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外朝三巨头的形成
推荐阅读:赛马娘:从被撞飞十米开始 开局收徒孙悟空,我重塑西游量劫 苟在初圣魔门当人材 哥们竟是曹操型上单? 无限就职 云养女上司女儿,上司好感度满了 相亲失败,我只好登基称帝 都重生了就别结婚了吧 从没觉得成仙开心过 啊?被我刀过的夫人们成真了
“爹!!”
“这里没有你爹!”
“好!好!严阁老……”
严世蕃来到严嵩身后,一起朝着文华殿的方向翘首以盼。
相较于回京时的风霜,此时的小阁老已然膨胀了一圈。
若非太后丧礼的一月吃素,还得再肿些。
如今和严嵩站在一起,一高一矮,一胖一瘦,对比明显。
包括夏言在内的其余官员,已是忍不住侧目。
生活在一起的父子俩,怎么差距这么大捏?
严世蕃对于这样的眼神十分坦然,甚至有些享受。
他爹谨小慎微了一辈子,即便成为首辅,有的时候还得伏低做小。
相比起来,他自从回京后,这日子过得可太舒坦了。
见谁不爽就削谁,反正后面有首辅父亲摆平。
彼此都有默契。
不过如今的局势,似乎又有变化了。
皇帝不上朝了。
如此一来,首辅承受的压力无疑是最大的。
当然也有机遇。
倘若陛下真的不见外朝臣子,只见内阁阁老,首辅的权势又将完全不同。
首辅的权力特征,其实是有一个明显的划分。
永乐到正统年间,首辅就是顾问性质,无额外的实权,即便三杨都是如此,他们的权力基本来自于原本的官职和威望,首辅只是锦上添花。
而从成化到正德年间,内阁又受宦官压制,权力波动,如正德年间的首辅杨廷和,基本就是个摆设,只顾着明哲保身。
直到嘉靖至万历初,首辅才成了实际宰相化,掌控六部,大权在握,如张璁、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
再到万历中后期,权力再度衰落,后面再有类似的职位,要等清朝的军机处了。
纵观历史,内阁首辅的权势,实际上就是在嘉靖朝才有了显著的拔升,班次超越六部、票拟权垄断、人事控制、军权渗透等等,形成“无名有实”的相权。
严世蕃虽不知这些具体发展,却也逐渐发现,严党的权势正在与日俱增。
前任张璁是明面上威风,颐指气使,说一不二,实际上除了追随的大礼议集团外,朝堂上下反对者众,新政出了京师都不好使,才被迫全力整顿吏治。
而严嵩看似声威不及张璁,但他借助考成法,将一批一批的门生故吏提拔到关键岗位上,不仅是西北一线的收河套战略,天下各州县都有涉及,由此根基愈发稳固。
但严世蕃心中也有担心。
河套复归,过于顺利,自己父亲的威望,有些太高了。
前几任天子数十载的努力,在其手中数载完成,颇有些功高震主。
在这种情况下,天子怠政不见得是好事,万一下台前先将严嵩安排了……
可能性不大,但终究需要提防!
就在严世蕃眼神疯狂闪烁之际,他看到了那道熟悉的身影。
紫禁城的朱漆廊柱间,海玥正踏着斑驳日影徐步而来。
官袍的下摆扫过玉阶,竟似携着某种陌生的威压——
那是经年沉淀后的锋芒,如匣中古剑终露寒光!
“明威……”
严世蕃突然有了一种感觉。
这位好友,不同了。
如父亲所言,深潭蓄水,静默十载,一朝决堤可溃千里。
此乃厚积薄发。
却比起父亲预料的还要早,还要高!
“来了!来了!”“海学士手里的,是圣旨?”
等待的朝臣一拥而上,满是激动与期待。
“陛下有旨!”
随着海玥清朗的声音如金石相击,在殿前层层荡开,群臣齐齐拜下。
“太后崩逝,朕心摧折……暂无力躬亲朝政,凡军国重务,着内阁与诸臣工共议裁处……务以社稷为重,毋负朕托……”
听完后,群臣神情各异,喜忧参半。
喜的是,历经两个月,陛下对于接连辍朝的情况,总算有了一个明确的答复。
凡军国重务,着内阁与诸臣工共议裁处,有了这道旨意,那些积压的奏疏可以办理,不必战战兢兢,等待上命。
忧的是,当今陛下一朝怠政,给原本蒸蒸日上的国力蒙上了一层阴影。
而且内阁原先已是强弱分明,首辅严嵩的权势与影响,远远超过次辅夏言。
有陛下在时,严嵩尚且不敢放肆,现在朝堂政务以内阁为首,严嵩岂非一家独大?
在群臣的注目中,海玥双手捧过圣旨,朝着严嵩递过去。
然而严嵩的手指刚触及卷轴,侍立一旁的黄锦便含笑上前,语气温和:“陛下口谕——辍朝期间,讲学不断,明日文华殿,仍由海学士进讲。“
话音落下。
严嵩接过圣旨时的指尖明显颤了颤,尚且呈现跪拜姿态的群臣再度变色。
今日不是特例?
接下来陛下不见其他臣子,只听这位讲学?
那他岂不是内外沟通的桥梁?
且是唯一的桥梁!
不过转念一想,让海玥担任这个角色,总比首辅严嵩来得好。
于是乎,众人的神情又从震惊,转为权衡。
黄锦躬身退下,嘴角噙着笑意。
刚刚不过是个开端罢了。
待那道诰命诏书颁下,朝野上下才会真正明白,何为“圣心独眷”。
他对于海玥的印象极佳,自然希望这位低调沉稳的臣子,能够得到这份殊荣。
相比起来,待得黄锦离开后,殿前的气氛却尴尬起来。
严嵩短暂失态,表面依旧平静,维持着首辅的气度与威严。
可另一位就没有这份城府了。
严世蕃猛地直起腰来,眼神里透出危险的光芒,咧嘴笑道:“明威兄!没想到你竟能得陛下如此看重,愚弟早就看出,你非池中之物,还望日后多多提携啊!”
海玥平和地道:“严主事言重了,万不敢当……”
“这么生分?”
话到一半,就被严世蕃打断,这位小阁老的脸色立刻沉下:“怎的,一朝得势,就忘记咱俩昔日同窗之谊了?”
“咦?”
其他臣子露出看好戏之色,更有些不屑。
你一个举人出身,仗着父亲权势为非作歹的纨绔,也配和人家三亚功名,在翰林院潜修八载的国之栋梁相提并论?
简直自取其辱嘛!
果不其然,海玥只是微微皱眉,闭上嘴,不再回应。
迎着众人刺目的注视,严世蕃恶狠狠地回头扫视一圈,面露羞恼,啐了一口:“得意什么?不过是……”
“闭嘴!”
严嵩似乎年纪大了,反应不及,此刻终于勃然变色,喝止了儿子,再对着海玥致歉:“老夫教子无方,还望海学士海涵!”
相比起入文华殿之前,是首辅对下级官员的托付。
此时的语气,俨然是平等对待。
“阁老言重了!”
海玥声音清润如常,举止依旧谦逊,但也有了几分距离:“下官还需筹备明日经筵,恐负圣恩,先行告退。”
“好!”
严嵩点了点头,侧身让出半步。
海玥官袍轻振,踏着严嵩袍角未散的气息离去。
短暂的交错,让旁观的臣子回味无穷。
有的臣子目光闪了闪,脚下移动,竟是直接追了上去。
“爹!!”
“闭嘴——”
身后传来严世蕃不甘的声音,旋即再度遭到严嵩恶狠狠的呵斥。
‘嘿!这个草包!’
‘严阁老有此子拖累,是我等的机会!’
这份动静,让他们的脚步加快。
昔日的同窗一跃成为与首辅父亲比肩的大人物,似严世蕃这种嚣张纨绔,确实接受不了。
而严嵩身为首辅,却无法得见天子,反倒被一位翰林学士压下,威望也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由此。
支持夏言一方的,只觉得狂喜。
这显然是夏阁老出手拉拢,共抗严党的最佳时机啊!
行动力强的,直接跟了上去。
除此之外,还有游离于首辅、次辅之外的朝臣。
京师为官的,多少都有背景,但若说全部投靠严嵩和夏言,也不至于。
总有与两者意见不合,分歧颇大的。
这群官员本就于夹缝里生存,如今抱着或取巧,或试探的行径,同样追了上去。
可没走多远。
他们骇然发现,海玥挺拔如松的背影之后,已然多了一批年轻的面孔。
第一位,是嘉靖五年进士,年前由河南左参政,调任国子监祭酒的王慎中。
第二位,是嘉靖八年进士,曾任江西提学,后调任太常寺丞的陈束。
第三位,是嘉靖八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今任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的熊过。
第四位,第五位,第六位……
眨眼间,十数名官员默默跟随。
官靴踏过砖石,发出整齐的声响。
“一心会!是了!这群人都是一心会的!”
“那是什么?”
“你莫非忘了?当年陛下亲赐御书,在国子监内组建的学社,会首正是海学士……嘶!”
后方追赶的官员们渐渐停下脚步,面面相觑。
他们这才惊觉,那个被遗忘在翰林院八年的身影,早已在无声处织就一张大网。
圣旨如惊雷炸响,蛰伏多年的一心会则似春溪破冰,无需招揽,自汇聚成流。
那些曾经年轻的进士们,此刻绯袍玉带,俨然已成朝堂新势。
首辅严嵩一派。
次辅夏言一派。
少壮海玥一派。
外朝三巨头的格局。
由此成型。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0562/1284322.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