计打开安顺城北大门的含金量也还在持续的上升中。若不是有刘长子的壮举,现如今,在城外挣扎的可就要换成他们了。正是因为全都经历过攻防两端,他们才更加的清楚刘长子的贡献有多大。

虽说之前,因为一些事情,大家产生了分歧,有了些矛盾,许多人对刘长子有所不满,但到了这个时候,大家便也觉得那些都是小事儿了。总之,这个年轻人如此了得,加上又是刘千斤的儿子,还是应该更加的尊敬他的。至于彼此间的一些小摩擦,过去了就过去了,不必耿耿于怀的。许多人心情大好下,倒是开始在刘千斤面前夸赞起刘长子来了。做父母的,自然是很享受于自家孩子受人夸赞的,刘千斤自然也是很高兴的。城外官军毫无作为,他们此番的攻城行动,真的是一点杀伤力都没有啊。而当紧张的气氛一消除,城头上倒是因此变得其乐融融的了,一点都不像正在打仗的样子。

视线转向安顺城北面,就在叛军大部分注意力都被吸引到东城门的时候。安顺城北的高空中,一道巨大的黑影,在空中盘绕了好几圈后,才缓缓的朝着城北的一座小山落了下去。今天晚上,乌云密布,此时又已经是丑时了,东城门外还在喧嚣着,其余的人也大多都躲在家里。除了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还稍稍紧张了一会儿,现如今,随着外面的气氛渐渐的又趋于了平静,许多人便又重新躺回床上去了。虽然城市易主了,但之前的宵禁措施却依旧保持了下来,甚至叛军在执行这一政策时,比起官府来,还要严格上许多。反正也不能出门,那还是继续睡觉吧,管它外面谁输谁赢呢。

满城上百万人,谁都没有抬头看一看天上。而在喧闹的攻城战的掩护之下,那个巨大的黑影便神不知鬼不觉地从天而降,落在了安顺城内。这个黑影,正是鹰将,而在他的背上,还趴着一个人,这人当然便是王大丫呢。自当年狼牙山一行后,王大丫便和鹰将命运纠缠在了一起。他们彼此心意相通,关系紧密,虽然鹰将不会说话,但却丝毫不影响他们之间的交流。此次,为了获取城中的情报,他们空降安顺城,看起来很大胆很冒险,但其实整个过程却是比想象中的要顺利许多的。因为没有人会想到,在官军之中居然会有这么一对特殊的存在,并以这种匪夷所思的方式进城。

鹰将落下来后,王大丫便从其背上跳了下来,一边抚摸着鹰将的羽毛,一边用自己的头顶着他的头,好似在耳着什么。虽然王大丫身体不算太重,但驮着她飞进来,看来也让鹰将累得不轻的。休息了一会儿后,王大丫拍打了他两下,又后退了几步,鹰将见她退到安全距离了,便摆动起双翼,振翅高飞而去了。此时距离天亮还有一个多时辰,这个时候只能暂且待在这座小山上等到天亮,待宵禁结束以后,再来行动了。而王大丫此行首要的任务便是先行打探到周勃他们的下落。

按照张恪他们的推演,想要用武力强攻,拿下安顺城的机率并不大,即便能成功,所要付出的代价也是他们难以承受的。目前来看,能想到的靠谱一点儿的方案倒是有两个。

一,拖字诀。叛军拿下安顺城,固然占了莫大的优势。但是凡事都是有正反两面的。换个角度看,也可以认为叛军是被困在了这座城廓之中的。一旦时间久了,等城内的资源耗尽了,他们也就不攻自破了。到时候,他们便只能出城,或者另寻去处,或者只有投降了。

二,从内部瓦解。叛军虽然人数不少,但他们终究底蕴不足,成军时间也不过半年。这样一支新军,怕是内部问题重重的。若是能够找出他们内部的问题所在,并想办法挑起他们中间的矛盾冲突,或许便能让他们自己崩塌掉了。当然这事儿理想化了一点儿,只能说可能有这样的机会,成不成还要再看看情况的。

王大丫临行前,努力的领会了这些指导思想,但是具体到操作上,她显然是不太擅长的。所以,若是能联系上周勃,再由他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策划,成功率显然是要更大一点的。王大丫也有自知之明,她知道想要在城里面搞事情,最好不要盲目行动,而是先去找到周勃,才更有把握的。离天亮还有一点时间,王大丫找了个地方静坐下来,只等天亮以后,宵禁解除了,城内居民也开始走动后,她才方便出去行动。

东城门外,朝廷的军队闹了大半夜,终究还是鸣金收兵了。双方对此显然都是不意外的,自安顺城沦陷后的第一次大规模战斗也就此结束了。而在暗地里,另一种形式的战斗却已经悄然展开了。


  (https://www.2kshu.com/shu/63440/1284195.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