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南洋1931,从猪仔到巨枭 > 第143章 准备就绪

第143章 准备就绪


由于郑毅的小蝴蝶翅膀的扇动,虽只是1936年的年底,国内却是已经变得风声鹤唳,宛如箭在弦上了。

    尤其是北部前线的那几支军队,现在瞅日本人眼睛都是红的,有些人是真想他妈的主动出击,干他娘的一炮。

    若是也能得到南洋方面几百万美元的资助,那还不立刻就硬起来了么?

    反正早晚也是要打的,这其实已经成了国内各路人马的共识了。

    说真的,本来就是箭在弦上,互相都已经准备好要开干了的局面,非得等着人家开第一枪,抢那个道德制高点有什么用啊。

    所谓的国际调停,不管有没有用吧,英美要是想帮你,你怎么干人家都会帮你,人家要是不想帮你,你就是站在道德高地上随意大小便,人家照样袖手旁观。

    站在郑毅的立场上,郑毅还真挺希望淞沪会战立刻马上,现在就开打的。

    早打一年对中国的影响其实不怎么大,国府在上海和南京之间修建的几道防御工事实际上也并没有起到什么太大的作用,这都成了一个诅咒了。

    纵观整个二战,被各国寄予厚望的所谓防线就他娘的没有一条起了作用,特别的邪门。

    且将国内的事情暂且按下不表,郑毅这边当然也没有闲着。

    这边给钱,他那边自然是也要扩产。

    趁着现在美国的废钢价格还不贵,能买的尽可能都多买点,尤其是在仰光。

    在经过了短暂的考察之后,美国钢铁直接宣布与郑毅合股在仰光又造了一个分厂,并将其扩大化了,造出来的钢铁除了用来做铁路铁轨之外,

    郑毅表示美国那边有多少废钢他就收多少废钢,在仰光开了一个火炮厂,专门负责生产大口径炮。

    火炮这东西其实在军事装备里就算是最简单的了,简单到连南京政府都能够量产,郑毅也不介意放在仰光,主要是槟城这边实在是有点放不下了。

    生产出来的炮火可以直接通过航运支援给国内,也还算比较方便,当然郑毅其实最主要的目标是跟日本抢美国废钢而已。

    以他一人之财力,硬拼日本一国之财力,虽说是肯定拼不过吧,但他至少也要把废钢的价格打上来三成。

    抢点是点么。

    槟城那边,包括泰有机械在内也拿出来两个厂区转型军工了,其他的机械厂更是清一色的转型成为了枪械厂,一边继续引进欧美军火长来此开工,劝说皇家机械扩产。

    另一边泰有机械也通过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中正式步枪各个零部件的开模,在槟城建了生产这支步枪的流水线。

    毕竟这是栓动式步枪,生产起来其结构比较简单,还省子弹,国内军队列装不都是这枪么,也省得让国内使万国造。

    初步初步估计,在全面赶工之下,半年之内就可以在槟城进行大规模投产,年产10万支左右,

    以泰有机械的开模能力,大概每半年就可以翻一番,但要有足够的技术工人,也需要从美国买一定数量的高精度机床。

    有些枪支的零部件加工,还是挺吃精度的。

    老实说,郑毅都不知道这么简单的玩意国府是怎么做到至今无法大规模量产的。

    所谓的高度重视项目,去年年底搞的正式量产时的产量居然仅仅才700-800支每月,扩产扩来扩去就扩了个寂寞,至今全国的保有量不超过五万支。

    很难想象着是个32年就立项的项目。

    南洋这边甚至都觉得这东西不太配在槟城做,扩产的时候打算弄去仰光搞,槟城只负责少部分精密结构件就行了。

    就是不知道仰光的印度人和缅甸人,以及那些新华人,能不能通过培训成为合格的技术工人。

    这就不得不说回仰光这地方的得天独厚了,郑毅实际上是没怎么对仰光进行规划和管理的,全凭槟城其他的商人莫名其妙的跟风,整个仰光,也在这半年里走上了快车道。

    平原,热带,沿海有良港,而且人力资源极度丰富,土地资源也比槟城丰富得多,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半年前在郑毅刚包下来的时候仅有50万的人口,现在已经有了将近二百万了。

    缅甸各地的华人,除了少部分在下边包了土地开大农场都在往这边跑。

    虽说是郑毅并不打算像槟城一样建设仰光,但光是一个钢铁厂,一个铁路局,以及其所需要配套的水电,港口,道路修建,就是一个超大工程了。

    即使不算修建铁路的费用,半年期间郑毅和美国钢铁,英国铁路,所共同投入过来的资金也已经达到了五百万美金以上,而且仍在与日俱增。

    有些聪明的商人已经在这里准备大显身手,开办水泥厂和砖石厂了,认准了这地方的建筑业和房地产业肯定有搞头,

    现在就是不知道郑毅会不会让仰光这里和槟城一样直接给人分房子而已。

    北部,掸邦等地区的人听说了郑毅要来修铁路,却是也统统改换了身份证,现在都以华人自居,甚至还派人去南京那边声泪俱下的请愿要加入中国国籍。

    很多人都表示他们都是明朝后人为了躲避清廷残暴才不得不遁逃海外的,现在既然大清亡了,就应该恢复他们的身份让他们认祖归宗。

    更奇葩的是,诺大的一个缅北还真出来好几个姓沐的,非说自己是沐王府的后人,

    而且真的搞出了重建沐王府的烂活,在仰光筹款,还去了槟城要死要活的想要求见郑毅。

    郑毅自然不可能搭理他们,统统踢给了胡文虎,直将他给烦得不行不行的。

    这帮人在槟城这边没得着什么好,郑毅本人也是不认这个的,你他妈拿着三百多年前的陈年往事跟我认亲戚,这不是扯犊子呢么。

    但南京方面却好像很乐意承认这个。

    光头这人其实特有民族主义情节。

    民国时中国国籍管理是非常松的,因为确实是也不值钱,海外沾点边的,只要愿意要,他们就愿意给,

    以至于转眼的功夫整个缅甸就多了大量的华人,中国人,而且还往仰光跑。

    缅北的几个邦也都成立了铁路局,想尽一切办法托关系找到胡文虎希望铁路可以从他们那里过,他们作为中华儿女一定要帮帮场子。

    本来没什么民族矛盾的,现在被他们这么一搞,却是也难免让人觉得华人高人一等,惹得当地的缅族有些不爽了。

    不止如此,随着陇耀和他的部队直接进入仰光,龙将军的效率也是实高,已经有大量的民夫和工程兵自北向南的杀过来了。

    毕竟修铁路么,缅甸本身的情况也比较特殊,会路过各个土邦,部落的地盘,要知道除了几个港口城市之外英国人对缅甸的统治也就那样。

    很难说,这些土邦和部落之间有没有来捣乱的,龙将军通过不断的加兵,加兵,以此也是来震慑这些土邦土司的,好好配合,郑毅给他们一点征地费用也未尝不可,

    但谁要是捣乱和敲竹杠的话,龙将军也不介意直接动手打仗,打到他们服为止。

    非常时期行非常之法,郑毅和龙将军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陪这一路的土邦土司墨迹,

    大事当前,就算是侵略,就算是牺牲,也顾不得了,却是展现出了颇为霸道的一面。

    这些外驻兵团的总部,自然就落在仰光了。

    原本只是一个团的兵,却在现在不断的加码之中很快的成为了一个旅,两个旅,到现在郑毅都觉得是不是已经有了一个师了?

    这些人,也大大的增加了仰光华人人口的比例,若是将缅北那些所谓的明朝后人也算上的话,整个仰光现在的汉人人口已经超过了四十万人。

    不过可惜的是,相比于两百多万的人口基数来说还是绝对少数。

    缅族人还是更多一些,招工的时候他们听说这边给工钱,乌央乌央的就来了,

    郑毅和龙将军着急开工,自然也不可能还挑挑拣拣,定下只用汉人之类的规矩。

    这地方毕竟不是马来亚,没那么丰富的华人劳动力池子给他们用。

    甚至城里原本的那些印度人也都在呼朋唤友,大量的印度猪仔也被一船一船的运过来,

    而且任劳任怨,老实听话,这些低种姓的吃苦耐劳方面也还凑合,用工成本还低。

    以至于,这些印度人依然还能牢牢的占据仰光人口过半的主流人口生态位,郑毅也不得不指示胡文虎,在这边找个信得过,靠得住的印度人做副市长,起码做个样子给他们看。

    这还是郑毅真没怎么发力,怎么规划的结果,而且它现在渐渐的也开始拥有工业了。

    槟城现在人力成本确实是高么,而且土地紧张,不是高附加值,或是有什么战略意义的工厂早就不给批地扩张了,

    实行劳动法之后很多企业也确实是都挺不满的,甚至还给干黄了好多家。

    尤其是锡矿加工,橡胶加工,这种传统意义上的南洋支柱产业,在槟城已经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了,其实只要人力成本降下来还是能有很大利润的。

    这不就全给弄仰光来了么。

    甚至还有越做越大的趋势,丰田利三郎就非常兴奋的表示他要在仰光找人合伙,开多多的纺织厂,说再也找不着比这更适合搞纺织的地方了。

    印度人和缅甸人几乎是无限可用的,还不需要遵守劳动法。

    都用来织化纤的话非得发大财不可。

    经过半年多一点的侦查和准备,郑毅和龙将军也终于都做好了准备,从昆明到仰光,二十八段铁路同时动工,生产铁轨的钢铁工厂日夜不停。

    火炮,枪支,弹药,也开始一船接着一船的往国内送去。

    南洋这边,已经做好了支撑国内战争的全部准备,只等战局一开,便可以持续且大量的为国内进行输血。

    与此同时,郑毅本人在国际上也是越来越多的开始发力,抢夺日本人的废铁都还只是小意思,

    根本用不着等美国制裁,郑毅现在就有能力在石油这个问题上狠狠地宰日本一刀为其放血。

    当然,具体如何去宰,也还需要方式方法。炼油厂毕竟不是他一个人的。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0458/1284484.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