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新时代豪强
推荐阅读:从百病缠身到高武魔神! 结连理 刚上大学就财务自由了 神尊无极 大圣座命 火影:天赋词条,开局大筒木血统 穿成濒危向导,被毛茸茸们抢疯了 才满10岁,让我御兽逆袭重生? 都重生了肯定靠校花养活啊 谍战:红鸾归巢
魏子俊到魔都的第二天,第三顿别人请的饭也吃完了。
吃完回酒店路上。
“这个姓曾的,在魔都门路真的很广,魏总,你真的不怕他的威胁?”
“噢?你听出来他在威胁我?”
“如果让‘瑞阳投资’入股,那肯定没什么。但要是拿不到,他肯定要试试我们的斤两。”
“还是那句话,文斗就文斗,武斗就武斗,遇见个衙内我就跪舔,那不如直接跪下做奴才好了。”
“……”
这话让程小同志有点受伤,因为魏子俊说这话的时候,根本就没看着他。
很显然,在魏总眼中,他程志超还算不上有档次的衙内。
可恶,当初要是爸爸努努力。
我的作文就不会是《我的县长父亲》。
还是爸爸能力不行,不知道进步。
不管程志超在胡思乱想什么,魏子俊想的却是接下来的魔都风云。
刚才的饭席上,鲁省宣传一把手的公子曾瑞阳同志还是比较客气的。
就是客气的表达了想入股华夏科技,起码想要华夏科技魔都分公司和鲁省分公司的股份。
要的份额在他们心中,估计也是比较合理的——30%。
不过那是他们觉得合理,魏子俊可没觉得合理。
自然是没谈拢。
那接下来绝对要过两招。
那家伙刚才说他在媒体圈的朋友比较多。
估计是要先在媒体上过两招。
要是打嘴炮都焦头烂额,就乖乖求饶,后面才艺还有呢。
媒体圈的朋友?呵呵,央台都是自己人。
了不起也就魔都本地和鲁省,再加上其他一些华东地区的罢了。
魏子俊就不信了。
不信曾瑞阳的这些朋友们,能把和曾少爷的友情看得比钱都要重。
他就不信在一百万和曾瑞阳的友情之间,姓曾的那些媒体朋友会不要一百万。
说白了。
曾瑞阳的媒体圈朋友们为什么乐意当他的朋友?
还不是因为和曾少爷当朋友能挣钱?
还是那句话,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虽说买卖不成仁义在,但那是建立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上。
可以是地位平等,也可以是强势一方选择人格平等。
但大多数时候,强势一方的选择跟堵着小学生抢零花钱的小混混没区别。
姓曾的有本地优势,看到华夏科技在魔都卖BP机这么挣钱想分一杯羹,和堵小学生的小混混性质没什么不同。
魏子俊准备好了钱,就等着曾瑞阳出招。
二月二十五,魏子俊来到魔都的第四天。
《魔都法制日报》先来了一炮,标题为《五问‘华夏科技’》的报道。
矛头直指还有四个月,就要在特区富田中级法院开庭的摩托罗拉、爱立信联合起诉华夏科技侵权的案件。
报道主要围绕华夏科技的BP机侵犯国外知识产权,提出了五个质问,认为这种不要脸的行为会在国际上抹黑国家声誉。
“什么憨仔,要挑也挑个大点的报纸嘛。不说《申报》或者《解放日报》,最起码也应该来个《江南时报》的级别嘛。”
万国证券总经理办公室里,管金森拿着张《魔都法治日报》摇摇头,笑着对对面的魏子俊说,“魏总,曾衙内看来还是不想和你撕破脸。”
“好正常,他还想入股我的公司呢。万一撕破脸,华夏科技不值钱了,那他不白和我结仇了嘛?”
魏子俊笑着说。
他现在真有点看不起这个曾瑞阳了。
还以为能搞多大阵仗。
搞的魏子俊都找上管金森这个地头蛇,结果却放了这么一个小炮。
这家《魔都法治日报》,日发行量都不知道有没有一万份。
让魏子俊现在有种曹操评价袁绍的感觉——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
如果是魏子俊来搞,他绝对上来就放大招。对方要么忍痛割肉,要么一拍两散。
不过想想曾瑞阳毕竟出生宦门,他们这种人对同个阶层和有本事挑战他们的存在,做事普遍喜欢留一线。
都不想“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嘛。
只不过这种讲究对曾瑞阳他们的同类或许有用。
对魏子俊这种底层起身的新时代豪强……很抱歉,他向来不玩这种假惺惺的留一线。
投往鲁省纪律办公室和魔都纪律办公室,甚至是京城那边的纪律办公室的实名举报材料已经送过去了。
虽然不知道有没有用。
曾瑞阳的厅级老爹和伯伯雀食牛逼。
而且这边是他们的地盘,魏子俊这位外来强龙可能真干不过他们。
不过嘛,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有时候就是这样。
魏子俊只需要负责开团,后续自然会有强力队友入场帮忙Carry全场。
小到一个小小的村委。
支委、村长都有很多互相看不顺眼。
互相在工作上下绊子的。
就更不用说到省这个级别的了。
曾少爷的老爹和伯伯,不可能没有觊觎他们位置的同类。
这些人在这件事上,是属于魏子俊的天然队友。
不过他现在和管金森,当然不会讨论这种事情。
今天是管金森邀请魏子俊过来做客的,说是想请魏子俊这位投资高手,指导一下万国证券的工作人员。
刚才老管已经带着魏子俊,在万国证券下面巡视、视察了一番。
现在是走马观花结束,来管金森的办公室聊天。
“魏总,实不相瞒,我有事相求。”
聊了一会儿,管金森开始图穷匕见。
“什么事?管老板你说,不过我可不敢保证能做到。”
随后管金森压低声音,一副搞阴谋诡计的鬼样子。
和魏子俊说了一些事情。
听完后,魏子俊忍不住皱眉,“管老板,这……这不是弄虚作假吗?”
“嗳,魏总。这怎么能叫弄虚作假呢?”
管金森:“现在市场调剂价格就是这样。多出来的是资金成本。其实正常来讲和换汇差不多,而且这么做对我们双方都有好处。”
魏子俊稍稍沉默。
他没想到这个管金森胆子这么大。
连这种事情都敢干。
不过想到平行时空里,现在已经是在酝酿,但要到两年后才会彻底爆发的国债事件里,这家伙的角色定位……
好像就不是不能理解了。
这帮搞金融的天生胆大,特别还是爱丁堡这边。
“先给你两千万,不过不能是十二,最少十五。现在黑市上,最少都是十一。”
“两千万,有点少……十五,魏老板会不会太多了。”
魏子俊耸耸肩:“我这个人不喜欢弄虚作假。搞这个晚上睡觉都不踏实,管老板既然这么说,那就算了。”
“别别别……”
管金森笑起来:“两千万就两千万,十五比一就十五比一!先试个水嘛,好不好,魏总?要是合作愉快,以后继续合作?”
“看后续情况吧。”魏子俊微笑。
两人的手握到了一起,彼此笑得都很愉快。
回去的车上,魏子俊思考起与管金森接下来的合作。
管金森的想法很简单。
万国证券的总经理想要成绩。
什么成绩?
当然是在股市,在金融和投资市场上的成绩。
万国证券作为国内最早的证券公司之一,魔都第一家证券公司,由魔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等10家股东组成。
说白了还是集体企业,国家队的属性更多一些。
管金森是创始人之一,也是实际上的管理者。
正经来讲,他和石化、石油这些公司的老总没什么区别。
要不然他也不可能兼任魔都交易所、特区交易所和全国证券业协会的常务理事。
所以他也和那些国字头高管们一样。
其负责经营的企业业绩就是他们的成绩。
那么作为国内目前第一大券商、投资公司,万国证券的成绩如何?
仅从盈利角度来看,是很优秀的。
1991年到1992年两年时间。
管金森交出了年盈利十亿元以上的优秀成绩。
但是……但是他这些成绩。
全是在国内的鱼塘里面,捞自己家的鱼捞到的。
不能说管金森和万国证券,是管鱼塘放水的那个。
但他和万国证券,基本上就是这个小池塘里的参与者之一。
运动员、裁判乃至观众,要么就是自己人,要么干脆就是他们自己。
所以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地方赚到钱。上面绝不会认为他们有多牛逼多劳苦功高。
他们只会认为这是应该的。
然后因为发现自家这个池塘里的鱼获居然这么多而惊讶欣喜。
也就是证券业这方面,国内真没什么人才。
又不能让港岛和湾湾那边的进来。
国家在制定投资、金融和证券方面有关的政策时。
会把管金森这些人喊到京城去当顾问。
矮子里拔高个。
管金森就成了国内证券业的代表人物之一。
作为聪明人。
管金森当然理解这些。
所以他们也想要让上面觉得他们是真牛逼。
而不是平台牛逼。
那么在这个特殊的年代,怎么让上面认为是他们个人牛逼呢?
很简单,想达到这一点。
在此时的国内,几乎是任何行业都只需要做到一点就行。
那就是创汇!
不管是地方官府还是集体企业,又或者民企、私营公司都一样。
只要能创汇,那上面就觉得你们牛逼。
管金森也想创汇。
可几年前的国际金融大海一行,已经让他胆寒。
不敢让资金出海,那怎么能创汇呢?
以前管金森没什么法子,因为真没那个本事。
加上国内反正也没人能做到,大家都一个样。
那也就算了。
现在……现在管金森想到了个办法。
他的办法也很简单。
那就是通过多道手续,多套上几层皮,从魏子俊手里搞外汇。
正好魏子俊的外汇来自国外股市。
资金都是国外股市来的。
只要操作得当。
很容易就能变成万国证券,在管金森手下于国际金融市场投资成功获利!
刚才魏子俊和管金森在讨论的,正是管金森用十五比一的比例。
从魏子俊手上套取外汇,也就是一美元换十五人民币。
第一次合作,魏子俊拿出两千万美元。
按照这个比例。
管金森会想办法把三个亿的资金弄到魏子俊手上。
严格来算这也算是给钱洗个澡。
只不过是反向洗。
虽然十五比一的比例管金森吃亏。
因为现在就算是黑市,最多一般也就十到十一块左右。
可换回来的是宝贵的外汇。
管金森完全可以对上面交代,说多出来的那些钱,是在国外运作的手续费。
没办法,国外金融市场的资金成本就是这么高。
看在外汇,而且是创收的情况下。
上面大概率会高兴。
而这就是管金森他们梦寐以求的成绩。
所以魏子俊才说是弄虚作假,也才会把比例提高到十五比一。
同时首次合作只限定两千万。
这么做可进可退,比较可控。
主要是他知道管金森这帮人很疯,两年后那种事情都敢做。
所以还是很注意一个度的。
而和管金森这么小小的合作一次,在魔都这边的作用可就很大了。
因为管金森可不只是一个人,他背后有着一大帮人存在。
这帮人在魔都本地举足轻重。
魏子俊和管金森合作,可不仅仅是冲着那十五比一的高额比例去的。
果然,二月二十六早上,《余杭日报》、《江南经济报》马上就来了一点小惊喜。
一个是采访城乡结合部居民的报道,说的是居民“老王”因为工作需要,一直想要购买一台可以联系的BP机使用。
但“老王”囊中羞涩,四、五千块一台的国外BP机买不起。
或者说买了就要全家吃西北风。
最后老王有一天很惊喜的发现。
原来居然已经有国产BP机了。
老王大着胆子买了一台。
随后就因为买了这台BP机,导致工作更方便了,联系也便捷了许多。
还因此一个月多挣了一千多块。
这是《余杭日报》的报道。
《江南经济日报》的报道,则是一篇名为《国际品牌的前世今生》的文章。
文章从美国、德国和霓虹一些品牌大厂的起家史说起的。
说了这些国家现在的一些大厂。
在他们刚起家的时候,都是靠模仿国际大品牌而发展起来的。
里面用了很多史实,写的挺有意思,也很有道理。
让此时缺乏国际视野的国人一看,马上就产生了“哎呦,原来外国人都干过这种事啊”。
同样是二月二十六日这一天,《申报》晚报版,也刊登了一篇名为《论国外资本的血腥积累和国内弯道超车的可能性》的文章,直接把在黄浦江边喝酒的曾瑞阳惊出一身冷汗。
曾少爷可以无视《余杭日报》和《江南经济日报》这种无名小报纸。
就像管金森和魏子俊笑着打趣《魔都法制日报》一样。
因为都是发行量不怎么样的小报。
可是《申报》就不一样了。
这么说吧。
在魔都,特别是在政治这一块。
《申报》差不多就是本地人的《人人日报》。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0656/1284460.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