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议垦荒令,朱棣回京【求追订】
推荐阅读:榷香令 遮天:从圣崖金乌开始 文化入侵修仙界,仙子直播卷三界 谢邀,穿越一人之下,刚进聊天群 大唐傀儡医 快穿,这恋爱脑我不当了 一蓑风雪向小园 火影:让你当鸣人,你成黄毛了? 这个影帝有点东西 我在印度当老爷
朱桢对刘宽第一个建议倒是挺能接受的,可对于第二个建议却是有些犹疑。
他道:“宁国公,这给与百姓二三十年的绝对使用权会不会太久?只怕会形成一个个的地方武装啊。”
刘宽笑道,“楚王殿下多虑了,只要将一枚垦荒令所能圈占的土地限制的小一些,比如说方圆三里到五里。这么点地方,能形成多大的地方武装?”
“若是一个家族用不同人获取多枚垦荒令呢?”朱桢追问。
刘宽道,“首先陛下得出政策说明,一家只能获得一枚垦荒。其次,下发垦荒令时还得加强审核,避免有些人利用隐秘关系获得多枚垦荒令的实际掌控权。”
“此外,刚开始殿下可以用奖赏、赐予的方式下发垦荒令,等到后面百姓热衷垦荒,殿下便可以高价卖垦荒令了。”
“当然,不论怎么做,肯定都是有一些隐患的——原历史上,白头鹰国从英国的统治中独立出来,便是一大参考。”
“所以,该怎么获得‘垦荒令’政策的利益,却不受其隐患影响太多,就得看楚藩后续如何治理了。”
朱桢听完一时沉思起来。
没过多大会儿,他便将这个问题压在心里,又问了些其他方面的事。约莫聊了一个小时,朱桢这才告辞,离开了皇宫。
刘宽也要离开的,却被朱雄英叫住。
“老师,我这位楚王叔在历史上是什么结局?”
刘宽没想到朱雄英会问这个,回忆了一下,才道:“应该算是寿终正寝吧。”
“哦?”朱雄英似乎有点意外,又问:“建文削藩、靖难之役他都没事?”
刘宽道,“原历史上楚藩算是强藩,但又没有燕藩强,因此建文削藩并没有先动他。等到后来燕王靖难,楚王也起兵在南边策应,拖住了建文帝的一部分兵力。”
“也因此,楚王在永乐朝待遇还是不错的,只不过也受到了永乐很大的限制,大约是在永乐二十二年病逝的吧。”
永乐二十二年病逝?
朱雄英回忆原历史上的时间,默默计算朱桢的寿命,暗想:那就是大概活到了六十一岁?
回过神后,朱雄英又问:“你觉得楚藩如今的发展潜力如何?”
都聊到这里了,刘宽哪里看不出朱雄英对楚藩的提防?
毕竟朱桢算是海外诸蕃中个人能力仅次于朱棣的,论文治武功便是晋王朱棡都未必比得上,更别说其他藩王了。最主要的是,楚藩离大明本土近呀。
念及此处,刘宽道:“陛下,如今楚藩的领土大概与后世印尼国重叠了一大部分,却又不如印尼国大。”
“而后世印尼虽算是南洋第一大国,可在全世界而言,势力并不算强。其领土几乎完全处于热带,又多为岛屿,发展上天然就受到不少限制。”
“因此,只要楚藩不能进入澳洲大陆,将来就算发展再好,藩国实力也是有限的。”
朱雄英微微点头,也不知对刘宽的话信了多少。
“陛下若无别的事,臣便告辞了。”
朱雄英点头。
待刘宽也离开了奉先殿后,朱雄英便道:“文垚,对楚藩之事你怎么看?”
朱文垚如今已十六七岁了,准备今秋便进入军中磨练。而过去两三年的观政,不仅让他熟悉了大明的军政事务,眼界得到了很大的开阔,心智也成熟不少。
他闻言稍稍思考,方道:“宁国公方才所言有一定道理,但儿臣没记错的话,那后世印尼之所以没发展好,有相当部分原因是被欧洲人殖民太久,留下了不少问题的缘故吧?”
“因此,儿臣觉得朝廷对楚藩还是得多提防,适当的时候,甚至要进行一定的打压,避免其国力提升太快。”
朱雄英点头,“你能有此认识很好——就像你太爷爷曾说的,一个国家能发展成什么样,固然与其地理等天然条件有很大关系,但同样与统治者有很大关系。”
“楚藩地处南洋热带诸岛,发展是诸多不利,却也有很多利好。你楚王叔公能力不错,倘若他后面的几代子孙能力也不错,楚藩必然会强大起来。”
“如此强藩在侧,一旦将来咱大明朝廷有什么重大变故,未免不会生出异心来。”
“等将来你即位后,一定要记住今日的话,对楚藩多加提防,若有机会便打压一番。”
朱文垚点头,“是,儿臣一定谨记!”
···
···
朱桢好不容易回京师一趟,自然不会在祭奠完了朱元璋后就走,而是暂时住在了京师的楚王府中——实际上也是楚藩在京师的办事处。
做为在海外建藩的藩王,朱桢自不会去结交朝中文武大臣,这点从他专门找朱雄英做中人来向刘宽问计,便知道他心里有数。
但是,朱桢住在楚王府这段时间,却时不时有人上门拜访。
朱雄英让锦衣卫暗中一打听,才知道拜访朱桢的都是大商贾,多是想要跟楚藩做生意的。
‘我这位楚王叔倒真是生财有道。’
心里这么嘀咕了句,朱雄英便让锦衣卫将那些拜访朱桢的大商贾都记录上,暗中调查,看这些商贾是否还在为楚藩做别的事,比如说打探朝廷机密之类的。
若能抓住一些楚藩的把柄,那么打压起楚藩来就容易了。
朱雄英的注意力并没有停留在朱桢身上太久,因为过了半个月,到二月中旬,燕王朱棣也回到了京师。
朱棣先拜见朱雄英后,循朱桢之例,也在孝陵前守孝七日七夜。
随后他休息了两日,先到宫中再次拜见朱雄英,聊了聊一些燕藩与朝廷之间的事,比如说当年朱元璋允诺的,许他们二十年后再移民五千户大明百姓的事。
朱雄英虽然不想给燕藩等强藩移民,但这是朱元璋答应的事,如今朱元璋才驾崩几个月,他自是不会不认,便答应了下来。
只是对燕藩招募百姓的范围进行了限定,像一些人口本就稀少的行省,以及东南沿海行省,是不准燕藩等藩国去二次招募移民的。
这无疑增加了燕藩等强藩的二次移民难度,但朱棣、朱桢都未说什么。
谈定此事后,朱棣又抽时间去见了见朱桢,随后也在京师燕王府暂住下来。并且跟朱桢一样,时不时地约一些大商贾上门面谈···(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0252/1283971.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