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 第1171章 卖了算逑

第1171章 卖了算逑


还得是高委员啊,人家当副总师,那是真的管用!

    制定一个小小的指标,就能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重要需求。

    虽然大家都听懂了,但是高振东还是解释了一下。

    “对,就是这个意思,刚才导研院的同志也提到了,这个导弹在射程的后半程,对高机动目标的命中率有限。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当然,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但是在现在这个客观事实毕竟是存在的,所以我们就把这个东西给算出来。不可逃逸,意思大家都能听明白,就是哪怕高机动飞机,在这个范围内也无法逃脱的意思。”

    同志们纷纷点头,但是空军和导研院的同志只听见了一句话,“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

    现在人多嘴杂,这个事情暂时不讨论,但是空装局和导研院心里,那是真的痒。

    什么叫做“好奇害死猫”,他们现在算是明白了。

    而且这事儿还不光是好奇的问题,而是有大用的东西,心里那个难受劲儿就更别提了。

    不过好在他们还是有理智的,高委员又不会跑,怕啥。

    “那什么是高机动?这个定义是不是也要下一下?”导研院的同志道,如果这个定义不下,那也没法算或者没法测啊。

    高振东还没说话,空军的同志先把话接过去了:“这事儿不用振东同志回答,我来告诉你们。9个G,对于打飞机来说,过载9个G就算是高机动目标,因为这是人体承受过载的极限。再往上,不用打,飞机自己就掉下来了。”

    9个G,就是经过严格训练的人承受过载的极限,当然,也许有超人能到9.1、9.2啥的,但是没有意义,对于普适性的规律来说,就是这样。

    这事儿,空军是最熟悉的,他们直接把要求拉满,不过这个要求因为有人的因素,实际上对导弹来说要打下它并不苛刻。

    高振东点了点头,补充道:“对,就是这么回事,至于这个不可逃逸区怎么计算,最简单的办法,把导弹发射后的动力射程扇面画出来就行,在这个区域里,还有动力的导弹对于哪怕战斗机来说,也是很难逃掉的……”

    有动力就有能量做机动,无论如何,哪怕是在空空导弹里相对机动性比较差的中距弹,其机动性也不是上面装了个湿件的飞机能比的。

    “那不简单的办法呢?”知道高振东对同一件事情向来有多个套方案,而且是从低到高循序渐进的,所以导研院的同志对于“不简单”的办法也很有兴趣。

    “不简单的话,那就要根据导弹当时的能量、状态、作战高度等条件来计算和测试了,不过这个距离比起动力射程,不会远多少。如果着急给火控系统用,你们就用动力射程代替就行,包可用的。”高振东道。

    空军的同志点点头:“嗯,我们就要动力射程,这样稳妥。我们只需要知道在哪个射程里最稳妥的,同时能在火控系统里给出提示就可以了。”

    太复杂的计算,对于现在的机载火控雷达计算机来说,还是有一些麻烦,能有一个可靠的提示,对空军来说就够用了。

    型号总师笑了起来:“那我现在都能给你一个大概的不可逃逸距离,当然,只是正前方,左右扇区我们得好好算算。正前方不可逃逸的距离,是大约20公里不到的样子,这个导弹极速4马赫,大概是一秒1.3公里的样子,不考虑高度等等条件,不严谨的计算的话,从开始加速到发动机烧完,就是这个距离。”

    看来这个发动机的加速过程较长,高振东心想。不过这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但是对于空军的同志来说,这简直就是天大的喜事。

    20公里?这都和规划的射程下限相等了,虽然知道“不可逃逸”只是一个描述,实际上并不是100%的命中,但是至少说明,在20公里范围内,敌机逃脱的可能性非常小。

    “好!就按照这个方式来计算,到时候把不可逃逸区做到战斗机火控系统里面去。”

    人想要在空战中根据距离、方位、速度计算不可逃逸区,是个比较麻烦的事情,但是对于计算机来说,这种计算还算是简单,对于C6132的军用加固版本来说就更简单了。

    “这个啊,我们只能提供数据,至于把这个做进去,那得是战斗机研究单位才能做的,他们的火控系统我们也搞不了啊。”雷电-2的型号总师笑道。

    诶,忘记了,空军的同志拍了拍脑袋,自嘲的笑了起来。

    汇报还在继续,总体来说,这是一枚射程45公里,作战高度20公里的中程雷达制导空空弹。

    而且在不可逃逸区里具有极高的杀伤概率,在最大射程上,对轰炸机、运输机等非高机动的目标也有比较高的杀伤概率。

    对于这个东西,空军这边非常满意,尤其是当看到同期花旗佬的AIM-7C/D的性能之后,又有了一种“万万没想到”的感觉。

    我们一下子,就比花旗佬都领先这么多了?

    AIM-7C/D的射程,他们拿到的也有很多个版本,但是最高的版本,也就标的24公里,相比手上的雷电-2那45公里的射程,让我们的同志们有了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这这这……原本以为规划的射程上限30公里是有点异想天开,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没想到到手一看,凤凰!

    再看看老毛子刚刚于63年投产的远程空空导弹R-4,射程20公里……

    老子此时的中程半主动空空导弹R-8,射程12公里……

    空军的同志甚至都在怀疑,我们拿到的数据是不是有问题。老毛子的导弹是不是有点儿太拉垮了?或者说我们的中程和老毛子的中程是不是概念有一点不一样?

    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老毛子的导弹如此拉垮,有两方面的原因,推进剂和电子系统是一回事,老毛子12公里的R-8,重达230公斤~270公斤,足见这两者的拉垮。

    另外一方面,则是雷达。

    从与同代、同等级的雷达对比来说,老毛子的雷达从来就没有好过,性能都要差一大截,这一点,从雷达出现直到毛子千古,这一点从来都没变过。

    说到这个,几十年后的我们可就有话说了。

    不过现在是60年代,但是高振东也敢拍着胸脯说,别说你老毛子了,就连花旗佬,暂时也要叫一声我们大哥。

    但是这一切,包括空装局、防工委在内的同志们都是不知道的,心里还是有一点担心。不过担心没关系,老话说得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行。

    今天的会场,实际上依然是在京郊的导研院靶场,同时也是卫戍部队基地。

    导研院在这里整了一大堆表面贴着锡箔纸的气球,就等着这一刻呢。拖靶是不敢的,这么远的距离,打拖靶对拖曳机的威胁实在太大。

    汇报完毕,该说的该评的都说了,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拉出来打!

    打不中,刚才说的都没用,打中了,刚才没说那也可以说是尽在不言中。

    气球一个接一个的升空,从45公里外,一架专门改装了正在研制的脉冲PD雷达的战-7开始发起攻击。

    现在能装得下脉冲PD雷达的战斗机,就只有战-7。这架战-7的任务很重,改装了PD雷达的就它一架,今天一共要打10发,理论上能挂10发的它,考虑到航程和安全问题,只能挂6发,要打两个航次才能打完。

    但是负责测试的飞行员同志却是极为兴奋,这东西他打过不止一次了,在研制过程中,配合导研院就打了很多次,作为为数不多的打过这枚导弹的他,非常清楚,这枚弹是好东西!

    有了它,我们的天空,将彻底成为敌人的禁区!

    在这之前,谁能想到4、50公里开外,就能把敌人给打下来?想都不敢想!

    随着气球分两个批次一个个的升空,在千米高空,一枚枚从远方袭来的导弹大部分都精准的把空中的气球凌空打爆,同志们彻底放下心来。

    10发8中!

    同志们,这是真的!我们真的有能打45公里的中距空空弹了!

    老毛子:你特么再说一句“中距”?

    但是我们的空军的确把这个归类为中距,至于依据,正是高振东提出的70公里以上才算远程。

    和极为顺利、除了讨论基本没有质询的汇报过程相比,这次打靶花的时间实际上更长,主要是就一架飞机,每次打完还要重新放飞气球、飞机再次进入攻击航线,而且中途打光了还要去重新挂一次弹,一直从早上打到了下午,花了5个小时。

    同志们一点儿没有不耐烦的意思,非常有耐心的等着试验的结束。

    在打靶试验的中途等待飞机挂弹的时候,甚至高振东还和防工委的总工聊起了这东西的出路。

    “……这东西能卖给老毛子……”内部讨论,高振东也就不含含糊糊的了。

    总工和空军的同志有些诧异:“这也卖?不怕泄密?”

    这可不像高振东的风格。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7900/1283422.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