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风起北美1625 > 第431章 岔路

第431章 岔路


莫小山站在门口,愣愣地看着屋里的母亲和她怀中的婴儿,一时间僵立当场,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几个弟弟妹妹都围在母亲身边,嬉笑着逗弄那个婴儿。

    可能是感受到太多的陌生气息,婴儿嘴角一瘪,哇哇地大声啼哭起来。

    母亲温柔地轻拍襁褓,嘴里哼着家乡的俚语,安抚着婴儿。

    “小山,给你……”李二狗走了过来,手中握着一支碳水笔递了过来,脸上还隐隐带着一丝讨好的表情,“我也不晓得你想要什么,但琢磨着你在城里读中学,怕是要用到这写字的物什,便在城里顺便买了回来。还别说,这玩意还挺贵的,要四角五分钱呢!”

    “我不需要,我有用的。”莫小山一把推开,转身来到院子里。

    走了几步,又停了下来。

    母亲刚刚生产,而且还是在城里的医院做了剖腹产手术,自己逢休学日回家来,可不就是专门看望母亲和……弟弟的吗?

    若是就这么转身离去,怕是伤了母亲的心。

    自去年二月,母亲跟李二狗再婚后,他为了避免相见的尴尬,基本上都待在学校里,很少回家。

    即使,在夏收、秋收以及年节假期间,他也待在“自己”的家中,帮“自己家”地里干活,轻易不会到母亲的“新家”,更不会与这位继父有片言只语。

    莫小山靠在院子里那棵杉树下,粗糙的树皮硌着他的后背,茫然地打量着简陋的小院。

    初夏的阳光透过树叶间隙洒落,在他青灰色的学生装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屋内婴儿的啼哭声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母亲轻柔的哼唱声。

    那调子他熟悉,是家乡的摇篮曲,依稀记得母亲也是这样哄弟弟妹妹入睡的。

    “哥,你吃……”那个六岁的继妹二丫递过来一块烤馒头,眼神中还露出一丝怯意。

    “哦,我不饿。”莫小山摆摆手,没理她。

    “哦……”二丫回头望了一眼继母,脸上露出委屈之色。

    “小山……“

    母亲的声音从后面传来,莫小山下意识绷直了脊背。

    他慢慢转身,看见母亲扶着门框站在那里。

    她脸色还有些苍白,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浸湿贴在皮肤上,宽大的粗布衣裳下是尚未恢复的身形。

    但她的眼睛亮亮的,带着小心翼翼的期盼。

    “……谢谢!”莫小山心中一软,从二丫手中接过了那块烤馒头。

    “小山,进屋坐会吧,外面站着累。”母亲露出了一丝微笑,“我煮了绿豆汤,一会跟弟弟妹妹一起喝。”

    莫小山抿了抿嘴,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经过母亲身边时,他闻到一股淡淡的奶香气息。

    李二狗不知何时已经出去了,几个弟弟妹妹也不在,多半是跑出去疯玩了,只有那个襁褓中的婴儿安静地躺在摇篮里。

    莫小山注意到摇篮是用松木做的,边角都打磨得圆润光滑,不像家里角落里摆着的那个粗糙柳条筐。

    “你继父特意找村里唐木匠打的。”母亲顺着他的目光说道,并递给他一碗水:“唐木匠手艺好,还做了张小床给……老七。”

    老七?

    莫小山怔了一下,然后接过碗,指尖碰到母亲粗糙的手掌。

    他低头喝了一口,甜丝丝的,里面放了砂糖,这在乡下可是稀罕物。

    “他对你们……好吗?”话一出口,莫小山就后悔了。

    这问题显得多幼稚可笑!

    母亲却笑了,眼角的细纹舒展开来:“还行。知道疼人,也勤快,对你几个弟弟妹妹也很关心。去年秋收后,家里添了一头半岁的牛犊,过两年就可以帮着耕田了。”

    说着她顿了顿:“小山,娘知道你心里有疙瘩,可人得往前看。你继父是真心想对你好,那支笔……”

    “娘!”莫小山突然打断她,“我又不是小孩子了,不需要他用小恩小惠收买我。”

    “你这孩子……”母亲叹了口气,在围裙上擦了擦手,“娘有一件正经事跟你商量。”

    她从一口箱子里取出一个布包,小心翼翼的打开。

    里面是一叠泛黄的纸页,莫小山认出那是他家的户籍册。

    “你已经满十六,上十七了,该到说亲的时候了。”母亲的手指在户籍册上摩挲着,“前些日子,我托人到后屯孙家去说媒,他家二闺女比你小一岁,模样周正,手脚勤快,还在城里一家酱园子做事,每月拿两块四角多钱……”

    莫小山手里的碗“咚”地一声搁在桌上:“娘,我还在上学读书……”

    “我知道,我知道。”母亲笑着说道:“明年不是就毕业了吗?我寻思着,你们可以先定个亲,待你毕业了,就可以马上成亲。你是不晓得,在咱们新华,女子稀少,可金贵着呢!”

    “那孙家瞧过你几眼,觉得你是一个好后生,便许意了你。聘礼也要得不多,我们凑一凑,也能勉强可以定下来。要不然,孙家闺女可就被别人抢走了!”

    “娘,我还不想成亲。”

    “你这孩子尽说傻话!”母亲皱眉,“咱们新华政府有规定,男子成丁就能分四十亩份地。要是去新华湾或者子午河那边,还能多买四十亩。你读了那多么年书,算算这是多大产业?你爹当年在大明的时候,想都不敢想!”

    屋外传来一阵狗吠声,惹得让人心烦。

    莫小山低着头沉默不语,盯着自己磨出茧子的手指,那是长期握笔留下的。

    他想起学校图书室里那些厚重的书本,想起老师说的“知识改变命运”,想起同学之间激扬的言语,想起了自己曾经许下的理想。

    “娘,我想考大学。”他抬起头,“老师说我的成绩还不错,可以去考大学。我想……试试。”

    母亲的脸色变了:“大学?那可是相当于大明的国子监,可不是我们普通小民能考的!”

    “可以的!”莫小山语气肯定地说道:“在我们新华,不拘任何身份、性别,也不论任何出身,只要能考上大学,皆会获准录取,并且享受一定额度的政府助学津贴。”

    “嗯?”母亲愣住了,“咱们这种普通农人家庭也能去考?”

    “娘,在咱们新华,每一个子民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概莫除外。”莫小山眼睛闪现出一丝光芒,“而且,读书也是我们普通人获得上升渠道的唯一出路。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只要考上了大学,我们全家的命运就将彻底改变!”

    “考上了大学,能做官吗?”母亲小声地问道。

    “……”莫小山迟疑片刻,然后点点头:“能!”

    “可是……”母亲脸上又露出为难的神色,“你要是读大学,又得好几年。那家里……”

    “娘,读大学是有政府津贴补助的,三年下来花不了多少钱。”莫小山说道:“而且,毕业后,每月的薪水至少都有十块钱。”

    “十块钱!”母亲轻声呼道:“那一年下来岂不是有……好几十块?”

    “娘,一年下来有一百多块。”

    “哦,有一百多块呀!”母亲呆住了,“……比我们种几年地还赚得多?小山,你莫不是在诓你娘?”

    “娘,我怎么会诓你……”

    摇篮里的婴儿突然哭了起来,母亲赶紧过去抱起来轻拍安抚。

    “小山,娘不是不信你。”母亲的语气软了下来,“可家里的情况你也知道。我们要养六个孩子,哦,不,是七个孩子了,你继父再能干也……,你要是成了家,分了地,不仅自己的日子有奔头,对家里多少也能缓解一点。孙家的闺女真的不错……”

    “就像你现在嫁给姓李的一样不错?”莫小山有些不耐地说道。

    母亲的脸色瞬间变了,怀里的婴儿似乎感觉到气氛不对,哭得更厉害了。

    院子里传来脚步声,李二狗握着镰刀回来了,身后背着一捆刚割的青草,头上汗水淋漓。

    他看到屋里的情形,犹豫着要不要进来。

    一转身,朝牛棚走去。

    “我去菜地摘些菜。”莫小山猛地站起来,凳子在地上划出刺耳的声音。

    他几乎是逃也似地冲出门,差点撞到跑回屋的二丫。

    菜地在院子后面,被整齐地分成几垄。

    莫小山机械地摘了一把菜,然后一屁股坐在了地垄上。

    “读书,不仅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也能改变我们整个国家的面貌。”

    “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就是财富!”

    “读书可以让一个人视野开阔,看得更多更远,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和胸怀,知识更容易促成一个人的成功!”

    “……”

    他想起课堂上老师说过的话,心中那股执念更加强烈,右手紧紧地攥着那把青菜。

——

    “当家的……”春娘将婴儿放在摇篮里,回到床上,坐着怔怔出了一会神,然后用胳膊碰了碰正在酣睡的丈夫。

    “嗯?”李二狗被唤醒,揉了揉眼睛,“咋的,孩子又尿了?”

    “睡了。”春娘朝丈夫靠了靠,“咱家还有多少……积蓄?”

    “咱家有多少积蓄,你还不晓得吗?”李二狗重新躺下,脑袋歪向一边,准备继续入睡。

    “万一,你手里藏着私房钱呢?”

    “你这傻婆娘……”李二狗嘀咕一声,不跟妻子争辩。

    “唉……”春娘叹了一口气,“我们娘几个是不是拖累你了。”

    “你这婆娘,说傻胡话呢?”李二狗转过身来,没好气地说道:“老子稀罕你,娶你当婆娘,自然要将你们娘几个都养着!啥拖累的,咱们在一个屋檐下活着,有吃有喝,这日子可比大明可强多了。”

    “当家的……”春娘犹豫了一下,低声说道:“小山他……”

    “没啥,小孩子倔,还念着他死去的老子,我才不跟他一般计较。”李二狗笑着说道:“再怎么说,我是一家之主,在户籍册上,他也是我的儿子。以后等我老了,干不动了,他还敢不给我养老送终?”

    “说的倒也是。”春娘也笑了,“不过,当家的……”

    “你这婆娘咋没个完了,这半夜的还让不让人睡觉。”李二狗伸手在妻子怀里摸了一把,嘟囔道:“明日,还得早起到地头做活,可不要耽误瞌睡了。”

    “不是,当家的,我想给你说个事。”春娘声音颤了一下,“小山他……他想继续读书。”

    “那就读呗。”李二狗感受着手掌传来的柔腻,“不是到明年才中学毕业吗?”

    “他明年中学毕业后,想要去……考大学堂。”

    “嗯?”李二狗手上的动作停了下来,“大学堂?那可是咱们新华最高级的学堂,不是一般人能考得进的!”

    “小山说想要试试。”

    “哦,那就去试试呗。”

    “考大学堂,要花钱……”春娘声音低了下来,“而且,他这几年就不能帮着我们……”

    “也是哦!小山都要十七岁了,都成丁了,也可以立户分田了。”

    “他想读大学堂……”

    李二狗沉默了。

    “当家的,是不是让你为难了……”春娘觉得心中万分愧意。

    都快十七岁了,还要让人供养,委实说不过去。

    而且,小山还是他的继子。

    李二狗突然翻身坐了起来,然后跳下床,从柜子里翻腾出一个木箱。

    “这是做啥?”春娘不解地看着丈夫将木箱打开,掏出几张信用社的存单和一把硬币。

    “咱们家的积蓄都在这儿,零零碎碎加一起,差不多有三十多块。”刘二狗轻声说道:“我琢磨着,将你们那边的房子院落卖掉,可以换四五十块钱。这就有七八十块了,应该可以够小山读几年书了。”

    “那咱们……”春娘只觉得鼻子发酸。

    “咱们不是还有地吗?每年总能刨出点钱来,加上政府给的生育补贴和食物补贴,断不会让咱们一家九口人饿肚子。对了,到了冬闲时节,我还可以跟村里的男人去西海岸或者对岸的青岚半岛(今华盛顿州奥林匹亚半岛)猎取些皮毛,也能换回不少银钱。”

    春娘别过脸去,泪珠子不断砸在被子上,洇出深色的圆斑。

    “傻婆娘,你哭个啥!”李二狗坐在床沿边,揽住妻子的肩膀,“小山是我儿子,他有出息了,我也有脸面。你瞧着吧,若小山真的考上大学堂,咱们家可就发达了!以后,我们一家人都要跟着享福。”

    “你咋晓得,小山考上大学堂,咱们家就能发达?”春娘靠在丈夫的怀里,声音有些呜咽地问道。

    “你知道咱们茅西乡的小吴副乡长吗?”

    “嗯。”

    “人家就是那个什么管理大学堂里出来的读书人。”李二狗轻声说道:“你想想,他才不过二十岁,就已经是副乡长,管着咱们十几个村屯几千号人。我估摸着,要不了几年,小吴乡长一定能当县长,说不定还能爬到更高的官位。”

    “你说,我们家小山以后也能当乡长,当县长?”

    “嘿嘿,就算不能当官,但从大学堂里出来的娃子,还怕赚不来大钱?”

    “当家的,你的意思是……”春娘温柔地搂住丈夫的脖子,“支持小山去考那大学堂?”

    “去考!”李二狗突然觉得腹部一阵火热,手再次探入妻子的衣衫里,“等他有出息了,可不能忘了老子!”

    月光漫过窗棂,将两个交叠的身影投在墙上。

——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0524/1284195.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