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章 子夜兵变
推荐阅读:天元玄仙 人在县城,你说我是大佬? 从生死簿开始修仙 第一次世界妖法大战 当你将一切做到极致 我,落难王子,打钱 娘子,请飞升 狂人不写日记 说好开发消消乐,地球战争什么鬼 诡异求生:我能吞噬万千天赋
进京勤王,清君侧等等,这些看似正义的理由,古往今来被无数野心勃勃之辈用过之后,它们已经变成了谋反的代词。
种建中没想到,自己居然有用到这个词儿的一天。
是谋反吗?种建中不清楚,折可适的解释很正当,反正是姓赵的江山,自己不过是拥戴其中之一罢了,怎能算谋反?
掩耳盗铃也罢,总之,理由正当了,做起事来也就理直气壮了。
“既然大家都无异议,那么,明晚子时行动,遵殿下之令,控制陈松龄,夺回燕云兵权。”种建中咬牙狠狠地道。
宗泽突然道:“事成之后,燕云兵马不能全部南下。”
众人一愣,纷纷看向他。
宗泽缓缓道:“莫忘了,我们还有守土戍边之责,北方辽国未灭,他们仍然不甘心失败。”
“若我们将燕云十万大军全部撤走,辽国兴许会趁虚而入,重新占领燕云十六州,那时我等不仅会成千古罪人,也连累殿下一生清名受损,被后人唾骂。”
众人面面相觑,种建中点头道:“老宗所言有理,燕云大军不能全部带走,至少留下两万兵马,装备齐全,粮草充足,时刻防备辽国趁虚而入。”
众人也纷纷点头。
家国大义他们一向是分得清楚的,这些人天南海北能聚在一起,拧成一股绳的根本原因,就是为了家国大义。
种建中道:“那就说定了,留下两万兵马戍边,其余的八万大军南下进京!”
沉吟片刻,种建中又道:“殿下昔日发现了西北军章帅麾下的一位人才,名叫郭成,如今正守备河间府。殿下说此人善守,可委以重任。”
“这次我等率大军南下,留下的两万大军不如交给郭成,毕竟是殿下选中的人物,定是有几分本事,人品想必也靠得住的,诸位以为如何?”
在座众人无异议,纷纷点头赞同。
宗泽又道:“还有一事,大军调动,必须要朝廷枢密院的调兵公文,否则沿路遇到官府和驻军查问,我等拿不出公文,会被当作叛军,惊动朝廷的。”
种建中却微微一笑:“此事殿下已为咱们办妥。”
说着种建中从怀里掏出两份公文,一份是枢密院的调兵公文,另一份是兵部的公文,按理说大宋朝廷调兵,还需要官家的亲笔旨意,三者合一,军队的调动才合理合法。
不过赵孝骞钻了这个空子,官家驾崩,新君未立,所谓的官家亲笔旨意,在新君登基之前,自然是不需要了。
两份公文传示众人后,大家都露出了释然的表情。
“殿下果真厉害,这种公文居然能弄到手,他是咋做的?”折可适咧嘴笑道。
“殿下自然有殿下的本事,不然咱们能对他如此服帖吗?”宗泽瞥了他一眼道。
“有了这两份公文,我大军南下,沿路便畅通无阻了!”狄谘喜滋滋地捋须笑道。
种建中缓缓道:“明晚子时,我亲自带百名亲卫进帅帐,请陈松龄交出帅印,然后将他关在幽州城里,直到我等汴京事成,再论处置。”
说着种建中忽然站起身,凛然道:“诸位,千秋功业,富贵荣华,在此一役,咱们既然选择跟随殿下,那就毫无怨言,一条道跟下去。”
“大宋祖宗基业得来不易,江山无主,唯有殿下这样的英雄才配天下共主之位,也只有他,才能将大宋基业发扬光大,我等粗鄙武夫才有开疆拓土,恩荫子孙万世的机会。”
“明晚之后,我与诸公跟随殿下,共谋大事,昔年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方有后来的贞观之治,李隆基发动唐隆之变,方有后来的开元盛世,我等今日愿效之,斯役之后,我大宋必将迎来自己的盛世!”
“诸公,同往矣!”
营帐内,众将激动兴奋却努力压抑了声音,低吼道:“吾愿同往!”
第二天,深夜。
陈松龄披着厚厚的大氅,缓步走出帅帐,仰望月晦星稀的夜空。
大营里一片静谧,只有周围间隔的火把照明,衬映着夜色,显得愈发孤寂幽冷。
这几日陈松龄的身体不大好,不知为何,他好像吃坏了肚子,每日上吐下泻,整个人都快折腾散架了。
嘱托种建中从幽州城里请来大夫诊治,大夫开的方子却不温不火,喝了几天的汤药,却总不见好,仍然每天上吐下泻,病情没有半点缓解。
原本一步步拿到燕云兵权,笼络将士人心的计划,由于身体的原因,不得不迟缓延后。
这几日陈松龄只能躺在帅帐里,就连军务都只能交给许将和种建中,更别提深入普通将士营帐,拉拢将士的人心了,他根本动弹不得。
而官家驾崩的消息,对他来说更是惊天噩耗,心情哀恸之下,身体好像更差了。
今夜陈松龄的身体似乎稍微好转了一些,多日未曾走出帅帐,这才出来透一透气。
“应该是水土不服吧,毕竟我是南方人,在这北方苦寒之地,难免不适应,过一阵差不多便好了。”陈松龄喃喃安慰自己。
拿回燕云兵权的进程要加快了,官家曾经的嘱托,如今已变成了遗诏,陈松龄只忠于官家,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官家的旨意。
此时的他,同时也关心着汴京的朝局,心中充满了忧虑。
不得不说,陈松龄不是坏人,他有一颗报国之心,无数次梦想率领大宋精锐之师,为官家开疆拓土,一统天下。
可官家驾崩,新君不知何人,若是换了个性格志向完全迥异的人当皇帝,他为大宋灭亡辽夏的梦想,不知何日才能实现。
“应该是端王吧……只能是端王了。”
作为京官,陈松龄自然对汴京皇族宗亲很清楚,从祖制上说,即位的人只能是官家的兄弟,长幼排下来,端王赵佶是唯一的人选。
“端王……是个怎样的人呢?”陈松龄皱眉思索,他在回忆曾经与赵佶少得可怜的交集,试图分析赵佶的性格,揣摩赵佶即位后可能会做出的决策,尤其是北方用兵这方面的决策。
半晌后,陈松龄感到有点冷。
如今除夕已过,即将开春,可北方的天气依旧十分寒冷。
陈松龄不自觉地缩了缩肩膀,裹紧了肩上的狐皮大氅。
随即陈松龄突然一怔,发现周围的环境有点不对劲。
从他走出帅帐透气,一直到此刻,约莫过去小半个时辰了,可这段时间里,帅帐四周竟没有一支巡夜的将士经过,这很不正常。
以往顶多半炷香时辰,就会有一支巡夜的将士经过帅帐的,这不是主帅的排场,是大营铁打的规矩。
陈松龄皱起了眉,直到这个时候,他仍然没往深处想,下意识便觉得是将士们怠惰了,天气寒冷,将士们不愿出营帐。
这可不行,拉拢人心是一回事,疏于军务又是另一回事,陈松龄治军也讲究一个严字,现在这明显怠惰的行为,是必须要严厉惩处的。
陈松龄清了清嗓子,语气严厉地高呼道:“来人!近卫可在?来人!”
帅帐四周一片静谧,没有任何反应,更没人出来应答。
毫无来由地,陈松龄终于察觉到空气里弥漫着一股不对劲的气息。
那是一种肃杀之气,悄无声息,却如黑云压顶,沉沉地笼罩在陈松龄的心头。
陈松龄本是文官,他的官职很高,参知政事,龙图阁直学士,相当于副宰相。
这是他第一次带兵,经验方面很缺乏,唯有用文官的政治手段拉拢人心。
此刻他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他只是莫名感到心悸,发自内心的觉得颤栗,那是人类遇到危险的一种本能警觉,尽管没有任何预兆,可他还是感觉心里闷闷的,气都喘不上来,有种窒息的感觉。
渐渐地,陈松龄想明白了,他终于想通,这种不对劲的气息,名叫“杀气”,军队对阵时独有的。
后背顿时冒出一层冷汗,陈松龄察觉不妙,急忙大声疾呼。
“来人!来人!有人在吗?给我出来!”
许久之后,帅帐四周方圆数丈内,突然亮起无数支火把。
昏暗的光线下,种建中披戴铠甲,朝他缓步走来,火把的亮光照在他的半边脸上,种建中此刻的脸庞半明半暗,如佛如魔。
陈松龄悚然大惊,神情禁不住惊惶起来,扭头四顾,然后他听到了四周一阵阵甲叶撞击声,最后无数披甲将士现出身形,四面八方将他和帅帐团团包围。
“陈帅,不必叫人了,整座大营的人,都在这里。听候陈帅吩咐。”种建中微笑道。
这个时候,这般架势,陈松龄如果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这么多年算是白活了。
目眦欲裂地盯着种建中,陈松龄儒雅的面容已变得扭曲狰狞。
“种建中,知道你在做什么吗?你这是兵变,要诛九族的!”陈松龄厉声喝道,此刻的他凛然不惧。
种建中点头:“知道,不过不一定会诛九族,或许能带来荣华富贵。”
“何人指使你这么干的?尔等发起兵变,究竟意欲何为?”
种建中和身后折可适,狄谘等将领都深深地注视着他,众人的眼神里带着怜悯和嘲讽。
“陈帅,你本不该来蹚这浑水的……”种建中摇头叹息。
“燕云十万大军,是成王殿下一手带出来的,它一直姓赵,永远姓赵,‘赵孝骞’的‘赵’!”
“我们不认朝廷圣旨公文,不认虎符帅印,只认赵孝骞这个人,明白了吗?”
“今日始,我等十万将士,要追随成王殿下,做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如今只好委屈陈帅了,对不住。”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0810/1283835.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