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符针双修
暮春的午后,阳光透过图书馆高大的玻璃窗,在布满古籍的书架间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陈旧纸张与淡淡墨香的特殊气息,这里是华夏中医药大学最为珍贵的古籍区,寻常学生很少踏足。
祝十三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摊开着陈景明教授赠与的《民间针灸拾遗》以及几本相关的注解典籍。他沉浸在这些古老的文字与图谱中,试图从中寻找与《祝由十三科》相互印证之处,进一步理解真气与针法结合的奥妙。他的指尖无意识地在书页上轻轻划动,体内那缕淡青色的真气随之缓缓流转,让他对文字背后蕴含的医理有着超乎常人的敏锐感知。
就在他凝神思考一个关于“气至病所”的注解时,眼角的余光瞥见一个身影在对面书架间驻足。那是一个穿着简洁白色衬衫和浅蓝色牛仔裤的女生,身形高挑,气质清冷。她正从书架高处取下一本厚重的英文原版书籍,祝十三瞥见了书名——《Advanced Pharmacognosy》(高级生药学)以及一个他曾在科普视频里见过的复杂分子结构图。
女生的动作利落而专注,取出书后便倚着书架快速翻阅起来,偶尔用一支极细的黑色中性笔在随身的皮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她的侧脸线条清晰,鼻梁挺直,长长的睫毛低垂着,神情是一种近乎纯粹的、沉浸在学术世界中的冷静与疏离。阳光勾勒出她的轮廓,却仿佛无法融入她周身那层无形的、隔绝外界纷扰的气场。
祝十三心中微微一动。这个女生,与周围古朴的中医典籍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身上散发出的,是一种极其纯粹的、属于现代实验室的理性气息。他甚至能隐约感知到,她周围的“气机”异常凝练、稳定,带着一种近乎洁癖的秩序感,与他自身那融合了自然生机与古老传承的、更为圆融活跃的气场截然不同。
他想起之前似乎听人提起过,药学专业有位名气很大的学霸学姐,叫陆清辞,以严谨和质疑精神著称,甚至曾在公开场合对中医的一些理论提出过尖锐的批评。难道就是她?
就在这时,祝十三想取下书架上另一本关于经脉流注的古籍参考,那本书恰好放在陆清辞刚才取书位置的上方。他站起身,伸手去够,指尖刚触碰到书脊,或许是动作稍稍急切,不小心碰落了陆清辞倚靠在书架旁的另一本外文期刊。
“啪”的一声轻响,期刊落在两人之间的地毯上。
“抱歉。”祝十三立刻低声致歉,同时弯腰去捡。
几乎是同一时间,陆清辞也下意识地弯腰,两人的手指几乎同时触碰到那本期刊。祝十三的指尖感受到一丝微凉的触感,他迅速收回手。陆清辞抬起眼,目光如同浸过冰水的墨玉,清澈而锐利,迅速地扫过祝十三的脸,没有太多情绪波动,只是淡淡地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清晰度:“同学,古籍区需要保持安静。”
她的语气平静,却自然带着一种学院派的疏离和规则感。说完,她便直起身,将期刊重新放好,抱着自己选好的书,转身走向不远处的阅读桌,没有再看向祝十三一眼,仿佛刚才的小插曲只是程序运行中一个微不足道的错误提示,已被迅速修正。
祝十三看着她离开的背影,注意到她白衬衫领口外挂着的胸牌,清晰地印着“药学专业 - 陆清辞”。果然是她。他摸了摸鼻子,并未因对方的态度而感到不快,反而觉得有些意思。这种纯粹的、建立在逻辑与实证基础上的思维方式,与他所传承的、更重感悟与能量的医道,仿佛是两条平行线。他将那本古籍取下,回到自己的座位,脑海中却不禁将陆清辞那理性审视的目光,与《祝由十三科》中描述的“洞幽察微”之心联系了起来,只是路径截然不同。
夜深人静,宿舍里只剩下均匀的呼吸声。张昊和王磊早已进入梦乡,刘斌的床铺帘子缝隙里还透出一点台灯的光,显然仍在苦读。祝十三盘膝坐在自己的床上,窗帘紧闭,但他无需灯光,仅凭过人的目力和内息的感应,便能清晰地“看”清手中《民间针灸拾遗》上的每一处细节。
他的注意力完全被其中几页残破的附录吸引。这几页并非原书所有,似乎是前人用另一种墨迹添加的心得,其中反复提及一种名为“鬼门十三针”的秘传针法。据附录描述,此针法并非用于治疗寻常疾病,而是针对诸如邪祟侵体、心神癫狂、梦魇缠身等涉及精神、能量层面的疑难杂症,甚至提及对某些“非人”造成的阴邪损伤亦有奇效。修炼此法,需以精纯真气为根基,以特殊心法御针,沟通幽冥,安定神魂,凶险异常,但若练成,威力亦是非凡。
“鬼门十三针……”祝十三在心中默念,眼中闪过一丝炽热。这针法正弥补了他目前攻击与应对非常规手段的不足。他依照附录中记载的入门心法,尝试引导丹田内的淡青色真气,模拟针气,在空气中缓缓勾勒出第一针“鬼宫”的运针路线。
起初几针尚算顺畅,真气如丝,随念而动。但到了第七针“鬼封”时,针路陡然变得诡奇刁钻,对真气控制的精细度要求提升了数倍不止。祝十三只觉得经脉中真气一滞,仿佛撞上了一堵无形的墙壁,针气险些溃散,一股微弱的反噬之力逆冲而回,让他胸口一阵发闷。
他立刻停止演练,深吸一口气,明白此针法绝非一蹴而就。其难点不仅在于真气的消耗,更在于对精神力的高度集中以及对那种涉及神魂层面的“气机”的微妙感知。他重新闭目,全力运转《本源炼气诀》,温润平和的真气如溪流般洗涤过略有震荡的经脉,不适感才渐渐消退。
调息完毕,他没有再强行冲击后面的针法,而是反复练习前六针,力求纯熟。同时,他结合《祝由十三科》中安神定魂、驱邪净心的相关咒文意念,尝试将其融入针意之中。当他再次以意念引导真气,模拟第五针“鬼路”时,心中默诵安神咒文,那原本略显滞涩的针气竟变得圆融了几分,一丝若有若无的安定气息随之扩散开来。
就在他成功将前九针的运针路线初步贯通,心神沉浸在那玄奥的针意中时,阳台上一盆原本静止的绿萝,其中一片叶子无风自动,极其轻微地颤抖了一下。隔壁床铺传来张昊迷迷糊糊的嘟囔声:“唔……今晚风这么大吗?”
祝十三闻声,立刻收敛了所有气息,心中却是一喜。这“鬼门十三针”果然玄妙,仅仅是意念演练,气机牵动,便能引动外界微末变化。
接下来的几日,除了必要的课程,祝十三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了对“鬼门十三针”的揣摩和另一项重要的修炼——画符。他发现在大量绘制符箓,将体内真气消耗到一定程度后,再行打坐恢复,修炼《本源炼气诀》的效率反而比真气充盈时更高,真气的增长与凝练速度更为显著。
这让他想起了一个通俗的比喻:就如同给电池充电,当电量消耗到较低水平(比如20%)时进行充电,初始的充电功率往往是最大的,效率最高;而当电池电量本身就很足(比如80%)时,充电功率则会受到限制,效率相对较低。修炼亦是同理,适当的“耗竭”反而能更大程度地激发身体的潜能和对外界灵气的吸纳能力。
明悟此点后,祝十三便定下了新的修炼计划。每夜子时,万籁俱寂,正是天地间灵气相对活跃之时,他便在自己的书桌前铺开黄纸,研磨好混合了朱砂的墨汁,宁心静气,开始大量绘制各种基础符箓。
“清心符”线条流畅,蕴含安抚心神之力;“辟邪符”结构刚猛,笔触间带着驱散阴浊的决绝;“聚灵符”最为繁复,旨在微小范围内汇聚天地生机。他的动作越来越熟练,指尖真气流转,融入笔锋,每一笔落下,朱砂符文都微不可查地闪过一丝灵光,随即内敛。废弃的符纸在桌角渐渐堆高,而他的脸色也随之微微发白,那是真气大量消耗的迹象。
当他感到丹田空虚,精神力也接近疲倦时,便立刻盘膝坐下,运转《本源炼气诀》。此刻,身体仿佛干涸的土地渴望甘霖,周遭稀薄的天地灵气以一种远超平时的速度向他汇聚,被迅速炼化成精纯的青色真气,补充着消耗,并且能清晰地感觉到新生的真气比之前更为凝实一丝。
这种“耗竭-修炼”的循环,虽然辛苦,但效果显著。室友刘斌偶然捡了他几张画废的“清心符”垫在枕头下,竟发现睡眠质量意外地变好了,连带着思维都清晰了些许。此事在宿舍小范围传开,王磊还打趣道:“十三,你这符纸比褪黑素还好用!以后哥们儿的睡眠就靠你承包了!”祝十三只是笑笑,并未多言,心中却对符箓之道与现实世界的交互有了更实际的认知。
(https://www.2kshu.com/shu/85564/49133047.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