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 第1163章 用!赶紧用!(先发两章,还有两章

第1163章 用!赶紧用!(先发两章,还有两章


替卡西林,在现在来说也是一种新型抗生素,但是也是典型的青霉素类抗生素,从名字来看就知道了,凡是带“西林”的,都跑不出青霉素这一家子。

    但是让刘医生感到奇怪的是,按说青霉素类对于嗜麦芽假单胞菌的效果,接近于无。

    不过这个药的说明书里,说得非常清楚,这是一种对耐甲氧西林致病菌有抗菌效果的药,这对于嗜麦芽假单胞菌来说,就有生效的可能了。

    也许是后面这个棒链-63?名字越怪,生效的可能性就越大。

    看着这个名为替卡西林/棒链-63联合制剂的新药,刘医生的心里升起了一点希望。

    不过抗生素和致病菌之间,关系非常复杂,刘医生也不能肯定这东西就能搞得定嗜麦芽假单胞菌,所以只是很保守的告诉家属,也许有一点点希望。

    毕竟从医多年的刘医生深知,那种得到希望又破灭的感觉,对病人家属来说打击是非常大的。

    但是对于病人家属来说,一点希望就是全部,无论如何,比刚才直接束手无策要强。

    “刘医生,那赶紧给我家那位用上吧,太感谢您了。”不待刘医生交待别的,病人家属脸上露出一点喜色,仿佛是已经完全过滤掉了刘医生话里的“可能有一点希望”这种不确定的话。

    “等一下,这个药有些特殊,我要先给你说清楚。”刘医生很清楚这个药是怎么来的,并没有急着答应用药。

    病人家属明显是误会了:“刘医生,这个药很贵?不能走单位报销?没关系,我们自己出钱,砸锅卖铁也要给我家这口子用上!您不用担心,我们有钱,我们有钱。”

    刘医生摇了摇头:“不是,你别急,你听我慢慢说。”

    “好的好的,我听着呢。”家属稍微镇定了一点,这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这个药,是一种新药,京城的医科大学刚刚研究出来的,这一次我们能拿到,也是因为这种新药正在做实验,发到了全国各地的大型医院里,所以钱你不用考虑,这是免费的,而且医科大学那边,还要反过来给你们一点钱。”

    家属带着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刘医生,你没骗我吧?还有这好事儿?还倒给钱?

    刘医生继续道:“正因为这样,所以要先把话给你说清楚,你来决定要不要用。别的都先放一边,最重要的是,有两种最不利的可能性,一种可能性是没有效果,第二种可能是对他带来别的伤害甚至生命危险。要不要用,你来决定,这方面我们按照规定不能给你任何建议和下任何决定。”

    病人家属想都没想:“用!赶紧吧刘医生,我知道,他的情况,越拖就越没希望。”

    眼看这人都有出气没进气的了,可能没效果,意思就是可能有效果,那不用还干啥?

    至于造成别的伤害或者生命危险,对于家属来说更是不用多考虑,现在她爱人本来就处在巨大的生命危险中,肉眼可见。

    “那你看看这个临床试验风险告知书,没意见就在上面签字,先说好啊,如果用的话,他可能要被多抽几管血,用于药代动力学等数据的收集……”刘医生抽了一张纸递给家属,一边递一边解释。

    家属二话没说,看都没看就把字签下了。

    “马上用!”

    “你都不仔细看看?”

    “看什么?你们是新社会的医生,还能害我们不成,别耽搁了医生!”有了一点希望,并且得到了落实,家属反倒又开始急了起来。

    毫无希望的时候,只能麻木的等待,等待的也许是奇迹的发生,也许是那个不愿看到的结果。

    但是有了一点希望,病人家属整个精气神都不一样了。

    刘医生把告知书一收,转头招呼护士:“马上,把京城那边送来的新药给这位病人挂上!同时按照临床试验说明,做好全程的数据监测!”

    护士和刘医生一起忙碌起来。

    十二个小时后,刘医生拿着血液报告单走进病房。

    “刘医生,怎么样?”病人家属焦急的站了起来。

    这年头的危重病人,也是没有心电监护仪可以用的,这位肺部感染的病人的血氧饱和度等实时指标,家属根本无从了解,只能等医生的判断。

    “有希望了,体温在不用退烧药的时候没有反复发烧,血液报告显示,炎症感染指标也有了明显下降。而且你有没有发现,他的呼吸没有原来困难了?”

    “真的?谢谢你,谢谢你啊刘医生!”病人家属做出了最朴素的感谢方式,双脚一弯就要往下跪。

    刘医生和旁边的护士连忙拉住她:“你别,你别。现在只是有了好转,还需要时间,但是至少希望出现了,而且比较大。你照顾好病人就行,其他的我们会密切注意的。一定要谢的话,就谢京城的专家们吧,是他们研究出了这种新药。”

    这位家属一转身,还真感谢了,她向着京城的方向,磕了个头。

    这年头,京城那个方向对人们来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加上这事儿,她觉得高低得磕一个。北方同志自带技能,出门能分东南西北,而南方同志就是前后左右更多一些。

    “这样,我给你开张证明,你去弄一点特批的鸡蛋、黄豆给你爱人吃,蛋白质对他很重要。放心,绝对够他用,特批的是两份,有一份是试药给的。”虽然粮食、物资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完全放开,还没到那程度。不过对病重的同志,却是能比较顺畅的把特批的量给供应上的。

    “诶呀,那可太好了,谢谢医生,谢谢京城的同志……”家属差点儿又磕了一个。

——

    时间进入十二月,离元旦节越来越近,但是高振东手上真正自己的几件事情,却还暂时看不到结束的希望,今年是没戏了。

    钢铁材料手册,主要是东西太特么多了,高振东倒是能拿得快,但是同志们验证的速度可就没那么快了,哪怕是十七机部已经调集了多个钢铁厂,在一起配合搞这件事情,但是距离整本手册的完成,还有相当的距离。

    而网络操作系统和网际传输协议,同样进度不是非常快,毕竟不是高振东自己直接往外端,而是为了锻炼队伍,真的是他指导着同志们一点一点在开发,高振东相信,这两件事情搞完,国内在这方面的基础,那就算是基本夯实了。

    虽然后面这两件事高振东自己需要出手的时候不多,但是花的时间还是不少的。

    对于高振东来说,网际传输协议还好办一些,这东西的每个协议都是很明确的,数据包的结构,每一部分的长短、含义、取值,交换的流程、时序等等,都是由高振东规定好,交给在京城工大61号教室的同志、同学们来完成。

    可以这么说,除了工作量比较大,一开始在对网络了解不够深刻的情况下,同志们消化吸收略吃力,还要高振东经常出手详细解释之外,到了后期,随着高振东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授,以及同志们、同学们经验和知识的积累,需要高振东详细解释的时候就很少了。

    基本上都是同志们自己拿着高振东给的协议文件,一个小组一碰头,就能开工干活儿。

    此时在网络协议方面,高振东就主要只管两件事情:重大疑难的答疑,还有当裁判。

    受限于文本的表达能力,还有同志们的理解能力,部分协议的定义和理解是有分歧的,这时候,就是需要高振东当裁判,一槌定音的时候到了。

    这不,两位同志一边从61号教室的讲台往下走,一位同志一边笑道:“你看,我就说这里,这几个标志位是包含在包头里,而且是需要CRC校验的,你还不信。”

    “是是是,你说得对,晚饭我请,行了吧?”另一位同志没好气的道。

    看来,他们在找高振东当裁判前,是打了点赌的,好在能进61号教室的同志和同学,都是有补助的,而且数量还不算寒酸,一顿饭总不至于就吃穷了。

    毕竟这是多个部委,包括部队在里面,合作进行的课题,各家供应的资源那是真不少。

    甚至各个单位,还有点暗暗较劲的感觉,至于为什么较劲,看看这帮同学的毕业时间就知道了。

    高振东看着他们,笑着摇了摇头,转头又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敲着什么。

    他在计算机上敲的东西,和网络这头的没什么关系,或者说有点也不多,反倒是和运算所那边负责的事情关系更大。

    ——多用户网络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这东西,相比高振东已经把各子项协议的文本都搞出来的网络协议,抽象程度要高很多,这给高振东带来的工作量就更大,依然居高不下。

    功能是描述出来了,但是这些功能要怎么实现,操作系统各模块之间怎么通信、怎么连接、如何协作,都要靠高振东亲力亲为,一点点的确定。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7900/1283436.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