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满清退守
推荐阅读:斗罗:本源双生,镇压绝世 七零:辣妻随军,冷面糙汉不经撩 恶姐当家,开局娘要嫁人 大明:实习也算工龄 斗罗:武魂碧蛇三花瞳,万蛇之主 七零大厂美人,改造反派崽暴富 盘龙,磁场转动 网罗魔头做枭雄,猎魔成神 开箱吧,导演! 从斗罗大陆开始共享诸天
大汉兴华三年十月二十八日,北方已经全面入冬,大汉皇帝聂宇班师凯旋。
确切地说,只有皇帝带着御营亲军和随行秘书团回来了。
回南京前,又专门叮嘱警醒了一番新任衍圣公孔广杓,令其好生在曲阜县配合官府,编户齐民,安抚北地民心,莫要效仿已经被灭族的北孔,起什么歪心思。
这是代价,聂宇下旨处决了北孔衍圣公,又把北孔家族几乎灭族,只剩大猫小猫两三只。
读书人骨头软归软,但皇帝都这么去杀人了,他们肯定会有怨气南宗衍圣公的继任,就是拿来安抚他们的怨气,让他们不要背地里瞎搞,同时也让衍圣公的神圣性遭到破坏。
只要皇帝愿意,衍圣公犯错了也可以杀,也可以被灭族,不存在什么圣人后裔就能免死的惯例。
等北方安抚差不多,聂宇肯定是要把衍圣公在曲阜县移出来,而且还不能移到内地,起码移到辽东、新疆、西藏这些边疆区再去教化百姓。
曲阜留了个衍圣公,皇帝带着亲军回南京,剩下的北伐各路军团,全都各有调令安排。
第二师和第五师作为征伐山东的主力,全都留驻山东过冬。前者驻扎济南府,协助济南府维持军管,稳定秩序。后者驻扎临清州,沿着大运河防备清军狗急跳墙,南下攻打山东。
十三师移驻武定府(惠民),负责协防策应第二师和第五师主力。
三个师的军需粮草,全由山东省和大运河补给提供。
十一师留驻大名府,第七师驻扎彰德府,十二师调往怀庆府,分别防备清军从山西和直隶南下,对河南造成威胁。军队粮同样通过大运河北上,再由黄河转运补给。
第九师则继续留在河南,负责清剿河南余部的贼寇土匪。
河南糜烂太久了,也烂的太狠了,不只是自莲教徒多,活不下去跑上山当土匪山贼的也多。
再加上大战刚刚打完,白莲教和清军都被从河南踢出局。不少白莲教徒、清军残部又不投降,也不逃跑,反而成了流贼土寇,应该说他们本来就是流贼土寇,扯了官兵和白莲教的大旗。
正好可以让第九师负责剿匪,也能让新兵都见见血,权当实战练兵了。
第八师驻扎陕州,第十师南下移驻湖北郧阳府,防备已经入陕的白莲教再跑回汉地作乱,他们的军粮都由湖北粮仓提供补给。
山东、河南二省的天理教义军,还有山东及时倒戈投降的绿营团练,当中的大部分都已经被解散为民。
河南破坏得太严重,人口起码去了五成还多,这么多的人丁缺口,都需要补充恢复。
只要不是八旗,那一律都可以从轻发落,这样起码能省下大笔的移民财政支出。
毕竟,大汉不是满清,满清移民真就只移民,完全不管移民百姓的死活。死光了就继续移民,直到活下来的移民百姓填满四川为止。
最好笑的是,四川被屠空的屎盆子,还被扣在了张献忠头上。
确实,张献忠肯定不是好人,但张献忠又不是傻子,把四川屠空了,拿锤子跟满清打仗。
而且,战报数据可以骗人,战线可骗不了人,张献忠把四川屠空了,居然还能顶着满清反复拉锯十几年,甚至还一度反推回了湖广。
这特么亡灵法杖搓冒烟了都做不到啊!
总之,现阶段大汉对山东、河南二省的规划,还是以优先恢复民生为主。
第一年,只剿匪和分田编户齐民,让河南、山东二省能够恢复生产,粮食不够就从南方支调补给。
第二年,山东往河南缓慢移民,恢复抛荒土地的开垦,同时尽可能产出粮食。
第三年,山东、河南二省恢复粮食自足,并且能够为前线驻军提供部分粮草和民夫征调。
三年时间干成这么多事,对比满清已经很快了,满清可是移民了上百年,才把四川恢复过来。
大汉这边能有这么快,既有新政政革的功劳,也有后世科技的开挂。
无非化肥大法,让粮食亩产倍增罢了。
这里的化肥并非商城提供,而是全靠土法化学手搓,具体原理就是利用土法炼焦煤,配合硫酸溶液制取氨气的硫酸铵肥。
炼焦煤搞到容易,硫酸溶液同样也不困难,中国的炼丹师早在汉代就已经学会怎么制取硫酸溶液(绿矾和胆矾),用于炼丹所需。
而这样制作出来的原始化肥,效果肯定比不上现代化肥,但这是目前技术水平能够实现的化工肥料。
现代化工肥生产线技术含量太高,需要用到高温高压的制取条件,基本很难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实现。
这么说可能还不太具体,换个说法,大汉要能搞出满足现代工业化肥的高温高压生产线,那基本已经可以造出潜艇来了。
说的再明白点,后来的朝鲜仍旧不具备自主生产化肥的能力。
而且,除了原始化工肥料,聂宇还有成套的土法化肥制取方法,纯用粪肥屎尿土法制作。
产量足够大,也足够廉价,老百姓自己就能土法生产,效果不如原始化工肥,但胜在不必建立成体系的化肥生产线。
明清时期,中国的耕地已经很难继续对外开垦,没有了更多可开垦的土地,就意味着粮食产量只能固定在一个数字上下浮动。
而现在,大汉有了原始化工肥和土法化肥双重增产,手中有了更多的余粮,自然也能干更多事情。而且,说到化肥,聂宁的眼光还顺便盯上了海外,他可是清晰的记得,没有成体系的工业化肥之前,化肥之中肥力最高的就属鸟类有
鸟粪石顾名思义,就是实打实的鸟类,是海鸟停留海岛歇脚,积年累月下产生的特殊自然化肥。
这种化肥的肥力,无限接近于工业成品化肥,而且还没有工业化肥的副作用。
最喜人的是,存有鸟粪石储备的海岛,刚好就在中国的南海海域(东沙群岛)。
历史上,这里是被日本人抢夺开发,又高价卖给台湾和内陆百姓,攫取财富。
聂宇也是偶然间看到,对此印象极为深刻。
奉旨出海掏粪的大汉官船,已经抵达了广州海港,准备明年开春就出发,去南海寻找那充满鸟粪财富的“鸟粪群岛”。
……
北京城。
领班军机大臣成亲王永瑆,已经荣升为议政王大臣,辅佐皇后娘娘和三阿哥绵恺监理国事。
军机大臣、六部的满汉尚书、几位大学士,已经全部来到紫禁城开会议事。
永瑆终究还是没敢太放肆,直接在嘉庆的圆明园里召集众臣开会。
永瑆当先开场问道:“英和、刘墉相继大败,山东、河南已经尽失,接下来我大清到底应该怎么办?“
无人开口。
山东一场大败,可是不仅死了一个英和,还葬送了满清五万八旗大军,还有一万盛京八旗和三千精锐索伦营。
这些可都是满清为数不多的核心军力,就这么全部一波死干净了,连俘虏都没留,全部变成了脑袋溜溜球给扔到了天津府和河间府边境。
说句不客气的,这一战过后,大清已经基本上不可能再翻盘了,就连保住现在的地盘都够呛。
因为永瑆荣升议政王大臣,又重回军机处的老臣董诰,忽然说道:“山东、河南全失,直隶之地一马平川,已无险可守。当务之急,不是要怎么办,而是要怎么退,退到哪里合适?”
说是退兵,实则就是在劝跑路了。
殿下众臣闻之全都颇为惊诧,但惊诧过后偏偏又无人出言反对。
换做几个月前,但凡有人敢提出跑路,哪怕他是董诰这样的老臣,那也必定要被群臣使劲攻讦弹劾。
因为那时的满清虽然已经有了颓势,但手上仍旧握有十万直隶八旗,还有一万多关外八旗精锐,以及数千索伦营强兵。
这些战力可都是满清稳定国本的根基,可能还是打不过汉军,但要说未战先跑肯定是不可能的,嘉庆也不会甘心。
可现在不一样了,嘉庆已经“病重”不起,十万直隶八旗死了五万多,算上前几年派去南下的八旗军,起码已经没了七八万。
一万盛京八旗和索伦营精锐,更是一战就在山东打光,连英和这个总督主帅都战死。
看到下方众臣沉默无言,董诰更是目光炯炯看着自己。永瑆沉默半响,终究叹了口气说道:“董大人老成谋国,伪汉南朝势大,已非朝夕可平。现今我大清国势日衰,自然不可为了区区朝廷脸面,就将祖宗基业置于危险境地。”
“议政王英明!”
众臣连忙齐声拍马道。
永瑆受了这个马屁,接着马上问起董诰:“董大人认为我大清应该退到哪里合适?”
董诰说道:“可先退守保定、天津一线,河南、山东虽被汉军夺下,但这二省都糜烂严重,压根无法为大军提供粮食。只要汉军敢北上来到保定、天津,粮道压力必将大到难以承受。”
后面的就不说了,满清已经没有一战之力,只能用拉长补给线的方式,逼退汉军的进攻,要找机会反打就是在做梦。
永瑆本以为董诰顶多让他退一点,没想到这一退竟然直接退到了保定,保定后面可就是北京城了。
永瑆一时间难以决断,想要问问满汉众大臣的意见,但这些家伙也是顾左右而言他。
商议半天,还是要永瑆自己拍板决定。
既然如此,那就不管了,退到保定就退到保定吧!
反正山东一战大败,清廷确实没啥战力可言了,就算不退到保定,这直隶一马平川的也挡不住汉军了。
“娘娘以为如何?”永瑆最后象征性问了一下监国的皇后和三阿哥。
皇后钮钴禄氏带着年幼的三阿哥绵恺,微笑说道:“成亲王为议政王,自可决断国事!”
退守保定的大战略就这么敲定,保定和天津以南的直隶州府,就此被满清全盘战略性放弃。
等到散会退朝,永瑆又秘密会见一人。
永瑆问道:“庞文才,最近伪汉南朝那里可有什么情况?”
庞文才回答:“暂时倒是没什么情况,伪汉似乎明年不打算再打仗了。今年这一战已经让他们损耗了元气,而且河南、山东糜烂的太厉害,估计治理恢复都要耗费不少时间。”
这些消息都是他接触了汉军细作,对方主动告诉自己,而且也不是什么太重要的军事机密。
汉军只是不打算继续高强度北伐了,要是清军敢趁机南下,汉军照样能打的他们头破血流。
永瑆深知这一点,也知道自己短时间内肯定没能力南下,没有再管这些军务,接着又问道:“本王要的东西……咳咳,都准备好了没有?”
庞文才连忙赔笑道:“王爷有需,草民自然全力满足。草民这里已经准备好了,全都是最好的好货。”
永瑆微微点头,总算露出笑容:“这些事情办的不错,到时候少不了你的好处。”
“谢王爷!”
“……”
打发走了庞文才,永瑆习惯性摸了一把身边,侍从太监急忙送上一杆铜制烟草枪。
好家伙,这货跟嘉庆也是真亲兄弟了,
永瑆在自己王府,正要躺下休息。
突然就进来一名宫女,对着永瑆说道:“王爷,皇后娘娘有请!”
永瑆只抬了抬手:“小德子,备轿,本王要入宫与嫂嫂一叙!“
几句话说的,毫无我大清的皇家叔嫂尊卑,
“嗻!”
贴身的侍从太监小德子,连忙低头应诺。
负责传话的皇后宫女,更是干脆低头不语,假装自己什么都没听见。
见得多了也就习惯了,那都是常态了。
虽是野史,但咸丰子女确实少,一共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还是一年一年轮流生的,实在惹人生疑。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0776/1284151.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