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风起北美1625 > 第228章 军事工业的推动作用

第228章 军事工业的推动作用


2月17日,癸酉年正月初八,谷日节。

    下午十四时,阴天。

    在始兴城外一片荒芜的试验场,白雪皑皑,天空被厚重的乌云笼罩着。

    远处,一道简易的石砌堡垒静静地矗立在风中,堡垒周围散落着几堆沙袋和木箱,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火药味。

    一门短管火炮安放在石垒后,炮身厚重,炮口微微上扬,指向远处数百米外一道用石块和泥土堆砌而成的模拟城墙。

    旁边七八名炮手按照长官的命令,也正在紧张地做着发射前的准备工作。

    在他们身后,围聚了一群身着厚重皮衣的军工匠人和军官,他们的目光不时地扫过那门火炮和旁边不远的一个木箱,脸上写满了紧张与期待。

    两名穿着皮革围裙的工匠正在低头对着木箱里装着的一枚特制炮弹做最后的检查,弹体由铸铁制成,表明粗糙,内部填充了五成黑火药,弹头处装有一根细长的引信管。

    “准备好了?”罗振辉抬眼看了看过来请示的炮兵指挥官。

    “已准备完毕!”张立峰敬了一个军礼。

    “那就开炮吧。”罗振辉点了点头,下意识地朝远处的预设靶地望过去。

    “是!”张立峰应诺一声,随即朝炮位挥动手臂。

    一名炮手立时从工匠手中将炮弹接过,将引信点燃,然后立即推入炮膛,另一名炮手则用长杆将火药包压实。

    观瞄手做了最后一次目标确认,炮口已然对准远处的城墙。

    此时,空气中骤然生出一丝紧张的气息,所有人皆双手捂住耳朵,眼睛看向那道城墙,仿佛连呼呼的北风也停止了流动。

    “放!”炮长一声令下。

    一名炮手立即将炮尾的药包引信点燃,火花瞬间迸发,顺着引信迅速蔓延,发出悸人的嘶嘶声。

    “轰!”

    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打破了旷野的寂静,炮口喷出一道炽烈的火舌,浓烟翻滚着向四周扩散。

    炮弹如流星般地划破长空,隐隐带着呼啸声直奔城墙而去。

    刹那间,炮弹猛地撞击城墙,发出一声沉闷的轰鸣。

    紧接着,炮弹内部的火药被引爆,巨大的冲击力将城墙一角瞬间撕裂,砖块和泥土如雨点般四散飞溅,烟尘冲天而起。

    爆炸的余波席卷而去,连地面都为之震颤,周边预先安置的一堆草人、瓦罐也被炸得飞起,四处迸溅。

    烟尘渐渐散去,军工匠人和军官们纷纷来到爆炸地,查看炮击后的效果。

    然而,让人颇为失望的是,这道简易的城墙在遭到炮击后,似乎并未受到严重的损坏,仅仅是将附着的夯土和泥块掀去。

    不过,那些被当做假象守军的草人和瓦罐却是被击得“尸横遍野”,飞得到处都是。

    “这玩意用来攻击城堡要塞的效果明显没有实心弹好呀!”罗振辉拍了拍完好的城墙,转头朝众人苦笑道。

    “……主任,其实这爆破弹的攻击目标本来就不是城墙要塞之类的固定物,而是要对人员造成大量杀伤,从而对敌军形成巨大的威慑力。”去年五月才接手新华军工研发和生产的高毅飞连忙分辩道:“毕竟,咱们现有条件下,还暂时弄不出来威力更大的黄色火药,更无法做出硝化后的新型炸药。”

    “而且,这引信技术也未获得突破性进展,使得这种爆破弹在实际应用时不免会面临材料、工艺和安全性的多重限制。如今,做到这一步,已经算是领先了整个时代了。若是西班牙人攻过来,一定会带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可是,你们这个炮弹的爆炸概率可不怎么高呀!”罗振辉摇摇头说道:“你们军工部门能不能想办法提前搞出雷酸汞出来?”

    “主任,我们新华到目前为止,还没弄出来硫酸……”高毅飞幽幽地说道。

    “……”罗振辉闻言,顿时语滞。

    是呀,没有硫酸,就合成不了硝酸,没有硝酸,自然就无法与汞合成雷酸汞。

    “不过,主任,咱们现在已经实现了火药配方的标准化,并且还将其颗粒化,在爆炸威力上已经远超欧洲国家了。”高毅飞安慰道:“在这种情势下,不论是我们的火枪,还是火炮,在杀伤性上是吊打西班牙人的。就算咱们不用爆破弹,也照样能轻松击败西班牙人。”

    这个时期,黑火药的配方尚未统一,各个国家的火药配比上,硝、硫、炭的比例皆不相同,使得火药威力也不一而足。

    作为穿越众,尽管不怎么看得上黑火药的威力,但在无法弄出威力更大的黄火药情况下,也只能捏着鼻子跟这个时代的人一起玩黑火药。

    不过,对于黑火药的配方,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硝75%、硫10%、炭15%,这种早已被证明黑火药最大威力的配比,完全可以让新华的枪炮比任何对手更具杀伤性。

    哪怕是射出的铅弹和铸铁实心弹。

    之所以还要研发爆破弹,那纯粹是海军部门强烈要求才不得不勉力为之的。

    移民船队在九月间返回始兴港后,以魏应滨为首的海军将领在看到东江镇水师以“神火飞鸦”大破叛军水师战船时,深受震动,认为海军舰船在装备了类似的爆破弹后,可以完虐任何海上之敌。

    只要寥寥数发爆破弹击中敌船,便能迅速引燃木船及附着的风帆,让对方船只立时变成一支巨大的海上火把。

    哪像现在,海上敌我之间依靠实心弹互相对轰,若非正好击中对方船只水线部位,哪怕激战一天,也未必会有任何战果(比如,1652年8月26日,英荷普利茅斯海战,尽管战斗非常激烈,但一天下来双方却未有任何船只被击沉或被俘)。

    关于爆破弹,其实早在大明万历时期于军中有少量装备。

    是时,大明官军将其称之为“开花弹”,江浙福建沿海水师船上使用铁壳爆破弹对抗倭寇。

    不过,这种“开花弹”引信可靠性极差,经常是打出去后,变成哑弹,主要用于近距离攻击。

    而在欧洲,这个时期,荷兰和瑞典军队也曾尝试过铸铁爆破弹,但因频频发生炸膛事故而最后选择放弃。

    其实,以现在的铸铁技术和引信技术,若是想要“认真”研发制造,也不是不能弄出能“响”的爆破弹。

    欧洲部分国家,如英国、瑞典就有能力生产出空心弹体,只是成品率低了点,而且弹壁厚薄不均,爆炸时造成的威力不是很大。

    至于引信技术,一般是采用松木管或芦苇管填充缓燃火药(混合硝石和硫磺粉末),长度约5-8厘米,燃烧时间定为8-15秒。

    对了,这个时期,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欧洲三十年战争中,已经有了零星掷弹兵,投掷的原始版手榴弹就是用塞满火药的瓦罐加简单引信制成的,用于扰乱敌方军队阵列。

    同样的,因为缺乏精确的延时引信控制,不仅投掷时存有危险性,而且杀伤性也极其有限。

    很多时候,“手榴弹”尚未投掷在敌阵便已凌空爆炸,或者落地后,将引信弄熄了,变成一枚哑弹。

    新华军工所制造的爆破弹,以铸铁为原料,铸造时采用泥模法,弹体厚约15-20毫米,预留了引信孔。

    使用黏土制作空心模具后,在上面浇筑铁水,并使其慢慢冷却,以减少应力。

    为了与炮膛口径匹配,生产制造出来的弹体往往还要用木制手动车床进行细微车削修整。

    在弄出合格的弹体后,将配置好的颗粒黑火药填充进去,约占容积的一半,剩下的空间则填充铁钉、碎瓷片或铅珠作为杀伤破片。

    在弹体内部,用蜡纸隔离防潮,顶部用小木塞封口。

    为了减少发射时的强大冲击力引发炮弹早炸现象,匠人们在火药与弹壳之间加入了软木屑或羊毛层。

    至于火药延时引信,则是使用松木管填充混合后的硝石和硫磺粉末,将燃烧时间控制在8-10秒(考虑到火炮发射装填的时间)。

    引信插入弹体预留孔,可以根据目标距离远近,在发射前剪短或延长引信。

    经过多轮测试,爆破弹的可靠性非常差,尤其是使用长管重炮发射时,因为炮弹被赋予强大的动能,经常会导致弹体出膛后出现破裂,造成炮弹无法实现爆炸,如同霰弹一般被打出去。

    后来,试验人员将短管榴弹炮或臼炮拿来测试,方才稍稍避免了这种尴尬的问题发生。

    短管榴弹炮或臼炮的膛压较低,而且初速也较慢,发射时,能相应减少弹体破裂的风险。

    同时,在这种发射爆破弹时,还要将发射药量减至同口径实心弹的60%-70%,弹体与炮膛间隙还要用毛毡包裹,以增加相应的缓冲。

    即使如此,因为引信的不可靠性,火炮发射爆破弹时依旧存在一定的风险。

    炮手稍有耽搁或者操作不慎,爆破弹就会在炮膛里爆炸,从而引发一场悲剧。

    可以说,新华军工部门所制造的爆破弹并不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产品,尚待亟需改善和提升。

    因而,海军部门出于安全考量,暂时没敢将其列为火炮发射弹选项之中。

    这要是一个不小心,没将敌方的舰船打烂,却因为意外炸膛将自己的船只给引燃了,那可真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海军部门没看上这种不成熟的爆破弹,但陆军在见识了它的破坏力后,却立时来了兴趣。

    这玩意,完全可以当做一种特殊武器,在交战时,用短管火炮集中轰击敌方密集方阵,或者近距离的重要目标,绝对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可以想象一下,当西班牙军队以密集的队形缓缓推进时,冷不丁地给他们来上这么一发爆破弹,四溅的破片,巨大的爆炸冲击力,便能在一瞬间就可以打乱他们的阵型,让其陷入到短暂的混乱之中。

    这武器吧,只有用起来,才能促进它不断改进和提升,最终形成一件完美的杀人利器。

    若是因为嫌弃它会有各种问题或者诸多短板,就将其束之高阁,甚至弃之不顾,那如何能提升新华的军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呢?

    战争技术是一门高尚而复杂的科学,在其过程中会促使更多的技术应用与其中,并不断地迭代和升级,继而助推技术的发展。

    被人称之为疯子的尼采曾说过一句很有“哲理”的话,“人类的进步,就是杀人技术的进步!”

    呃,恩格斯也有一句名言,“恶,是历史进步的杠杆。”

    比如,频繁的战争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欧洲的技术进步。

    火药武器正在逐渐取代刀剑长矛之类的冷兵器。

    而随着火炮的威力不断增强,星形堡垒等新型防御工事则应运而生。

    海外殖民以及商业势力的争夺,促进了一代又一代新型战船的出现。

    武器和装备的需求,刺激了冶金和制造技术的进步。

    火炮的大规模使用,推动了弹道学研究,促进了物理学和数学的发展。

    战争需求,催生了军事工程学(比如后来的沃邦攻城法),影响了后来的科学革命。

    在更久远的年代,弓箭作为人类发明的第一件“机器”,它本身就是一件更高效率的杀人武器。

    弓箭的出现,在某些时候改写并主导了战争历史,直到几千年后枪炮的出现。

    火器出现之前,战争完全取决于士兵的体力与动作,这些需要先天素养和长期训练。

    火器出现之后,身体技能已不重要,纪律、秩序与无条件的服从成为决定战争的关键。

    在农业时代,野蛮民族依靠骑射等体力优势可以轻易征服高级文明,但到了工业时代,野蛮民族只能忍受高级文明的降维打击。

    一切战争,都是暴力的行使过程,也是暴力技术的比拼。

    想比社会建设,科技进步对军事能力的提高更加显著。

    同样,军事也反过来会助推科技的进步。

    在未来,工业化时代,所谓的战争完全变成了工业生产力和技术资源的大比拼,而人只是技术进步的试验品和祭品。

    对于人类历史来说,没有什么比战争更能促进技术革新。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0524/1284399.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