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4章 调回苏轼
推荐阅读:当你将一切做到极致 说好开发消消乐,地球战争什么鬼 第一次世界妖法大战 诡异求生:我能吞噬万千天赋 从生死簿开始修仙 天元玄仙 娘子,请飞升 人在县城,你说我是大佬? 狂人不写日记 我,落难王子,打钱
薛梅云在做人这方面,可以用“玲珑”来形容。
这女人知进退,有分寸,或许是因为身处后宫,她又没有根基,所以说话做事向来小心翼翼,就连对身边的宦官宫女也是和颜悦色,从来不会轻易得罪人。
赵孝骞能宠幸她,大约便是因为她的这份小心翼翼。
后宫太大了,宦官宫女数千人,加上皇后嫔妃,全被关在这座宫殿里,它已形成了一个固定的社会,而且比外面的社会更残酷冷血。
赵孝骞作为皇帝,不想浪费太多的精力在后宫里,所以在选女人这方面就更要谨慎。
那些看似乖巧,实则玩弄阴谋诡计,喜欢挑拨离间,为了往上攀爬没有任何底线的女人,是绝对不能碰的,不然后院起火,赵孝骞会被烧得连裤衩都不剩。
薛梅云不一样,这女人有点绿茶手段,但不多,估计是在进宫前临时抱佛脚现学的。
这些日子的相处下来,赵孝骞大致对她有了一些了解。
这个女人不算坏,就连绿茶手段也都比较稚嫩。
看到她,赵孝骞就想起当年初识袅袅的场景,那时的袅袅,也跟薛梅云一样,故意用绿茶手段勾搭他,但勾搭得像一场男女相亲似的尬聊,生涩得不行。
如今赵孝骞已宠幸薛梅云多次,她大约觉得自己这把稳了,终于不再使什么绿茶手段,在他面前露出了本性。
只能说,不愧是官家出身的闺秀,薛梅云在日常吃穿上,比他这个皇帝还讲究。
她寝殿里的零食糕点,都是从杭州快马送来的,说是吃不惯中原的味道,穿的衣裳也是苏杭的丝绸刺绣,寝殿里但凡吃的用的,大多是江南所出。
老实说,赵孝骞感觉自己在她面前都像个土鳖。
跟她比起来,赵孝骞这个皇帝何止是节俭,简直是穷酸了。
他上辈子是个精致的穷人,到了这辈子,受苦受穷的毛病也没改掉,始终学不会骄奢淫逸,桌上多添几个硬菜都算过节了。
当然,皇帝能甘心过这样简朴的日子,对国家来说不算坏事,对子女教育方面也能起到积极作用,赵孝骞没打算改。
“想父母了?”赵孝骞看着怀里的薛梅云,倒是有些理解。
说到底,她还只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女孩儿,从小到大都被父母捧在手心里,出身和家境也不错。
后来朝廷选秀,她完全符合条件,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女孩就这样孤身上路,离开江南远赴千里,来到这无亲无故的中原汴京,日夜在这凶险诡谲的皇宫里求生。
说实话,很不容易了。
薛梅云提这个请求的时候很忐忑,她怕官家生出坏印象,刚得宠便恃宠而骄。
可当她被官家宠幸,宫里的地位稳下来后,长久以来紧绷的神经骤然松懈,这时候突然非常想念她的父母,很想扑在母亲的怀里,诉说这两年独自在宫里生活的不易。
赵孝骞当然理解她的心情,而且并不觉得这是多么过分的事。
沉吟半晌,赵孝骞道:“朕记得,你父亲是杭州通判吧?”
“是,他是元丰六年的进士,曾在汴京当过几年户部主事,后来被调任杭州。”
赵孝骞眨了眨眼。
这位老丈人显然不是一般人啊。
进入官场才当了几年的主事,便能外放地方,并且还是杭州通判。
别以为大宋的进士都这么好命,大多数进士进入官场后,往往要熬十几年才能外放某地县衙,当个小小的县丞或主簿。
薛梅云的父亲显然是狠狠砸了钱的,要么他的后台关系足够硬。
还没见到这位老丈人,赵孝骞心里便隐隐有了几分印象。
这老家伙应该不是什么清官。
从薛梅云平日的吃穿用度,以及自己生辰之时给自己送的寿星玉雕就能看出,这不是清廉官员或中产人家供得起的。
好吧,水至清则无鱼,皇帝更要学会装糊涂,赵孝骞又不是什么反腐先锋,只要不碰红线,不贪得太过分,有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当不知道。
“你父亲是杭州通判,不好擅离职守,不过朕记得苏轼如今是江南路观察使留后,这官儿当了一年,据说他在杭州待得很难受,人都饿瘦十来斤了……”
赵孝骞嘴角一勾,道:“这位可是我大宋的瑰宝,不能太委屈了,干脆把他调回汴京吧,朕也缺个饭搭子。”
薛梅云睁着懵懂的杏眼,呆呆地看着他,不知官家为何突然提起苏轼。
“朕这就下旨,将苏轼调回汴京,顺便……让你父亲护送苏轼回京。”赵孝骞朝她眨了眨眼。
薛梅云终于恍然,眼眶顿时红了,紧紧抱住他的胳膊,哽咽道:“臣妾谢官家天恩,臣妾此生当牛做马报答官家,无论怎样都愿意。”
赵孝骞搂紧了她,沉声道:“不停解锁新姿势,不停学习新技法,不停向朕展露你的风情和茶艺,就是对朕最好的报答了。”
薛梅云俏脸一红,忍住羞涩低声道:“臣妾……会努力学的。”
捏了捏她的脸蛋,赵孝骞笑道:“朕还是喜欢你那副高傲冷艳不屑一顾的官家千金的模样,女人的反差感,是对男人致命的毒鼠强……”
…………
服侍赵孝骞起床穿衣,就连洗漱都是薛梅云亲手侍候,不假手宫女。
看着她给自己穿衣的笨拙模样,大约在家从来是被人服侍的,从来没有服侍过男人。
而薛梅云果然也把他的话听进去了,从穿衣到洗漱,一直板着脸,努力露出不屑的冷傲模样,那种高高在上恨不得把人踩在脚下的憋屈感,让赵孝骞恨不得当场再狠狠办她一次。
最后离开时,赵孝骞还是狠狠拍了她的屁股,在她的惊呼和娇嗔声中,大笑走向福宁殿。
今日的朝政仍如平常,没有什么大事,就连西北的军报也是平平无奇。
种建中率部攻破兴庆府后,第二天又送来一道紧急奏疏,说是辽军主帅耶律淳率十万辽军进逼兴庆府,显然来者不善。
接下来的军报可能还在路上,赵孝骞却冷笑连连。
兴庆府是西夏最富裕的城池,也是必争之地。
既是必争之地,战争时期当然就是一个火药桶,一点火星就能引爆。
于是赵孝骞果断写下一道旨意,令种建中不必做出任何妥协,辽军但凡敢进逼,马上强硬还击,并令西北边帅章楶配合。
只要辽军敢先动手,两国联盟便不复存在,种建中和章楶可联手,争取把这十万辽军永远埋葬在西夏这片土地上,给大宋将来北伐辽国减少一点阻力。
朝政方面,自从章惇告病休假后,蔡京已代替了他的位置,临时接管了政事堂。
这个人事调令,让政事堂和满朝文武颇为惊讶,但仔细想想又在意料之中。
当初官家把蔡京调入政事堂,升为门下侍郎,不可能是无缘无故的,大约便是为了今日铺路。
显然,官家与宰相章惇之间的矛盾存在已久,于是早已动了罢相的心思,蔡京这个铺垫很早以前就埋下了,今日蔡京取代章惇,没什么好奇怪的。
满朝文武只是议论纷纷,但政事堂的副宰相们可就不高兴了。
就算官家罢相,论资排辈也该从他们这些副宰相之中挑选宰相补位,那个蔡京刚进政事堂才短短数月,他凭什么?
蔡京代替章惇执宰,别的朝臣倒是没说什么,毕竟不敢掺和这么高端的大事,但这两日政事堂的那几位副宰相们却纷纷上疏。
文化人都很委婉,说话七弯八拐,明里指责官家不该轻易允准章惇告假,义正严词地表示,就算章相公告假,官家也不能如此迅速地让别人补位,此举未免寒了老臣之心,尤显天恩凉薄云云。
一个字都没提让自己上位,但字字句句都在排挤上位的蔡京,让他赶紧滚下去,换我来。
这就是语言的艺术。
对这几位副宰相的奏疏,赵孝骞只是笑了笑,然后扔到一旁。
只能说,他们还是太年轻,重用奸臣投机者的快乐,他们想象不到。
别的不说,蔡京补位后,赵孝骞这几日案头上的奏疏都少了许多,不太重要的朝政事务,蔡京都默默地办妥批复了,根本不需要赵孝骞操心。
人家只是心眼儿坏,可人家不傻也不懒,现在赵孝骞总算感觉自己这个皇帝当出几分滋味儿了。
从上午起床坐在桌案前,到所有的奏疏批复完,时间才过去一个多时辰,一天的工作就结束了。
就问这样的皇帝爽不爽。
赵孝骞可以肯定,自己将来或许有无数种死法,或爽死,或马上风而死,或嗑长生不老药而死,总之,自己绝对不可能累死。
朕就是这样懒惰的汉子。
坐在桌案后,赵孝骞舒服地伸了个懒腰,正打算回楚王府看看最近那位活爹又干了啥伤风败俗的事,却见郑春和匆匆走入殿内。
“禀官家,开封府禀奏,从日本远道而来的平氏和源氏两位,刚刚在御街大相国寺外被人殴打了。”
赵孝骞一怔,随即脱口道:“打日本人?干得漂亮!谁干的?真他娘的好样的……”
郑春和也一怔,被官家的反应搞懵了,半晌才小心地提醒道:“官家,那两位……名义上可是您的岳丈。”
这下赵孝骞终于也懵了,于是很快如梦初醒,猛地一拍大腿:“对呀,他们是朕的老丈人啊!”
“谁干的?真他娘的……嗯,问过开封府了吗?到底怎么回事?”
郑春和的神色有点复杂,迟疑地道:“开封府说,是汴京几位高官权贵之子干的,其中还包括两位皇室宗亲。”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0810/1283594.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