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篮球终点站 > 第66章 代言

第66章 代言


单纯计算工资的话,签一份底薪合同的场均收入实际不如十天短合同。底薪平均每场收入1万多美元,而十天短合同三场6万美元,平均每场2万。

    所以如果继续签一份短合同,从经济角度来说收益会更多。但保障合同的意义不是短合同能比的,签下保障合同,意味着李维成为正式NBA球员,而不是临时工。无论后面的比赛中他表现如何,发生伤病、意外、被裁、买断,50万的工资交完税都会一分不少打进他的账户。

    且从这一刻开始,他将享受NBA养老金计划,打满三年,未来就能领NBA的退休金。即便内心有着远大的理想,李维还是牢记自己是个小人物,要给篮球生涯和生活多一份保障。

    签完合同后,李维给罗平签了一张4000美元的现金支票,作为经纪人佣金。罗平接过支票很开心,虽然本来他能拿5万,但他抓住了成为经纪人,进军NBA的机会。

    不过回去的路上,去李维家采访的斯科特-米切尔严重怀疑罗平的专业性,这家伙能是个经纪人?怎么看都是不像。

    “法克your艾斯,你为什么一直用那样的眼神盯着我,鸟粪?”

    车上,坐在副驾心情畅快的罗平,却总是迎来米切尔疑惑的目光,那种不信任感让他如芒在背。

    “哦,我在想,继续写李维的故事,你在其中起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噢!我可是在街头发掘了李维的人,我是他的伯乐!我们的相遇就像罗德尼-帕克发掘了阿尔伯特-金,就像迈克-泰森遇到了达马托!”

    “但在前面的故事里,你…你叫什么来着?”

    “帕里斯,帕里斯-罗平!”

    “罗平,嗯,提到过一次,我把你写进去了。你把维克托介绍给了篮网的球探,让维克托有机会展现自己。”

    “没错!还有呢?”

    “没了。”

    “什么?没了?你知不知道…”罗平差点暴露自己供货商的身份,他咽了下口水,接着道:“你知不知道,我现在是维克托的经纪人了?一个未来之星的幕后助手,就像勒布朗-詹姆斯身边的里奇-保罗。”

    “你什么学历?”

    “……”

    罗平不想和斯科特-米切尔多说什么,对正在开车的李维道:“你他妈的从哪里找来这样的家伙做你的独家专访记者?他很有名气吗?”

    李维笑了笑,回道:“你很有名气吗?”

    罗平沉默了,原本很愉悦的他,双手抱胸不想再说话。

    李维拍了下罗平,说:“我们都是无名小卒,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聚在一起。我们是一个团队,目标是扬名立万,我在NBA立足,帕里斯做经纪人,米切尔是媒体喉舌。我负责球场,帕里斯负责商业,米切尔做宣传,完美的铁三角。这是我们的分工,和对未来的期望,我说的对吗?”

    罗平的情绪又激动起来,他握着拳头高喊:“没错!我们是铁三角!我们一定能扬名立万!就从维克托签下第一份NBA合同开始!亿万富翁,商业帝国,传媒大亨!光明的未来在朝我们招手!”

    斯科特-米切尔在后座,默默将两人说的话用摄影机拍下来,他没有说什么,只是想,多年后再看这段影像,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诺言全都实现后的欣慰,还是面对过去的豪情,只能苦笑着摇摇头?他也不知道。

    不过到目前为止,他很有信心,因为李维确实是个很神奇的球员。

——

    宏乐洗衣店,陈丽华在得知李维正式签约后,半年能拿50万美元,差点在厨房晕过去。

    “正式工能拿这么多的吗?”

    “已经是最低工资了,最多的一年拿好几千万。”

    对普通民众而言,几千万、几亿因为数额太大,太过于遥远,而显得虚无缥缈,反而没什么直观的震撼感。但自己儿子签约后,半年拿50万美元,冲击非常直接。

    就像普通球迷平时讨论球星工资,动辄5年1个亿太少了,这个球星一年才2500万真便宜,怎么才1000万一年白菜价啊。可如果出门中个50万的彩票,能开心的做梦都笑醒,砍一半也行。

    50万美元交完杂七杂八的税费,差不多就是砍一半,到手20多万美元,依旧是个不错的收入,足够把宏乐洗衣店买下来,从里到外重装修一遍,再把门口那辆GMC卖了换辆新的。

    斯科特-米切尔拿着摄像机参观拍摄了李维的阁楼房间,他原以为那堆鞋盒是李维的,没想到对面的手办才是,鞋子都是李约的。镜头前,李约目光略显呆滞,偶尔吐吐舌头,抬起头漫无目的地朝着虚空扫几眼,一副智力堪忧,但又能生活自理的样子。

    下了楼,米切尔把洗衣店里里外外都拍摄了一通作为剪辑素材。陈丽华很高兴地做了一桌丰盛的晚餐,邀请米切尔和罗平留下吃饭。饭后米切尔专门采访了陈丽华和李满顺,他们两人的故事背景,李维没有做任何的虚构演绎,因为不需要。

    法拉盛的华人,没有一个背后是没有故事的,不需要你去编,必有血泪和动人之处。陈丽华是东北人,南下打工,跟着老乡一起进了嘉兴一家纺织厂。那个年代进城打工的人都是老乡传帮带,纺织、电子、建筑工地,到处都是同乡群体。

    “后来就遇到了李维的爸爸,他是嘉兴本地的,想留在嘉兴生活不想回老家。但生了李维以后,厂子因为经营不好倒闭了,出来另谋生路。还是老乡介绍,说在外国可以发财。咱俩先去的韩国,在餐厅打工,冬天洗碗洗菜冻得两手通红的,钱也少。就旅游签到了美国,他在法拉盛地铁口揽活做小工,我在洗衣店打工,儿子就放在东北老家……”

    陈丽华坐在厨房门口回忆往事,想起以前的艰苦日子,红了眼睛,直抹眼泪。李维走过来递了张纸,擦了擦眼睛,陈丽华看了眼高大的儿子,道:“我也妹想他能打篮球啊,虽然长那么高,可是笨得很,他能管好这个洗衣店就行了,别把自己掉洗衣机里给淹死咯。”

    陈丽华这句话用中文说的,米切尔问:“维克托,翻译一下!”

    “她说幸好她儿子是个天才,用篮球拯救了全家。”

    “没这么短吧…”

——

    李维开始考虑从法拉盛搬出来的事,不过找房子需要一些时间。所以24号早晨,他还是要早早起床,给自己做早饭,准备去Hss中心训练。遛狗,收拾衣物,以及开车的任务都交给了弟弟李约。

    路上李约向哥哥汇报了网上的舆论情况,美国这边对李维的关注度继续攀升,不过火爆程度不如当年林疯狂。这和变化的中美关系,以及病毒产生的各种谣言有关。

    李维对此毫不介意,当热度无法转化成实际收益时,往往会以伤害的形式反馈到终端。所谓大热必死就是这个道理,你热不热,和你能不能赢一点关系都没有,过度关注反而加重心理负担,且容易遭到围攻。

    在国内李维的热度就要高得多了,前两场还有所怀疑,第三场21+18的数据把绝大部分中国球迷都给打高潮了。虽必有蛰伏的阴暗小黑子等着下一场李维发挥不佳时出来跳,但已微不足道。

    “哥,会不会有国内的球鞋品牌请你签约代言啊?”

    “肯定会有的,后台私信你别信啊,他们会派人来找我。”

    “那你签不签?”

    “不知道,你有没有什么意见?”

    在球鞋代言这一块,李维并不很懂。他知道以后会谈,但相较于对篮球生涯的规划,代言球鞋什么的,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大不了谁给的钱多,就和谁签约。

    李约却不这么想,他说:“咱要是赚快钱,捞一笔就走,那就谁给的钱多,谁付的钱快,就和谁合作。如果你有长远打算,想有自己的品牌,想在以后很长时间里有影响力,能吃一辈子,我觉得要谨慎,不能随便签。”

    李约年纪不大,在商业上却颇有头脑和眼光,很是沉着。他说有很多球星、歌星,在初出茅庐时,因为对未来缺少信心,或为了赚快钱,签了卖身契,净是一些收益低,时间长,限制条件多的合同。

    等到他们后来成名,爆火,商业价值倍增,却受到合同束缚,赚来的钱都被这些厂家品牌给收走了。天使投资就是这样,早期广撒网,后期某个起来了,就要赚取超额的利润。

    “哥,你要是对自己有信心,咱们就要先忍着,不管什么乱七八糟的代言都不签,或者看准了签。限制条件太多,时间太长的一律不签,捞一笔咱就走。忍到你真正成了明星,展现市场潜力的时候,再签一个足够丰厚的品牌合约。”

    李维品了品,觉得弟弟说的话很有道理。NBA合同要快签,因为哪家金额都一样,只能底薪,快点拿下成为NBA的一员,好踏踏实实打球,提高自己。

    商业代言却不能着急,因为还远没有到展现自己商业价值的时候,这时候签的只能是一些卖身契,未来一旦成长了就是束缚。而且商业合同往往没有保障,你打不出来,钱说不定也到不了手,厂家不是傻子。

    “我的好弟弟,看样子你一点都不傻嘛。”

    “我本来就不傻!是你非要说我是弱智,害我昨天一直装弱智。不过说真的,我感觉装弱智还挺轻松,放空脑袋后,人都舒服了。”

    “那你说,要是咱缺钱,能找什么样的代言补给一下呢?”

    “嗯…要不你先给咱家洗衣店做个代言吧?”

    “你是不是傻,那代言费还不是我自己出!”

    “那隔壁街上那个烤鸭店怎么样?麻辣烫也不错!你就拍个照,竖个大拇指,印人家门头上,少说能收个几百上千的。”

    “这倒是一条路子……”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85470/1284562.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