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风起北美1625 > 第339章 南汉山城(续)

第339章 南汉山城(续)


崇祯十年,正月二十八(1637年2月22日)。

    雪后初晴,但寒风依旧呼啸,南汉山城被厚重的雪幕笼罩,城墙上的朝鲜士兵蜷缩着身子,呼出的白气很快在冰冷的空气中凝结。

    城内粮草日渐耗尽,冻饿而死的士卒横陈街巷,无人掩埋。

    朝鲜仁祖李倧裹紧龙袍,面色苍白地坐在大殿之上,堂下群臣分列两侧,气氛凝重如铁。

    “……平安道观察使洪命耇应西路都元帅金自点之命,与平安兵使柳琳率八千兵马来迷原会师,但于今日上午已时,在江原道金华县遭清虏伏击,洪命耇失陷于阵中,官兵伤亡六千余,柳琳领残兵突围,不知所踪。”大司宪(类似大明的御使大夫)金尚宪声音低垂,在殿内回荡。

    吏曹判书崔鸣吉猛地跪倒,额头抵地:“殿下,清虏已围城月余,各路勤王军皆被击溃。如今,城中粮尽,士卒冻馁,若再拖延,恐军民尽殁。臣请即刻……遣使议和!”

    昨夜他刚冒险潜回,带回清军最后的通牒。

    “若不降,尽屠之”。

    “荒谬!”话音未落,司谏尹煌当即拍案而起,须发皆张,“崔鸣吉,你竟敢劝降?我朝鲜三百年来事大明,岂能向胡虏屈膝?”

    “当年,万历皇帝救我朝鲜于倭寇之手,今日若降,九泉之下有何颜面见神宗皇帝?殿下,臣请率死士突围,与清虏决一死战!纵战死,亦不负‘中华’之名!”

    李倧的手指深深掐入御座扶手,脸上的表情痛苦不堪。

    他突然想到了光海君--那位因“暗通后金”被自己推翻的堂兄。

    如今自己若降,岂非更甚?

    可是,城外的清虏火炮已架上山脊,黑黢黢的炮口正对王旗。

    司宪府掌令洪翼汉上前,声音嘶哑却坚定:“殿下,即便战至一兵一卒,也绝不可降!当年,光海君暗通胡虏,举国共讨之。今日若降,岂非自毁社稷?”

    李倧听得眼皮一跳。

    崔鸣吉摇头叹息:“洪司宪,难道要让阖城军民陪葬吗?亦或让我朝鲜举国沦丧,君王身死社稷?清军已承诺,若殿下出降,可保全宗庙,举国百姓亦可转危,我朝鲜当可恢复如初。”

    户曹判书崔珲也是冷笑连连:“诸位还在争什么?城中百姓易子而食,士卒饿的拉不开弓,圣君亦为愁苦不已。”

    “尹大人要殉国,洪司宪要祭社稷?好!可城外数万被掳的百姓正喊着‘吾君救命’,朝鲜数百万子民也期盼朝廷救济安平,你们这一死,谁来管他们?!”

    说着,他愤怒地指向窗外,寒风中隐约传来凄厉的哭嚎,那是清军营地里朝鲜俘虏的哀鸣。

    李倧猛地站起,龙袍下的身躯微微发抖。

    他走到殿角神龛前,颤抖着捧起那卷《万历敕谕》--壬辰倭乱后明朝册封朝鲜的圣旨,绢帛早已泛黄

    “三百年血诚事大……”他喃喃道,泪水砸在“再造之恩”四个朱砂字上,“今日却要臣服靼虏,孤有何面目见列祖列宗?”。

    “殿下……”众臣闻言,齐齐跪倒在地。

    蓦的,李倧转身嘶吼:“崔鸣吉!拟降书……”

    金尚宪立时不可思议地抬起头来:“殿下不可!此乃宋钦宗靖康之耻啊!”

    洪翼汉也是怒发冲冠,眼睛直勾勾地看着李倧:“殿下,事情尚未到最后危亡之际,何至于此!”

    “是呀,殿下,大明闻知清虏入寇我朝鲜,定不会坐视不理,天军亦将不日到来,再演万历之事!”弘文馆副校理吴达济悲切地说道。

    “大明?”崔鸣吉惨笑一声,“自萨尔浒之战后,明军何时真正救过我朝鲜?如今,大明境内,流寇横行中原,岂会为我小小藩邦劳师动众?”

    “殿下,我朝鲜尚不至于山穷水尽之时,万万不能降!”同为弘文馆副校理的尹集没理会崔鸣吉的投降言论,越众而出,直面李倧:“数日前,从海西都护府传来消息,海州地方戍卫大破清虏,斩首数百八旗精锐甲骑。”

    “再往前几日,还有江华岛大捷,清虏丧师千余,不敢再复泛海往攻。除此之外,大明东江镇出兵铁山,袭扰清虏后路补给,频频重创清虏,扰动其后勤。”

    “若是我们再坚持下去,与清虏周旋到底,大明天朝必会派出水陆大军,直捣清虏巢穴,挽我朝鲜于生死危亡之际!”

    李倧听罢,顿时又犹豫起来。

    是呀,我朝鲜军队也不是那般不堪,在清虏面前,还是能比划两下,并将其击败的。

    除了尹集刚才所说的江华岛和海州两场大捷,正月初七全罗道观察使李时昉率六千勤王大军来救南汉山城,与清虏激战于西南之光教山,击杀清虏二等公扬古利,毙伤八旗百余,极大地振奋了军心士气。

    再者而言,清虏围攻南汉山城月余,在守军严密防御下,未能寸进,反而损兵折将无数。

    即使,清虏在城外部署众多火炮,也未能攀上南汉山城墙一步。

    唯一可虑的是,城中粮草渐馨,官兵在清虏长期围困下,士气也较为低落,恐难以久持。

    但要说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那还不至于,目前尚能勉力支应。

    可问题是,要坚持下去,会不会出现“不忍言之事”?

    君王死社稷,真的很难做到呀!

    哦,对了,在清虏大举入侵之际,国内各地也隐隐出现不稳局面。

    咸镜道东北地区有地方武装割据势力,大肆攻掠地方,扩充实力。

    还有海外离岛济州亦被一股不明势力悍然侵占,隔绝大陆。

    至于八道郡县出现的各种民乱、暴动等事件,怕是也不会少。

    天下将乱,道统沦丧,何其悲哉!

    那么,我们是战,还是降呢?

    一时间,李倧陷入茫然无措之中。

    “殿下,远水解不了近渴呀!”崔鸣吉大声呼道:“若战,我等君臣皆死,朝鲜必亡;若和,尚存一线生机。殿下,三思呀!”

    金尚宪冷笑:“崔判书,当年北宋靖康之耻,亦因主和误国!今日若降,他日史书之上,我等皆为千古罪人!”

    李倧沉默良久,终于开口,声音沙哑:“孤……何尝不知大义?可城外清军十万,城内粮草殆尽,冻饿而死者日增。孤若战死,倒也痛快,可这满城百姓,天下苍生……”

    这时,守御使李时白匆匆入内,跪地禀报:“殿下!清军又攻北门,我军虽击退,但伤亡惨重,火药亦所剩无几!”

    李倧闭目,一滴泪水滑落。

    他想起崇祯皇帝的生日,就在数日前,他与群臣遥拜大明,却听得城中哭声四起。

    如今,他必须做出抉择。

    崔鸣吉再次进言:“殿下,清人虽蛮横,但所求不过称臣纳贡。若暂忍一时之辱,待他日国力恢复,再图雪耻,亦未为晚!”

    金尚宪怒极,一把扯过崔鸣吉的衣袖:“尔等奸佞,误国误民!”

    李倧缓缓起身,望向殿外风雪:“够了……传旨,命崔鸣吉拟降书。孤……出城投降。”

    殿内一片死寂,唯有金尚宪、吴达济等斥和派跪地痛哭:“殿下,不可啊……”

    李倧苦笑:“金卿,孤非惧死,只是……孤不忍见满城百姓,因孤一人之志,尽数葬送。”

    众人听罢,哀声一片。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0524/1284288.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