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毛纺业
推荐阅读:盘龙:开局抢夺至高神信物 LOL:我职业打其他游戏不行? 吞噬星空之支取天赋 重生印度当警察 斗罗,我的分身固拉多 人在大竹峰,开局休妻田灵儿! 吞噬星空从酿酒宗师开始 聊天群:开局获得赛亚人血脉 金铲铲求生,只有我有海克斯强化 斗破:我只是一个炼药师
暮春的薄雾漫过浓密的森林,飘过山坡的草甸,将一群牛羊笼罩在其中。
羊群像一团融化的云絮铺满了山坡的空地,蹄尖拨开缀满露珠的青草,晨光顺着它们卷曲的绒毛滑落,在草尖上摔碎成细小的彩虹。
一只领头的公羊最先撞碎寂静,它踩着累日重复的蹄印走向草丛,下颌有节奏地碾磨新生的嫩叶,沾着松脂的尾巴扫过灌木,惊起蛰伏的蝶群。
风从林梢卷来松针的清苦,羊群循着气味散成流动的珍珠链。
几头黑脸羊钻进榛树荫影,角尖挑开去年的松塔。
十余只雪白羊羔追着蒲公英飘散的绒毛,在矢车菊丛里踩出歪斜的星图。
两只牧羊犬摇摆的尾尖时隐时现,将那些企图探进幽暗林深处的羊只,轻轻圈回镶着金线的光晕里。
“你们广丰饲养的羊群应该有三百只了吧?”李显清看着眼前生动如画的场景,心情极为舒畅。
“截止到去年底,我们广丰的羊群数量应该是三百八十多只。”李良将辖下的牲畜存栏数据是脱口而出,“牛群数量也有七十多头,马儿要少一点,只有十六匹。”
“嗯,不错,不错。”李显清笑着说道:“加上其他几处据点的数量,咱们新华的羊只存栏应该突破一千了。这么看来,我们现在畜牧业的发展已经颇具规模了。”
“主任是想搞毛纺织?”李良心中一动。
“是呀,总不至于以后将咱们自己所产的羊毛运到墨西哥,然后再从他们那里采买呢绒产品吧?”李显清转头看着他,“虽然,我们新华目前在着重发展钢铁、机械、铸造、军工等重工产业,但也不能将纺织、皮革、毛皮、日化等轻工产业置之不顾。”
“让一个国家保持长期稳定并强大的重要因素不过三样东西:农业、重工业和轻工业。其他的东西,比如金融、服务、娱乐、文化等产业,就显得不那么重要,顶多算是锦上添花,绝对不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农业的重要性,我就不说了,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稳定作用,应该是不言而喻。纵观我们华夏历朝历代,每个王朝到了末期,会爆发诸多社会矛盾,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普通老百姓吃不上饭了,只能揭竿而起,推翻一个旧的世界,再建立一个新的世界。”
“重工业则是体现一个国家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只要有夯实的重工业基础,相应的军事工业自是不会太稀垮,可以通过自身获取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建立起一套完全自主可控的军事体系。”
“而轻工业能力,就代表了一个国家所获取生活物资的丰裕程度,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一个国家百姓的幸福程度。”
“虽然,我们目前人口还不多,但必要的轻工产业还是需要先搭建出来的。像毛纺织业,技术含量不高,又与民生息息相关,还可以将新华的妇女也纳入到工业生产当中,能为整个社会创造财富,也能为每个小家增加一份收入。”
“主任,若是仅凭我们新华目前养羊规模,估计无法支撑毛纺织业的发展吧?”李良有些担心原料供应问题。
若是真的要发展毛纺织业,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约人力资源,那肯定会建立一座“现代化”的工厂,实施标准化、大规模生产。
尽管,上马的机器设备不是后世那种全动力机械化的,但即使以王祯《农书》上所载的用人力或畜力驱动纺织机,那也绝对可以吊打墨西哥地区的落后纺织工业。
后世有人复原了这种纺织机器,证实它可以同时纺32个纱绽,一天就能纺出纱线近120斤,远远超过一百多年后的珍妮纺织机。
当然,以新华现有的工业技术,或许无法在短时间内搞出这种神奇的纺织机械,但就算是采用大明目前的纺织技术和工艺,怕是千余只羊所提供的羊毛还不够半月之用。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蹴而就并立即会产生效果的。”李显清说道:“按照畜牧那边的养殖数据来看,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动物疫病,那牲畜规模扩大的速度还是很快的。嗯,差不多三年便能翻一番,而且随着基数的扩大,其数量也会成指数级增长。”
“而我们的毛纺织业发展速度在初始阶段未必就会这么快,在满足我们新华自身需求的前提下,也只是往周边印第安部落扩展市场。想要真正的坐大,继而开始抢占整个西属美洲市场,那至少也要三五年时间。”
“在这个时间里,我相信,我们的羊群存栏数量也会相应增加至四五千规模,甚至会更多,再加上从墨西哥地区走私部分羊毛原料,应该可以勉力支撑我们毛纺织业的初期发展所需。”
“若是想要扩大畜牧养殖规模的话,我们还可以通过农业贷款的方式,将羊只引入广大农户家庭里。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增加牲畜存栏数量,而且还能为农户增加一份额外的养殖收入。”李良立时举一反三,“至于未来规划中的毛纺织工厂,不妨就建在我们广丰镇,以此辐射广阔的腹地市场。”
“呵呵……”李显清听了,不由哑然失笑,伸手点了点他,“为了你们广丰的未来大发展,你这就开始提前做工作了?”
新华目前人口一万三千余,设立了一个县(以始兴、新宁、广丰为辖地的东平县)、三个拓殖队(北瀛岛拓殖队、北方拓殖队和金沙河拓殖队)、三个特别卫戍区(黑鲨岛、白沙岛和哭娘岛)。
但是除了东平县是正式国家地方行政机构外,其他皆为临时拓殖机关,没有转入正常的政府治理模式。
去年底召开的全体大会上,根据一些代表提议,凡是地方人口数量达到三千人,拥有完善的地方财政收支,便可提请决策委员会,设立县级机构,纳入政府统一管理。
三个远离基地的拓殖队中,北瀛岛人口数量最众,超过七千人,但该地尚未实现自我造血功能,需要新洲本土提供大量的财政支持,方能维持正常运作,暂时仍维持拓殖管理模式。
不过,随着北瀛岛逐渐扩大的毛皮交易规模,并且还相继建立了对马岛和松前藩两个走私贸易网络,以及大片农业种植区的开辟,该地将很快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说不定,北瀛岛还能凭借其快速增长的人口规模和绝佳的战略地位,获取更为特殊的政治地位。
有不少穿越众代表还曾提议,干脆不要叫什么拓殖队这个比较中性化的名称,直接设立海外殖民总督区。
还别说,这个说法得到了许多代表的一致同意。
入乡随俗嘛,我们现在所占据的任何地盘,在理论上来说,都可以算作殖民,跟西班牙占据美洲,英国人建立北美十三州,荷兰人圈占南洋,并无任何分别。
都是在侵占原住民的土地和资源。
唯一不同的是,我们新华是要开发,是要建设,更是为了将这些土地和人口整合成一个新生的国家,而上述欧洲殖民者则是为了掠夺,为了压榨,为了经济利益的索取。
不过,考虑到新华政权尚处于弱小发展阶段,可没有西班牙人那般拥有足够的实力和底气,直接大喇喇地建立海外殖民总督区。
反正,我们已经事实上占据了北海道一片广袤的地盘,不论是叫总督区,还是叫拓殖队,只是名称上的不同,但在实质上并没什么区别。
除了北瀛岛外,以分州为管理驻地的北方拓殖队和以金川堡(今温哥华市新威斯敏斯特城)为管理驻地的金沙河拓殖队,不仅人口数量不多,而且财政收入少得可怜,距离设立县级机构还有很大的差距。
而作为仅次于始兴城的新华第二大重镇--广丰,仅城里的人口数量就超过一千余人,加上境内所辖的村屯、拓殖点,人口数量达两千五百人。
而且,广丰还有新华钢铁厂、新华玻璃厂、新华陶瓷厂,以及粮食加工厂、罐头(陶罐)分装厂、木材厂、皮革加工坊等十余家工厂作坊,经济实力强劲,财政收入也不弱,距离设立县级机构的标准仅一步之遥。
这要是在广丰城里再建一座毛纺织厂,且不说可以增加一大笔政府收入,而且还能吸引大量的劳动就业,繁荣地方经济。
只要人口总数突破三千人,经济规模持续扩大,那么广丰县的正式设立,相信也会很快被列入议事日程。
这可是新华境内第二个县级行政单位,就算李良作为决策委员会成员之一,不怎么在乎县长这个职位,但也要照顾一下属下官员的感受。
有了行政职位,再加上一份不错的资历,对他们以后的仕途发展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尽管,受西班牙军事威胁,移民的速度暂时缓了下来,但深知新华实力的官员们却对未来依旧充满无限希望。
以新华目前据有的武力和一年多备战状况,击退西班牙人的入侵,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那么在结束了与西班牙人之间的战争,并获得对方的正式承认后,新华必然会迎来一波高速扩张期。
在去年十月,启明岛第一造船厂再次下水了一艘排水量在六百吨的飞剪式快船,使得新华拥有了六艘远洋大船。
而到了今年四月春暖时节,从大明获得了足量的帆索、树脂、焦油、铜料等船材后,船厂随即新建了一个船坞,并增加了一百多名工人,准备同时开工建造两艘排水量在八百吨左右的移民快船,以进一步增加移民运力。
可以预见,随着新华造船能力的提升,未来可用作移民的远洋大船会越来越多,那么每年能转运回来的移民数量自然也是越来越多。
而随着人口的持续增加,设立的移民拓殖点必然也会大幅增加,同时需要配备的官员数量也会相应扩充。
如此一来,他们作为最早一批行政官员,将迎来一波黄金发展期。
你想想,每年移民至少会超过两三千人,接近一个县份的人口。
届时,陆续新成立的县、镇主官,肯定会从他们这些拥有一定管理经验,并且还具有经年资历的人员中挑选。
假以时日,在地方上做出一番漂亮的政绩,兴许还会被中央大佬们赏识,直接调回中枢,担任“部阁尚书”的高位,也未可知。
可以说,在这么一个处于不断上升的国家之中,给了所有人无限的可能和希望,只要把握风口,紧紧跟随国家不断向前迈动的脚步,都会攀升到一个自己从未想到过的高位。
这种上升不仅是个人的成功,更是新华不断繁荣强大的缩影。
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将共同书写一个充满希望与可能的未来。
依如历朝历代的开创时期,每个人都将公卿世代,富贵百年。
呃,不对,作为新洲华夏的官员,一个国家的开创者,应是新华人民的公仆,更是人民的引领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官僚贵族”。
“这两年,广丰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各项成果数据不仅达到了预期目标,甚至还远超委员会的设想。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广丰各级官员的辛勤付出和卓越能力。”
“至于规划中的毛纺织厂会设在何处,我们尚待斟酌和考虑,还未确定。说实话,上马毛纺织产业,还真不是我们头脑一热,一时之选,更不是到了你们广丰,看到满山坡的羊群而灵机一动,而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深思熟虑,方才做出的决定。”
“这个时候,正是英国的毛纺织业(呢绒业)繁荣的重要时期。他们凭借这一产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英国经济和工业的增长,也为他们后来发起的工业革命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包括启明岛在内的新洲西北海岸地区,湿润的气候环境几与英国类似,为羊毛的生产和扩大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更重要的是,这些地区人烟稀少,土地广袤,无需像英国那般进行所谓的圈地运动,便能为养羊为主的畜牧产业提供足够的牧场。”
“我们新华囿于人口规模不丰的现实难题,至少在未来十年内无法将势力扩张至加州的中央山谷和洛杉矶一带,这就使得我们无法获得充足的棉花供应,导致我们不能建起相应的棉纺织产业。”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不妨退而求其次,先建立一批毛纺织工厂,利用我现有的条件和资源,逐步地将这个时期的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和转化,从而促使我们新华提前发起一场工业革命。”
“我们都知道,正是因为毛纺织业(呢绒业)的持续繁荣和扩张,才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崛起,为一百多年后的工业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纺织业也成为工业革命的先锋行业,机械化生产的模式由此逐渐扩展到其他工业领域。”
“所以,我们现在就要走英国人曾经走过的路,继而让他们无路可走。”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0524/1284396.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