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句句不提他,句句都是他
推荐阅读:啊?被我刀过的夫人们成真了 从没觉得成仙开心过 苟在初圣魔门当人材 都重生了就别结婚了吧 云养女上司女儿,上司好感度满了 相亲失败,我只好登基称帝 开局收徒孙悟空,我重塑西游量劫 哥们竟是曹操型上单? 赛马娘:从被撞飞十米开始 无限就职
“六百里加急!”
“六百里加急!”
明代常规加急分为“三百里”“四百里”“六百里”三个等级,影视剧里常常喊的“八百里加急”,在现实里是极为罕见的,一般来说即便是前线军报传递,也只是在正常三百里的基础上翻了一倍。
毕竟唐朝最紧急通讯要求,都还是日行五百里,再往上的六百里加急,就已经是极限了,八百里是达不到的,即便把驿站的驿卒逼死,也逼不出来这种速度。
而当驿卒高喊着六百里加急,一路飞奔入京城时,沿路的百姓与士卒已经是习惯了近来的战报频频,都见怪不怪了。
可此次完全不同。
战报首先抵达兵部,迅速送到了内阁值房,然后第一时间抵达了乾清宫的案前。
朱厚熜拿着战报,反反复复看了几遍,这才抬起头,缓缓看向来到御前的四位阁老。
张璁、严嵩、翟銮、李时。
是的,严嵩无论是实权,还是威望,都已经是次辅了。
明明资历更深的翟銮和李时,则是毫无反抗地退让到一旁,极其自然地让他站在了张璁的身侧。
这两个本就存在感较低的阁老,显得更透明了。
“诸位卿家都看过了,有何话说?”
当朱厚熜的声音传来,两人的头也立刻垂下,就听到张璁苍老肃然的声音响起:“仰赖天威,王师奏凯!我军大破莫逆象阵军于谅山,阵斩贼酋以下七员大将,叛军溃不成军,残寇遁逃之际,复遭黎氏旧部截杀,已呈土崩瓦解之势!”
谅山,是交趾的军事重地,也是安南首都升龙(河内)的屏障,越过谅山便是一马平川。
历史上,每次中原王朝对交趾用兵,都会先取谅山,只要拿下了谅山,交趾就再也不足为惧,后世对越自卫反击战,都是如此。
现在大明军队攻克谅山,并将莫登庸最精锐的象阵军击溃,确实已经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所以张璁的语气里,是带着由衷喜悦的。
“哦?”
朱厚熜的声音里却听不出多少喜意:“少师罗山认为此战大胜?”
对待张璁,嘉靖一般都不直呼其名,而是以敬称称少师罗山,君臣之间更是常常互通信件,往来信件高达两百多封。
平日里张璁欣然于这份独一无二的感情,但此时此刻,却听出了陛下的怒火,暗叹一声,垂下头来,不敢作声。
果不其然,接下来天子的语气变得极为冷肃:“内阁三番五次催促,以求速胜,军心浮躁!”
“咸宁侯仇鸾冒进,遭象阵伏击,被象鼻卷起掷于乱军,得亲卫拼死救回,麾下三千士卒溃败!”
“安远侯柳珣冒进,遭莫军以毒箭射杀,尸首溃烂如泥,麾下两千士卒葬送!”
“巡按千户陆炳屡屡示警,却依旧救不回这两支贪功冒进的蠢货!”
“也幸得陆炳逼迫张经回援,炮破象阵,这才险险挽回了颓势,重组反攻,大破贼军!”
此番陆炳的升官速度是前所未有,先是以军功升为副千户,然后升千户,如今已是巡按千户,有了监军的实权。
朱厚熜此时的赞誉,还真不算是为了那位奶兄弟美言,陆炳确实堪称力挽狂澜,即便如此,也没能拉住那些抢功的骄兵悍将,所幸由于调兵及时,挽回了局面,没有让明军整体的局势由于部分将士的冒进而葬送。
当然,陆炳拼力拽住了冒进的明军,没有让安南军在正面战场反败为胜,但也不可避免地将战事拖入胶着。
所以关键还是江南漕运的粮草补给,给予了前线军士持久交战的信心,不然粮草空空,不想冒进也只能冒进,哪有现在谋定后动,一举破阵,击溃莫登庸主力的战果?
朱厚熜由此看向另一位阁老:“严卿,你此番举荐得力,所用之人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啊!”
严嵩抑住心头狂喜,表面上则以极为真切的语气道:“陛下圣明烛照,洞鉴万里,如日月临朝,草木皆沐光华,臣等不过循旨而行,如涓滴附沧海,萤火仰朝阳,岂敢妄称微劳?”
“呵!”
朱厚熜嘴角轻扬,摆了摆手:“严卿太谦逊了!”
发现天子不是真的生气,翟銮和李时赶忙吹捧起来:“天佑大明,圣主中兴!陛下神武天纵,今收交趾,实乃旷世奇功!”
“昔洪武开国,驱除胡虏,今陛下南征,光复汉土,交趾沦夷百载,王师所至,逆酋授首,此乃继太祖复华夏旧疆之志!”
朱厚熜脸上的笑容压不住了。
考虑到六百里加急,从安南到京师,也得一月,现在的首都升龙,肯定已经插上了大明的旗帜。
当然,这并不代表大明收复了交趾。
毕竟莫登庸还未授首,安南境内的其他势力也有反复。
考虑到当年永乐朝也是灭了安南政权,后来又被各地此起彼伏的叛乱弄得焦头烂额,强撑了十二年的统治后,最终还是被迫撤离了,朱厚熜当然不愿重蹈覆辙。
于是乎,这位天子做了一件事。
取出一份奏本来。
包括严嵩在内,四位阁老目光都是一凝。
因为陛下拿出的,正是近段时期朝堂热议的《定边九策》。
朱厚熜翻开一段,朗声道:“永乐年间征讨安南时,我大明天军以吊民伐罪,复陈氏宗祀为号,确使安南民心浮动,多有厌胡氏苛政,罔有战心者,此实为天兵顺利进军之一大助力,然其后未践复立陈氏之诺,加之治理失当,终致民怨沸腾,反抗激烈。”
“细究其因,收服民心,必先予其实惠,交趾新附,百废待兴,欲施仁政,非但需官员德才兼备,更需朝廷持续关注。”
“惜乎远派交趾者,多为贬谪之员,或才具不足,或心怀怨望,以致吏治败坏,民不聊生。此辈在中原尚且贪墨害民,安能指望其在新附之地推行善政,安定人心?”
“臣窃以为,治理新附之地,当慎选良吏,厚给俸禄,严明考课,更需朝廷时加督察,勿使边远之地成为贪官污吏肆虐之所。”
“若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则所谓陈氏旧事,自当渐被遗忘;若治理无方,则纵有千般理由,亦难平息民怨,此实为治国之要义,不可不察也。”
对于这一篇章,翟銮和李时只是看过,张璁和严嵩几乎倒背如流,心里也是赞同的。
他们同样清楚,这些只是前序,所说的什么“慎选良吏,厚给俸禄,严明考课,严加监督”,都是必须要讲的套话,并非真正的解决之法。
《定边九策》里,真正的解决之法,是四个字。
大封土司。
交趾行省肯定要设立,交趾三司即交趾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与提刑按察使司,也得尽可能地派遣一批得力官员坐镇。
但下辖的十五府、四十一州,还有州内的诸多县,想要派遣如此规模的得力官员,就根本不现实了。
所以在地方上,大明朝廷毋须强行发派流官治理,而是交由当地豪强以土司法自治。
尤其将如今一众已经成了气候,如武文渊、阮仁莲、黎景瑂等握有兵权,可以与莫登庸政权交锋的后黎朝官员,都以土司的名义分封自制,世袭都统,同时依大明之命,剿灭莫氏余党。
这无疑会增加未来统治的难度,但也是权宜之计,且是唯一能够长期统治交趾的办法。
别小看交趾,由于红河三角洲开发成熟,农业发达,人口密集,永乐年间征服安南后统计,这一省之地的人口数目,是同时期云南的十几倍。
不夸张的说,安南的十五府、四十一州,相当于广东加广西加陕西的总和,且拥有的独立意识与地理条件,使其难以在短时间内同化,土司制是现阶段唯一的解决之法。
至于未来改土归流,什么时候把两广和云南的土司解决了,自然也能把交趾的地方势力逐渐清除,到那个时候,才是真正归附,彻底回归中原之际。
这个过程,即便大明国力不衰,也要百年之功,数代人的努力,急切不得。
道理是这个道理,以大明目前的局势,只能妥协,但话不能这么讲。
所以朱厚熜先是念完了套话,这才淡然道:“昔汉武拓边而虚国库,唐宗征高丽而困民生,朕欲用剿抚并用之策,既彰天威,复省民力,收全越之地,尽不战而屈人之兵之效,诸位卿家以为如何?”
张璁和严嵩几乎是不分先后地道:“陛下圣明!”
翟銮和李时故意慢了半拍,心头却是一震,定边策略竟被全盘接纳,如此功绩实在是新科翰林中前所未有的,即便他们这般入阁的重臣,也不禁有些惊羡。
而这还不是结束。
“至于远赴边陲的人选……”
朱厚熜又取出一份名单来,以满是欣慰的语气道:“京官当怀济世之志,知民间之苦,翰林学子为报效朝廷,亦甘愿远赴边陲,此等忠君报国之心,实令朕心甚慰!”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0562/1284380.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