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风起北美1625 > 第197章 期盼

第197章 期盼


九月,秋意初起,来自海上的凉风习习吹来,让喧嚣了一整天的大地刹那间变得温宁舒缓下来。

    夜幕逐渐降临,天空中的繁星一个又一个跳了出来,点点闪烁,仿佛是来自远古的灯塔,为疲惫的人们指引着回屋的道路。

    徐兴怀一家四口人,坐在门口,围着一张小木桌,享受着一顿还算丰裕的晚餐。

    黄灿灿的玉米馒头、热气腾腾的面疙瘩、一大盆时蔬炒菜,还有半碗鲜美的鱼肉汤,让人更添几分食欲。

    “臭小子,给你娘留一点。”徐兴怀见十一岁的长子喝了小碗鱼汤后,犹自舔着嘴巴,拿起汤勺,想要再给自己加一点,遂虎着脸训斥道:“你娘的肚子里可还有一个弟弟,正是需要补充营养的时候。”

    “没事的,没事的。”妻子孙氏笑了笑,扶着自己的腰,站起身来,将孩子的碗接了过来,给他又舀了半碗鱼汤,还将里面的几块鲑鱼肉挑了进去,“这孩子正在长身体,可不能饿着了。而且呀,明仔还在学堂里读书,要费不少脑子呢!”

    转过头来,又看到三岁的妹妹巴巴望来的眼神,遂又将自己碗里的一个鸡蛋放到她面前,然后又细心地将一小块鲑鱼上不多的鱼刺剔除,喂到她嘴里。

    “唉……”徐兴怀心下微微叹了一口气,琢磨着是不是过些日子,再去生产队司务处那里再去领几张鱼票,多买几条鱼回来,好给怀孕五个月的妻子补充一下营养。

    可又想到,要是领了鱼票,自己几年来所积攒的绩效不免又要被扣除一点,不免有些心疼。

    这可都是实实在在的银钱呀!

    眼瞅着,这四年服务期就要到了,他们也将从政府那里领取一块属于自己的份地,然后成为一个正式的自耕农。

    届时,政府除了会给予一定的生产物资贷款外,就不会再包办他们一家人的吃喝拉撒了。

    这就使得他们必须要有一笔可维持正常生活的储蓄资金,用于此后的生活开支。

    这四年来,他们这些移民在政府的统一安排下,过着集体大农庄式的生活,一起耕作,一起生活,一起军训,期间不会发放任何劳动报酬,只是根据需要,定时定量提供必要的食品、衣物、住房和医疗等物资和服务。

    他们每个人都会根据这四年来工作表现和劳动成功,获得一定的绩效,待约定的服务期届满后,凭此获得相应的份地和一定数量的“初始资金”。

    当然,这些绩效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兑换所需的布帛、额外的食物或者其他消费品,体验一把提前消费的快乐。

    但是,刻印在华夏民族骨子里的勤俭持家精神使得绝大多数移民都不会将这几年好不容易才积攒的绩效提前兑换消费完,而是希望在服务期结束后,能从政府手中换取一笔可观的资金,从而能有一个完美的人生起步。

    徐兴怀已从生产队统计处那里查询后获悉,这四年来,他积累的绩效加起来差不多可以从政府那里一次性领取约12-13块钱,折合白银也有10两左右。

    加上妻子几年下来积攒的绩效,那就有16-17块钱了。

    这笔钱虽然看着数额不大,但对于曾经一穷二白的徐兴怀一家来说,绝对是笔巨款,可以让他们一家四口在没有任何补助的情况下,维持五六个月的基本生活。

    不过,成为自耕农后,他们还需要自己购置农具、种子,雇佣牛马耕地,以及添置相应的生活用品,这点钱估计要不了多久,便会花得干干净净。

    若是还想要盖栋大一点的房子,采买一些鸡鸭或者养几头猪羊,怕是只能向政府申请一笔低息农资贷款,每年田地里获得收成后,再一点一点地偿还这笔钱。

    不过,徐兴怀对未来的生活还是充满了无限的期待。

    足足四十亩地呀!

    就算只打理好其中三分之一的耕地,那也足够一家人吃上三顿饱饭了。

    更不要说,到了冬闲时节,还能约上几个乡民,挎着刀,提着铁叉,去林子里猎几只银狐,打几头驯鹿,或者抓几个河狸,可以去换些闲钱。

    这日子呀,想想就有奔头!

    “徐大哥,你们一家还吃着呢?”

    徐兴怀正捧着一碗疙瘩面汤呼噜噜地往嘴里灌,冷不丁地听到小院外面有人招呼,遂放下碗来,转头看去。

    却见是跟他同一批来到新洲大陆的新会老乡陈旺泉和田德昌,两人手里分别掂着一罐土豆酒和一盘咸鱼干,满面堆笑地站在木篱笆外面。

    “哟,你们过来了。”徐兴怀站起身来,将两人迎了进来,“吃了没?……要不要在我这里随便吃几口?”

    “方才在屋里随便吃了点,无需再添饭了。”陈旺泉笑着将手中的酒罐晃了晃,说道:“明日正好是逢十休息日,我和德昌兄弟在供销店打了一罐酒,抓了几把咸鱼干,过来跟徐老哥喝两杯,说说闲话。”

    “嘿,你两人可真破费了!”徐兴怀看着那灌酒,喉头不由动了几下,随即转头朝妻子说道:“把炉子里的火重新烧起来,炒几盘蔬菜端过来。今晚,我跟两位老哥喝几杯。”

    妻子孙氏笑着点了点头,招呼老大进屋寻根蜡烛出来给他们点上,自己转身朝灶台走去。

    “那就麻烦嫂子给我们烧几盘好菜了。”田德昌将手中的那盘咸鱼干摆到小木桌上。

    “哪有什么好菜?”孙氏说道:“不过是自留菜园子里摘来的青菜而已。……你们担待一下,屋里的肉干和鲑鱼已经吃完了,你们喝酒怕是少了一些荤腥。”

    “无妨的!不瞒徐家嫂子,我们还真的馋你做出的菜。你是知道的,我屋里的女人别说青菜炒不出味来,就算给她带回一些肉块和鲜鱼,她也做不出你的手艺!……唉,谁叫咱们娶不到汉家媳妇呢!”

    “说的是呀!”陈旺泉也苦笑着附和道:“这要说过日子,还得是咱们汉家媳妇来的实在。我家的也是那般,每日里连自个都收拾不好,弄得屋里乱糟糟的。我还寻思着,以后分了地,迁了家,这要是拓殖点没个公共食堂做饭,我岂不是整日里在家要吃草了!”

    “哈哈……”众人闻言,顿时大笑起来。

    屋角灶台边上的孙氏听了,也是发笑不止。

    他们在来到新洲后不到两年,便在地方屯殖政府的主持下,各自娶了一个当地土人女子为妻,算是成了一个家。

    土人女子不仅跟我汉家人长得不一样,而且生活习惯、语言以及秉性更是迥然不同,让这些家庭在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各种矛盾和冲突。

    她们不仅在做饭方面,缺乏必要的天分外,连带孩子也显得很是“粗糙”,使得男人们不得不在忙碌一天后,还要抽出大量时间,耐心细致地教她们一些“文明习惯”和“传统妇德”,如何去做一个称职的妻子、合格的母亲。

    说老实话,娶一个土人妻子,过得还是很累的。

    “徐大哥,待今年秋收结束后,我们便要分得一份土地,这个事不会变吧?”喝了几杯酒后,陈旺泉打开了话匣子。

    “这如何会变!”徐兴怀说道:“委员会的官人们早就定下来的事,怎能突然变卦?你莫不是听到了什么闲言碎语?”

    “是听到了一些偷偷议论的话。”陈旺泉低声说道:“几个月前,西夷的炮船摸到咱们启明岛,说不得就要招来西夷大军的攻伐。有人说,这要是咱们新华挡不住西夷的进攻,可不就什么都没了!不仅要分得田土没了希望,说不定还要被西夷都给捉回去当奴隶,一辈子做牛做马!”

    “瞎扯!”徐兴怀将手中的酒碗重重地置于桌上,虎着脸说道:“从委员会,到各屯殖点和生产队的管事不是反复向咱们宣传过,西夷根本不足为惧,且不说他们距离咱们新华这么远,能派来的军队肯定非常有限,即使能调来了数千大军,咱们也无需怕了他们。”

    “我们新华好歹有完备的炮台,有几艘大船,还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保卫咱们。再不济,咱们这好几千青壮男子也受了好几年军训,形式真的危急了,也能拿了武器顶上去,跟西夷比划比划。”

    “那,就算退一万步来说,在野外打不过西夷,大不了咱们都躲到城里来,让他们没吃的没喝的,熬死他们。你们也瞧见了,这几个月来,咱们不都在利用农闲时节,加紧修筑城墙嘛,待西夷杀过来,这城防可不正好修好了!”

    “话是这么说,可还是有人心里没底。”田德昌将嘴里的小鱼刺吐了出来,很是担忧地说道:“以前呀,咱们在大明地界,总时不时地听到辽东传来败仗。你想,咱大明幅员万里,人口众多,连小小的建奴都打不过。”

    “而咱们新华,人口加起来满打满算也没有一万人,在对上西夷的时候,难免会让有些人心里犯嘀咕。”

    “有啥可嘀咕的!”徐兴怀给自己又倒了小半碗酒,端了起来,“为了家里的妻儿,为了咱们分到手的田地,也为了不当奴隶,到了最后,大不了跟西夷拼了就是。没来新洲大陆前,咱们一个个的说不定早就饿死街头,哪能这般喝酒吃肉?”

    “嗯,说得在理。”田德昌举起自己的酒碗,笑着说道:“反正,咱也留下了一个崽,傻婆娘肚子里还有一个,就算拼了命掉了脑袋,只要最后能让他们活下去,那就值了!”

    “为了妻儿,咱们到时候自然是要拼命,这没话说。”陈旺泉也将自己的酒碗举了起来,“但心里还是有些虚,这安生日子还没过多久,却要跟西夷打仗了。”

    “好了,干了,干了!不要去想这些还没影的事,现在呀,委员会的官人们怎么吩咐,咱们照着做就是。”

    “哎,你们听到一个传闻没?……说是临近的新宁堡那边土人搞事了。”

    “他们搞出什么事?”

    “说是修筑城墙拖沓延误,遭到几个土人监工的处罚后,全都闹将起来。他们将监工打了,然后抢了些工具和物资,全都跑了!”

    “啥?……”徐兴怀听了,顿时怔住了。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0524/1284430.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