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弹劾如潮
推荐阅读:血色战场:一个医生的崛起 从大学生逆袭为霸道总裁 天棺秘藏 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重生归来侯府嫡女杀疯了 斗罗:龙王之霍雨浩活在万年后 人在皇宫:从升级化骨绵掌开始 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科技入侵现代 红楼兵圣
紫禁城,大明皇宫。
“啪——”
朱元璋一道鞭子狠狠抽在地板上,吓得李景隆冷汗直冒,这鞭子差点抽在他英俊的脸上。
“毁容了,差点毁容了!”
李景隆人都吓尿了,心中默念舅公你瞧准点,别真抽歪了,他那俊朗的颜值啊。
但他的脑袋还被父亲给牢牢摁着,动弹不得,唯有继续老实,挨那挥下来的鞭子。
“二丫头,为了照顾自家的花船的生意,你竟然拿一首诗词大做文章,你知道那给朝堂上官员,翰林院的学士,引来多大的轰动,到头只为一个青楼花魁博名声,你疯了吧!”
朱元璋吐沫横飞,手持长鞭不断挥,破口大骂。
对于自己人,他向来都是要求严厉,自己三令五申,让他们平日行事收敛一些。
从花船上抖出来的破首诗,在翰林院争相传看,还给他上奏折了,要求其人现身,考察才学入仕为官。
就,就连标儿都是那门意思。
朝堂上那些腐儒,以为做得一首好诗,就能入仕为官,管好政策内事,为百姓谋福了,都是一班糊涂蛋!
那种流连风月场所的人,迟早死在青楼里,能有什么大出息?
随即,朱元璋看着跪在地上,痛哭流涕的李景隆,他都给气笑了,他好似在骂自家人。
“陛下,我们愿意交出花船的全部利益,交由陛下处理。”李文忠再三保证,那小子不会再犯浑了。
“啪!”
朱元璋一记皮鞭,狠狠抽在李景隆的屁股上,血都渗透裤子浮现出来,李文忠看得揪心。
这前面几鞭都是装装样子,雷声大雨点小,最多起到震慑效果,这最后一鞭,可是实打实的落下来了,疼的李景隆龇着大白牙,倒抽一口凉气。
疼,钻心的疼,好像被抽烂了……
“保儿,这次看在你的面子上,下不为例!”
李文忠愿意破财消灾,朱元璋怒火渐渐平息,没了打下去的心思,教训到位就罢了。
“朕最近严查贪官污吏,牟民利者,你们这些人屁股底下有屎的,都擦干净些,不然就不是挨鞭子了。”
朱元璋扔下手中的鞭子,严厉霸道。
李文忠默不作声,只是点头听从,陛下能饶过二丫头一命,都是看在自家人份上。
这个时候,他再给陛下讨价还价,那就有点不知好歹了。
回头去,他便知会那群兄弟,谁手脏了都给擦干净些,别让那群咬人狗,查出什么证据来。
不然的话,纵然陛下想要保他们,也架不住那群遭瘟书生的弹劾,忍痛处理。
“保儿,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坐到这个位置上,就不是谋一人一家之福。”
朱元璋再次坐皇位上,感慨良多。
“陛下为万民,乃是万民之福,只有是陛下的意思,我们一定全力支持。”
李文忠将李景隆的脑袋,重重摁在地上,叩谢圣恩。
面对朱元璋的无奈,跪在地上的李文忠,大气都不敢出,心里别提多害怕。
自从太子殿下长子,朱雄英意外离世后,陛下行事方式,愈发雷厉风行。
他们但凡触其逆麟,恐有大祸。
“对了,再过些时日,就是安庆出嫁的日子,你养好些身子,到时候多喝上几杯,我也召回了那帮淮西兄弟了,不醉不休。”
训斥李文忠两父子后,朱元璋也提起一些高兴事,他们这帮打天下的兄弟,难得相聚。
“提前恭贺陛下,寻得一良婿,新科状元郎。”
李文忠表面乐呵呵,心里隐隐不安,这陛下嫡女出嫁,自是令人感到高兴。
但仅仅是皇室嫡女出嫁,就要召回边防大将,还都是他们淮西的将军们,这会不会太劳师动众了。
这陛下,又打算对谁展开清算?
“保儿,我知道你担心什么,只要你跟舅舅是一条心的,我又怎么会为难你。”朱元璋沉声道。
被朱元璋看穿心思,李文忠心惊肉跳,笑起来比哭还难看。
“带二丫头回去吧。”
朱元璋阴着脸,他心里清楚,保儿行事向来谨慎,奈何长子不争气,经常惹得一屁股祸事。
但在大事上,保儿他永远都在站在自己身边。
翌日朝堂。
朱元璋,太子朱标上早朝。
百官朝拜,一群官员义愤填膺上奏,纷纷弹劾锦衣卫酷吏行事,行焚书之举,残害文坛大家,想要封住天下读书人的口,惹得天底下读书人怨声载道。
锦衣卫能管住京城之外,众多读书才子们,却堵不住朝堂上,百官悠悠众口。
这弹劾锦衣卫的***,则来自那一首诗词。
“能写出《赠乌雅儿》的人,豪迈奔放,代表着复兴大明文坛的未来,岂能被扼杀在摇篮中。”
“臣以为,这锦衣卫行事太过霸道了,那作诗之人,怕不会已经惨遭毒手了,被抓进了锦衣卫牢狱。”
“倘若锦衣卫灭于杀人灭口,还请陛下明鉴,找出做诗之人,说出真相。”
“臣建议,此人应入仕为官。”
“臣附议!”
“臣附议!”
身为当事人的刘玄,正站在朱标的身边,目睹了百官弹劾锦衣卫一幕,如芒刺背。
一来他是锦衣卫,二来他是百官口中,被残害的大诗人,真是句句都离不开他。
“你们同意个屁,我不同意!”
刘玄算是明白了,为什么这一次的早朝,朱标要自己同行了,这是要对他公开处刑?
这群百官咸吃萝卜淡操心,谁说他这个做诗之人,就有意为民请命,入仕为官了,你们别来道德绑架!
你们想被老朱开闸放血,我可不想,这官你们就当吧,一当一个不吱声。
而面对百官如潮水般的弹劾,朱元璋依旧面如常色,沉声道:“爱卿的上奏,朕会斟酌考虑的。”
“陛下圣明!”
皇帝听进去他们这些臣子的政见,他们是一阵狂喜,借着这首诗事件的影响弹劾锦衣卫,看来有戏!
至于那位大诗人,是死是活,他们本就不关心。
那个诗人死了更好,最好含冤而死的,看他们不弹死锦衣卫那群酷吏。
刘玄旁观者清,心中暗笑,老朱这是意见照收,行动照旧,也就这群人天真以为,弹劾到位了。
随即,朱元璋也以嫡女安庆公主,出嫁驸马新科状元一事,让户部,礼部各自准备。
“陛下,臣有本奏,得知陛下喜事,十多位淮西武将从边关回来,今晚就回到京城了。”
百官为首的李善长,请示朱元璋。
“嗯,太子你就和李丞相负责,给诸位爱卿接风洗尘。”
“……儿臣遵命。”
(https://www.2kshu.com/shu/90636/49570342.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