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539:拍归拍,改归改
推荐阅读:归墟仙国 未寄出的17岁 我不是文豪 断绝关系后,冷血家人后悔了 成亲不圆房,改嫁你又强闯我暖帐 幽魂骑士王的地下城工程 志怪书 全职法师:血族始祖,血魔大君 完美世界:开局签到赤明九天图 斗罗绝世:我的舍友叫王冬
王盛不疾不徐地端起面前的参茶,轻呷一口,姿态从容。
他放下茶杯,目光平和地扫过在场众人,最终落在李凙东和朴振焕脸上,用经过翻译也能传达其沉稳气场的语调开始了他的发言。
“感谢委员长,感谢各位的热情。在谈论具体的《首尔别离》项目之前,我想先表达一下我个人,以及盛影传媒,对于韩国电影产业,尤其是其在现实主义题材创作领域深厚积淀的钦佩。”
他开场便定下了“钦佩”的基调,让韩方代表们脸上的笑容更盛。
“过去几年,我通过郑泰元社长以及其他渠道,关注了不少韩国电影。”
王盛继续说道,语气诚恳,“我必须说,韩国电影人在挖掘社会现实、直面人性复杂、触碰历史伤疤方面,展现出惊人的勇气和才华。
比如,反思某州事件的《薄荷糖》,关注底层边缘人物的《绿洲》,还有最近那部极具冲击力的《老男孩》……”
他如数家珍般地列举了几部在韩国国内引发巨大反响,并在国际影展上备受瞩目的现实主义力作。
这些影片无一不是以尖锐的社会批判和深刻的人性剖析著称。
“这种扎根现实、不回避矛盾、敢于拷问灵魂的创作态度,形成了韩国电影非常独特且珍贵的‘现实主义土壤’。”
王盛的声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赞叹,“这种土壤孕育出的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这是很多其他国家电影产业,包括目前阶段的好莱坞,都难以比拟的优势。它让韩国电影拥有了自己的灵魂和风骨。”
这番话说到了在场许多韩国电影人的心坎里。
李沧东导演微微颔首,金东虎制片人也露出了深以为然的表情。
这正是他们引以为傲的“韩影精神”——敢于揭露黑暗,直面社会痼疾。
然而,
王盛话锋极其微妙地一转,看似仍在褒奖,实则暗藏机锋:
“尤为难得的是,尽管这些影片深刻揭示了诸多社会问题,引发了广泛的公众讨论和思考,但韩国的创作环境依然能包容这种深度的挖掘和批判,这本身就说明了韩国社会的成熟与自信。
这种‘揭示问题’的创作导向,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仿佛一面永不疲倦的镜子,持续映照出现实的棱角。
这种对现实近乎执拗的关照和不改其志的创作惯性,确实令人印象深刻。”
这番话的潜意思是—你们确实很敢拍,很会拍社会黑暗面,但拍来拍去,问题好像还是那些问题,社会也依然是那个社会。
反正你们拍归拍,现实改不改,那是另一回事。
这番暗含机锋的“盛赞”,让个别敏锐如李美敬这样的商业巨头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异色,但大多数沉浸在文化自豪感中的韩方代表,并未立刻品出其中的深意,反而觉得王盛这位国际大导果然眼光独到,深刻理解了韩影的精髓。
王盛不给对方细品的时间,紧接着将话题引向国际舞台。
“正因为拥有这样深厚的现实主义土壤,韩国电影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也屡有斩获。”
他继续说道,数据信手拈来,“林权泽导演早在多年前就凭借《西便制》在戛纳获得关注,李沧东导演的《绿洲》在威尼斯拿下最佳导演银狮奖,朴赞郁导演的《老男孩》刚刚在戛纳拿到了评审团大奖……这些成就,充分证明了韩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艺术价值,已经得到了世界最顶尖艺术电影殿堂的认可。”
他列举的这些成绩,都是韩国电影界津津乐道的荣耀,再次巩固了对方的好感。
“而中韩两国在过去几年的电影合作,也证明了我们联手能够产生的市场化学反应。”
王盛顺势回顾合作成果,语气变得更具说服力,“这两年,我们联合制作的《假如爱有天意》(王盛魔改版),融合了东方的含蓄情感与现代叙事节奏,不仅在中国拿下了近八千万人民币的票房,在韩国本土也观影人次突破三百万,成为当年度的爱情片黑马,口碑票房双丰收。”
“以及,中韩合拍的《开心家族2》,在延续系列温情喜剧风格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本土化的笑点与情感共鸣,在中国收获1.2亿票房,在韩国也取得了超过盈亏线的亮眼成绩,延续了系列的口碑。这些都说明,我们的合作模式是经过市场验证的,是成功的。”
他提到的这两个成功案例,是实实在在的数据,让在座的CJ、Showbox等公司代表纷纷点头。与王盛合作,确实能带来真金白银的回报。
铺垫至此,王盛觉得是时候抛出自己的真实意图和“艺术追求”了。
“然而,”
他轻轻一个转折,声音里透出一丝恰到好处的、属于艺术家的“倦怠”与“升华”,“在商业类型片领域,《博物馆奇妙夜》、《功夫》、《间谍过家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之后,说实话,我个人对于纯粹追求票房和视觉奇观的商业大片,产生了一丝疲倦感。”
他微微后靠,眼神中流露出一种对更高层次表达的向往。
“电影的魅力,远不止于娱乐。它更应该是一把解剖刀,深入人性的幽微之处;更应该是一面镜子,映照时代的悲欢离合。所以,我现在更想‘搞搞艺术’,拍一拍‘人性’。”
他举了个例子:“比如我在好莱坞执导的《当幸福来敲门》。那是一部没有炫目特效、没有激烈动作场面的电影,它聚焦于一个底层父亲的挣扎与奋斗,探讨的是希望、坚持与父爱。
虽然它在奥斯卡上未能斩获核心奖项,有些遗憾,但它在全球,特别是在北美,依然取得了超过一亿美元的票房成绩。
这证明了,真诚地探讨人性、反映现实的作品,同样拥有广泛的受众,其社会价值和情感冲击力,有时甚至远超一部爆米花大片。”
将《当幸福来敲门》的“商业成功”与“艺术追求”并列,巧妙地论证了他转向艺术片的“合理性”和“市场可行性”。
“因此,”王盛终于图穷匕见,目光炯炯地看向韩方众人,“对于今年的中韩合拍片项目,我的构想不再是重复过去的商业类型片合作。
我希望,我们能集中双方最优质的力量,打造一部能够真正冲击欧洲三大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目标是金狮、金棕榈或者金熊,以及奥斯卡的现实主义题材艺术电影!
这就是《首尔别离》项目的起源和定位。”
他顿了顿,语气不容置疑地画下了蓝图,也划定了权力界限:“这部电影,将是我个人亲自执导,与韩国方面深度合作的起点。
它将充分利用韩国深厚的现实主义创作土壤和精湛的制作技术,去讲述一个具有普世价值、深刻叩问当代东亚社会人性困境的故事。
我相信,凭借我们的共同努力,完全有能力制作出一部让威尼斯、戛纳或者柏林为之瞩目的作品。”
“当然,”王盛的声音放缓,但每个字都带着千钧之力,“合作的前提是彼此信任与专业的分工。我理解韩方朋友渴望借助合作,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包括好莱坞主流市场的迫切心情。
但艺术创作,尤其是旨在冲击顶级电影节的作者电影,需要绝对的创作纯粹度和主导性。给予我充分的信任和发挥空间,不能有太多的指手画脚。我们需要的是合力,是互补,而不是内耗。”
这番话说得直白而强硬,清晰地表明了主动权在他手中。
想要借他的名气和资源打入更高阶的国际艺术电影圈,就必须接受他的游戏规则。
会场内出现了短暂的寂静。李美敬、李秀满等人交换着眼神,朴振焕次官和李凙东委员长也微微沉吟。
王盛的条件很苛刻,但他画出的“欧洲三大”饼又实在太诱人。
这不仅仅是票房收益,更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象征,是韩国电影界梦寐以求的更高层次的国际认可。
而且,他之前列举的合作成功案例和《当幸福来敲门》的范例,也证明了他具备这种跨文化、跨类型创作的实力。
最终,李凙东委员长与朴振焕次官低声快速交流后,由李凙东代表发言。他脸上带着郑重的笑容,语气十分肯定:
“王盛会长,您的艺术追求和战略眼光令我们深感敬佩!您对韩国电影现实主义传统的深刻理解,也让我们非常感动。请放心,对于《首尔别离》这样旨在攀登艺术高峰的项目,我们韩国方面,从政府到产业界,都将给予全力支持!”
他特意强调了“支持”二字,继续说道:
“我们深知,优秀的艺术作品需要自由的创作空间。我们相信王盛会长的才华和判断力。
这片土壤——无论是现实的创作土壤,还是我们提供的合作环境——都将任由王盛会长您进行艺术的耕耘和发挥!
我们绝不会在核心创作上设置障碍,只会竭尽全力,提供您所需要的一切制作保障和资源配合!”
表态明确而坚决,等于正式认可了王盛在《首尔别离》项目上的绝对主导权。
王盛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此行最重要的战略目标已经达成。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83288/1284086.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