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大宋悍臣 > 第137章 演讲能力(三更)

第137章 演讲能力(三更)


“嗯。”

    宋煊在彩票上已经做好了说明,同时也作为一个卖点。

    毕竟应天书院的金主消失了,如今没有人能够供应得上。

    并不是所有富商都愿意拿出大批银钱,来给书院这个无底洞添钱的。

    “也算是俺的一点心意。”

    听了宋煊如此言语,王尧臣也是一阵钦佩。

    在监牢当中,王尧臣就晓得宋煊是一个豪气之人,连吃三天庆楼的饭菜,吃的他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可这还不算晚,宋煊开个书铺也不单单是为自己赚钱,更是为了书院做贡献。

    光是这种不把钱当钱的性格,就不是谁都能学得来的。

    “十二郎,还是莫要过于豪气。”

    王尧臣小声嘀咕了一句:

    “我在书院学习也有三四年了,赵家、曹家的事我都知道,没有朝廷的拨款,有多少钱都填不满书院的花费。”

    他们冬日里取暖的柴火,都是书院统一购买,那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

    再加上书院还会给新生发两套儒生的衣服,同样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

    笔墨纸砚都会充作奖励,变相的补贴家庭贫困来此读书的学子们。

    林林总总,书院总是入不敷出,连夫子的俸禄都拖欠呢。

    王尧臣相信依照宋煊的家底,他是没法仔充大头的。

    得益于两人一同蹲过监牢,宋煊脸上带着笑意:

    “多谢王兄提醒,俺那买卖能挣一点点,倒也不至于亏本,若是买卖不行,俺指定就会关了,不会强撑着。”

    “那便好。”

    王尧臣毕竟年长宋煊几岁,他怕长久下去,宋煊前往东京参加考试的盘缠都不够了。

    每年学子去京师考试,无论是住宿还是吃饭,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纵然是想要帮助书院,那也得等自己脱离泥潭之后才行,否则。

    罢了。

    王尧臣见宋煊心里有谱,他便不再多言。

    今后若是十二店里的买卖不行,他再去找夫子王洙好好劝说一番。

    范仲淹见人来的差不多了,又示意大家安静。

    “诸位学子,我叫范仲淹,是应天书院新任的掌教,今后掌管书院一切教务。”

    范仲淹先是说了一下自己的身份,又说了自己也是从书院考出去的学子,如今回到这里教学,是十分的高兴。

    现如今书院陷入了困境,但好在有朝廷、晏知府以及本地乡民的帮助。

    因为先前资金链断裂,所以到了晚上,书院也没有免费的蜡烛发放,供应学子们读书。

    范仲淹说他今后会努力改变这一情况,每三天发一次蜡烛,供应学子们夜里读书。

    待到情况好转,他更是会亲自督促学子们在晚上学习,蜡烛也会夜夜供应。

    一根蜡烛的燃烧速度在一到两个时辰之间,因为质量问题,并不是完全相同。

    但也足够夜里用了。

    众多前来站着听的老生们顿时欢呼一片。

    来应天书院读书的学子们并不是家里都富裕的,平日买笔墨纸砚消耗就不少。

    若是再夜夜都买蜡烛读书,那更是一笔支出。

    紧接着范仲淹话题一转。

    他希望考入书院的学子今后能够以天下为己任,更改先前的天下同文的校训。

    我辈读书人自是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书院里研读经典,《四书五经》等等,由夫子带领大家领悟儒家思想精髓。

    继而培养出高尚的品德。

    仁、义、礼、智、信。

    甚至范仲淹还鼓励学子们注重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

    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

    范仲淹提出了三点:

    “第一参加科举考试,取得功名;第二在任上勤勉尽责,推行善政;第三关注民生,解决百姓疾苦,造福百姓。”

    新掌教的一番话。

    自是让这帮新入学的学子们齐声叫好。

    因为范仲淹当真是说到他们心坎里去了。

    哪个读书人不想如此啊?

    所以范仲淹给大家指定的第一个目标,便是考中进士。

    “好。”

    叫好声连绵不绝,甚至那些围观的学子,也是大声鼓噪。

    躲在阴凉处的晏殊,嘴角含笑:

    “希文果然是好好想了想,如此一来,应天书院必定会再次名声大噪。”

    张师德也觉得范仲淹说的这些是读书人的最高追求,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始终是少数。

    “无论如何,希文也是在诸多学子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只待将来便能够开花结果。”

    杨子晋也算是认同了范仲淹的治学理念,应天书院的校训确实应该变一变了。

    当时经历了五代十国,哪有多少人有机会读书啊?

    全都是武夫的天下,甚至书院也是在武夫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为了振兴儒学,才提出了天下同文的口号。

    如今大宋建国以历三代,厚待读书人,边疆也不见烽火,内陆也没有叛乱。

    书院培养学子也该与时俱进,优中择优,自是要以天下为己任,方能更好的报效朝廷。

    范仲淹示意大家声音小些,随即又主动介绍道:

    “今日我要向你们介绍一人,此人不畏强权,又有急公好义之能,还有些才华,希望他的话也能够激励大家。”

    人群里倒是有不少人开始张望。

    “谁啊?”

    “难不成是我?”

    或是疑问,或是玩笑,气氛被范仲淹彻底带动起来了。

    “此人便是在入学考试当中排名第三的宋煊,宋十二。”

    范仲淹嗓子有些嘶哑,然后便招呼宋煊上来。

    宋煊倒是也不怯场,直接把自己的折扇,扔给祝玉,稳稳当当的走上台前。

    “宋煊?”

    前些日子宋煊的大名可是没少在他们嘴里传言。

    又是写了一首柳永夸赞的词,又是怼死了翰林学士窦臭那个名人。

    甚至还在监牢里叫来了本地最有名的酒楼庆楼大厨做饭,连吃三天。

    光是这一点,就让许多打退堂鼓的学子心里隐隐后悔的情绪。

    谁有实力能够连请三天呐?

    就算是书院里的那些官宦子弟,也从来没有如此阔气过。

    再加上宋煊为了卖自己的白话小说,推出的彩票,两文中一千文。

    同样也吸引了不少书院学子们去碰碰运气。

    期待着能改善一下自己窘迫的生活环境。

    一千文,光是吃饭,就至少能够撑过去三个月了。

    哪一个贫苦的学子能够不心动呢?

    “我倒是听一听,宋十二平日里挺能巴巴的,今日还能说出什么高谈论阔来。”

    晏殊心里是有些置气的。

    绝不能让他给小瞧喽,你小子且等我为书院搞来钱财,为那些百姓提供做工之地。

    宋绶听出来晏殊这句阴阳怪气的意思了。

    平日里你不是挺关照宋煊这个陨落的小神童的吗?

    看样子宋煊说的话,真是让你晏同叔破防了,且记在心中。

    打伞站在阴凉处的王从益,听着宋煊上台,并无意外。

    他可是把许多消息都传回去了,可惜自家老爹对于此子并不在意。

    反倒是催促王从益尽量与他媳妇同房,争取生出个孩子来。

    对于这件事,王从益是有些力不从心的。

    王从益叹了口气,很快就被一旁的王泰捕捉道:

    “怎么?”

    “王兄对他有意见?”

    王泰是宰相王旦之子,当年就是他爹被学子在大街上扔了书本大骂一通。

    所以很理解窦臭被普通学子羞辱后的恼怒,但是窦臭他自己个没脑子,竟然想要以势压人。

    不像他爹那样宰相肚里能撑船,旁人抓住这个狂生送去开封府治罪,但是被王旦给拦住,说人家说的对,把人放了。

    此事流传一时。

    因为按照大宋的潜规则,一旦天下出现什么灾祸,不是皇帝的问题,那便是宰相的问题。

    对着皇帝与宰相骂一顿,指定没错。

    毕竟这是上天的警示。

    其实相信的没有几个,但却可以通过这些事,能够管到天子以及当朝宰相头上去,那就很让言官们爽啦!

    “我对他宋十二能有什么意见?”

    王从益面色苍白,却是十分喜欢凑热闹,他躺在病床上憋坏了。

    瞧着满院子里生机勃勃的学子们,也能让他有错觉,自己也同这些人一样健康。

    “欣赏的很。”

    听到这话,王泰眼里露出疑色。

    王从益一个当过官的人,会欣赏一个普通学子?

    他不就是词写的好点嘛?

    在科举考试当中,他宋煊能不能顺利,通过第一级别的“解试”还是个大问题呢。

    王泰自认为读书天分很高,他的劲敌是王尧臣。

    哪一个学子不想考取状元啊?

    “不要小瞧他。”

    王从益从袖子里掏出新一期的彩票:

    “光是这个经商主意,就不是谁都能想得出来的。”

    王泰哼笑一声,并不理会。

    如此骗钱的手段,也就是那些没脑子的人才会去买这玩意。

    王从益正是做过官,才觉得宋煊这个买卖极好。

    不仅能为官府提供新的税收,还能把扑买变成正规化,更能给予大批百姓做工的机会。

    如今怕是早就有人研究宋煊的买卖,想要从里面分一杯羹出来。

    宋铭捅了捅宋浩:

    “五哥,真是十二弟哎,咱们当年考进书院都没有他这般风光。”

    作为同宿舍考出去的宋痒兄弟取得了那么好的成绩,宋浩这两兄弟背负的压力可想而知。

    “嗯。”

    宋浩的心情是有些感慨的,十二他真的一飞冲天了。

    就是不晓得在三个月后的解试里,他会取得如何成绩?

    宋浩相信,依照宋煊的性子,绝不会因为时间短,就明年再参加解试了。

    台上。

    范仲淹瞧着宋煊十分礼貌对着下面的同窗,分三个方向行礼致意,感到很满意。

    在范仲淹看来,宋煊是个有本事的人,但一直都保持着谦虚,光是这一点便极为不寻常。

    范仲淹把木质喇叭递给宋煊,示意他来讲几句,鼓励诸位同窗。

    而台下那么多双眼睛盯着宋煊看,露出疑惑,兴奋、羡慕、不屑以及想要看他出糗的。

    毕竟被这么多人注视着,还要公开讲话,那压力绝对不是一般的大。

    宋煊拿着木质喇叭,起手就是一句:

    “尊敬的夫子们,各位同窗们,大家好,俺叫宋煊,行十二。”

    台下的张方平直接绷不住了。

    十二哥这话未免也太官方了些。

    相比于了解宋煊的张方平,其余人倒是充分的感受到了宋煊对他们的尊重。

    宋十二这个人长得高大,被人传言当街把翰林学士从二楼推下来,妥妥的乡间恶少年形象。

    可是当日与宋煊同去的许多学子都可以作证,那窦臭明明是自己做贼心虚栽下去的,偏要栽赃到宋煊头上。

    难不成宋煊他有本事一步跳到一丈以外去推窦臭?

    如今听着宋煊讲话,更是表明他很有礼貌的!

    “学生得以踏入这应天书院之门,实乃三生有幸。”

    “夫子教诲,如春风化雨;同窗相伴,似芝兰玉树。”

    “学生虽愚钝,然心怀壮志,愿借此良机,略陈肺腑之言。”

    “古人云:“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学生虽出身寒微,然不敢忘圣贤之训。”

    “愿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勤学不辍,砥砺前行。

    “他日若得寸进,必不负夫子教诲,不负同窗砥砺,更不负这天下苍生。”

    宋煊先是以范仲淹的话头接出来,又引申出尊师重道,友爱同窗,勤学笃行,到心怀天下再次扣题。

    引得新生们一阵鼓掌喝彩。

    宋煊的这番言论,当真是说到他们心坎里去了。

    简直的最佳嘴替。

    即使大部分都不清楚这个名词,但经久不息的掌声显示了他们内心的激烈赞同。

    晏殊摸着胡须道:

    “这小子口才真不错,但愿将来这小子别蛊惑那么多的学子去我的府衙外闹事。”

    这小子要是生在乱世,怕是真能聚集一帮人成事。

    宋绶又是哈哈一阵大笑,晏殊他怎么想的?

    宋煊再怎么不是个玩意,他也不能带着人像对待窦臭那般去对付你这个父母官呐。

    张师德没理解晏殊话里的意思,随看向他:

    “我不记得你们之间的关系不好啊?”

    晏殊有些无语的笑道:

    “我自是知道,窦臭那日之事,我没有亲眼见到,但今日宋十二的这番演讲,我却亲眼所见。”

    “窦臭他败的是一丁点都不冤枉!”

    张师德指了指晏殊,同样莞尔一笑。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0136/1284491.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