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寒门国舅 > 第884章 工业化进程

第884章 工业化进程


京师,一场小雪过后,气温陡降。

    这天朱祐樘迎来自己登基后第一次正式出巡,走得并不远,只是去了一趟西山。

    陪同的人除了他心心念的岳父张峦外,还有内阁大学士徐溥和刘健,同时还有吏部尚书王恕和英国公张懋,以及一些礼部官员。

    司礼监掌印太监覃昌陪同前往。

    而他们去西山的目的,是查看张延龄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在京城西部地区建成的工业园区。

    去的路上,仪仗比较简单。

    还没到西山范围,就见到大批人员正在施工。

    朱祐樘从銮驾上下来,放眼看了过去,看得并不是很清楚,另一边张峦则赶紧把双筒望远镜给递上。

    “张国丈,这是搞什么名堂?”

    刘健靠上前,指着百米开外热闹的工地问道。

    张峦道:“修铁路。”

    在场几名大臣俱面面相觑。

    最后还是由刘健这个话题发起者,把心中的疑惑问了出来:“何为铁路?”

    张峦笑着道:“就是建轨道,上面跑一辆很厚重的铁皮车,铁皮车会运送各种物资,一次能运送个几十万斤……最少这么多吧。用的不是人力拉车,而是烧石炭……产生的蒸汽……大概是这么回事吧。”

    旁边的人听得一愣一愣的。

    张懋笑道:“那倒是挺有趣的……用水拉车?是水车吗?”

    张峦尴尬地望了过去,心说,这没读过书的就是没见识!难怪吾儿总说他大哥没文化真可怕……

    刘健问道:“消耗大量人力物力修筑铁路,是否太过劳民伤财?”

    这话更多是对皇帝说的。

    张峦笑着解释道:“用度方面不用担心,筑路开销都由西山工业园区承担,无须朝廷出一文钱。至于人力,做工的都给足了工钱,属于雇佣关系,最近一年多,北方很多地方都有百姓迁徙过来,通过做工的方式过活。”

    刘健道:“不事生产,只顾修什么铁路,岂不是会令田地荒芜?”

    “不要吹毛求疵嘛。”

    张峦仍旧不着恼,笑着道,“其实大明承平百年,很多百姓已经无田可种,难道宁肯给人当佃户,也不来做工?

    “京师周边地区,本来就有很多做力气活而求生之人,让他们到这里来劳作,既能赚到养家糊口的银子,还能促进大明的工业化,不好吗?”

    最后张峦又作出补充:“并不是每家每户都能有良田千顷。”

    这话指向性非常明显。

    徐溥道:“不知造出的铁路,到底有什么作用?有那么多货物需要运送吗?”

    “往前走走不就知道了?”

    张峦气定神闲。

    显然这里他不是第一次来。

    虽然他很懒,多数时候当缩头乌龟,但儿子现在不在京师,很多事需要有人出来撑着,他就不得不时常出来走动。

    当他亲眼见识过西山的工业化程度后,瞬间感觉到儿子所做的一切都有意义,从那时候开始,他就把这里当成了自家后花园。

    也正是因为有他们父子俩保驾护航,大明生产力的进步才可以做到日新月异,让百姓可以换一个活法。

    朱祐樘终于开口了:“往前走走吧。朕也想亲眼看看,总听延龄说,一切只存在想象中,我早就想过来好好视察一番。”

    “陛下请。”

    张峦赶紧在前引路。

    ……

    ……

    终于到了西山脚下的集镇。

    当到此处后,连之前挑毛病的刘健,都惊叹于这里的繁华程度。

    简直就是一座小京城。

    商户林立不说,各种工坊冒出滚滚浓烟,路上还有大批马车等着运送货物……且脚下的路面非常平整,不像是一般的泥土路,也不像是砖石铺就,踩上去很硬。

    “这是……?”

    刘健回头看了张峦一眼。

    张峦笑道:“这是水泥路,前面还有沥青路,具体是怎么造出来的,我不知道。但经过吾儿传授方法施为,西山以及附近地区已能可以规模性修筑这种路面……他还说,以后如果换作蒸汽车,在这种路面跑可以做到日行数百里,交通将会极为便利。现在只是马车走,以后路上跑的可能都是蒸气车了。”

    “蒸气车,那是什么东西?”

    刘健脸色尴尬。

    平常我们出入,都是乘坐马车,虽然早到了能乘坐官轿的地步,但官轿不得花银子雇人吗?

    人工成本太大了!

    多数时候,还是以马车作为交通工具。

    什么蒸汽车?

    根本没听说过啊!

    张峦道:“具体是什么我也不知道,还是等吾儿回来,问他吧。话说,蒸汽车的样品已经造出来了,体积很大,只是现在动力没那么强,但运个几百斤货物跟玩儿一样,当然最好还是走这种新马路,才更方便快捷。”

    张延龄不但要修铁路、造火车,还要修公路,造蒸汽车。

    并不是内燃机车,而是烧煤的汽车,这种汽车虽然动力和可靠性上不如内燃机车,但胜在原理简单,就是用蒸汽提供动力,只是跑在路上会头顶冒黑烟,还得加水,得有人在上面添煤……

    这种车,在后世战争年景,石油紧缺的时候,非常普遍。

    在这时代用起来,绝对让人瞠目结舌。

    “那些……又是作甚的?”

    徐溥指了指远处那些冒黑烟和白烟的地方,好奇问道。

    “都是造东西的,既有铸铁炼钢的,也有造琉璃的,还生产什么三酸两碱,那些我根本说不上来是什么东西……其中又以铸铁炼钢的地方最多,当然还有兵工厂,跟王恭厂、军械厂的性质差不多,只是并不开在工业区,得往深山走。那里既便于防御,还可提防出意外,波及普通人的生命安全。”

    徐溥道:“搞这么多产业出来,到底图什么啊?”

    张峦斩钉截铁地道:“造兵器,以便于对外夷作战。吾儿延龄如今领兵在草原上,驰骋纵横,要是火器不是由他自己来造,谁能帮他呢?别再说什么劳民伤财,从采矿到冶炼,再到生产和生活物质的搜集,都是吾儿运筹。

    “百姓参与其中,全都能拿到薪酬,用以日常生活开支。百姓劳是劳了,但并不是白劳。”

    徐溥听到这话,不由微微皱眉。

    好似在问,你在说什么呢?

    我怎么听不太懂?

    你咋还提前堵别人的言路?

    朱祐樘就像个看客一般,并不参与他们的讨论,指了指前面,道:“再走走吧,咱边走边谈。”

    “先等等。”

    张峦道,“有专门的人接引,等其来了再说。”

    “何人?”

    张懋问了一句。

    张峦笑道:“乃吾儿。”

    张懋惊讶地问道:“是延龄贤侄吗?”

    “我家老二不在,他还在草原上呢。”张峦耸耸肩,道,“在下有两个儿子,莫非英国公你忘了?”

    张懋心中高呼“卧槽”,暗忖你不说我还真忘了,你那大儿子压根儿就没存在感,谁记得他?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82548/1283744.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