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然而......
推荐阅读:洪荒:你可知贫道来历 崩坏原神,欢迎来到问答空间 渣男出轨小叔叔天天宠哭我 七零年代,致富从下乡开始 快穿,魔头宿主超厉害的啦 末世之下,拯救诸天人族 文字修仙:我开挂你随意 无色之诗 繁枝闹叶 开局:我用代码给领导整活
然而,王颇却像是没有意会到现在的气氛似的,只是自顾自地说道:
“回陛下,微臣能有此意,有两个缘由。”
“其一,此尊号乃当年陛下误以为大殿下薨逝时,特旨追封,如今大殿下安然在世,这尊号便有名实不符之嫌。”
“其二,大殿下目下谤议缠身,若仍居此尊位,恐难服天下人心。”
王颇话音一落,殿中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李巧真冥思苦想了片刻,正要开口反驳,却见刘契的指节骤然捏紧御椅扶手,目光如刀地扫过王颇,冷声喝道:
“王爱卿。刘旭尊号,乃朕亲封,岂可因流言而随意撤回?”
李巧真与唐直闻言,心中顿时松了一口气,他们不约而同地想着,还好他们的陛下是疼爱大殿下的。
然而,王颇闻言,非但没被刘契的气势震慑,反而还昂首挺胸,字字掷地有声道:
“陛下圣旨,自然不可轻易变更。”
“然微臣所言,句句皆有礼制条例可依,梅大人乃礼部尚书,精研礼法,可做见证。”
见状,刘契虽对王颇的“无礼”愤懑不已,一时之间却也无计可施,最后他只能强压怒火,看向梅礼淡声问道:
“梅爱卿,依你之见呢?”
闻言,梅礼神色恭谨,有条不紊地整了整朝服,然后双手高高拱起,恭声说道:
“回陛下,御史大人所言,确实契合古礼。”
王颇闻言,心中暗自得意。他明白,今日发难虽是阳谋,但哪怕对手是陛下,他也笃定自己定会成功。
“追封尊号,本就是专为逝者而设。大殿下如今安然在世,依照礼制,确实理应收回其尊号。”
听到这,刘契顿时暗自懊恼,悔不该询问梅礼这个拘泥于旧礼的腐朽之辈。
如今一来,撤掉黄昊“承天皇子”尊号一事,似乎已成定局。
刘契都已没办法,李巧真和唐直更是不敢公然抨击梅礼口中的礼制。
然而,就在三人满心焦虑、无计可施之时,他们却又听到梅礼话锋陡然一转。
“然而......”
说了两个字,梅礼也不知道怎么想的,接着便假意咳嗽了两声,然后才继续说道:
“大殿下德才兼备,为国为民,创造不少益物。”
“其德行,更是配得上这‘承天皇子’的尊号,故臣以为,其尊号,亦可不必收回。”
亦可不必收回?
闻言,对这个反转,刘契顿时感到有些意外,他承认,他刚刚在心里骂梅礼骂得是有些大声了。
但是有人听爽了,自然就有人很不爽。
王颇在听到梅礼如此言论,便觉得他是在戏耍自己。
于是他瞬间变了脸色,猛地转身,对着梅礼怒目而视,最后更是冷声质问道:
“梅大人,这礼法森严,岂容如此随意曲解?你莫不是老糊涂了!”
李巧真见状,心想此时不跳出来,更待何时?
“御史大人,朝堂之上,岂可对同僚口出污言秽语?莫非你觉得,你比梅大人还更懂礼法?”
挖苦完王颇,李巧真这还没完,他又赶忙看向刘契说道:
“陛下。微臣以为,梅大人言之有理。”
“不说别的,单是大殿下改进的炼铁之法,就令我大汉兵器铸造效率、质量双双提升。”
“如此,我大汉军力才能日益强大。”
“故臣以为,大殿下的功劳,足以彪炳史册,承天皇子这一尊号,难道不是仅堪堪配得上大殿下的功绩吗?”
李巧真此言,顿时惹来其余大臣纷纷低声附和。
黄昊还未是皇子时,就已为大汉各个领域做出诸多贡献,事实如此,这是所有大臣都不能否认的。
王颇见状,似乎觉得形势已经超出了自己的掌握,于是他立马急声说道:
“陛下,李大人所言,虽有其道理,但却是混淆视听之举。”
“大殿下尊号一事,关乎礼制根基。不管从哪方面考量,收回尊号才是符合礼制之举 。”
“我大汉素来以礼治国,礼制便是国之根本,望陛下万不能弃之不顾啊!”
说完,王颇更是原地直接跪下,对着刘契行了一个跪拜大礼,似乎要表明自己所做一切,皆是为了大汉。
刘契见状,心中愤怒的同时,却也知道王颇所言在理,所以他还是找不到反驳王颇的理由。
但是,他心想,既然梅礼刚刚说了“亦可不必收回”这话,那自然就有他的道理。
所以,刘契便只能无奈地看向了梅礼,假装淡定地说道:
“梅爱卿,你觉得呢?”
梅礼听闻刘契问话,却是依旧不慌不忙,他气定神闲地对刘契行了个礼后,便对着王颇朗声说道:
“御史大人不必如此心急,老朽也并非是老糊涂了。”
“老朽之所以说‘亦可不必收回’大殿下的尊号,也是有老朽的道理。”
王颇听梅礼一口一个“老朽”,顿时只觉心烦,于是便直接脱口而出道:
“哼!梅大人有话但说无妨,是不是老糊涂了,我自有分辨。”
梅礼闻言,不但没有丝毫恼怒,反而还难得地露出了一丝笑意。
“御史大人稍安勿躁,且听老朽细细道来。”
安抚了一下王颇这个想拿他对付自己的外孙女婿的小丑后,梅礼这才对着刘契说道:
“咳咳......陛下,据《大汉礼典》记载,昔日太宗皇帝在位时,也曾遭遇类似今日情形。”
“彼时,贤王蒙冤受难,众人皆以为其已不幸身亡,太宗皇帝更是追封尊号以表哀荣。”
“然而,后来贤王沉冤得雪,安然归来,太宗皇帝便在朝天祠场举行盛大祭典,重新为贤王正名,将‘追封’改为‘钦赐’。”
“此举既未违背礼法,又彰显了贤王的赫赫功绩,当时就传为一时佳话。”
殿内群臣听闻,顿时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纷纷。这个事儿他们为官多年,对其当然也有些了解。
刘契眼中闪过一抹惊喜,也是没想到梅礼竟然拿太宗皇帝举例,看来梅礼这也是早有准备。
(https://www.2kshu.com/shu/65022/1284106.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