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 第465章 河南战场

第465章 河南战场


济宁一战,震动天下。

    虽然大战打的有些过于“轻松”,但此战带来的影响却是一点不小。

    江北总督英和战死济宁,跟随南下的5万八旗大军全军覆没。

    满清最精锐的索伦营以及山东绿营,不是战死,就是倒戈投降,山东彻底丧失所有抵抗力量。

    山东各地州府官员,凡是闻听战报消息的,要么抓紧时间改旗易帜,连夜赶造大汉旗,要么就是收拾金银细软,偷摸弃城逃跑。

    总之,压根没人想着要抵抗,就连自杀殉国的都没剩下几个。

    这很正常,满清和大汉南北对峙的时候,可能还有人拿捏不准,又或是出于自我安慰。

    可现在山东都要没了,英和战死,5万八旗大军灰飞烟灭,满清已经基本没什么指望。

    现在还想着殉国给满清陪葬,那可就不是什么忠臣了,反而还得在新朝被打成汉奸,死后都要被戳脊梁骨。

    毕竟,满清的前车之鉴还在那摆着,洪承畴也算为满清立下汗马功劳了。但还是死后被乾隆列入《贰臣传》,还给了句评语:“虽皆臣事兴朝,究有亏于大节。”

    洪承畴这么大功劳都如此,更不要提山东的这些普通汉官了。

    而且,大汉还同样也效仿满清,搞了个《汉奸录》。每收复一地,遇到为满清殉国的官吏,统统都编列进去,放到邸报中持续更新。

    没别的目的,就是要让这些天生贱骨头的狗奴才们遗臭万年,顺带警告其他满清治下的汉官,你们可以自尽殉国,但自尽以后就不要指望能留下什么好名声了。

    汉奸就是汉奸,狗奴才就是狗奴才,就算为官清廉如水,你跟着满清后面陪葬,那就是自甘堕落的狗汉奸!

    济宁战后,山东战局已经基本没了悬念。

    山东大部虽然还在满清控制下,但也是名存实亡。

    就连山东巡抚岳起都只能在济南府龟缩死守,犹豫着到底是该跑还是该降。

    跑的话不一定能跑掉,就算跑掉了,大清没了山东,河南估摸着也很难保得住。

    山东、河南全无,那大清离亡国也就不远了。

    大清灭亡,他这满人巡扰,还能好到哪里去?

    可投降的话,貌似结果反而更坏。这南方的大汉新朝,对他们满人和八旗可都是嫉恨如仇。

    虽说汉军北上的时候,也在让细作跟着宣传,只要愿意投降献城的,就算满人八旗也是能网开一面。

    但前面济宁投降的那上万八旗,脑袋可是已经都被砍了,甚至还运来了一千多颗送到济南府。

    ……

    河南战场。

    开封已经被围困半个多月,刘墉目前还不知道,山东那边的英和大军已经战败,就连英和本人都被砍了脑袋。

    刘墉本来是想稳扎稳打,通过坚壁清野、结硬寨打呆仗的战术,慢慢跟汉军拼消耗,避开汉军锋芒。

    可想法很好,现实却完全不允许。

    这套在四川对抗白莲教的战略模式,搬到了河南的大平原战场,就瞬间没了用武之地。

    汉军遇到地主邬堡,强攻都不带强攻,迫击炮上去就是狂轰。

    几轮下来,地主邬堡全被攻克,打到后头地主全都闻“汉”丧胆,压根不敢再结硬寨搞团练。

    加之汉军很快又得到江北援军,兵力扩充了接近三倍,那些地主团练更不是对手。

    短短半个月不到,开封府城周边的郑州、陈留、中牟诸县,就被汉军一一攻克拿下。

    数万汉军兵临开封城下,看的刘墉都是心惊胆战。

    “抚帅,开封已被汉军围困半月,英帅的援军到底何时能到开封啊?”开封知府阿勒景阿看着城外那密密麻麻的汉军营寨,脸色苦恼问道。

    刘墉宽慰道:“再坚持一下,我等在河南虽然艰辛,但汉军只是围而不攻,想必应当多为新兵。而山东战局才是关键,汉军必倾巢而出,与英帅决战。只要此战得胜,我大清就可得到难得喘息之机,英帅也能抽出兵力来,援救开封。”

    这是一直以来刘墉勉励阿勒景阿,还有开封城里守军的话。

    说的也确实有些道理,汉军来到开封以后,长期都是围而不攻,只是一味的挖掘壕沟地道,似乎打算穴地攻城。

    穴地攻城,刘墉自然知道如何应对,早早就安排水缸用于听声。

    不过,刘墉同样也得到英和传递消息,说汉军掌握了一种特殊的可让城墙倒塌的火器,让刘墉一定要小心。

    刘墉虽然对英和说的那种特殊火器,感到怀疑,但还是做出了一些防备。听水缸的募兵人数增加了一倍,同时安排瞭望手密切关注城墙周边动向,还有汉军营寨方向的可疑异动。

    正说话间,城外准时响起猛烈炮火。

    “轰轰轰!”

    汉军阵地又在朝着开封府城开炮轰击了。

    连续半个多月的围城下来,汉军几乎天天都在开炮轰城。

    开封府城的清军一开始还开炮还击,但对射了几次,发现自己的火炮不仅质量差,射程近,而且炮弹也跟不上消耗。

    没办法,开封府一不是什么战略要地,二又没有大型的火炮作坊。

    能用的炮弹、火药,全是武库储存起来的存货,用完了就真用完了,补给都没地方补给。

    开封清军只是跟汉军对轰了八天,就弹尽药绝。

    八天对轰下来,甚至还没打出什么战果。

    虽然汉军没用到攻城巨炮的大杀器,但普通加农炮对比清军的城防大炮,双方在射程和威力上,压根不是一个级别的。

    自刘墉来到开封以后,一直甚少说话的河南学政王麟书,这时忍不住开口说道:“抚帅,开封已被围困半月,汉军也炮轰了开封府城半月,应当想点办法了。否则,就算开封府城的城墙能扛得住,城中的军心也怕是要扛不住了。”

    刘墉听到王麟书所言,没有立刻呵斥,反而问道:“王学台有何说法?”

    王麟书回答:“或可出城夜袭敌军。汉军军容肃整,战力精悍,便是新兵,那也不是我们能打得,所以唯有夜间才有机会。挑出一千精卒,出城夜袭汉军大营,若是能成,那自然最好,能大大缓解守城压力,还能振奋军心。就算打不赢,那也只是损失一千士卒,于守城并无大碍。”

    阿勒景阿提出疑虑:“一千会不会太多了?我们一共才三千正兵,余下全是乡勇团练。要不还是五百精兵吧!或者用乡勇团练,增加到三千人,让他们出城夜袭,死了也不会太亏。”

    王麟书摇头:“这样不行的,阿大人。乡勇团练是什么?那就是送命的炮灰,如何能担当夜袭重任?而且,城外汉军太多了,观其营寨,起码就有四五万大军(算民夫),一千精兵实际都还不够,就算能成功,那也对汉军无法伤筋动骨。”

    阿勒景阿沉默无言,看向刘墉。

    王麟书也看着刘墉,似乎都在等他这个抚帅来决策。

    刘墉见此有些为难,通常守城打仗,都是要分出一部分兵力在城外作为策应,或者时不时出城跟敌军打两场,就是为了振奋士气。

    不然,一直龟缩守城,只会让士气越来越坏,搞得往往能坚守的城池,最终都会不战自溃。

    总结,久守必失!

    刘墉犹豫半天,终于下定决心:“那就用王学台的法子,今夜便准备一下,挑出一千死士精卒,准备出城夜袭!”说罢,又补充道:“若一击不成,立刻退回,不可恋战!”

    这么一帮纯粹的文官守城,打得就是这么草率婆妈。

    被围了半个多月,才想起来要出城夜袭,夜袭都搞得婆婆妈妈,犹犹豫豫,似乎完全没想过能成功。

    “下官遵令。”

    王麟书和阿勒景阿倒似都松了口气,齐声应道。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0776/1284156.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