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泰昌大明 > 第630章 汉阳潜流(终)

第630章 汉阳潜流(终)


“他竟然还说了这种话?”李贵惊呆了。

    “千真万确!”韩浚谦重重点头。

    “那结果呢?张好古被发落了吗?”李贵一脸关切地问道。

    “殿下最后拂袖而去,看样子肯定是很不满意的。”韩浚谦摇头道:“但也还没有当堂就要发落谁。”

    “那还好。”李贵小小地松了一口气。

    “不见得。”韩浚谦说道:“今天的朝会,先是论‘忠’后是论‘信’,明摆着就是要借着郑忠信的大名,敲打李尔瞻和张好古。所图者,无非是把处死姜、金的呼声压下去而已。但是这两板斧砍下来,事情没压下去,反而是闹了个谏声震阙,不欢而散。日后朴柳二昌要是跳出来撺掇几句,难保不会有新的狱事发生。”

    “父亲。现在.”李时白轻轻地扯了扯李贵的衣角,又给他使了个眼色。

    李贵点点头,先看了门一眼,接着又还了李时白一个眼色。李时白当即会意,起身打门四下看了一眼。确定周遭无人,李时白也没有离开,只是反手跟父亲打了手势。

    李贵接到这个信号,才压着声音缓缓开口:“二位。我觉得眼下是加紧筹备那个事情的时候了。”

    “什,什么事情.”韩浚谦已经因为李家父子的一系列动作而有了预感和心理准备。但真当李贵开口说出这话,他的心还是止不住地狂跳了起来。

    “当然是起义反正!”李贵撑着扶手,身子前倾,就像一头蓄势待发的老狮子。“如今内忧外患,众奸盈朝,又有天子猜忌,皆因国主失德!若不抖擞反正,恐我朝鲜将再临亡国之祸!已经不能再迟疑了!”

    “干吧!”说这两个字的时候,李曙五官都要拧到一起去了。

    “只怕.没那么容易。”韩浚谦缩了一下。

    “天下大事皆不易!昔年中宗反正容易否?成祖靖难容易否?”李贵压着声音,但眼里却燃烧着压不住的火焰。“而且再也没有比眼下更好的时候了。光海逆王倒行逆施,勾结夷狄奴贼,包庇叛国罪将,早已是大失天下望,我们只需要攻入昌德宫擒住逆王,剪除其党羽,再到西宫迎回王大妃,立刻就能拥立绫阳君为新王,到那时候,您可就是国丈了!”

    韩浚谦立刻被那美好景象擭住了,但他仍未失去理智。“天朝那边要怎么交代?”

    李贵明显愣了一下。“还要怎么交代?把姜、金二贼和奴贼的逆书一并槛送京师。就连礼部都会为我们说话的。”

    “你说的对,”韩浚谦叹气道,“但是恐怕要不了多久,殿下就会再派李圣征朝天辩诬了啊。而且就算辩诬不成,姜、金也活不了。”

    “什么!?”李贵和李时白对视一眼,他们都从对方的眼神里看见了错愕的神采。“朝会不是不欢而散了吗?”

    “朝会是不欢而散了,”韩浚谦说道,“但在那之前,朴承宗就抛了一个遣使辩诬明志,以上安天心,并下拒奴兵的两全之道。而且他话音一落,李尔瞻就接了茬,顺势就把李圣征给推了出来。那前呼后应的样子,简直就像事先商量好了一样。”

    “李尔瞻这是要排挤李圣征啊。”李贵反应和张晚最初的判断简直如出一辙。“那逆王答应了吗?”

    “看样子,殿下原本是准备答应的。”韩浚谦仍不肯以‘逆王’称呼李珲,“不过李圣征自己拦了一杠子,直接就把殿下给气得拂袖而去了!”

    “他不愿意去?”李贵有些意外。

    “他愿意去。只是他同时提到,辩诬之艰将远甚去年,所以他就请殿下一定做好万不得已必杀将、金之预备。”韩浚谦说道。

    “也就是说,”李贵深吸一口气,眉头也拧紧了。“无论辩诬之行能否全功而返,只要逆王采纳了他的谏言,向天朝派出了辩诬使,在天朝那里,逆王就还是深明大义、极尽藩守职分的郡王?”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韩浚谦沉重地点了点头。“而且我觉得,这个事情很可能会成。”

    “辩诬不能成!姜、金不能死!”李贵还没开口,李曙先激动了起来。“我们一定要想办法阻止这个事!”

    李贵错愕地看了李曙一眼,这原本是他想说的话。不过李贵很快又释然了,因为比起李贵自己,李曙才是首倡反正的人。早在万历四十六年,“废母庭请”达到最高潮的时候,李曙就和申景禛、具宏等人盟誓谋议,决定推翻逆王,拥立绫阳君,李贵和韩浚谦都是后来才被他们拉进来的。

    “姜、金暂时还不会死,但辩诬一事应该是阻止不了了。”韩浚谦说道,“比起立斩,辩诬本就是退一步了。如果连辩诬也否了,张好古他们势必再闹起来。”

    “那就把事情闹大!”李曙一脸凶恶地说道。“光海逆王不是一贯固执己见吗,我们就彻底把他激怒!”

    “这恐怕不行。”李贵幽幽道。

    “您是担心洛西公?”李曙说道,“这点事情最多流放而已,事成之后,我们再把他召回来就是。”

    李时白听得眼皮一跳。

    “我不是担心他。我只是觉得我们可能根本没办法在这个事情上激怒逆王。”李贵斜着身子,撑着脑袋,眼里全然没了先前的神采。“逆王固执己见是不假,但这只是在国事上。姜、金的事情牵扯到了天朝,牵扯到了皇上,逆王再是固执也不敢把这个事情闹得太过分。有如今的结果已经很不错了.”

    “是啊。”韩浚谦奇怪地看了李贵一眼:“殿下突然召集两班参朝,在敲打无效之后立刻授意朴承宗抛出辩诬方案,这就说明这个事情是早有预备。”

    “那能不能拉张洛西或者李月沙他们入伙?”李曙说道。

    “这不可能!”李贵说道,“我了解他们。他们虽也痛惜于时局之艰,但决不会参与这种事。”

    “这也不成,那也不成!”李曙急了。“难不成就算了?”

    “我们既然已经起誓那就没有退路了!”韩浚谦阴沉着脸道,“前进不见得能生,但后退一定是死!”

    李珲治下的朝鲜政治氛围极其恐怖,一旦事发,像韩浚谦这种国戚是一定会死的。就算他完全没有参与谋反,李尔瞻能也将他罗织成逆案的主谋。

    韩浚谦决然的态度让李曙稍微安心了些。他是首倡者,也是没有退路的人。

    “或许可以想法子让我们的人带队出使。”仍旧站在门边警戒的李时白回头提议道。

    “这恐怕不容易。”韩浚谦接言道:“李圣征的辩诬功绩摆在那里,他本人也愿意出使,而且李尔瞻那个态度分明就是要把他排挤出京。如果遣使事定,这个正使的人选几乎非他莫属。”

    “那我们就退而求其次,安排一个副使!”李贵沉下心,思索道。

    “你的意思是插人进去搅黄这趟使命?”韩浚谦立刻明白了。

    “对!”李贵说道:“李圣征再厉害,他也只有一张嘴巴。我们只要安插一个反对的声音,或者干脆把整个使团变成一个告罪使团。这趟出使就一定会无疾而终。别忘了,如今礼部尚书就是徐光启。”

    “这个好主意啊!”李曙当即赞道。

    韩浚谦的面色仍旧凝重,“但即使这样,李圣征应该也能拿到‘斩将明志’宽限吧?”

    “无所谓了。我们又不是要天朝出兵废黜逆王,我们要的,只是天朝的册封而已!”李贵一针见血地说道,“所以我们只需要在天朝和皇上的心里埋下一个国王不忠种子就行了。”

    “但是如此做,我们的不就暴露在李圣征的面前了吗?这跟直接策反他也没什么分别了吧?”韩浚谦说道。

    “所以我们要在李圣征回国之前,就举兵反正!只要能生擒姜、金槛送天朝,就不愁得不到皇上的认可!”李贵又恢复了那个蓄势待发的老狮子状态。

    “使团一来一回,短则五六个月,长则七八个月。”韩浚谦感觉自己的脑子快要炸掉了。“就这么点儿时间怕是不够吧?”

    “够的!”李贵斩钉截铁般地说道:“所谓反正,无非是带兵进入汉阳,控制王宫,捕拿逆王,再取得正统地位就行了。”

    “带兵?兵在哪里?”韩浚谦莫名地笑了一下。

    “珍岛。”李贵说道:“连珠郡夫人的侄儿具仁垕不是在那里作为郡守吗?我们可以用他的兵。”所谓的连珠郡夫人,其实也就是绫阳君的生母具氏,换言之,具仁垕算是绫阳君李倧的表兄。

    “默斋公,您没在说笑吧?”李曙骇然插话道:“您知道珍岛在哪里吗?”

    “济州岛北边儿嘛。”李贵点头。

    “珍岛和汉阳隔了差不多一千里,您要从那里调兵?”李曙觉得李贵简直是疯了。

    “只要理由正当,就是会宁府的兵都能调。”李贵说道,“如今朔州、碧潼、满浦等处边衅异常,备边司不时有警。只要能利用这个氛围,我们就可以把外道的兵调到了京畿。”

    “对了!”韩浚谦眼神一亮。“殿下不是说要擢升张好古为兵曹判书,并命他募兵练兵吗?如果这个事情能成,我们就可以从他入手,把具仁垕和他兵调从珍岛调到京畿来。”

    李曙还是觉得不妥。“具仁垕和绫阳君的关系摆在那里,就算能说服张洛西公,也绕不开朴、柳啊。”

    “可是现成能用的兵也就这一支啊。”黯然迟疑之间,李贵突然想起了李曙之前的积极。“寅叔有别的想法?”李曙字寅叔。

    “长湍府!”李曙立刻说道。“从长湍府发兵,只要一个白天就能抵达汉阳西门。”

    “谁在那里?”李贵想了半天,愣是没想起来。

    “谁也不在那里!自万历四十六年长湍府使李忔,受鳌城府院君的牵连下台以来,那个位置就一直空着!”李曙的眼里闪烁着耀眼的光:“我已经想好了。只要能谋得那个官职,再有足够的粮饷,最少三个月,最多半年,我就能拉出一支数以千计的反正军。”

    “我觉得可以!”李贵颔首望向韩浚谦。

    “这个想法是不错,”韩浚谦也点了点头,“但只有这些人怕是不够吧?”

    “可以里应外合。”李贵说道,“如今国家日颓,王京流民益众,只要舍得钱粮,随随便便就能拉起一支千人队。”

    “那不过是不能久聚的乌合之众。”韩浚谦说道,“不顶事的。”

    “也不指望他们能干什么大事,只要能造出声势打开城门就行了。”李贵说道。

    “进城之后呢?李尔瞻的训局兵要怎么解决?”韩浚谦又问道。

    训局全称,训练都监,是负责拱卫汉阳的中央军营。该军设立于壬辰倭乱期间。是一支以戚继光《纪效新书》为蓝本训练的新式军队。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初九日,李提督如松率部克服平壤。随后,前线明军与日军展开和谈,但毫无实质性进展。因为日方希望大明能够接受日本对于朝鲜南部完全控制的既成事实,而这个要求是皇帝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答应的。

    为了打破僵局,日军决定采取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以表明己方的态度,并展现日军的实力。不过,决定归决定,行动归行动,日军还是不敢向明军宣战。于是,日军决定找一支朝鲜部队开刀。一番商议之后,日军决议进攻庆尚道和全罗道之间的重要门户,晋州。

    当年六月十四日,日军合五队九万人从釜山出发,经过金海、昌原、咸安等处,最终在当月廿一日,围攻晋州城。八天后,晋州城破,约六万名朝鲜平民惨遭掠杀。如此大败,让朝鲜朝廷意识到旧有的五卫军制度,已然朽坏到不可不改的地步了。于是当年七月,朝鲜请求明军帮助训练朝鲜军队,经略宋应昌欣然接受,遂命南兵将领骆尚志教习火炮,培养炮军,训练都监由此发端。之后,训练都监军在炮兵以外又增设了杀手军和射手军,统称“三手军”,其中每手约一千人。

    成制之后的训练都监,从上到下设有都提调、提调、大将、中军、别将、千总、局别将、把总、从事官、哨官等文武官员。一般来说,都监大将是这支军队的实际指挥官,提调由户、兵二曹的判书例兼,而一把手都提调则由国王的心腹重臣兼任。

    目前,训练都监没有大将,整支军队完全在李尔瞻这位兼任都提调的礼曹判书手上。

    “不必担心李尔瞻。”李贵嘴角一翘。“照目前的态势,他这个都提调应该干不长了。我们还是想想,朴承宗会选谁来接都监大将的缺吧。只要能收买这个人,大事就一定能成!”

    李时白看着父亲。突然想起了那一千两仍旧屯放在库房里的银子。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0610/1283977.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