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 第1180章 比飞机还快的鱼雷(5k)

第1180章 比飞机还快的鱼雷(5k)


几位领导不用抬头就知道,是高振东,毕竟对他的声音,他们实在是太熟悉了。

    否定我?否定得好!这是海军领导心里最朴素的想法。

    振东同志素来都是有的放矢,他既然这么斩钉截铁的否定,那就说明他一定有想法,有想法就是好事情。

    至于高振东说的什么“和今天会议主题无关”,那算什么,就算无关,大不了把会议拉长一点,也要把高振东的想法听完。

    “不止声制导?还有什么?”海装局的同志已经抄起了纸笔,聚精会神的等着了。

    高振东笑道:“首先,我们可以用线导啊。”

    线导鱼雷是很常见的一种制导鱼雷,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看作是线导反坦克导弹的水下版本,只是这个东西,就没有瞄准线半主动指令导引这种方式,而是更贴近原始的手操,不过这个手操,变成了制导系统自动计算发布指令。

    线导?在海里放线?

    “在海里放线,是不是容易被缠绕啊什么的?不会断嘛?”

    高振东摇摇头:“陆军的反坦克导弹就是线导的,3公里也没断线嘛,而且由于鱼雷的速度慢,对导线的要求可以说是进一步下降。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相对声制导来说,可靠性更高,命中率等性能可以做到更好。毕竟鱼雷口径有限,能带的换能器个头无论如何和潜艇是没得比的。而且,这东西便宜啊,大头都在潜艇上了,理论上它只要放线器和一个非常简单的指令操控设备就行。”

    这就跟防空导弹的无线电指令制导似的,可靠,便宜。

    “好处有了,那坏处是什么?”防工委领导这话让高振东觉得非常耳熟。

    “坏处就是发射者必须保持对目标的光学或者声学跟踪,而且在命中或失效之前,鱼雷发射管必须保持打开状态,这可能带来一些声学上的麻烦,增加暴露自身的概率。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对发射者的运动状态有一定的要求。”

    线导是没法发射后不管的,同时也不能发射了之后掉头就跑。

    “嗯,那倒是还好。”海军领导点头道。

    他很清楚,这些缺点相对它的优点来说,其实还是能接受的,线导鱼雷,特别是重型线导鱼雷直到21世纪都没完全淘汰,就好像半主动防空弹在21世纪依然满天飞一样。

    “我觉得可以请搞鱼雷的同志,好好的研究研究振东同志这个想法,毕竟潜艇这个东西,我们也是要搞的嘛。”防工委领导笑道。

    “对,我同意,哪怕是不用,只是先展开研究也是好的。”海军领导点头称是,这让他想起了也是这次会议的引子之一,高振东提出的磁异探测器了。

    可以不生产,但是技术还是要储备的,对于国力还薄弱的我们来说,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保持技术追赶的办法。

    “振东啊,还有什么?”

    高振东的下一个建议,可就没有线导这么清晰易懂了。

    “我们可以搞尾流制导!”

    “尾流制导?哪个尾流?”问这句话的同志,甚至只是听清楚了“尾流”的发音,至于是哪两个字,都还不清楚。

    “船的尾流啊,这个主要是用来打船的。”高振东笑道。

    潜艇也有尾流,但是潜艇的尾流到底在哪个深度就不太好确定,而且在潜艇的航行过程中,这个尾流深度是会变的,这就让尾流制导打潜艇失去了理论上的可操作性。

    而海面上的船就不一样了,肯定在水面开始的某个深度范围内。

    尾流制导鱼雷,正是利用船的行进过程中产生的尾流,逐步逼近目标船的过程,这个尾流不只是螺旋桨产生,实际上船只要在水上前进,其船身在水里的运动就会产生尾流,只是大小的区别而已。

    “这种方式,可以发射后不管,对于发射载体的安全性有了大大的提升,而且尾流本身就有一定的过滤目标效果,还能进一步保证打击效率。同时,尾流制导鱼雷是很难干扰的,因为很难产生与尾流类似的制导信号。”

    “对于反舰来说,尾流制导几乎是综合性能最好的一种制导方式,不像声制导那么不靠谱和易干扰,又不像线导那样使用麻烦,而且命中率还不低,抛开技术难度和一些细节问题不说,尾流制导唯一的问题是对鱼雷的射程和航速有一定的要求。”

    尾流由于制导方式的原因,不论采用哪种方法,与直航鱼雷、声导线导等方式都有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它得“走弯路”,所以对鱼雷的航速和射程就有了一点要求,但是总体来说还好。

    “嗯,这些缺陷倒是基本能接受。”海军领导一边听一边点头,这东西也不错啊。

    “而且尾流制导还有个好处,那就是不用瞄准,在一定距离内朝着目标后方打出去就行。”高振东抛出了最后一个诱饵。

    尾流制导鱼雷在理论上就是这样,你只要把它打出去,在一定距离内它穿过了某一条尾流,那它就会盯死这条尾流,直到射程耗尽或是击中目标。

    “嗯,这个也的确可以搞一搞,具体的我们就不在这里说,但是振东同志这个建议非常好。”海军也好,防工委也好,对于这些五花八门的鱼雷,听得那是非常的向往,要是我们的潜艇能用上这些武器,可谓是如虎添翼。

    要知道,原本的历史上,在60年代我们的海军建军方针还是“空、潜、快”,所以对于潜艇的武器,他们无论多么重视都是非常正常的。

    而这条线上,高振东虽然改变了很多东西,但是对于潜艇的重视,我们却没有任何的变化。

    “你刚才说的这些,我们都明白了,但是你刚才说连直航鱼雷都有保留的必要性,我看,就没有这个必要了吧?”

    海军领导对于潜艇还是熟悉的,毕竟在几年前,它还是我们海军建军原则的三大核心之一,所以对于直航鱼雷,自然是不那么待见,特别是在声制导之外,又多了线导和尾流制导两种制导方式,甚至这些方式可能组合使用的情况下,直航鱼雷就实在是显得没有必要。

    毕竟就好像自由落体炸弹一样,直航鱼雷的攻击命中率与距离直接挂钩,而直航鱼雷想要获得较高命中率,那个射击距离实际上已经近到了可谓是拼刺刀的距离,而现代反潜技术的声呐的存在,让发起直航鱼雷攻击的载体几乎处于发射即死亡的地步。

    高振东点点头:“嗯,如果是普通直航鱼雷,当然存在你说的这个问题,但是,如果这个直航鱼雷不是太普通的话,我想就有研究价值了。”

    “不普通?有多不普通?”高振东的话让海军领导很感兴趣,高振东都说不普通了,看来那的确很不普通了。

    高振东说出了一个让同志们瞠目结舌的参数。

    “射程10千米,水下速度200节……”

    10千米射程,本身已经是一个略显优秀的数字,花旗佬的MK48重型鱼雷,早期射程也就8公里。

    而我们原本为老攻-5研制的那枚火箭助推鱼雷,空射射程5公里,水面射程500米……就这指标,还跌跌撞撞没搞好。

    但是这个相比起高振东说的后面那个数字,简直屁都不是。

    全场炸裂,什么什么什么?

    海军领导看着高振东瞪大了眼睛:“200什么?”

    我没听错吧?200节?这个数字甚至比射程200公里还要让人难以置信,毕竟200公里射程在理论上可以通过堆料获得,你别管我打不打得中,就问你是不是200公里射程吧。

    但是200节这个水下速度,哪怕是理论上,也是一个天方夜谭,水的阻力太大了,从2节到20节,远没有20节到200节的变化大,哪怕同样都是翻10倍。

    其他但凡对流体和水下的东西有了解的,都知道这简直就是扯淡,而今天在座的,几乎就没有对水下的东西不了解的。

    这小子牛逼实在是吹太大了,连防工委领导都不敢相信,振东有点飘了啊这是。

    在众人已经不是质疑,而是直接反对的目光中,高振东依然是那副笑容,回答了海军领导的话。

    “200节!”

    真是200节?这个速度意味着什么?今天来参会的同志,有坐飞行拖拉机过来的,而这个速度,比飞行拖拉机的最大速度要快差不多30%。

    水里的鱼雷比飞机飞得还快,扯淡呢么不是!

    “振东同志,是不是算错了?”在一片寂静中,防工委领导第一个开口。

    他知道高振东的很多想法和思路,都是靠脑袋想,手上算这么推出来的,虽然往往结果都很好,但是毕竟没有经过实际检验。但是这也为他找到了一个替高振东缓解的借口,算错了嘛,正常,搞研究的,谁没算错过点东西?

    三加二减五乘零都还有人算错呢,0.8乘0.5还有人算错说答案是0.04呢,科研算错这种事儿,那能叫错吗?

    然而高振东让他失望了,高振东根本就没接他递过去的梯子,反而再确认了一次:“没错,就是200节,也就是大约370公里每小时。”

    仿佛是怕同志们不知道什么叫做“节”,高振东还把公里每小时都算出来了,不过这明显是没必要,在座的哪一位不知道1节是多少?

    “那好吧,说说你的想法。”防工委领导没辙了,那就说说吧,原本他是不想让高振东把后面具体的东西说出来的。

    太阳打西边儿出来了啊,高振东想着,然后才开始解释。

    “其实原理很简单……”

    又来了,“很简单”,不过既然高振东说出了这句话,那就说明对他来说可能真的原理简单,这让防工委领导稍稍放下了一点心。

    “……那就是利用超空泡原理,在鱼雷前方搞一个超空泡发生器,只要设计得当,我们就会得到一枚虽然在水下,但是实际上是在一个气泡里前进的鱼雷,如此一来,我们所面对的就不是水的阻力,而是气体的阻力,接下来就不用多说了吧……”

    高振东的话刚说完,会场上就炸开了锅,沸腾起来。

    “这这这……这能行?”

    “对啊,如何产生持续可更新的超空泡?”

    “还别说,应该还真的可以,至少理论上听起来没问题。”

    “神了,把水下巧妙的改成气体里……这转换,太巧妙了……”

    “最绝的是,他利用的居然是我们最讨厌的空泡,这手变害为宝,不服不行。”提起空泡,搞船舶的同志可以说是闻者伤心听者流泪,超空泡也是空泡嘛。

    “他本来就是流体力学专家,没想到吧?”

    “你怎么知道的?”

    “瞎打听什么,知道他的流体力学很厉害就对了……”看来这位同志也是流体力学专家,要不然不会知道这件事,毕竟知道这件事的,都是和空军飞机打交道很多的人。

    “神气……”

    看着高振东简简单单几句话就将同志们的想法直接硬生生的扭转了180度,整个过程没有任何技巧,全靠蛮力,知识的蛮力,防工委和海军的领导对视一眼,还是小瞧这位“孙大圣”了啊。

    眼见大家被高振东轻轻一手就给带偏了,不少同志就在会场上讨论起超空泡来,两人不由得笑了起来,厉害啊。

    高振东搞这个,其实鱼雷本身并不是主要的,而是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基础研究,同时,射程10千米速度200节的超空泡鱼雷,哪怕因为原理特殊无法制导,但是依然有着重要意义,在当前是能用的。

    毕竟跑得越快,打得越准,因为打击过程短了,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就越小。而且直航鱼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能用的,在各种制导鱼雷因技术所限,命中率和可靠性还不那么乐观的情况下,这种极为暴力的直航鱼雷还是有用武之地。

    远的不说了,约翰牛核潜艇打哭泣国巡洋舰的时候,不就没敢用最新的“旗鱼”制导鱼雷,而是用一枚1925年定型入列的老式直航鱼雷解决问题。

    超空泡鱼雷只要搞好了,总比约翰牛这玩意儿强吧?

    搞不好也没关系,很多研究,其实过程中的收获比结果本身更重要,就好像很多数学问题,就算获得证明,一时间也不见得有多少意义,但是证明过程中发现的那些数学工具和方法,才是最大的财富。

    同志们讨论得高兴,突然有位同志一拍脑袋:“不对啊,哪儿来放电能力这么强的电池,又哪儿来效率这么高的螺旋桨啊。”

    嗯?对啊,电池要推这东西,恐怕吃力。

    高振东笑了起来:“谁说一定要用螺旋桨,在超空泡里螺旋桨也没啥用啊,空气里用什么,这里就用什么啊。”

    空气里用什么?

    有同志明白过来,他这是要往鱼雷上装火箭,而且还不是助推在空气里飞行的,而是在水下用的。

    这活脱脱一枚水下火箭弹嘛,除了工作区域不同,速度、预估的外形、动力,哪儿哪儿都像。

    “嗯,有点意思有点意思,我觉得这东西是真能搞。”海军领导笑道。有时候这种“一招鲜”的武器,还真就有它独特的用途,这东西就单凭一个快,就能削弱一切质疑。

    防工委领导点点头:“嗯,我也觉得。这样,同志们也讨论了一会儿了,我们暂时休息十分钟。”

    他这个安排有两个目的,一是真的休息,二来嘛,算是把高振东刚才提到的与会议主题无关的事情做一个划分,这样就不会影响到会议主题讨论时的氛围和注意力了。

    同志们纷纷起身,伸懒腰的伸懒腰,抽烟的抽烟。虽然这年头会议上不禁烟,但是休息的时候大家聚在一起边抽边吹牛,那又是另外一种感觉。

    高振东正想起身,一位同志走了过来。

    “高委员,您好,我姓祝,我的工作和水下关系比较大,有个事情想请教一下。”水下,那就是潜艇了,潜艇保密性质高,对方能自我介绍到这个程度已经是极限。

    “祝工好,您说您说。”高振东用上了敬语,搞潜艇的、用潜艇的,高振东都带着极高的敬意。

    “客气了客气了。是这么个事儿,刚才听您说起了超空泡,据说您除了材料之外,在流体力学方面也有很深的研究,那您对空泡应该有研究吧?”

    不知道这位同志要问什么,高振东只好含糊回答:“了解一点……”

    看看,高委员就是谦虚。

    高振东的“简单”、“不懂”,在小圈子里已经是出了名了,信不得。

    所以祝工完全没有担心他不懂,毕竟能把超空泡玩出花儿的人,对空泡会没了解?

    “是这样的,空泡现象对于我们造成了很大困扰……”

    对这个,高振东的确有了解,军迷嘛,谁对潜艇那点事儿没点好奇的呢。

    “噢,我知道了,空蚀、噪声还有螺旋桨性能是吧?”他顺口道。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7900/1283411.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