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231章 悬羊击鼓

第231章 悬羊击鼓


却说徐盛、丁奉二将统军万余人追亡逐北,水陆并进,溯汉水北上四十余里。

    一路上与曹休溃卒遭遇战、阻击战五六阵,斩俘四五千,缴获甲胄刀兵、粮秣财货无算。

    追至汉津时,由于曹休及其殿后部曲率先渡到了汉水北岸,又凿船沉舟、焚烧码头阻止吴军追击。

    导致徐盛、丁奉二将不得不在此停下了追杀的脚步。

    一边等待后军渡至北岸。

    一边稍作休整,进食饮水。

    徐盛勒马江岸,一人一马被血水、汗水、泥水交凝覆盖,却不显狼狈,反而英气愈厉。

    丁奉自东南策马而来,只见他兜鍪已失,甲胄已缺,散发披肩,手中大刀刀口卷刃,犹自滴落敌血。

    二将聚首汉津码头,稍作交流。

    丁奉乃是草根出身,先后在甘宁、陆逊、潘璋麾下为军侯、司马、校尉等小将。

    前些时日潘璋自西城无功败返,孙权亲自安抚潘璋麾下将校,而后发现这名叫作丁奉的小校不论身形、样貌、还是谈吐皆殊于别将。

    于是调来丁奉卷宗。

    结果发现这丁奉每战常能奋勇当先,斩将夺旗,也常因身先士卒而屡屡被创,仿佛周泰。

    孙权大异之。

    在一场筵席中,当着一众文武将校之面大赞其功,再壮其行,赏赐美婢十余、金帛十万,又将丁奉从潘璋手里要来,亲自栽培,暂时让丁奉为徐盛偏将。

    徐盛虽刚识丁奉不久,但经过月余的相处,知其颇有武勇韬略,此刻见他因杀敌把自己弄得如此狼狈,对他的认可又多了几分。

    “先时闻至尊赞承渊勇冠三军,诸将窃谓过誉,不以为然,今日得以一睹承渊首冒锋刀、躬先士卒、摧锋陷阵,雄姿有若幼平公(周泰),才知诸将偏狭。

    “倘我大吴将校,人人皆能如承渊般为国忘死,刀斧不避,则大吴王业之隆,岂非指日可待?!”

    “君侯过誉。”丁奉沉声作答,不卑不亢。

    徐盛与丁奉二将继而讨论了一番一路北来的战果、战损。

    待南岸的将士大约半数渡到汉水北岸,稍事休整之后,徐盛便准备乘雷霆之威、破竹之势,不给曹军一丝喘息之机。

    这些便是徐盛统军追亡逐北前,孙权嘱咐徐盛的原话了。

    身居偏将下职的丁奉听到徐盛仍准备继续深追,先是环顾四周,神色有些犹豫,思索片刻,才对身前这位安东将军道:

    “君侯,临发之际,大都督再三嘱咐末将:

    “『至尊虽言良机不可失,敢言退者斩。』

    “『然务必警惕曹魏设伏,诱我大吴轻进。』”

    徐盛为之一异。

    临出发前,大都督并没有只言片语吩咐与他,却是叮嘱了丁奉?

    这是欲拉拢丁奉之意吗?

    还是说,大都督知道这话对自己说,自己未必会听?

    毕竟,自己是至尊的人?

    自至尊劝学之后,他也看了不少《史纪》、《汉书》,对这些人心上的弯弯绕绕虽然并不关注,但见得多了,自然就有了一些感悟。

    丁奉并不打算藏着陆逊对他的叮咛嘱咐不说,以大吴败绩为自己搏一个“奉营特完”的虚名,直言道:

    “君侯,此地千峰万壑,林深草郁,设伏之地也,倘鼓噪追击,轻军深入,末将恐堕魏人埋伏之中,君侯不可不审而慎之。”

    徐盛手勒马缰,举目四顾。

    确如丁奉所言,此地峰峦如聚,草木葱笼,论适合埋伏,比大吴先前伏击魏军的沧浪水、云梦泽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忽然,他想到了什么。

    “魏军俘虏有言,先前被咱们包围在绿林道的豫州刺史贾逵,因与曹休有怨,而被曹休安排殿后,未曾进入沧浪水、云梦泽之中。

    “其人素知兵法,兼具文武。

    “然而曹休此败,却是根本未见贾逵所统殿后部曲。

    “我先前已注意到此事,但…却是以为那贾逵因与曹休有宿怨,是故见死不救,欲借大吴之手,除他心腹一患。

    “如今看来,贾逵或许并非如我所想的这般龌龊。

    “恐怕未尝望风远遁,而是在设伏伺隙,确实不可不慎。

    “我军逐北,大军已成长蛇,前后十数里不止,倘若猝遇伏击,首尾难顾。

    “这样吧,命三军再稍事歇息,再遣众观察完四周有无埋伏,慎勿轻进。”

    “唯!”丁奉闻此振奋。

    二将招来数十心腹,将刚才这道军令传达了下去。

    然而过不多时,贺齐之子贺达率领将校十余火急火燎杀至徐、丁二将身前。

    徐盛见此情状,眉头微皱。

    不及发问,那贺达便对着他劈头盖脸一顿痛骂:

    “徐安东!

    “至尊有言!

    “『曹休已败,不追何疑?!』

    “『机不可失,言退者斩!!』

    “徐安东置至尊之命于何地?!

    “难道将军想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吗?!”

    这么大一顶帽子扣下来,徐盛皱眉皱得更紧了,连连摇头,将他与丁奉的担忧道出。

    那贺达及他带来的十几名军官军吏一时面面相觑,片刻后,贺达仍旧不依不饶,怒气冲冲地质问:

    “凡追亡逐北,须一鼓作气,片时亦不可歇!

    “今一则渡河迁延,二则魏军弃甲曳兵而走!

    “我辈披坚负刃,脚力已逊魏军数筹,正该轻军舍粮,弃兜鍪,卷甲长驱!

    “将士以皮甲一领,戈矛一杆,足能杀得魏人魂飞胆碎!

    “奈何此时犹豫,反生顾盼?!

    “倘若纵走曹休,岂不寒至尊之心,丧三军之胆?!

    “当年赤壁纵曹操,夷陵纵刘备,遂成今日吴、魏、蜀鼎足三分之势!

    “至尊一悔赤壁之不追!次悔夷陵之不蹑!

    “今云梦既捷,若复使曹休逃走,至尊此恨何由得释?!

    “统一天下之机,如电光石火,稍纵即逝,谁能预卜?!

    “正如谁也料不到曹真、张郃竟折于蜀主刘禅之手!

    “今岁已来,嘉瑞频现于吴,太史百僚观星望气,皆道运数在吴,不在汉魏。

    “若我等畏首畏尾,坐失良机,岂不正是『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到那时,你我皆为大吴之罪人矣!

    “徐安东,至尊推赤心于将军腹中,肺腑相托,徐安东重任在肩,岂可辜负信重?!”

    被贺达如此一番分析喝骂,刚刚才下定决心要谨慎行事的徐盛,脸上慢慢浮现出犹豫之色。

    丁奉却是直视贺达,沉着出言:

    “贺将军,曹休庸将耳。

    “今我大吴既破之,纵之北还,于大吴或反为利。

    “如若不然,使贾逵、满宠、臧霸、王凌等辈得授东南之任,于我大吴岂非更为不善?不若纵之。”

    “承渊休得妄言!”徐盛赶忙阻止丁奉胡乱说话。

    追杀曹休是至尊做的决定,不是丁奉一个偏将能够置喙的,他们这些为将者能做的,应做的,就是坚定不移地执行至尊之令而已。

    眼下他命大军稍事休息,又遣将士四散搜查,也不过是在执行至尊之命上走了几步弯路,莫使大吴将士踏入曹魏埋伏圈里罢了。

    但最终的目的肯定是不变的,至尊之令,也依旧不是他们这些外将该去置喙的。

    军令未出,可以商量。

    军令既下,便当坚决执行。

    徐盛安抚了一番丁奉、贺达、及贺达带过来的将校。

    一边命他们继续安排人手,接应南岸的将士北渡,一边派先遣部队继续北追,但是要小心行事。

    与此同时,又散出更多的哨探,查探周遭有无异常。

    一个时辰过去。

    他带来的将士除死伤数百人外,八成都来到了汉水北岸。

    散出去的哨探也因此越来越多。

    又半个时辰。

    突然有数名哨探回禀。

    北方十余里外,有一险要隘口已被魏军溃卒夺占。

    曹魏旗帜漫山遍野,看规模怕是万人不止。

    这些魏军以鹿角、大木、尖竹布于隘口前,设关守险,大有要死守此关之意。

    “曹休自云梦泽至此一路溃逃,没有时间建关设卡,能在此设关据险而守,想来必是贾逵及麾下豫州军无疑了。”丁奉道。

    贺达皱眉:

    “贾逵又如何?军者,势也!魏军溃败之势已成,凭贾逵一军,已无力回天!”

    然而过不多时,又有哨骑回禀。

    “安东将军,魏军隘口西北十里之外一处山坳,似有魏军数千人隐伏于彼处!”

    徐盛、丁奉眉头不展。

    “果然有埋伏?”贺达先是一疑,而后又是轻蔑一笑。

    “呵呵,埋伏既已为我等察觉,又如何还谈得上埋伏?雕虫小技而已!”

    徐盛摇头:

    “不论是否埋伏,贾逵所统豫州军养精蓄锐数日。

    “而我等追击曹休数十里,眼下已是强弩之末。

    “先暂缓追击,将此间之事回禀至尊与大都督吧。”

    …

    吴营西北二十余里外。

    夜色如墨,似空无一物。

    俄顷,覆月之乌云渐移。

    皎白的月光倏然泻地。

    只见狭道中央,忽显百骑。

    月光似水,轻笼众骑。

    树影斑驳,随风微晃。

    有人以豆食马。

    有人解囊饮马。

    人马俱披坚执锐。

    雄纠纠,气昂昂,蓄势待发。

    每匹战马之侧,各悬一具战鼓。

    每匹战马背后,各负一头山羊。

    山羊之口,俱被紧缚,寂然无声。

    不知是饿极还是痛极,其蹄纷乱四击。

    “出发。”典满一声令下。

    百骑徐徐展蹄,小步轻驰东南,不疾不徐,不慌不忙。

    凌晨。

    天将亮未亮。

    吴军前锋营里,篝火将熄未熄。

    巡夜士卒抱着长戟弓弩,倚着辕门打盹。

    “——咚咚!”

    “——咚咚咚咚!”

    忽然,战鼓骤起。

    吴人顿时从睡梦中惊醒。

    这混乱的战鼓之声,似从天上地下、四面八方同时擂下,震得地面都为之发颤。

    “不好,敌袭!”

    不知是谁先撕破了嗓子。

    而随着这一声大吼,连成一片的数座吴军营盘瞬间炸开了锅。

    “敌袭!敌袭!”

    “完了,魏军来了!”

    最北面的守夜之将心中大乱,冲出营外一看。

    微微晨光与隐隐火光之中,只见魏军骑兵黑甲黑马,如风卷残云,直撞垒门。

    当先一将威武雄壮,胯下一匹高头大马,手中长刀挥舞,直向辕门飞奔而来。

    “杀!!!”典满大吼一声。

    “杀!”其人所统百骑亦是喊杀声震天。

    未几,典满一马当先,直接越过辕门冲入吴军营垒,以刀背为锤,左劈右砸,所到之处,吴卒倒跌而亡。

    一时间。

    杂沓鼓声、踉跄脚步、狂吼杀喊、马蹄擂地、战马嘶鸣、哭号求告,诸声并作。

    如潮奔涌,一股脑全部灌入吴人乱军之耳。

    吴营之中,顿成沸乱之鼎。

    披寒甲,挺长槊,跨黑马的魏军骁骑恍若一尊尊杀神,在吴营内左冲右突,连连穿插。

    一个横扫。

    又一个冲撞。

    一簇簇血花挟碎肉迸溅,腥风渐浓,当先一座吴军大营,迅速被血腥之气弥漫。

    “——咚咚咚咚咚。”

    大营四周,鼓声密若骤雨,自四方八面传来,直透此座军帐。

    其声虽然杂碎无章,听不出到底在传达什么军令,然正因此,愈使吴人无从揣度。

    但就是如此,更让人心中慌乱。

    敌军究竟意欲何为?

    又究竟有多少伏军埋伏在了营寨周围?

    仿佛整座大寨,此刻已被敌军重重围裹,水泄不通。

    吴军上下将卒,敌我莫辨,开始自相践踏,又或拔刀互斫。

    营内徐盛本眯眼小憩,闻鼓猛地跳起,赤足提剑冲出帐外。

    丁奉亦从另一方向奔来,二人恰在辕门口撞个满怀。

    “君侯不好!”丁奉急道,“要营啸了!”

    “莫慌!”徐盛马上想到了此间关键。

    “传令各军,魏人犯营者已被诛除!

    “敢有亮灯者,斩!

    “敢有出营者,斩!

    “敢有喧哗,乱我军心者,斩!

    “巡夜将士弓弩上弦,长牌结墙!随我来!”

    徐盛一连串军令下达。

    亲卫及诸将校迅速奔往各营。

    徐盛亦冲出营外,连声大吼,命所有人回营安坐。

    不从者甚众。

    徐盛大怒,一把揪住一名溃卒衣领,直接一刀斩之。

    而同一瞬间,丁奉同样很有默契地斩杀一人。

    二人分头弹压,连斩十数名惊惶乱窜的乱军,才终于把周围潮水般的溃卒堪堪镇住。

    不多时,魏军喊杀声渐小。

    正当徐盛、丁奉招来战马,欲去追杀之时,魏军骑兵退去。

    然而鼓声却不停,愈发诡异。

    重时若雷霆,轻时若柳絮。

    徐盛不敢轻动。

    然而侧耳片刻,脸色骤变:“不对,鼓声忽东忽西,毫无章法,亦无杀意……”

    丁奉同样觉得蹊跷,抬手令亲兵出营,举火上山。

    待上得山去,入得林中。

    只见火光所及,一片空地,并无伏兵。

    再深入些,林中似有黑影晃动。

    丁奉定睛一看,一阵惊愕,只见山羊悬于林中,羊蹄乱蹬,将一面面战鼓敲得震天作响。

    “悬羊击鼓!”徐盛啐了一口。

    “好在营啸止住了。”丁奉心有余悸。

    “追!”徐盛望着魏军骑兵绝尘远去的方向咬牙切齿,最后一声令下。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0228/1284389.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