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天子宁有种 > 第82章 陛下特许,先斩后奏

第82章 陛下特许,先斩后奏


三天后。

    负责整顿禁军的督查将校队组建完毕。

    李奕从飞鹰都的那批人里,挑选了二十五人,再加上马仁瑀等六人,总共占了将校队中三分之一的人员。

    至于剩下的五十九个名额,则都是由枢密院调派的人手。

    这些人里军职最低的也是十将,最高的是指挥使一级,都是各军各部的精锐干将。

    而且入选的标准是起码要会识文断字。

    李奕将这九十人分为了九队。

    他自己亲率两队人手,又交给赵匡胤一队人,剩下六队自然是给他的义社兄弟们率领。

    “此次整顿禁军,我等责任重大,陛下特许便宜行事,诸位不用束手束脚的,指挥使以上的将校,有给你们找麻烦的,到时来找我去处置。”

    “而若是那些指挥使以下的小校闹事,你们只管先斩后奏,出了什么事我来担着。”

    内殿直的校场上,李奕对着底下近百人训话。

    “我已经禀奏过陛下,让枢密院调派两个指挥,有一千人的兵马,随时准备弹压那些个想要闹事的将校士卒。”

    “大伙尽管放手去干便是!”

    这次大手笔的改革禁军,皇帝柴荣是下定了决心,想要削除前面几朝留下的弊病,让整个后周禁军能有新的面貌。

    所以给予了李奕很大的自主权力,甚至准许他可以在东京城内,调动近千人的兵马来协助。

    但同样的,这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

    李奕只能办好,不能办砸了,否则他好不容易爬到今天的地位,或许一夜之间就会被打回原形。

    而若是能办得好,办的漂亮,自然也能得到巨大的好处。

    李奕环视一圈众人,吩咐道:“从今天咱们就正式开干,争取到明年正月陛下郊祀前,把这份差事办好,给陛下一个满意的交代。”

    “诺!”众人齐声应道。

    李奕点头道:“咱们就先从六军诸卫入手,赵匡胤、马仁瑀和张建功,你们三人负责清查左右龙武、左右羽林、左右神武等六军。”

    听见三人应答,他又继续道:“李汉超负责左右卫、左右骁卫,赵彦武负责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夏仁诲负责左右领军卫、左右屯卫,许匡荣负责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

    五代时期的六军诸卫沿袭自唐代,但经过一系列的变革之后,其实和唐代的六军十六卫有所不同。

    唐代的六军特指北衙禁军,是具有以招募制和私属化为特色的“雇佣军”。

    这一点和五代时期的六军相似。

    朱温篡唐建立后梁,在原宣武镇兵的基础上,发展完善出具有五代特色的禁军。

    这个时期,后梁虽然已经有侍卫亲军的编制,但此时的六军仍然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多次作为主力参与后梁与河东李克用、李存勖父子的大战。

    等到李存勖灭了后梁,建立后唐之后,六军的编制也被保留下来。

    然而后唐时期的六军兵力逐渐衰落,不再是禁军中的主力部队。

    直至石敬瑭建立后晋,虽然依旧维持着六军的建制,但已经沦为装点天子门面而已,不再具有实质的战斗力。

    至于十六卫的编制,从唐到五代以来,基本没有什么变动。

    其中十二卫为唐朝统领全国府兵的机构,下设折冲府,另外的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则负责驻守宫门内苑。

    不过在府兵制崩溃后,十六卫已经彻底沦为了虚衔。

    六军好歹还管着一些兵马,虽然不多,但也能充充场面,干些杂活之类的。

    而十六卫就完全是空壳。

    比如枢密副使魏仁浦就被加衔为右监门卫大将军,可他这个大将军手下根本没有一兵一卒。

    如今后周六军和十六卫的将军、大将军,通常只有两种用途,一种是加衔重臣以示荣誉,有点类似于武将遥领节度使。

    另一种就是用来安置那些个几朝几代遗留下来,到现在却没有固定差遣的高级武将们。

    相当于后世干部们离退休时进入政协荣退。

    换而言之,六军诸卫名义上隶属于禁军,但已经被边缘化,有名无实是个软柿子。

    可偏偏六军诸卫是有一定的员额编制。

    虽然编制数量不多,但加起来数千人还是有的。

    在李奕看来,一个有员额却不需要上战场打仗的部队,他不信没人吃空饷、捞油水。

    又正好是个软柿子,就算想要闹事,对方也没那个能力。

    不过李奕倒是期望六军诸卫中能有人跳出来闹事。

    最好能先砍个大将试试水!

    “行动!”

    李奕一声令下。

    随即,赵匡胤等人带领的将校队从内殿直的营地鱼贯而出,各自分散离去。

    “看来要去找张永德和李重进去探探口风了……”

    李奕沉吟了一下,接着带人直奔衙署。

    等见到张永德,对方表现的很亲热,拉着李奕询问整顿禁军的事如何。

    “属下准备先从六军诸卫的人马入手,已经让将校队的人去办这事了。”

    听了李奕的话,张永德点点头:“李都使的思虑很对,做事要先易后难,侍卫亲军中人员复杂,几朝几代积攒下的毛病,一时半会难以理清,先拿六军诸卫练练手,倒是个好办法。”

    张永德特意提到了侍卫司,看来他心里确实很忌惮李重进,这次整顿禁军有机会削弱对方,他肯定求之不得。

    李奕不免想起了上次柴荣十日不能视朝的事情。

    那次李重进和张永德的选择截然不同。

    张永德一大早就到衙署值守,待到很晚再走,看似尽忠职守,但仔细想想,他手下殿前军的兵力,绝对抗衡不了侍卫司。

    之所以跑到衙署待着,想来是害怕有突发情况,自己反应不过来。

    而李重进却不一样,他那几天都待在侍卫司主力军的营地里。

    这说明从皇帝御驾亲征回来后,他对侍卫亲军的掌控更深一步,所以能放心的待在侍卫亲军的地盘。

    同时他也能第一时间就近调动侍卫亲军的人马以应对未知情况。

    从两人的选择上也能看出性格的差别。

    相比于李重进,张永德显得更加的被动,历史上的记载也证明了这一点。

    李奕暗自猜测,若是历史上没有出现赵大横插一脚。

    在柴荣死后,让张永德和李重进暗中角力,怕是张永德很难拼的赢李重进。

    脑中思绪一闪而过,李奕抱拳道:“多谢张都使提点。”

    张永德笑道:“殿前军这边你不用担心,只管放手去做,我不会横加干涉。”

    “唯有侍卫司那边,你怕是要棘手一些。”

    言外之意,他不准备过多插手整顿禁军的事,但同时也在提醒李奕,侍卫司的李重进不像他这么好说话。

    “属下明白!”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李奕当即告辞离开。

    “跟想的一样,张永德想当甩手掌柜,不干预我对殿前军的整顿。”

    李奕暗自思量道。

    这事也在他的预料之中,张永德的为人比较谨慎,皇帝名义上只是让李奕协助整顿禁军。

    但又给了李奕协调殿前军和侍卫亲军两方的权力。

    张永德不想过多干预这事,也算是向皇帝表明自己的态度,他无意争权。

    毕竟他的身份很敏感,别人能做的事他未必做得。

    这倒也符合历史上关于张永德的记载,否则赵匡胤不可能在他手下混得那么风生水起。

    既然张永德好办,李奕当即转头去找李重进。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0118/1284546.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