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三道旨意
推荐阅读:完美:在下石村石安,荒他哥! 不死的我速通灵异游戏 从婴儿开始肝成道君 火影:宇智波不是雷影! 完美世界之唯我永恒 领主争霸:从鲛人开始征服 大司农:我真不想种田的 我,诸天浪子,爱好交友 美漫之全面进化 我以幽冥筑玉京
李治坐在甘露殿龙椅上,闭目养神。
龙案上摆着一份兵部急报,这是裴行俭亲自上的奏疏,他已经查清楚了康国国王出尔反尔的原因。
康国国王竟然信了大食教!
不得不说,在这个科学不成熟的时代,宗教蛊惑人心的能力,非常强大。
既然知道原因,剩下的问题倒不难解决,昭武九国大部分信奉的依然是祆教,只要暴露此事,其他八国自己就会灭了康国。
不过裴行俭的奏疏中,提议由大唐出兵康国,活捉康国国王,这让李治陷入了沉思。
他这些年来,越来越理解仗打得太头,对普通百姓绝非好事,所以能不动兵,尽量不动兵。
但裴行俭在奏疏中说了,大唐出兵攻打,才能威慑其他几国,对接下来的吐火罗复国,也有帮助。
正当李治犹豫不定时,一名内侍来报,说武媚娘请他过去。
李治当即拿起那份奏疏,迈步来到立政殿。
武媚娘已在殿外迎驾,将他请入寝殿,李治刚落座,便见榻几上摆了一局棋,却不是围棋,而是双陆棋。
“媚娘,你这是要和朕下双陆吗?”李治哑然失笑。
武媚娘微笑道:“陛下教妾身围棋,妾身便教陛下双陆,以作回报。”
李治望着榻几上的棋盘,这双陆棋跟象棋有点像,却需要掷骰子。
这个时期其实已经有象棋了,不过只有“将、马、车、卒”四个兵种,六十四个方格,知名度不高。
在武媚娘讲解下,李治很快掌握了双陆棋的规则,不过因为投骰子的缘故,总想起了后世的飞行棋,提不起太大兴趣。
武媚娘也瞧出他兴致不大,便问起李弘出宫调查康国的情况。
李治道:“今日还没回报,估计没那么快。对了,裴行俭又送来一份奏报,康国的事情已经查清楚了。”
说着,将奏疏从袖中取出来,递给了武媚娘。
武媚娘看完后,眸光闪动。
根据裴行俭的调查,康国国王突然改变主意,是因为他近年来纵欲过度,身体每况愈下,命不久矣。
有一次他狩猎时,遇到一名叫伊本的大食教徒,他与对方交流之后,对大食教产生浓厚兴趣。
大食教是两世论,活着时是一世,死了是另一世,死后根据活着的善恶功绩,分别进入天园和火狱。
这个善恶,不仅仅指做好事和坏事,还包括信教的善果和不信教的恶果。
信教且行善,才能进入天园,信教在前,行善在后。
也就是说,你只要不信教,无论做了多少好事都没用,只要信教,就算做了一些错事也无妨,以后再做一些好事就行了。
信教的善果,远远大于行善的善果。
康国国王原本信的是祆教,然而听了大食教理论后,他便背弃祆教,信奉大食教。
一来,按照大食教理论,这一世死了后,人并不会死,可以再活一世,这对他很有吸引力。
二来,他自知平时做了不少恶事,从教义来看,信仰大食教后,这些恶事的影响比祆教更小,死后也能进入天园。
李治望着武媚娘,道:“你不是也信过佛教吗?你可有注意到,两教的相似之处?”
武媚娘其实现在还在信佛教,只是从明信改成了暗信,瞒着李治罢了。
她迟疑了一会,说道:“佛教讲究的是轮回,人死后会根据生前善恶转世。”
李治笑道:“这其实是一样的,两教都利用了人对于死亡的惧怕,来引诱你信教。”
“大食教有两世论,佛教有因果论。虽然他们宣扬善行,其实更核心的目的,还是拉人信教。大食教有信教善果,佛教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说法。”
“朕虽不了解祆教,但相信也有类似的理论。”
“世人皆惧死,君王尤甚。康国国王正是出于对死的恐惧,这才被大食教蛊惑,全然忘了大食人先前还要推翻他的统治,这不是很可悲吗?”
武媚娘听完后,怔了怔,露出思索之色。
便在这时,王伏胜走了过来,细声道:“陛下,皇后殿下,太子殿下、六殿下和王将军求见。”
李治点头道:“他们应该是来回报了,让他们进来吧。”
不一会,李弘和李贤一起进来了,身后还跟着王及善、薛讷。
王及善是听了武敏之的汇报,本想过来向李治上报,结果在甘露殿遇到了李弘几人,便一起来立政殿觐见。
叙礼刚毕,李贤便急不可耐的道:“父亲,您交代的任务,我和阿兄已经查清楚了。”
李治露出几分诧异之色,问道:“这么快?那你说说。”
李贤便将他们调查的结果说了,还着重强调了自己的功绩。
李弘老老实实的在一旁听着,并不为自己主动邀功,只在最后,说道:“父亲,这次能查清此事,史三郎功不可没。”
李治见他们查到的情况与裴行俭相同,点了点头,道:“不错,一天就查出来了,看来以后能替朕分忧了。史三郎的功劳,你自己看着赏赐便是。”
李弘道:“是。”
“既然查清楚了,接下来该怎么做,你们可有好的提议?”李治有心再考考他们。
李贤忙道:“父亲,康国国王是在我们帮助下才复国,如今却投入大食教,如此背信弃义之人,应狠狠惩罚他才是!”
李治看向李弘,道:“太子以为呢?”
李弘想了想,道:“孩儿以为应先查一下,他为何信奉大食教,查清楚再处置不迟。”
李治又看向薛讷:“薛讷,你有什么想法?”
薛讷大吃一惊,没想到皇帝会问到自己,支支吾吾的道:“臣、臣同意太子的意见。”
李治点点头,道:“好,你们的意见朕都知道了,你们也辛苦一天了,都下去休息吧。”
三人全部告退离开了。
“王卿,他们三个能查的这么快,都是你暗中引导的吧?”李治笑道。
王及善忙拱手道:“回陛下,此事确实是太子殿下自己查出来的,臣的人能调查出来,还多亏了太子殿下。”
李治只当他是谦虚,便道:“罢了,你来说说,康国的事该怎么处理?”
王及善沉吟道:“臣以为,要对付康国国王,不需动武,只要揭穿他信仰大食教的事,其他八国自会对付他。”
李治点点头,又问:“媚娘,你觉得呢?”
武媚娘道:“陛下可否注意到,大食国内乱后,昭武九国对我们态度就出现了变化。”
昭武九国最惧怕的就是大食吞并,当初就是因此加强了对大唐的依赖。
如今大食内乱,他们就觉得,这场内乱过后,大食国会因此而衰弱,再也威胁不到他们。
正因如此,他们态度才发生微妙变化,康国一反对纳税,立刻有几国跟着蹦出来反对,这就是明证。
武媚娘接着道:“妾身以为,对付这些小国,需要准备蜂蜜和鞭子,听话的给蜜吃,不听话的抽一鞭子,他们才会老实。”
李治道:“你的意思是说,由我们出兵攻打康国?”
武媚娘道:“是的,另外那几个反复过的小国,也要有惩罚。”
李治沉吟良久,道:“好,你们的意见朕都知道了,容朕再考虑一下。”
离开立政殿后,李治静静沉思了一个多时辰,随即下了三道旨意。
第一道的旨意是下达给内领府的,让他们策反康那,由康那在正日大朝会上,揭穿康国国王信奉大食教的事。
第二道旨意给鸿胪寺,让他们将那几个在纳税上反复的国家,排在大朝会靠后的位次。
最后一道旨意则是给安西都护府的,允许裴行俭出兵讨伐康国国王。
不过李治还提了一个要求,一定要兵贵神速,以最快的速度打完这一仗,若不能在一个月内攻破康国都城,就算打胜,也不算功劳。
到了十二月份,营州都督刘仁轨传回一份奏报,详细说明了倭国的最新情况。
倭国自突袭新罗占据的越前国失败后,便跟新罗打起了持久战。
倭国内部,宝女王与中大兄的矛盾依然存在,双方都不信任对方,都希望对方的人马打头阵,导致倭军并不团结。
而另一边,投靠新罗的扶余福信部,被调到倭国,导致新罗军力增强,开始反击倭国本土,倭国渐渐陷入被动。
不料,某一次新罗与倭国的战役中,扶余福信突然不听调令,领军进入了倭国近江国,占据了坂田城,似有自立之势。
另一边,因为倭国主力被新罗拖住,还有一部分主力驻扎在南边,防备大唐,导致北边空虚。
靺鞨和虾夷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大肆侵略倭国北方那些小令制国,且手段残忍,时有屠城之事发生,倭人纷纷南逃。
两国有一次为了争夺一座城池,还差点打起来。
除了两国之外,倭国北地偏东的沿海村落,出现了流鬼国和夜叉国的小规模船队。
流鬼人见男人就杀,小孩都不放过,只有年轻妇人幸免于难,被她们劫掠走,繁殖后代。
夜叉人更加残忍,生吃活人,将倭人当做口粮给抓走了。
倭国北地已陷入一片人间炼狱。
这个结果是李治没想到的。
他本以为倭国军力不弱,应该可以将新罗、靺鞨驱逐出去,不曾想,倭军竟被新罗给拖住了。
如此来看,就算大唐不出手,倭国也很可能被灭国,李治想把倭国当做矿地的计划,可能要受到一些影响了。
刘仁轨的奏报传过来没多久,辽东各国使节也纷纷来到长安。
这次多了几个国家的使节,分别是虾夷国、流鬼国、驱度寐国和肃慎国。
他们如今也都知道了,倭国落到如今地步,就是因为被大唐消灭了主力。
出于对强者的尊敬,这才派遣使节来到大唐。
除虾夷国外,其余三国的人,都跟靺鞨人很像,就像是一个族群的不同分支,只不过流鬼国的人更白一些,驱度寐人黑一些。
除此之外,流鬼国使节说,夜叉国也派人出使大唐,结果在靺鞨地区与流鬼国使节团遇到了,双方一言不合便打起来了。
流鬼国使节人数多一些,将夜叉国使节全部杀死,抢了他们的贡品,所以李治是看不到夜叉人了。
其实就算夜叉使节没有被流鬼人杀死,李治也见不到他们。
夜叉国长得像野人,以树皮当做衣服,牙齿外翘,以人为食,若是到了大唐,很可能会被大唐百姓当做野兽,直接打死。
随着一阵钟鼓声响起,永徽十六年成为历史,大唐又进入新的一年。
清晨,正日,大街上已禁严。
大唐官员们和各国使节们纷纷来到承天门外,等候大朝会的开始。
辰时钟声一响,众人便排成队列,鱼贯进入太极宫,列好班次,进入大殿。
不一会,李治穿着一身黑色大礼服,坐着御辇而入。
繁复的礼仪流程,花了近两个时辰走完,李治和群臣外使全部转移到武德殿,丝竹管弦奏响,宴会开始。
大殿西南角落,是西域各国使节的位置。
穆巴一边喝着酒,一边望着对面东南角落的几名使节,嗤笑道:“康兄,快看,那些人体毛真长,像猴子一样,应该就是虾夷国吧?”
虽然康那只是副使,但其他几国使节,都跟他更熟悉一点。
康那却不理他,正在默默灌酒。
石国使节突然道:“别顾着看那些东夷小国了,你们没发现吗,今天情况不太对劲。”
漕国使节哼了一声,道:“确实不对劲,以前本国位次都排在三十多位,今年却把我们排在五十多位,岂有此理!”
几人说的粟特语,故而不怕被人听到。
穆巴哼道:“谁让你们先前答应给大唐纳税,突然又变卦了!”
漕国使节道:“是康国最先反对的,伊本使节,您来说说?”
伊本淡淡道:“不错,是我康国带头反对,这件事本来就是自愿,我们不愿纳税,大唐还逼我们不成?”
漕国使节道:“不错,我们距离突厥人那么远,没必要为了担心他们,就多拿出一笔钱来给大唐。”
穆巴怒道:“我们穆国被突厥人灭后,你们漕国能独善其身吗?”
漕国使节笑道:“我才不信大唐会任由突厥人灭你们,他们不怕养虎为患吗?”
伊本眯着眼道:“就怕突厥人与大唐有勾结,这次的事就是他们联手策划,就是为了逼我们给他们纳税!”
众人听了此话,皆是一惊,都不吭声了。
康那忽然冷笑一声,道:“伊本,大食人派你来康国,蛊惑国王,就是为了离间我昭武九国与大唐的关系,将来大食人再吞并我们时,大唐就不会插手了,是不是?”
此话一处,各国使节的脸色都变了。
伊本脸皮涨紫,气急道:“康那,你胡说什么?”
康那霍然起身,大步离席,来到大殿中央,大声道:“尊敬的皇帝陛下,康国副使康那,有重要事情要禀告!”
这一声极为响亮,把周围的歌舞声、嘈杂声全部压了下去。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0484/1284210.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