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第七传人 > 第 829 章 论道2

第 829 章 论道2


陈阳默然凝视着虚空中水汽消散的残影。

他的神念再次微微波动,沉入那片无形的宏大织锦,精准地钩沉出另一脉细微却执拗的意识细流——

被水汽笼罩的潮湿城市角落,一座小小的宗祠挤在歪斜的屋檐之间。

油灯火苗虚弱跳跃,映出几张憔悴却专注的脸庞:须发斑驳的儒生、指节粗大的工匠、衣衫打着补丁的妇人、眼中尚存稚气的少年……

粗糙石板上刻着歪扭却尽力工整的字句,如同河滩上留下的执拗足迹。

“洪水非天惩,皆因疏浚利,”白发老儒颤抖的手指划过石板上刻划痕迹,“堤坝朽蛀生,官吏贪蠹起!吾等今录之,血证存后世……”

破旧纸页沙沙作响。

此间所录:大疫起时,城中青壮病者几何?城中吏卒抢掠焚屋几何?

豪绅封路自保如何逼死贫户?

官仓霉米几多,平价强卖给饥民者又几多?

朝廷所拨赈银……所发药材……!

老者的声音低沉而执拗,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的砾石。

“皆要记下!他日若有人醒得人事,当知今日之痛,非天作孽,实乃……”

“实乃人祸!”角落里有少年压抑的低吼。

“噤声!”老儒严厉却虚弱地斥道。

“只需刻下……留待后人自省……为恶者终有日,当跪于青史之前……”

话音未落,便是撕心裂肺的咳嗽,弓起的脊背如风中枯竹。

烛影摇晃,祠堂角落更深重的阴影里,一只布满污渍的手摸索着抓起一块尖锐碎石,在冰冷石壁上狠狠刻划……

每一道笔画都迸溅着无声的呐喊与近乎绝望的期盼之灼热。

“他们记下的。”

陈阳目光转向一片寂暗。

“是血痕,是脓疮,是被你天道镰刀‘无意’或‘有意’割去的那些血肉里,蕴藏着的真正病灶——人祸的毒根。

每一次灾难的灰烬里,总有些被风扬起的灰烬,试图书写警示。

这就是他们眼中‘善’的微光,纵使这微光在王朝庞大的循环里一次次被践踏扑灭,如同蜉蝣撼石。”

“‘教育’就是你种下的第一束启蒙之光?”

陈阳话锋陡转。

那些泥水中的瓦罐、瘟疫篝火旁的宗祠刻痕…让他捕捉到某种更根本的脉动。

帝王深宫启蒙,有太傅鸿儒授三代之训,习治国之论。

寒门稚童开蒙,粗通文字只为记账应役,山野樵夫一生不辨丁几。

这束光,是破开蒙昧的利剑?还是为这永恒的倾轧循环标定制式?”

“‘道’的辉光普照而无偏私,如同日悬中天,无论照于帝王金銮还是陋巷破瓦,其温其明,本无二致。”

一的声音依旧平静,仿佛在叙述宇宙最底层的真理。

种子播撒下去,落在山巅沃土,便有机会长成擎天巨木。

落在岩石缝隙,便只能生成倔强的矮丛,挣扎求生。

然无论是擎天之材还是匍地之草,俱在此‘道’的辉光照拂下生息,各循其道,各尽其份。此便是天地之大秩序!

一的指尖轻敲玉几,涟漪荡漾开去。

眼前景象骤然剥离,如同抽换画板——

景象一:精舍幽深,松风入窗。

玉冠少年端坐锦褥,眉目虽稚却透着矜贵之气。

鹤发大儒手持古卷,沉声讲诵。

“故王者之于天下,犹北辰之于众星……!”

少年的目光专注,手指在暗色檀木案几上无意识地划动,似在勾勒经义中的权谋经纬。

每一横竖都带着日后掌握生杀予夺的预兆。

景象二:泥屋昏暗,油灯如豆。墙缝里钻入寒风刺骨。

粗糙的长条木桌前挤坐着几个冻得耳朵发红的孩子,眼神茫然。

须发花白的老童生指着糊窗的毛边纸上歪扭大字:“人、口、手……念熟了,将来给东家上工才不会记错账,被克扣粮米……!”

他的声音干涩而沙哑,带着无法挣脱的困顿气息。

孩子们含糊地跟着念,字句的意义模糊,只留下本能记认的沉重烙印。

景象三:山风呼啸,断崖嶙峋。

一个半大孩子死死扒着岩缝,指尖磨破渗出血丝,只为够到岩壁间那丛刚结出嫩果的野藤。

他眼中只有那几颗泛青的果子,全然不顾崖下万丈深渊。

生存的紧迫如刀,刻掉了所有关于文字、关于星辰大海的幻想。

“看!”

一的手掌如拂去尘埃般扫过眼前的景象。

“光落于不同质地之‘器’,辉映自有深浅。

帝王启蒙者,雕琢为掌舵之玉玺,其光所引乃万千黎庶命运。

童生开蒙者,锤锻为算田赋之锁钥;而那山中求生之子,他虽未见字纸之光,却识得四时更替、风雨变幻、草木枯荣——此即更宏大之宇宙‘道蕴’。

三者于大千世界之画卷上各得其位,缺一不可。

此非大道至公之彰显么?

“至公?”

陈阳凝视着三重画卷,声音沉凝似敲叩沉寂万古的石碑。

“你播撒的这束‘光’,落在深宫玉几之上,雕出的是睥睨天下的经纬。

落在破桌油灯旁,铸成的是终生挣扎的镣铐。

落在莽荡山野之间,则直接成为求活者视而不见的微尘。

这本就预设了天堑鸿沟!

你口中光芒无二致,实则光照之下,位尊者因光而握权柄、识万机,位卑者照见的不过是生存罗网上越发明晰的绳结。

那所谓的‘秩序’,究竟是为众生启智求存?还是为这永恒的倾轧准备好更多合乎规格、不逾矩的‘祭品’?”

他的“圆满”之湖澄澈如镜,清晰地映照出三重画卷的纹理每一根线

玉冠少年眼中渐生的对天下棋局的掌控欲,以及即将包裹他灵魂的、那份注定孤绝的重量与阴冷算计。

老童生皱纹下深藏的卑微与麻木,日复一日向稚童灌输的,是如何在大族欺凌下多保住一口吃的卑微世故。

还有那攀岩少年野性目光里对自然生死法则最原始的敬畏与征服欲……每一粒光点都在既定的暗轨中运行!

一的脸上第一次掠过一丝变化。

那是近乎神祇俯视人类尝试撬动星辰时的神情,带着永恒本身的疲惫与一丝极淡的、近乎不存在的悲悯。

“陈阳啊陈阳…!”

一的叹息似从星域深处传来。

“你所念念不忘的‘大梁篝火’边的眼泪,那些在王朝缝隙中残喘的蝼蚁呼号……那些。

不过是‘器皿’未能承接住光芒自身时发出的微末杂音,或者说,是光在穿过粗糙器皿时必然被扭曲的色散。”

他的目光落在陈阳那双阅尽轮回的眼眸上,那片混沌初开般的寂黑深处,似乎涌动着无法计数的文明在规则碰撞中挣扎湮灭的倒影。

他微微抬起手,向着无垠虚空的更深处,一个连概念都模糊的地带。

“那些地方,那些从未有光照射过的、原始意志混沌厮杀的世界,才是真正的‘深渊之器。”

在那里,‘恶’是本能,‘噬咬’是生存的唯一礼仪。

你心中执念所化的那点微光,对它们而言才是真正的毒药,是毁灭其固有秩序、倾覆其存在根基的猛烈火焰!”

他的声音第一次带上了一种穿透性的肃穆:“光,只是光。

能否照亮方向,能否引发生机,取决的是承载它的‘器’何时堪受其重。

他们……”他顿了顿,目光如穿越了无数星尘的阻隔,落在这方小世界的某个节点。

“包括你那些大梁城巷里的邻人,庙堂上辗转的官员…乃至此方天地的君王众生……还未准备好承受纯粹的光。”

“‘光’是‘道’的种子,然种子须落于相应资质的土壤。”

陈阳泥杯里的最后一点水汽,终于在这一片永恒的寂静中彻底散尽了,只剩下空无的杯。

青玉案几的冷意透过指尖。

那贯穿古今、映照兴衰的水汽长河虚影早已消散。

三重画卷也在冰冷的余韵里淡入虚空,仿佛从未被描绘过。

石台、玉几、泥杯,复归于原始的孤寂。

一道身影无声融入虚空的背景。

陈阳独坐。

指尖触着空杯残留的、几乎消弭于无的微温。

那杯盏边缘的微温似要散去,却又仿佛无声浸入指腹,化作心湖澄澈镜面上的一圈细微纹理。

如同冰雪覆盖的大明山道上那被独轮车轮压出又复被新雪填平的浅痕。

杯口一丝残留的水迹在玄石台永恒的静谧里无声收缩。

最终化为虚无。

虚空悬石之上,唯余青玉如镜。

陈阳指尖划过空杯内壁,那道水痕消失的轨迹在他神念中凝成一道蜿蜒的线,如同贯穿无数轮回的是非界限。

“你说光本无偏私,只看器皿能否承载。”

他抬眼望向虚空,声音里带着一种剖开混沌的锐利,“那世间的‘对’与‘错’,又算什么?是光透过不同器皿时,被折射出的不同颜色么?”

虚空中的光影微动,一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探究:“你想论哪一种对错?是盗跖之窃与孔丘之贤的分野?”

“还是蝼蚁偷生的本能与猛虎捕食的天性?”

“就说最寻常的。”

陈阳指尖在石台上轻叩,一幅画面在两人之间展开——

暴雨倾盆的夜晚,破庙屋檐下,一个饥肠辘辘的少年撬开了粮商的仓库,搬出半袋糙米分给蜷缩在角落的孤儿。

而粮商发现后,提着棍棒追打,却在巷口撞见少年将最后一把米塞进一个濒死老人的嘴里。

“少年偷粮,是错么?”陈阳问。

“律法规定,盗者当罚。”

一的声音平静。

“粮商守己之财,何错之有?少年救孤,是善;然以盗行之,便是错。”

“可若不盗,那些孩子天亮前就会饿死。”

陈阳的目光落在画面里少年被打肿的脸上,那双眼眸里没有悔意,只有一种近乎倔强的平静。

“粮商仓库里的米,足够全城饥民吃三个月,却任由其在角落发霉,只因为市价未到。”

“他守的己之’,本就是灾年囤积居奇赚来的血利,这又算什么对?”

一沉默片刻,画面随之变幻——

朝堂之上,新科状元力谏皇帝开仓放粮,言辞恳切,却被丞相斥为动摇国本。

丞相说:“国库粮仓,是为防北方蛮族突袭的战备,若今日为灾民开仓,他日敌军压境,难道让将士们空腹迎敌?”

“状元忧民,是对,丞相忧国,亦是对。”

一的声音响起。

“立场不同,对错自异,此乃大道运行中的平衡。”

“平衡?”

陈阳笑了。

“灾民死于饥寒,与将士死于无粮,都是死。可灾民的命,在丞相眼中是可以牺牲的小数,将士的命是必须保全的大数。”

“这所谓的对,不过是掌权者为自己的取舍找的注脚。若状元手握兵权,他口中的对,怕就是另一番说辞了。”

他的神念一动,画面再次流转:

战场之上,将军下令焚烧粮草,断绝敌军后路,却明知附近山谷里藏着数百避战的平民。

副将跪地哀求:“将军,火起之后,山谷里的人一个也活不了!”将军拔剑指天:“此战若败,身后千里沃土都将化为焦土,何止数百人?舍小保大,是为大义!”

火光冲天而起,映红了半边天。

“将军的‘大义’,是用无辜者的骨殖铺就的。”

陈阳的声音低沉。

“副将的仁心,在败亡的威胁前,成了妇人之仁。这对错,到底是由结果判定,还是由立场书写?”

一的身影在虚空中微微晃动,似有微光流转:世间万物,本就处在无数取舍之中。

“天道运行,如江河奔涌,难免会冲刷两岸,溺毙虫鱼。你不能因虫鱼之死,便说江河流动是错。”

“可江河流动本是自然,人却会为了奔涌,刻意掘开堤坝,让洪水只淹贫民区,不浸富贵乡。”

陈阳的目光如炬,“你所谓的‘对错自异’,说到底,是强者为自己的行为赋予对的意义,而弱者连定义错的资格都没有。

就像那宗祠里刻字的老儒,他记下的血证,在掌权者眼中,不过是刁民妄议,一把火就能烧得干干净净。”

他顿了顿,指尖再次抚过空杯。

“你说光无偏私,可这世间的对错,却像这杯子里的水痕,总被有权有势者先一步抹去,只留下他们想让后人看见的洁净。这难道也是大道的一部分?”

一的声音里终于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波澜:“你看到的不公,是器的瑕疵,而非光的过错。就像铜镜蒙尘,照出的人影扭曲,你不能因此说铜镜的映照之能是错。”

“可谁来擦拭这面镜子?”陈阳追问。

“是那些被扭曲映照的人,还是那些享受扭曲的人?以前,有人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想擦镜子,却被视为乱贼。”

“而现在,镜子上的尘垢更厚了,却没人再敢伸手,因为你所谓的‘大道’,早已让他们相信,这蒙尘的镜子,本就该是这般模样。”

虚空中的光影剧烈波动起来,仿佛有无数声音在碰撞、湮灭。

一的声音再次响起时,带着一种近乎疲惫的宏大。

“陈阳,你执着于对错的分明,恰如凡人执着于永恒的虚妄。”

“这世间的对与错,本就是一枚铜钱的两面,缺了哪一面,铜钱都无法流通。你要做的,不是砸碎这枚铜钱,而是承认它的两面性,这才是真正的圆满。”

“我不要这样的圆满。”

陈阳站起身,目光穿透虚空,仿佛看到了无数轮回里那些被“对错”二字碾压的灵魂。

“我见过太多人,为了别人口中的对,活成了自己厌恶的错。也见过太多人,用别人的错,铺就自己的对。这枚铜钱,早已被血锈浸透,我要做的,是重新熔铸它,哪怕熔铸的过程中,会烧伤自己的手。”

他的话音落下,整个虚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寂静。

一的身影在光影中若隐若现,许久,才轻轻叹了口气:“你终究还是没能明白……所谓的‘对’与‘错’,不过是众生在蒙昧中为自己找的路标。当有一天,众生不再需要路标,能直面大道本身时,这些便都不存在了。”

“或许吧。”陈阳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掌,仿佛能看到那些路标上沾染的血迹,“但在那一天到来之前,我宁愿做那个在路标上刻下‘血痕’的人——至少让后来者知道,这条路,曾有人走得如此艰难。”

虚空中的光影渐渐平复,仿佛一场风暴悄然退去。

而关于对与错的论辩,如同投入湖心的石子,虽已沉入水底,却在陈阳的“圆满”之湖里,漾开了一圈圈永不消散的涟漪。


  (https://www.2kshu.com/shu/63522/1283799.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