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海公六勿! 什么才是百姓爱戴的官员
推荐阅读:带着铁路到大明 文化入侵修仙界,仙子直播卷三界 遮天:从圣崖金乌开始 大唐傀儡医 谢邀,穿越一人之下,刚进聊天群 我在印度当老爷 快穿,这恋爱脑我不当了 一蓑风雪向小园 榷香令 火影:让你当鸣人,你成黄毛了?
六月十五日,清晨。
崇教坊。
国子监大门外的街道上挤满了百姓。
有商贾,有书生,有农人,有小贩,有须发全白的老叟,有六七岁还未入学的稚童,甚至还有一些目不识丁、经常在市井游逛的喇唬(即泼皮无赖)。
这些人一大早便围聚在这里,只为看海瑞一眼,只为唤一声:海青天!
当下的大明。
鲜有官员能在民间获得一致的夸赞之声。
只有海瑞。
民间七八岁的孩子都知晓,海瑞是能为全天下底层百姓说话,是敢于惩治所有贪官污吏的人。
甚至在一些百姓眼里。
世道变好的标志,就是朝廷重用像海瑞这样的官员。
片刻后。
四百八十名新科进士来到了国子监。
今日。
他们是听课的学生,而国子监的监生们只配站在一侧旁听。
虽然海瑞是举人出身。
但众进士无人觉得海瑞不配为其上课,反而认为自己在衙门观政即将走入仕途之际,有海瑞提点一番,乃是大幸事。
又过了片刻。
国子监祭酒王锡爵带着一众学官来到大门口,准备迎接四大阁老、海瑞,以及自发前来听课的官员们。
他意料到海瑞至国子监讲学,会引来诸多百姓在外面围观。
但实在没想到竟引来这么多人。
里三层外三层,将路都要堵死了,甚至街道两侧的墙头树上都有人影。
他命国子监的胥吏协同北城兵马司的兵卒迅速疏通,才使得国子监前有了一条能过马车的宽敞通道。
这时。
国子监的一名学正快步跑到王锡爵的面前。
“祭酒,四位阁老刚才已从西门入院,安排在前厅就坐了!”
“嗯?怎么就突然换门而入了呢?”王锡爵刚说完,便不由得笑了,然后喃喃道:“不愧是阁老,有预见性啊!”
四大阁老之所以不走正门。
乃是因国子监正门外的百姓几乎全都是为海瑞而来。
他们若走在海瑞的前面,大概率不会有什么欢呼声,然海瑞若至,呼喊“海青天”的声音必然响彻云霄。
四大阁臣,是绝不会让自己处于尴尬之境地的。
就在这时。
不远处的一棵老槐树上,突然传来一道嘹亮的声音。
“海青天来了!”
喊话者,乃是崇教坊集贤街上一个有名的无赖,平时没少欺负一些没有功名的读书人。
但面对海瑞,他的心中全是敬畏,全是崇拜。
随即,国子监门口热闹了起来。
百姓们兴奋地喊道:“海青天!海笔架!海老!海公!”
声音之响亮,震耳欲聋,比国子监监生日常的读书声都要响亮。
这一道道喊声,自然而然也传到了张居正四人的耳朵里。
四大阁老皆是无奈一笑。
幸亏走了西门。
不然他们站在国子监大门前听到百姓呼喊海瑞,不但尴尬,而且会被百姓传为笑谈。
他们虽身居高位,但也很羡慕海瑞在民间的名声。
有此清名。
即使史书上不言海瑞,海瑞也将千古留名。
百姓们对海瑞如此尊崇爱戴。
不仅是因海瑞往昔批过龙鳞,如今又扳倒了官商一体的张王两族。
海瑞为民伸张正义的事情太多了。
他任福建南平教谕时,改革学风,提倡文以载道,使得地方县学地位大升,堪称大明最强教谕。
他任淳安任县令时,穿补丁布袍,吃糙米,在县衙后院种菜,整顿驿站,拒绝下属出城迎送与宴请官员。
他任应天巡抚时,抑制兼并,逼迫前首辅徐阶退田还民,治理太湖水患。
入仕至今,海瑞没有穿过绸缎,没有贪墨朝廷一文公用钱,没有向上交纳过一文常例钱。
……
桩桩件件,皆是为民请命之壮举,皆是清官直臣之做派。
德行无瑕,政绩甚伟。
堪称是百姓心中“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独苗。
故而,才会如此受欢迎。
稍倾。
海瑞的马车出现在距国子监大门还有约二百步的地方。
申时行、王家屏、沈念等翰林官的车驾皆跟在后面。
海瑞讲学。
他们作为小万历的文学侍从之官,自然是要来听一听的,后续还需向小万历汇禀。
就在这时。
海瑞听到百姓的呼喊声后叫停马车,从里面走了出来。
“海青天!海青天!海青天!”
“海老,您一定要注意身体,有您在,我们就有靠山,我们就不怕那些贪官污吏!”
“海老,多谢您除掉了张王两族的毒瘤,我……我家的生意终于要有起色了!”
“海老,您还记得我吗?您嘉靖年入职户部进京时,还吃过我家的咸菜!”
……
百姓们心情激动地喊叫着。
若不是道路两侧有兵卒拦着,恐怕一些百姓就要冲出来给海瑞一个大大的拥抱了。
这就是民意!
这就是百姓的心声!
百姓并不好糊弄,谁对他们好,谁对他们坏,他们心中如明镜一般。
海瑞眼眶泛红。
他一直觉得自己已不适合当下的官场,满朝文武也皆不愿他归朝为官。
但百姓热情的呐喊,让海瑞觉得,自己还能为天下苍生做些事情。
海瑞朝着呼喊的百姓躬身拱手,表示感谢,然后大步走进国子监。
申时行、王家屏、沈念等官员紧跟其后,皆甚是羡慕海瑞在民间的威望。
一个官员都被百姓如此爱戴,这辈子都值得了。
百姓们认为海瑞是他们最坚实的靠山,其实,百姓也是海瑞最坚实的靠山。
依照海瑞当下在民间的声名威望。
谁敢对海瑞不利,自家的祖坟可能都会被气愤的百姓刨出来。
……
片刻后,国子监前庭。
四百八十名新科进士站在中间,包括已经授官的一甲三人,还有二十八名庶吉士。
一众国子监监生则站在进士们的后面。
四大阁老坐于前方两侧,海瑞站在中间的一座木台上。
申时行、王锡爵、沈念、王家屏、沈一贯等人则站在四大阁老的后面。
王锡爵知海瑞年迈,本为他准备了椅子,但海瑞不愿坐,他便只能依了海瑞。
海瑞环顾四周,眼眶泛红。
他缓了缓,道:“海某从未想过,有一天能为朝廷的新科进士们授课,也未曾想过,年过花甲后还能被朝廷启用,还能去巡视天下的御史官……”
“海某资质愚钝,考中举人已耗费大半生的力气,为官至今,海某也算不得一个优秀的官员,海某只是知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
“海某知身上的官服不是升官发财之工具,而是所辖百姓托命之工具;海某知忘民者,必为天理所弃。海某知唯有衣不求华,食不求美,住不求奢,方可言仕……”
……
海瑞向一众进士贡生们讲起了他的仕途生涯,讲起了他为官所秉持的初心。
微风吹过他花白的头发,使得他身体有些发颤。
但腰背却始终挺直得如青松一般。
他非常谦逊。
称自己只算得上一个无愧于心的合格官员。
但海瑞所言的“合格”,一些官员倾尽一生都难以做到。
国子监前庭甚是安静,只能听到海瑞一人的声音。
就连四大阁臣都认真地聆听着海瑞的讲话,海瑞之言,也将影响他们日后的辅政方式。
约小半个时辰后。
海瑞环顾四周,笑着道:“最后,海某再送诸位一段话吧!”
“海某以为:为官者,当以清白传家,以正气立朝,以苍生为念,以社稷为重。”
“勿贪墨财货,勿媚上凌下,勿投机躁进,勿缀酸文腐字,勿入小人之党,勿与天下黎庶为敌。”
“此六勿乃是海某为官之准绳,尤其是最后一条,特与诸位共勉。”
海瑞说完后,朝着下方深深躬身。
下方的进士与监生们,纷纷站直身体,整衣肃容,然后齐齐朝着海瑞躬身拱手道:“谢海公垂训!”
而此刻。
在国子监前厅最外围,有文吏将海瑞的这番话迅速记录下来,传到了门外。
门外的百姓也急于想知海瑞会说些什么。
海瑞的六勿之言,必将引得每一位官员警醒,必将传遍大明。
就在众人都在感悟海瑞最后一段话的时候。
在外面等待已久的御前宦官张鲸带着小万历的御书从外面走了过来。
“传陛下口谕!”张鲸高声说道。
顿时。
国子监内的所有人都跪地听口谕。
张鲸看向海瑞,高声道:“海卿秉性刚贞,操行清白,而今在山西刃试豪强,巡察有功,实为大明倚天之剑,朕特赐字一幅,令天下知,令百官咸效卿之安国护民之举!”
“哗啦!”
一旁两名小宦官将卷轴展开,“大明神剑”四个字顿时映现在众人面前。
这四个字,比“护国柱石”的份量都要重。
“臣海瑞,感谢陛下赐字!”海瑞跪在地上叩谢道。
这时。
内阁首辅张居正缓缓捋须,开口道:“大明神剑,海佥院当之无愧!”
吕调阳、殷正茂、马自强三人也都点了点头。
这三人的表态,足以说明:朝廷的风气已经变了。
往昔,朝廷从未曾推举过海瑞,更无官员觉得应学习海瑞。
但当下朝廷明确告诉所有人:想要做一名好官,必须向海瑞学习。
这一刻。
申时行与王锡爵先是对视一眼,然后几乎同时看向沈念。
二人皆知。
是沈念恳请小万历为海瑞赐字,是沈念请求海瑞在国子监讲学,又是沈念请来了四大阁臣旁听。
如今,小万历赐字,赐得时间又是恰到好处。
显然是沈念有意安排。
往昔,海瑞是朝堂的另类,甚至在一些官员眼里是怪物。
而今靠着沈念的一系列动作,直接让海瑞变成了全天下官员应学习的典型。
进而改变了官场之风。
二人感觉沈念实在太过于聪明。
沈念这股聪明劲又甚正甚直,全是为了大明。
这让二人甚是敬佩。
这一刻,二人已完全不再将沈念当作自己的一个晚辈。
二人甚至觉得,没准儿一日,沈念会成为他们的上官。
赐字之后,海瑞讲学也就结束了。
四大阁老与海瑞去了后厅叙话,进士监生们也都散去了。
很快。
海瑞的《海公六勿》与小万历所赐的“大明神剑”四字,便被传了出去。
《海公六勿》可使得天下所有官员作为座右铭。
而“大明神剑”四个字,足以让无数有愧于朝廷,有愧于百姓的贪官污吏,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都难以安眠。
监察御史们一旦被海瑞调教完毕,将会有无数贪官污吏被揭露出来。
他们的好日子到头了。
……
六月十七日,清晨,天微微亮。
都察院官舍前,一排马车整齐地停着。
海瑞已准备离京。
他不喜麻烦别人,总喜欢悄悄离开,但在向朝廷报备后,还是告知了沈念与姚斌。
这一次,朝廷为海瑞安排了一队锦衣卫护卫,两名医官,还有两名仆人,以保障他的安全与身体。
沈念与姚斌早早就来到官舍,送别海瑞。
三人寒暄片刻后。
沈念道:“海老,陛下特意命我传话:只要您巡视在路上,便能使得天下的监察御史忌惮,无须如在山西巡视那般用力,您累坏了身体,是整个大明的损失!”
其实,海瑞明白。
此差遣没有地点,没有时间限制,实则就是一个半养老的差遣。
朝廷需要他的,就是一直巡察在路上。
即使他一路赏景游乐,享受美食,也无人会弹劾他,也能使得天下的监察御史更卖力地巡察地方。
但依照海瑞的性子,根本不可能闲着。
“老夫明白了!”海瑞拍了拍沈念的肩膀,然后朝着姚斌的胸口捶了一下,便坐上了马车。
沈念与姚斌望着马车消失在远处,才朝着官衙走去。
下次再见海瑞,已不知是何时。
京师的官员们得知海瑞离京后,几乎都同时长呼了一口气。
因海瑞在京,有官员憋了数日都没敢举行私宴,还有的官员已选好了黄道吉日娶妾但因海瑞回京直接选择了延期。
这就是海瑞的杀伤力,大明神剑,名副其实。
接下来,一些滥用权力,在地方吃拿卡要,阳奉阴违的监察御史们大概率要倒霉了!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0242/1284474.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