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重生70年,觉醒系统从打猎开始 > 第1022章 苏宇民办学校,建成

第1022章 苏宇民办学校,建成


“村办学校,我需要您的帮助。”

搞一个村办学,是苏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他的那些功绩,荣誉,那都是过去式了,要是建个学校摆在这里,那就是实打实的功绩。

关键是这个学校它可以网罗人才,而且跟他息息相关。

要是能带动本地发展,那他就是功德无量。

苏宇有五六十万存款,你以为这是他的所有财富?不,这只是现金,他最大的财富是空间里储存的各种古玩字画,还有成箱的茅台,邮票等,关键是,黄金,白银,数量惊人,只等以后,慢慢出手,他就能乘风而起。

当然,这也不是说这五六十万存款就不叫事了,但关键是在苏宇看来,办个民办学校,花不了他太多钱。

“想要办理村办学校,需要几点要求。”

“第一,场地方面,第二,师资力量,第三,经费,第四,生源,第五,政策支持。”

“场地无需你操心,老师,如果不够,我也可以帮忙找,生源呢?政策一直是支持的,民办,村办,国家都是提倡的。”

“关键是生源,你要解决啊。”

苏宇对于这点也想到过,就比如红星小学为何迟迟没有选址?那就是因为太远了,学生不够,你一个学校,没几个学生,还办什么学?

说白了就是路途太远,没办法抵达,如果太远,人家就会放弃。

你就很难招生了,没有学生,盖好学校,也是白搭。

一个公社,办个小学,按理说没问题吧?毕竟一个公社,三十多个村子,凑一个小学满员,不过分吧?

可实际上,不尽人意,愿意送孩子上学的家长,并不多,关键是老百姓意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

所以红星小学,由七八个公社凑齐了生源,才能顺利办下去。

越是山沟沟里,教育就越是困难,这是常识,家里人宁愿孩子在家里帮工打猪草,挣点工分,也不愿意去学校,还要贴学费。

而国家也困难,做不到全免费,一个学期,一个学期,起码要两三块钱的学杂费。

这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已经很大压力了,毕竟哪家没有两三个娃?能供养一个,有出息的就不错了,而这一个通常是家里的嫡长子。

真还真不是偏心,实在是穷闹得,所以女孩子的上学率,非常低,家长不认同,觉得长大了,嫁人了,又不是家里人无所谓了,学那么久干啥?会写自己名字就行了。

你想啊,连结婚都无法办个婚礼的家庭,你让他供养所有孩子上学,那不是天方夜谭吗?

想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国家知道,村支书知道,老百姓也知道,那就是一日三餐,学校全管,你试试,肯定有人巴不得把孩子送学校来。

包括女娃,因为剩下的粮食,可以匀给其他人吃,又有国家帮忙养孩子,何乐而不为?

问题是国家也养不起,人数太多了。

苏宇想要借着办学,巩固自己的形象,提升自己的影响,或者说也是一种对自己的保护,那么就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为了办学,这段时间,他东奔西跑,当然,他也没忘去派出所做笔录,实际上当然没什么用,毕竟这个时代的刑侦,实在是一言难尽。

为了顺利办学,苏宇先是确定了学校的选址,由多方沟通,为办学,他提出两条,第一,修路,第二,他要公交车。

没错,他想实行学生上公交,免费政策。

这在当下可是新鲜玩意,公交车很早就有了,但路线肯定不是以学校为标准的,所以苏宇提出要公交就是沿着他让修的路,一路接送。

可修路,横穿几个公社,这在当下,也是极为困难的。

“不行,土路坚决不行,这路必须修,盖学校的钱,不用你们操心,路,必须修,公交,必须免费。”

没错,苏宇跟上级沟通,说学校不可以帮忙盖,且是从小学到高中的,占地面积非常大,但他几个条件,第一就是修路,这是确保生源,第二,提供公交车接送,同样是确保生源。

苏宇提出的学校,一旦建成,可以解决周边七八个公社上学的问题,可问题是这七八个公社,他可不在一块,你需要用公交连起来。

那就必须修路,国家给的方案是先打通一条路,用土路代替,反正公交一样可以走,为了支持苏宇这个方案,国家不仅要打通几条要道,还要购买所需的公交。

好在这是一车多用,并非纯粹的校车,否则光是购买公交,都不可能那么顺利。

看似盖学校花费很大,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因为一路绿灯,像是砂石场,有些公社他就有,而且有些公社有自己的砖厂。

都是成本价,直接拉去用,这时候谁敢赚一毛钱?那不是跟所有人为敌吗?

人家苏宇无私奉献,你赚钱?人家花钱不让你亏本,就已经是最大的支持了。

土地是国家批的,学校盖好也是归公社,这是国家的,人家苏宇纯赞助啊。

这时候你赚他的钱,那不是丧良心吗?你问问这七八个公社了能同意吗?

苏宇据理力争,一定要国家落实这几条,他才愿意出资。

谁让他是甲方呢,修路和公交是花费最大的,但人家苏宇都把学校给你规划好了,钱全部由他出,如果这几点都无法答应,那传出去,也太丢脸。

所以这几天就一直在开会,筹集资金,十辆公交,几条交叉马路。

经过半个月讨论,总算迈入正轨,学校坐落在苏宇的公社,这也是苏宇提出的。

学校挂靠在公社上,圈出一块开阔的荒地,正式动工,奇怪的是,工程没有交给县里某些大工程队,而是以工分的形式,全体公社老少爷们齐上阵。

统筹一切的工程的,正是给苏宇盖四合院的表叔,同样分文不取,当然,国家也是派了工程师的,不可能交给一个包工头。

学校分为南北,南边是小学,北边是初中和高中。

六层教师楼,四层教师楼,五层宿舍楼。

小学到初中,不需要住校,但高中可以,所以学校有属于自己的食堂。

整个学校,建成大概需要花费三十万元。

教学楼12万,教师楼六万,宿舍楼7.5万,

粗略计算二十五万,但加上食堂,操场等花费,三十万元。

还有校服,课桌椅,乱七八糟,三十五万能办成,已经算很优惠了,这还是砖头,沙子,水泥,都是进价的情况下,连建筑工人都是公社出面,不需要花费一分钱。

否则那就不是三十万五了,关键是苏宇弄着这个学校,或许庞大的豪华了,光是一座藏书楼,就是四五层高,这是县里募捐给建设的,不能啥好事都让苏宇一个人占了。

绿化,那也是响当当的,足球场,篮球场,更是不输八十年代的一些学校,在当下属于奢侈了。

苏宇的资金在学校建成的那一刻,缩水了一半,学校也用苏宇名字命名的。

就叫苏宇民办学校。

没错,这个学校最终归类于民办学校,而不是村办,因为村里并没有集资,挂靠在公社,那是因为苏宇不想管事,交给公社负责,也算是公社的政绩。

74年,民办学校,虽然是个人出资,但如果你想因此得到回报,那纯粹想瞎了心了,如果办学校能赚钱,根本轮不到苏宇。

个人出资办学的民办学校,有一定的个人回报,但会受到限制和监管,大多数收益会用于发展和改善教学等方面。

对个人回报,实在是杯水车薪,鸡肋的很,只能说如果苏宇至此死掉了,他的孩子,老婆,可能会因为这所学校,而受到照顾,比如给黄夙娥介绍一个在学校的工作。

比如他的孩子上学费全免,甚至还会给一些金钱,但能有一个人的工资那么多,就不错了,只能说聊胜于无,所以个人出资建学校,那就是纯公益,不求回报的。

虽然花费很多,但收获同样惊人,这么大的政绩,谁不想过来沾光一下?那就必须认识一下出资人。

因此苏宇光是合影,拍照,那都不知道多少次了,上报纸,那都是小意思。


  (https://www.2kshu.com/shu/7708/1283596.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