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风起北美1625 > 第308章 变化

第308章 变化


“明仔和阿梅还未回来?”

    刘阿水从码头回到城中的家里后,简单吃了几口,又匆匆洗了个澡,便一头栽倒在床上睡了个昏天暗地。

    直到夜幕深沉,方才醒来,睁眼之时,整个人仿若还在云里雾里漂浮,犹在疑惑自己身在何处。

    半响,听到外间屋传来妻子与孩子说话的声音,那熟悉的乡音、亲昵的语调,才如同一缕暖阳,慢慢驱散他心头的迷雾,让他缓缓回过神来。

    这是回到了新华本土,回到了家中,回到了熟悉的床上。

    他使劲揉搓了几下脸,让自己稍稍清醒过来,便起身下床,来到外间屋子。

    五岁的次子正费力地搬着凳子,想去柜子上够他从大明带回的礼物,听到他的声音,小家伙吓得哆嗦,差点从凳子上面摔下来。

    三岁的幼女则直接“哧溜”一下子钻到了桌子底下,只露出一双圆溜溜的眼睛,怯生生地往外瞧。

    只有七岁的次女从书本中抬起头,聂聂地喊了声“阿爹”。

    刘阿水心里一刺。

    上次离家时,几个孩子还会像小尾巴一样围着他,抱着他的腿讨糖吃,腻歪得紧,如今却这般生疏,像见了生人。

    刘阿水苦笑一声,上前亲昵地挨着揉了揉几个孩子的脑袋,然后在饭桌前坐了下来,左右张望了一下,发现长子和次女没在屋里,不由望向妻子郑氏。

    “明仔吃了几口,被他工厂的同伴唤去喝酒了。”郑氏手脚麻利地盛了一碗玉米粥端到他面前,笑着说道:“阿梅在广丰呢绒厂寻了一个活计,还申请了一间宿舍,平日里甚少回来,只有过节或者轮休时,才搭乘马车回来歇一晚。”

    “你怕是不晓得吧?阿梅在工厂里做工,一个月能拿两块六角钱月饷,还一天管两顿饭。啧啧,我算了算,这一年下来,最少能攒十几块呢!”

    郑氏言语间满是自豪,仿佛女儿做了什么了不起的大事。

    “阿梅寻到事情做了?”刘阿水闻言,不由惊讶地看着妻子,“她才十五岁,又是女人家,一个人在外面做事怕是不大妥当吧?……再说了,家里短她挣的这点银子”

    “应是不打紧的。”妻子郑氏从蒸笼里又取了一个白面馒头,递给丈夫,“呢绒厂的工人大多为女子,又是官府控制的,管理严格着呢,还能有什么不妥?况且,阿梅还读了四年书,可是会认字的,断不会像我这般没见识的妇人,让人轻易给骗了。”

    “说的甚胡话!”刘阿水使劲咬了一口馒头,腮帮子鼓鼓的,嘴里含含糊糊地说道:“她就算读了再多书,也不过是个女子,能有多大见识?在家里帮着你带一下弟弟妹妹,顺便做些家务,那才是正经的事。待年龄到了,再寻个好人家,跟着男人一起过日子,方为一个女人的本分。”

    “瞧你这话说的。”妻子郑氏白了他一眼,“现在新华哪家闺女不出来做工?……连土人女子都出来学女工、制罐头、腌鱼干了,更何况咱们新华女子?咱们新华政府可是提倡男女平等的……”

    “平等?……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男女平等?”刘阿水瞪了一眼妻子,“那不过是因为咱们新华缺人,不得不诓着你们女人跟男人平等,好出来做工。哼,男女平等,怎么可能的事情!”

    真是的,这刚回来,就让我不自在!

    “咋没有可能?”妻子郑氏不满地说道:“想想咱们十几年前,在广州是个啥日子?不要忘了,以前我们可都是疍民,连岸上不能去!可自从到了新华,我们不仅在岸上有了房子,安了家,还能让几个孩子去学堂里读书认字。”

    “这咋实现的?……可不就是我们新华人人平等的表现吗?再瞧瞧你,从一个大明不受待见的打鱼跑船的变成现在远洋大船的船长,一个月还能拿十五块的薪奉,这不证明了咱们新华没啥不可能实现的。”

    “……”刘阿水闻言,顿时语塞,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说什么,心里甚是羞恼,憋出一句话来:“你个妇道人家,懂个什么!反正,女子抛头露面就不成样子,平白惹来闲话。”

    “惹来什么闲话?”妻子郑氏立时不乐意了,“我以前跟着你在大明打鱼跑船、买卖鱼获的时候,也没见惹来什么闲话!咱们家又不是什么大户人家,哪里需要将闺女养在屋里?要说抛头露面的话,那咱们新华委员会老爷的夫人还在学堂里教书呢,这算什么?”

    “……”刘阿水啪地拍下筷子:“你个妇人家,跟你扯不清楚!”

    说着,起身便出了屋门,站在院子里气鼓鼓地生闷气。

    以前,作为疍民,想要讨口饭吃,没得选择,不仅他跟妻子要长期驾船捕鱼,那艘摇摇晃晃的小船就是他们的家。就连孩子,也因为身份受限,上不得岸,只能在狭小潮湿的船舱里长大。

    可是,自从到了新华后,这日子是过得越来越好。

    八年多时间,自己也从一个水手,做到了一条移民快船的船长职位,算是彻底熬出头了。

    就算是妻子待在家里什么事也不做,仅操持一些家务,带几个孩子,自己的薪俸也能维持整个家庭的开支。

    长子明仔两年前进了新华重工,从学徒开始做起,如今已是一名五级(初级)匠工,每月可稳稳拿四块薪水,随着技艺的日渐娴熟和工作资历的增长,以后就算独门立户了也无需太过操心。

    可长女阿梅今年已满十五,这年纪的姑娘,搁着大明的话,那都要开始说媒嫁人了。

    可这时候,怎生要去呢绒工厂做工?

    要知道,我新华人口三万六千余,除去土人不算,汉家女子数量本就不多,而年轻待嫁的少女就更稀少了。

    不论任何事物,都讲究一个物以稀为贵不是。

    所以,在我新华想要娶一个汉家女子为妻,那聘礼肯定是极为厚重的。

    可若是咱家的闺女去了工厂做工,这般抛头露面,会不会让人轻看几分?——

    夜色深沉,万籁俱寂,刘阿水独坐在院子里,就着一盘花生,喝着闷酒,心里很是郁郁,仿若这浓重的夜色,化不开,散不去。

    长子明仔酒后微醺地回来了,脚步有些虚浮,身形在月光下晃晃悠悠。

    借着清冷的月光,他一眼瞥见父亲坐在院子里,眼中瞬间闪过惊喜之色。

    “阿爹。”明仔大着舌头坐在了父亲对面,伸手在碟子里摸了几颗花生塞到嘴里,含糊不清地说道:“厂子里刘头告诉我,下个月厂子里要招录一批机械设计学徒,学成了月薪会涨到五银元……”

    “你想去?”

    “嗯。”明仔的喉结滚动着,“但是,得先通过算数考试……”

    刘阿水愣住了。

    “爹,我有信心考过的。”明仔以为父亲在怀疑他的能力,遂极力证明着自己,“在小学堂的时候,我的算数就是极好的。虽说现在过去了五六年时间,但我只要稍稍翻翻课本,去夜校补一补,便能重新捡起来。我还经常写字来着……”

    刘阿水的目光看向长子的手。

    犹记得,他的手掌上曾有不少茧子--不是农人的硬茧,而是握笔磨出的软茧。

    想到此点,他胸口有些发闷。

    小时候,他老爹曾说过一句话“识字不如识潮”,在那靠海吃海的年月,这句话就像金科玉律,深深印在他脑海里。

    可现在……

    刘阿水仰头又灌了一口酒,辛辣的酒水顺着喉咙流下,却冲不散他心头的复杂情绪。

    他望着夜空,繁星闪烁,仿若在无声诉说着时代的变迁。

    可这变迁,究竟是好是坏,他一时也说不清了。

    估摸着,大概是变得好了吧。

——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0524/1284320.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