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大专毕业,别人打工我回乡 > 第40章 莲花别墅奠基

第40章 莲花别墅奠基


祝家村后的莲花山在晨雾中舒展着轮廓,主峰如莲心凸起,四周的缓坡像层层花瓣铺开,这独特的地形让它得名“莲花山”。而进山的唯一路口,正卡在“莲瓣”与“莲心”衔接的狭窄处,坡度虽陡,却是守护整座药山的咽喉——祝十三盯着图纸上这个红点,用红笔重重圈了圈,“就把楼建在这儿”。

此时竹篱笆的搭建已近尾声,乡亲们沿着最后五公里山界收尾,李大爷正指挥着年轻人给竹桩加固,突然发现堆在山坳的楠竹只剩下寥寥几捆。“十三啊,楠竹不够了!”他扯开嗓子喊,手里的柴刀往竹桩上一拍,“这最后一段是陡坡,竹桩要更密才稳,现砍现破肯定赶不上进度。”

祝十三刚在路口的地基旁定下钢筋位置,闻言立刻赶过去。他蹲下身数了数剩下的材料,楠竹仅够支撑一公里,篾片更是所剩无几。“王叔,你带几个人先把现有材料用上,把陡坡处的竹桩先栽好,我来想办法补材料。”他掏出手机,手指飞快滑动——淘宝的搜索栏里,“防护铁丝网”几个字瞬间跳出。

筛选、比价、咨询客服,不过十分钟,祝十三就敲定了一笔订单。“304不锈钢铁丝网,高度两米五,孔径五厘米,抗腐蚀耐冲撞,刚好配咱们的竹篱笆。”他对着围过来的乡亲们解释,“老板说凑够一车能省一半运费,我直接订了能围两圈的量,剩下的刚好给山下的草莓基地做防护,一举两得。”

“还是十三想得周到!”王村长拍着大腿笑,“草莓基地总被田鼠和野兔糟蹋,有这铁丝网拦着,今年的收成肯定更稳。”苏青雪凑过来看订单详情,眼睛一亮:“这铁丝网还能做成透视围栏,我直播的时候拍出来,既显专业又安全,粉丝肯定更放心买咱们的草莓和药材。”

解决了材料问题,祝十三转身回到进山路口的工地。地基已经挖好,深达两米的基坑里,钢筋架子扎得整整齐齐,混凝土搅拌车正“轰隆隆”地往坑里浇筑。“十三哥,这楼要建多少间啊?”负责施工的是邻村的建筑队,队长张师傅抹了把汗问道。

“三层小楼,一楼做值班室和工具房,二楼住巡山的乡亲,三楼留一间观景台,再隔出个直播间。”祝十三指着图纸,“门口要修个宽点的平台,能停个三四辆车,以后运药材、接待客户都方便。对了,墙角要装监控,三百六十度无死角,连山顶都能照到。”

张师傅点头应下,手里的卷尺在钢筋上比划着:“按这个标准,一个月就能封顶。你放心,这山脚下的地基我特意加固过,就算下暴雨也稳如泰山。”祝十三看着工人师傅们忙碌的身影,心里盘算着——这栋楼不仅是看守药山的哨卡,将来更是祝家村的“门面”,等药材丰收,这里就是接待经销商、游客的第一站。

傍晚时分,铁丝网的运输车就到了。大卡车停在村口,十几卷银光闪闪的铁丝网堆得像小山。乡亲们都赶过来帮忙卸货,李大爷摸着冰凉的铁丝网,啧啧称奇:“这东西比楠竹结实多了,野猪再拱都不怕,咱们的药材可算有双保险了。”

分材料、运上山、固定安装,乡亲们的热情比正午的太阳还烈。竹篱笆做骨架,铁丝网做外层,两种材料搭配着安装,既保留了楠竹的自然气息,又增强了防护性。祝十三站在陡坡上,看着工人们把铁丝网牢牢固定在竹桩上,两米五高的围栏像一道银色的屏障,顺着山界蜿蜒延伸,直到融入远处的暮色。

“十三哥,你看这路口的位置多好!”王村长顺着祝十三的目光望去,从这里往山上看,300米高的陡坡陡峭异常,唯一的小路就绕着围栏盘旋而上,“只要守住这儿,就算有小动物想进山,也插翅难飞。这楼建起来,咱们夜里都能睡个安稳觉。”

祝十三笑着点头,他选这里不仅是因为地势险要,更因为从三楼的观景台能俯瞰整座莲花山。到时候种满药材的山坡会呈现出不同的绿色层次,人参的嫩绿、三七的深绿、重楼的墨绿,在阳光下肯定像打翻了的调色盘。“王叔,等楼建好了,咱们在门口立个牌子,就叫‘莲花山药业基地’。”

小甜妹举着手机跟在两人身后,把这一幕都拍进了直播里。“家人们,你们看祝家村的防护多到位!竹篱笆加铁丝网,还有马上建成的守护楼,咱们的药材在这里绝对安全。”她转了个圈,镜头扫过忙碌的乡亲们和远处的药山,“明年这个时候,这里就是咱们的药材丰收基地,我会带大家全程见证!”

直播间的粉丝纷纷留言:“十三哥太有远见了,这防护措施比专业农场还到位”“求明年丰收节的门票,我要去现场看药材”“莲花山这个名字真好听,以后就是我的幸运山了”——在线人数一路涨到十八万,不少粉丝开始提前预订明年的药材,订单金额很快就突破了十万。

夜里,祝十三带着阿黄和几只已经能跟着巡山的下司犬,沿着新修好的围栏巡查。铁丝网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银光,竹桩被风吹得“沙沙”作响,远处的山林里传来几声夜鸟的啼叫,却听不到半点野猪、野羊的动静。小狗们兴奋地嗅着地面,时不时对着围栏外叫几声,声音洪亮又充满底气。

走到进山路口的工地时,建筑队还在加班赶工,探照灯把工地照得如同白昼。祝十三走过去给工人们递了瓶水:“张师傅,不用太赶,安全第一。”张师傅拧开水瓶喝了一口:“十三你放心,我们都知道这楼的重要性,肯定给你建得结结实实的。”

回到家,祝十三习惯性地打开电脑,调出谷歌地球。莲花山的轮廓在屏幕上清晰可见,进山路口的工地用红点标注着,周围的围栏像银色的线条包裹着整座山。他放大地图,看着山脚下成片的草莓基地,心里有了新的规划——等药材基地步入正轨,就把草莓基地也用剩下的铁丝网围起来,再建几个标准化的育苗棚,实现草莓和药材双丰收。

正想着,手机响了,是林晚星发来的视频电话。“祝先生,种子的催芽情况怎么样了?我爷爷让我问问你,要不要派技术人员过来帮忙。”屏幕里,林晚星身后是一排排的育苗架,上面摆满了培育好的药材幼苗。

“不用麻烦,种子已经催芽成功了,明天就能播种。”祝十三把手机镜头转向窗外的药山,“你看,防护栏都建好了,还有专门的守护楼,保证药材万无一失。等播种的时候,我再通知你过来。”林晚星看到屏幕里的围栏和工地,眼睛一亮:“祝先生,你做事真靠谱!我明天就把剩下的技术资料发你,有任何问题随时联系我。”

挂了电话,祝十三又去了温室。神秘种子培育的上党人参已经长出了四片叶子,叶片上的紫纹更加清晰,药香也更浓郁了。他用灵液轻轻喷洒在叶片上,看着幼苗在灯光下舒展叶片,心里充满了期待。“好好长,明年就能带领大家收获了。”他喃喃自语,指尖轻轻拂过叶片,像是在抚摸祝家村的未来。

第二天一早,播种的准备工作就开始了。乡亲们分成几组,一组负责平整土地,一组负责浸泡种子,一组负责搭建育苗棚。祝十三把催芽成功的种子分发给大家,详细讲解着播种的注意事项:“人参种子要埋在腐殖土下三厘米,三七要种在向阳的缓坡,天麻要和蜜环菌一起种,大家都记清楚了吗?”

“记清楚了!”乡亲们齐声回应,手里的动作不停。李大爷小心翼翼地把人参种子放进土里,用手指轻轻抚平土壤,像是在呵护婴儿一样;张婶则带着妇女们给种子浇水,动作轻柔又仔细;年轻人们推着播种机,在山坡上开出整齐的播种沟,整个药山都充满了忙碌的身影。

夕阳把乡亲们的身影拉得很长,播种队扛着工具往山下走时,祝十三却转身往山顶去。他特意回屋取了聚灵扣,又在帆布包里塞了件厚外套——莲花山顶海拔近千米,夜里的风比山下凉上好几度。阿黄想跟着,被他按住脑袋哄回了狗舍,“看家护院,明天带你巡山”。

沿着刚修通的临时山道往上爬,300米的陡坡走得他额头见汗,等站在莲花山主峰的平地上时,天色已经擦黑。山风吹过,漫山的杜鹃和橡栎叶沙沙作响,远处祝家村的灯火像撒在黑夜里的碎星。他摸出聚灵扣握在掌心,冰凉的玉质很快被体温捂热,指尖泛起淡淡的蓝光。

“以灵为引,以雨为泽。”祝十三低声念出布雨术的口诀,双臂缓缓张开,掌心的蓝光骤然亮起,像两簇跳动的萤火。山间的水汽被迅速牵引过来,原本晴朗的夜空渐渐聚起一层薄雾,先是零星的水珠落在树叶上,发出细碎的“嗒嗒”声,片刻后,细密的灵雨就如纱幔般铺开,均匀地洒向整座药山。

这雨不同于寻常雨水,落在皮肤上带着一丝温润的触感,沾到衣料却不浸湿,只在叶片和土壤表面凝成晶莹的水珠,再缓缓渗入土中。祝十三能清晰地感觉到,灵雨所及之处,刚播下的种子正在土壤里舒展种皮,细小的根须像苏醒的银线,争先恐后地扎向肥沃的腐殖土。

他在山顶站了足足一个时辰,直到确认灵雨已经淋透每一片播种区域,才收了秘术。聚灵扣的蓝光渐渐隐去,掌心留下浅浅的暖意。山风吹来,带着被雨水浸润过的泥土清香,混合着隐约的药草气息——那是种子在灵雨滋养下,悄然散发的生机。

下山时,山道被灵雨润得松软,踩上去没有半点声响。路过进山路口的工地,建筑队已经收工,只有几盏应急灯亮着,照亮了半成型的楼房骨架。祝十三绕着工地走了一圈,看着钢筋水泥筑成的地基,再望向身后被灵雨笼罩的药山,嘴角扬起笑意——一边是坚实的守护,一边是蓬勃的希望,这才是祝家村该有的模样。

进山路口的小楼也在有条不紊地建设着,钢筋越搭越高,墙体渐渐成型。路过的乡亲们都会停下脚步看一看,脸上满是期待。“等这楼建好了,咱们祝家村就真的不一样了。”王村长站在工地旁,看着远处的药山,“十三这孩子,真是给咱们村带来了福气。”

夕阳西下,播种工作暂时告一段落。乡亲们坐在山坡上,看着整座药山都种满了希望的种子,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祝十三给大家结算了当天的工资,又额外每人发了一斤刚摘的草莓。“大家辛苦了,等明年药材丰收,咱们的日子会更红火!”

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李大爷举起手里的草莓,对着夕阳高声喊道:“祝咱们祝家村,年年丰收!”乡亲们也跟着喊起来,声音在莲花山谷里回荡,久久不散。祝十三站在人群中央,看着夕阳下的药山和乡亲们的笑脸,心里无比踏实——莲花山的守护线已经筑牢,希望的种子已经种下,属于祝家村的丰收故事,才刚刚开启最精彩的篇章。


  (https://www.2kshu.com/shu/85752/49133028.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