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大哥别卷了,你都卷成汉中祖了 > 第158章 皇下第一人,刘备迁尚书令(求追订

第158章 皇下第一人,刘备迁尚书令(求追订


弘农王被刺杀,成了压垮董卓的最后一根稻草。

    身为司空,却让刺客在洛阳刺死弘农王,这是对董卓能力的嘲讽。

    弘农王都能被刺杀,那么天子及王公大臣,是否也会被刺客刺杀?

    待吕布登关,董卓如同一只暴怒的棕熊一般喝向吕布:“郎中令李儒何在?为何擅离职守?”

    吕布也被董卓这威势吓了一跳,忙道:“郎中令李儒被尚书周毖请去饮酒了。”

    “周毖!又是周毖!我定要杀了此贼!”董卓暴怒更甚,既有弘农王被刺杀的愤怒,又有被周毖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愤怒。

    “司空。”刘备起身,语气微凛:“我的条件,依旧不变。”

    董卓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将内心的愤怒压下:“皇叔的条件,我答应了。皇叔既已是太尉,我可再表皇叔为尚书令。”

    “那就有劳司空了。”刘备拱手一礼:“我给司空三日时间处理私事,三日之后,我会引大军入城。”

    吕布有些懵。

    什么情况?

    我错过了什么?

    义父为何突然要表皇叔为尚书令?

    董卓没有给吕布解释,疾步下关,招呼牛辅等人往洛阳飞奔而去。

    “皇叔,就这样放董卓离去吗?万一董卓反悔,又当如何?”黄忠一直背着铁胎弓,若方才刘备一声令下,黄忠笃定能将董卓射杀。

    “无妨。”刘备言语从容:“我之所以给董卓三日时间处理私事,是在等后方兵马到来。若是反悔,我便直接杀入洛阳,我看洛阳诸营,谁敢阻我?”

    一旁的蔡邕叹道:“司空虽然有些陋习,但毕竟为大汉征战多年,若能就此收手,我也能对得起司空的礼遇了。”

    随后蔡邕又转身一拜:“让玄德费心了。”

    蔡邕很清楚,若非刘备重情义而主动替自己偿还董卓的礼遇之恩,顶多让董卓有个善终,压根就不会同意纳董卓孙女入内室。

    刘备忙扶起蔡邕,语气也多了真诚:“丈人无需如此,待我入主洛阳之后,今后还需丈人在东观校书,那才是让丈人费心之事。”

    洛阳的东观,藏有五经、诸子、传记及百家艺术等典籍,被誉为“老氏臧室,道家蓬莱山。”

    等执掌了权力后,刘备不仅要让蔡邕去校书,还要将卢植也调回一并校书。

    专业的人,就去干专业的事。

    蔡邕和卢植这年龄也不适合再去理会军务政务了,安安心心在东观校书养老,或许还能多活个十几年见证下刘备亲手打造的盛世。

    另一边,回到洛阳的董卓,直接就命吕布擒拿周毖。

    看着盛怒的董卓,周毖不由心头一慌,喊冤道:“司空,我犯何罪?”

    董卓冷笑:“何罪?挑唆我与皇叔,谋划刺杀弘农王,你还问我何罪?”

    周毖脑袋嗡的一声,下意识的想到了郭图那句“你的计划漏洞太多”。

    不,不可能!

    董卓怎会怀疑我?

    我已经将袁隗的党羽尽数擒拿了,董卓凭什么怀疑我?

    “司空,我不服。当初我献策迁皇叔为太尉、豫章牧,司空也是同意了的,为何今日就是我在挑唆?”周毖不想就此认输。

    董卓冷笑:“周毖,你以为你让尚书郎牵招去长安告密,就能瞒过我了?你以为你两头挑唆,皇叔就会因此惧怕而在长安不奉诏了?”

    “你太小觑皇叔了,也不懂皇叔为人,上个挑衅皇叔的侍郎张锴,被皇叔使人当殿格杀。你敢算计皇叔,皇叔就敢提兵来洛阳。”

    “我待你不薄,你为何叛我?”

    周毖再次想到了郭图那句“刘备此人,行事不循常理”,心头不由懊悔。

    若就此跟着郭图离开洛阳去河内找袁绍请功,也不会沦落至此,说到底,周毖还是太贪了,也太自信了。

    周毖不明白,他引以为傲的权谋诡计不过是纸老虎,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不堪一击。

    也小觑了刘备那不循常理的行为方式,压根没想过刘备竟然会直接以力破巧。

    “哈哈哈-——”周毖放声大笑:“虽然我的计划被识破了,但如今弘农王死了,司空威望大损,而司空又要与刘备不死不休,此乃我所愿也。我为袁公而死,来日袁公执掌大势,必会记得我的功劳。我死有何惧?”

    “呵呵——”见周毖死都临头还要嘲讽,董卓也不惯着,冷声怼道:“弘农王死了,我的确威望大损,可谁告诉你,我要与皇叔不死不休?”

    “你自诩聪明过人,然而这世间聪明之人也不止你周毖一人,明日早朝,我会自请卸任司空,并表皇叔为尚书令。”

    “自此军务政务事无大小,皆由皇叔总揽事权。你以为你替袁绍谋得了大势?你是为袁绍,树了一个大敌啊。”

    看着周毖那越来越惊愕的表情,董卓更感畅快:“我董卓不过一介边郡武夫,因受皇叔所赠密诏得以位列三公;我已年近六旬,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呢?”

    “我母池阳君已经年近九旬,这些年我也未曾膝前尽孝,正好卸任侍奉亲母,今后还能得个孝名。而你周毖,不过一介失败者,又有何颜面在我面前,谈论大势?”

    周毖的语气顿时变得暴躁:“董卓,我鄙视你!你为何要甘心听命于刘备?你在洛阳有两万余兵马,还有吕布这等骁勇之将,竟然不敢与刘备厮杀?你是个懦夫!”

    “喊什么喊!”吕布一脚将周毖踹在脚下,忿忿道:“玄德,乃我兄弟也!玄德恩师卢尚书,乃我敬重之人。你竟敢挑唆我与玄德厮杀?”

    “义父,不用再跟这等奸恶之人枉费口舌,孩儿这就将他拖出去砍了,若是任由此贼挑唆,孩儿怕玄德误会。”

    看着吕布一口一个“玄德”,又称卢植为敬重之人,董卓不由暗暗一叹:倘若我真与皇叔为敌,怕是奉先第一个不愿!

    “先关押入狱,等皇叔正式就任后,再交给皇叔处置吧。”董卓摇了摇头,也失去了与周毖对话的兴致。

    随后。

    董卓又召集牛辅、董越、董旻、董璜等亲族,将与刘备谈的条件告知众人。

    董璜心有不甘:“就算叔父年迈,可侄儿尚且年轻,何以非得屈服于刘备之下?”

    看着长兄之子如此骄矜自傲,董卓气不打一处来,叮嘱董旻:“即日起,看好董璜,没我的命令,不许他出门半步。敢出门就打断腿,只要根还在,兄长一脉就不会绝后。”

    董璜脸色大变。

    他对这个叔父的脾性可太了解了,若董卓说要打断他的腿,必然会打断他的腿。

    一想到今后只能在床上躺着传宗接代,董璜就感觉背脊发凉。

    “司空的决定,我等自当遵守,只是万一皇叔不遵守约定,我等又当如何?”董越低声问道。

    董卓叹了口气,道:“皇叔为人,极重信义,也极重法纪。尔等今后只要约束言行不去违反法纪,皇叔就不会食言。成大事者,必以信义为重。”

    “皇叔姓刘,这是我、何进及袁绍等人都不具备的优势,皇叔如今又年不到三十,今后之事,谁也难料,莫要自毁了前程。”

    董越、牛辅等人,皆是心头一凛。

    自古权高盖主者难以善终,大将军梁冀、大将军窦武、大将军何进皆是如此。

    即便有如王莽一般篡汉自立,最终也没能善终。

    而刘备不同,刘备姓刘,还是皇叔,这是梁冀、窦武、何进等人无法具备的优势。

    非刘不王,非功不侯!

    而刘备,姓刘有功,可为王侯。

    “我等谨遵司空之命!”

    董越不再迟疑,拱手应命。

    知晓刘备与董卓私下商议的人不多,洛阳上至刘协下至小民,都因刘备与董卓的冲突而忐忑不安。

    一个是在骄矜凶残的司空,一个是从骁勇善战的皇叔,这要打起来,洛阳还不得血流成河啊!

    而西园军、北军五校等军中将校,亦是心忧不已。

    尤其是西园军,那可是亲眼看着刘备从一个右校尉步步高升为皇叔的。

    跟刘备打?

    疯了才打!

    洛阳官吏士民忐忑不安的过了一个晚上。

    次日一早,刘协召开朝会。

    令刘协及百官惊愕的是,一向骄矜的董卓竟然主动请辞,理由是没能防住刺客刺杀弘农王。

    刘协摸不清董卓的意图,忙挽留道:“司空言重了。刺客有心刺杀弘农王,侥幸得手,与司空何干?司空万不可弃国家大事于不顾啊。”

    马日磾、杨彪等人,也是纷纷出列劝说。

    众人心底都是满怀牢骚,你这都跟皇叔刀兵相向了,现在你说要卸任?皇叔那边又该如何应对?

    董卓还是第一次见到天子百官如此挽留自己,若不是刘备势大欺理,董卓真想就这么答应了。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董卓直言道:“方今洛阳,奸人甚多,又多有袁绍袁术等叛贼细作藏身城中,我已年迈,再无精力与叛贼争斗。”

    “皇叔刘备,乃先帝托孤之人,又扶天子登基,今又大破叛贼袁术,论身份论功绩,皇叔当为我大汉第一人。”

    众人更惊。

    什么情况?

    董卓你怎么开始吹皇叔了?

    谁不知道你跟皇叔之间有矛盾啊?

    你现在这么吹皇叔,还要点脸吗?

    董卓也不管众人怎么想,继续道:“故而我举荐皇叔为尚书令,总揽朝事。以皇叔之能,定可扫清逆贼,再兴汉室。”

    话音一落,满殿皆静,就连呼吸声似乎都停滞了。

    王允更是惊愕的看向董卓:什么情况?我被强制卸任了?

    很快。

    除了王允外,众人皆是一片喜色:董卓主动请辞又表皇叔为尚书令,意味着洛阳不会有战事了!

    能在洛阳为官的,大部分都是惜命的。

    战祸能避免就避免,谁没事跟寿命过不去?

    刘协的表情却是颇为复杂。

    绕来绕去,最终还是皇叔入了洛阳?那当初又何必怀疑皇叔呢?

    刘协虽然临朝,但并没有决断权。

    只要大臣同意了,就算刘协不同意也得同意。

    看着群臣一个附和董卓表刘备为尚书令,刘协暗叹一声,也只能同意了此项决意。

    而原尚书令王允,则是改任为太仆。

    刘协又派马日磾前往函谷关宣读任命诏书。

    直到殿议散会后,也有不少官员都不相信今日所发生的一切,仿如做梦一般。

    尤其是前任尚书令王允,完全不理解为何会变成如今这情况。

    王允又去寻周毖,却被告知周毖已经被董卓下狱,还要等刘备就任后再行处置。

    “糟了,被周毖给算计了。”

    直到此时,王允才幡然醒悟,不由忿忿不已。

    尚书令还没当尽兴,就受周毖波及,这让王允如何不怒?

    可如今怒也没办法,王允还得想办法怎么跟周毖撇开关系。

    三月二十五日。

    马日磾奉诏命入函谷关,拜太尉、豫州牧、皇叔刘备为尚书令。

    随后,刘备引雍州军五营兵马,强势入洛阳。

    不管董卓是真心还是假意,如今兵马入了洛阳,任命文书也在手中,刘备就是洛阳城内当之无愧的皇下第一人。

    在将相关印绶文书交接后,刘备又表简雍为雍州刺史,同时将雍州五营、西园八营、北军五校、虎贲营、羽林军、城卫军、执金吾辖军重新整编。

    裁撤西园八营、北军五校、城卫军、执金吾辖军,仅保留虎贲营千人和羽林军千人护卫宫中。

    同时增设凌烟军,以雍州五营为骨干,挑选西园八营、北军五校、城卫军、执金吾辖军中精锐。

    暂设十营,每营两千人。

    由关羽、赵云、张辽、徐晃、典韦、黄忠、马超、吕布分统八营,刘备自统二营。

    其余被裁撤的军士,则作为后备役,在洛阳城外军屯。

    原本洛阳有两万余兵马,被刘备整编后,直接就少了一大半。

    虽然人数少了,但素质高了。

    刘备一向以精兵为主,宁缺毋滥,且兵马太多了也会带来严重的粮食负担。

    民以食为天,农业当为首。

    因荀攸的举荐,刘备又辟黄门侍郎钟繇为尚书,入尚书台协助处理政务。

    自此,洛阳权力更迭。

    卷了两年时间,刘备也从昔日的安喜县尉,一跃而成如今的太尉兼尚书令、领豫州牧、皇叔刘备。

    消息传出,天下皆惊。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85510/1284456.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